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发现的锥虫有伊氏锥虫、马媾疫锥虫、路氏锥虫、泰氏锥虫和鸡锥虫。这些锥虫有广泛的宿主群。不少经济动物感染锥虫病后,未经及时诊治而死亡,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损失。近几十年,我国在锥虫病的流行病学、免疫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在伊氏锥虫病、马媾疫和泰氏锥虫病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锥虫病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牛伊氏锥虫病是一种多发于黄牛和水牛等大型家畜的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牛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运动失调以及侵害造血器官等,进而使红细胞溶解,导致红细胞数减少而贫血,是严重威胁牛养殖产业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后如果防治不及时,会导致牛犊出现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防控该种疾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试验小鼠饲喂1‰和3‰抗菌肽饲料添加剂,鸡红细胞吞噬试验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研究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大量资料表明,添加外源核苷酸后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自然杀伤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性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有明显提高,红细胞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一种检测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性新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经济、方便的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性检测方法。在1·5mLeppendorff管中分别加入5×106个/mL的巨噬细胞悬液和5%鸡红细胞悬液各300μL,37℃分别培养30、45、60和90min。取300μL于干净的盖玻片(18mm×18mm)上,37℃粘贴30min,然后冲洗、固定和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情况,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将其与体内法和盖玻片法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用eppendorff管法检测得到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与体内法接近,吞噬指数高于体内法,吞噬时间最佳为45min或60min。因此,eppendorff管法可以代替体内法用于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且可靠、方便、经济,可用于不同药物的比较及从大量样本中筛选免疫增强新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对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获得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成为单核巨噬细胞。 IBRV 感染单核巨噬细胞24 h后加入鸡红细胞,测定被感染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结果显示,单核巨噬细胞被IBRV 感染后,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测定了中药复方病菌净Ⅱ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测试结果,病菌净Ⅱ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功能。其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中药复方病药净Ⅱ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花棘豆对小白鼠某些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淋巴细胞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计数,探讨了黄花棘豆对小鼠某些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的T淋巴细胞值、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初步说明黄花棘豆对小鼠免疫水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南方家畜锥虫病防治科研协作会议于1981年12月11日至15日在昆明召开。会上介绍了家畜锥虫病流行资料和防治经验,交流了科研成果和目前研究动态。情况说明,我国南方家畜伊氏锥虫病流行相当严重,如湖北省1973年有六个县锥虫病大爆发,患病牛、马达8241头,死亡5288头,经济损失达211万元。近年来经过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在一些地方得  相似文献   

10.
据国外报道,感染猪的锥虫有8种之多,国内汪久滢首次报道了猪的锥虫病,沈永林等对猪的锥虫病进行了研究,确诊其病原为伊氏锥虫.但有关猪锥虫病治疗的报道不多.张永梅等首次应用国产咪唑苯脲治疗人工感染水牛伊氏锥  相似文献   

11.
家禽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Nelson首次发现红细胞具有免疫粘附功能,粘附的复合物更易被白细胞吞噬。1981年,Siege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RCIS)的新概念,随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发展迅速。现已证实,红细胞能自我调控和参与机体免疫调控,具有粘附、杀伤抗原、传递抗原信  相似文献   

12.
<正>牛伊氏锥虫病是由锥体属的伊氏锥虫寄生牛血液和造血器官中引起的原虫病。一般黄牛和水牛感染后多为慢性经过。对其有效的防治能够提升牛群的基本质量,为养殖人员增加经济收益。1病原特点伊氏锥虫在进入牛体之后,会快速的分裂繁殖。虫体在生长繁殖以及死亡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大量的毒素,破坏肉牛的中枢神经系统,致使肉牛出现功能性障碍。造血器官与脊柱中的造血红细胞也会遭受一定的影响,红细胞会不断溶解,导致肉牛贫血。伊氏锥虫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肉牛食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了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断方法并进行了一些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间接血凝反应法诊断牛伊氏锥虫病,其检出率高于团集反应及厚血片法。间接血凝反应法的三种处理致敏血球悬液(单醛化+鞣化,双醛化+鞣化,三醛化+鞣化)均具有相同的敏感性。血清稀释液可用生理盐水,作者认为此法简易、快速、准确性较高,适于普查牛伊氏锥虫病。药物试验在小白鼠体内进行,共使用了13种药物,结果除拜耳205、贝尼尔和 Samorin 对牛伊氏锥虫病有治疗效果外,其余药物均无效。  相似文献   

14.
在诊断牛和骆驼的锥虫病时,虫血症的检测历来就是一大难题。而在野外情况下,牛和骆驼的虫血症常不明显或间有波动。集虫法被用来提高该症的灵敏性。由于这类方法需要电源和显微镜,因此野外应用并不理想。本文报道了用装有电池的小型离心机(Gompur Mllol; Gompur E1ectronic)进行红细胞压积离心法试验(Woo1969,1971)的野外诊断结果。该离心机重800g,能容纳六个经肝素处理的微量毛细管(9μl)。细胞压积值对锥虫病的诊断至关重  相似文献   

15.
间接血凝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其中Gill(1965)报道了用甲醛化红细胞间接血凝试验检查家兔和大白鼠血清中的伊氏锥虫抗体;Jatker等(1971)报道了骆驼伊氏锥虫间接血凝试验;Verma等(1977)报道了实验感染水牛犊和黄牛犊的间接血凝滴度。胡氏等(1979)报道了用丙酮醛—戊二醛双醛化红细胞间接血凝试验以诊断耕牛锥虫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笔者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试验,初步标化了各种反应要素,并对疫区耕畜血清,以补体结合反应作对照,检测了伊氏锥虫病抗体。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与甲氧苄啶复方对小鼠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中药与甲氧苄啶复方在动物体内抗感染作用的机制,本试验研究了其对小鼠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将受试药物按1、5、10 g/kg体重连续腹腔注射15 d,通过Coulter-JT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了计数。采用脏器系数测定法、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法、比浊法和MTT法分别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菌酶含量、血清溶血素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药与甲氧苄啶复方可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单核细胞比例等(P<0.05),显著增加免疫器官指数,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活性,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因此中药与甲氧苄啶复方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家畜锥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书综合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对各种锥虫病的研究成就,又重点叙述了在我国流行的伊氏锥虫病、马媾疫和泰氏锥虫病的情况,包括病原分类、生理生化、流行病学、虫种保存、体外培养、病理、诊断、治疗、综合防制等各方面的理论与枝术。  相似文献   

18.
锥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原虫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北部、拉丁美洲及亚洲的部分地区。其中由罗德西亚锥虫(Trypanosme rhodesiense)等引起的非洲睡眠病(Sleeping disease)是人畜共患的锥虫病;由克氏锥虫(T. Cruzi)引起的南美恰氏病(Chaga's discase)是人类锥虫病。我国的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T. evansi)引起的,主要危害牛、马和骆驼等家畜。近年来,随着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对锥虫病的免疫研究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复方青蒿注射液治疗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医中草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同畜病斗争的武器。笔者在兽园临床中经反复筛选,验证青蒿、铁苋菜、鱼腥草注射液对各种猪血液寄生虫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猪附红细胞体、猪弓形体、猪巴通氏体、猪锥虫病、牛焦虫病、血吸虫病、球虫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此,特整理此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附红细胞体感染是否对仔猪的免疫水平产生影响,本试验从本地区某猪场选择4头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发病仔猪和4头无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仔猪,进行了若干免疫学指标如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IC花环率;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Ea花环率;B淋巴细胞EAC花环率;外周血嗜中性白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的测定,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健康仔猪相比,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发病仔猪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IC花环率明显降低;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Ea花环率明显降低;B淋巴细胞EAC花环率明显降低;外周血嗜中性白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降低,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附红细胞体感染对仔猪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水平、体液免疫水平及嗜中性白细胞功能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