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N99株核蛋白(N)基因PCR产物经BamHⅠ、HindⅢ双酶切,克隆入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p2X-N,转化大肠杆菌TB1并进行诱导表达。通过pMALTM融合蛋白纯化系统对表达产物进行非变性纯化,将纯化的N蛋白按常规方法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用ELISA法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核蛋门纯化后出现2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92和82 ku,与Western blot出现的2条蛋白带一致;纯化的重组蛋白经裂解因子作用后,出现2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5和35 ku,与预期结果相符合;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不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发生反应,与亲本毒株的反应性略高于与其他毒株的反应性。以上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可溶性N蛋白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有望作为新的基因工程抗原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群特异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柞蚕盐酸、甲醛液卵面消毒法能够有效提高对柞蚕空胴病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防治水平.但以往盐酸和甲醛都分别贮存和运输,群众使用时,多有不便,还常常出现配比浓度混乱的情况.另外,纸面产卵,若加入过量盐酸,还会增加落卵,破卵后遇雨,落卵更甚.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进行了盐酸与甲醛混合液对柞蚕卵面消毒的改进试验.  相似文献   

3.
采用喷叶法和挂瓶法,调查了三种鸟类驱避剂对柞蚕的生长发育、做茧化蛹、蚕蛾羽化、产卵以及子代蚁蚕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柞蚕对所试三种鸟类驱避剂没有忌避反应、无急性中毒症状,连续取食药叶后不产生累积毒性;所调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鸟类驱避剂对柞蚕具有较高安全性,有望应用于柞蚕场驱避鸟类保护柞蚕。  相似文献   

4.
犬瘟热病毒OP株核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犬瘟热病毒OP株感染Vero细胞收获病毒提取的RNA为模板,根据已发表的犬瘟热病毒OP株序列设计两对引物,RT-PCR扩增出核蛋白基因的822、897bp片段。将PCR产物定向克隆进pGEX-6p-1载体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下游,再将重组质粒转化进宿主菌BL_(21)中,在37℃、1.0mmol·L~(-1)IPTG的诱导下,核蛋白基因分段获得了良好的表达,表达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确定其表达融合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2、54ku。将表达产物回收后混合免疫小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免疫小鼠的血清能与病毒感染的细胞呈现特异反应,表明体外表达核蛋白基因保留了天然蛋白部分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5.
柞蚕(Antheraea pernyi G.Menerille)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在中国已有3 000多年历史,而在贵州地区放养柞蚕的历史要短得多,贵州柞蚕的育种历史就更短了,但有它独自的特色.为推动贵州柞蚕育种的发展,从而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种质优势,促进柞蚕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本文就贵州柞蚕育种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作者的看法,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将资源和育种科研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技术优势,力求在更深层次上,挖掘柞蚕育种的潜力,推动贵州柞蚕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鲤鱼鱼皮为研究对象,通过碱溶、酸溶、NaCl盐析等方法从鱼皮中分离纯化得到了胶原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鲤鱼胶原蛋白由分子质量约为120 ku和115 ku的2条α链(α1与α2)、分子质量约为250 ku的β链以及大分子质量的γ链组成.分析比较鲤鱼胶原蛋白与鲢鱼小清蛋白的基本性质,结果显示:2种蛋白质的pH值稳定性相似;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不如小清蛋白,但比小清蛋白更耐胃蛋白酶消化;在高温高压处理下,胶原蛋白明显降解,小清蛋白则出现了降解与聚合2种情况.应用8份鱼类过敏患者血清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小清蛋白对6份血清有特异性IgE反应,胶原蛋白对3份血清有特异性IgE反应.Dot-blot实验结果显示,胶原蛋白与鱼类过敏患者血清出现了特异性的杂交显色斑点.与小清蛋白相似,鲤鱼胶原蛋白具有特异的IgE结合活性,提示其是一种潜在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7.
柞蚕微粒子病治疗药剂--"蚕锈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微粒子病是影响柞蚕生产,特别是蚕种生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该病一直沿用法国巴斯德镜检法进行防治,对控制胚种传染起到重要作用.但柞蚕放养于野外,还有食下传染这一途径无法解决.为此,我们从1990年开始进行了柞蚕微粒子病治疗药剂的研究,经过近10年对80余种药剂的筛选,研制出了治疗药剂--"蚕锈康",其使用浓度为0.10%~0.15%,吃药叶天数为12 d;最佳用药时期为3龄前."蚕锈康"对轻症胚种传染的治疗效果达77.7%,生产防治中的防效可达85%以上.该药具有对蚕安全,体色新鲜,增强蚕体抗病性,促进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小燕  王丽君  刘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93-16594
[目的]探明柞蚕微粒子虫能否侵染非天然性宿主菜青虫.[方法]通过对纯化的柞蚕微粒子虫进行添食菜青虫,分析了不同浓度下柞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的侵染力差异,并采用SYBR Green Ⅰ染液对菜青虫体液内的柞蚕微孢子虫进行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果]柞蚕微粒子虫在转宿主情况下能够感染菜青虫,并且在特定浓度下能够在菜青虫体内大量增殖.[结论]为进一步开展柞蚕微粒子虫的非天然性寄生宿主范围以及转宿主后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柞蚕空胴病在全国各柞蚕区均有发生.特别是辽宁、吉林、延边等蚕区受害较重.据1961~1963年辽宁省十几个柞蚕重点县的调查,平均受害率为30~40%,严重的达70%以上,对柞蚕生产威胁很大.关于柞蚕空胴病的研究,国内外尚无报导.为了尽快解决其危害,对空胴病的病原,病症和病变,病原菌的菌种鉴定,传染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韩兆国  从娟 《新农业》2008,(1):56-56
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全市农民年平均收入超亿元.但由于柞蚕场承包期偏短,加之农民重放养轻建设,部分柞蚕场一度曾出现砂化现象,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综合措施治理砂化蚕场,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获能方法对塔里木马鹿精子体外获能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冻融塔里木马鹿精子随机分为4组,用钙离子载体、肝素、咖啡因和 Percool 离心4种方法进行精子获能的诱导,利用金霉素(CTC)染色法评价精子获能状态,采用 SDS-PAGE 分离精子膜蛋白,进行 Western blotting 免疫印迹分析,检测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冻融精子经4种精子获能方法处理后,肝素诱发的精子获能率显著高于钙离子载体组和 Percool 组(P <0.05).钙离子载体组、肝素组和咖啡因组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高于 Percool 组和对照组.另外,冻融精子随着上游处理及肝素诱导获能的进行,检测到分子量分别为14,25~30,40,47,55 ku 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这些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在获能60~120 min 期间相对较高,而且此时精子获能率及超激活运动精子比例也显著提高(P <0.05).结果提示,肝素可以较好的诱导马鹿精子获能,马鹿精子获能与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粟酒裂殖酵母SpTrz2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利用PCR方法扩增粟酒裂殖酵母yAS56菌株SpTrz2的全长和N-末端一半的编码基因,通过Nde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将SpTrz2的全长和N-末端一半编码基因定向插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过IPTG诱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猪肺炎支原体(Mhp)、鸡毒支原体(MG)膜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化学成分,为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分别采用SDS-PAGE、免疫印迹、高碘酸雪夫染色(PAS法)和高碘酸一硝酸银法对Mhp232株和MGFMF4株膜蛋白的分子量范围、种类和免疫原性进行分析,鉴定膜糖蛋白的数量与种类。Mhp膜蛋白分子量在30~250ku之间,有12条带;MG膜蛋白分子量在25~200ku之间,有29条带。免疫印迹表明,Mhp中46ku膜蛋白具有免疫原性;MG中56ku膜蛋白具有免疫原性。PAGE电泳表明,Mhp有5条带,MG有12条带。PAS法鉴定膜糖蛋白,Mhp有1条带,MG有2条带;高碘酸一硝酸银法鉴定膜糖蛋白,Mhp约在相同位置出现1条带,而MG显示7条带,表明此法的灵敏度高于PAS法。  相似文献   

14.
董文娟  王学英  张涛  石生林  李群  迟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990-991,1091
以虫草菌对柞蚕滞育蛹进行诱导,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淋巴,用多种病原真菌、细菌对其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研究其抗菌谱,并以大肠杆菌、柞蚕链球菌诱导柞蚕蛹作比较. 结果表明:3种诱导源均能诱导产生抗菌物质,且三者所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几种细菌的抗菌活性差别不明显;虫草菌诱导产物对细菌、真菌的抑菌谱广.蛋白质酸性电泳结果表明,虫草菌诱导后的柞蚕蛹血淋巴中有新的小分子蛋白产生,推测可能是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采集红鳍东方鲀脂肪组织提取其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和克隆红鳍东方鲀FoxO1基因的ORF,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 ET–32/FoxO1,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进行表达,通过IPTG诱导表达,对重组FoxO1蛋白进行可溶性分析、纯化及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 ET32a/FoxO1被成功构建;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蛋白形式存在,能与抗His标签的兔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出了融合表达蛋白,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0 000的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16.
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C基因,分析σC蛋白的抗原性。根据已登录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NP03株S1基因序列,针对σC基因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该基因,并将此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30a (+)上,将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 pET-NDRV-σC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1.0 mmol·L -1 IPTG 37℃诱导表达。结果显示,RT-PCR扩增得到966 bp的目的片段;表达产物经 SDS-PAGE分析,获得了与预期相符的约41.3 ku的条带,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 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能与 NDRV 阳性血清发生反应。本试验首次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NDRV σC蛋白,并证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偃麦草冬季非质体蛋白抗冻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野生偃麦草为试验材料,提取冬季偃麦草根茎的非质体蛋白,通过对蛋白质进行SDS-PAGE分析,发现冬季偃麦草非质体蛋白有6条清晰的条带,分子质量为68.0、46.0、39.0、34.0、28.0、23.0ku的蛋白均有可修饰冰晶形态抗冻蛋白存在,其中分子质量为68.0、46.0、28.0、23.0ku的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冻活性,34.0ku的蛋白具有较弱的抗冻活性,39.0ku蛋白基本不具抗冻活性;冬季偃麦草非质体蛋白浓度越高,抗冻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Bunge)中的蛋白质及其功能,通过金属离子螯合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得到一种新蛋白(AmPR-10),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了研究。AmPR-10在SDS-PAGE上的分子质量为17.2 ku,凝胶过滤层析测得分子质量为32.6 ku,说明其为同源二聚体。糖蛋白染色显示为糖蛋白,总糖含量为13.7%,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其中含有73%阿拉伯糖、15%葡萄糖、微量的果糖和一种未知糖;N-端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与病程相关蛋白家族PR-10中黄羽扇豆L1PR-10.1C同源性高达80%。同时,AmPR-10具有核糖核酸酶活性,纯AmPR-10的核糖核酸酶比活性为74.11 U/mg,这点与一些PR-10蛋白类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鲤鱼春季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磷蛋白(P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为进一步制备SVCV-P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建立新的SVCV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SVCV P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入pET-28a(+)载体中,获得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P,进行原核表达。将该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细胞中,用0.4 mmol/L 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镍亲和层析试剂盒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分别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克隆了SVCV-P蛋白基因,该基因长度为933 bp。成功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P,其诱导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37 ku;表达的重组P蛋白可被SVCV阳性血清所识别。【结论】成功克隆了SVCV P蛋白基因,获得了分子质量约为37 ku的重组P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