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栎木屑中加入银杏叶培育功能型银杏香菇试验,设计6种配方。统计菌丝培养和越夏过程中袋料杂菌感染率、香菇产量、经济效益分析,确定了栎木屑中加入10%-20%的银杏叶是生产功能型银杏香菇的适宜袋料配方。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西北部山区段木栽培黑木耳和香菇,历史久远,面积大,是我省的主产区,采用人工接种,但仍有不少是天然接种,产量低,杂菌多。近两年来,笔者分别在广元、绵阳市的山区各县作了详细调查,发现段木栽培香菇、黑木耳的杂菌多达40种,为31属,均属真菌门和粘菌门。在调查的地区,笔者发现自然接种的比人工接种的段木杂菌污染率高2~3倍,前者杂菌污染高达10%—20%,产量亦低20%—40%。杂菌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段木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0厘米,最小  相似文献   

3.
蚕种场是蚕种生产与经营的微观主体。通过对全国136家蚕种场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我国蚕种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生产设施陈旧,基础条件落后;人员负担沉重,科技力量薄弱;生产经营规模小,产能过剩严重;蚕种销售范围狭窄,区域分割依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多元化拓展的技术支撑;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蚕种场整体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除广西、广东和云南3省(区)外,其它省份的蚕种场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从所有制结构来看,虽然各类所有制蚕种场总体都是亏损的,但私营蚕种场的亏损相对最小。建议通过深化蚕种场体制改革,放松对蚕种价格与流通的管制,实现规模化蚕种生产经营,推进科技创新步伐,拓展多元化发展渠道以及发挥政府扶持作用等途径,努力提高我国蚕种场的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4.
朱坤林 《蚕桑通报》2002,33(3):51-52
专业蚕种场在蚕种生产领域中一直占有优势地位。然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专业蚕种场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高 ,从而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所以 ,从蚕种场内部管理看 ,只有对专其生产形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才能使专业蚕种场带来生机和活力。为此笔者在盐官蚕种场工作时就对该场的生产形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1改革的目的与方法盐官蚕种场是本市生产规模最大的蚕种场 ,承担了全市近二分之一的生产任务。全场生产分为场本部与原蚕饲育区二大块 ,共有在职人员78人 ,场本部有专业桑园18.7hm2,蚕室8幢 ,3200m2 ,以及相…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如何提高蚕种场生产蚕种的产量、质量和提高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对蚕种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最近,四川省蚕种公司在省属北碚蚕种场召开了全省蚕种场的桑园生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属蚕种场及部分地、县蚕种场的场长,科(股)长、桑园管理干部共63人。会议交流了北碚,万县、三台、阳花渡蚕种场等加强桑园管理、桑叶高产稳产,以及病虫害防治、控制微粒子病的经验,研究分析了近年我省蚕种场自有桑园产量下降。病虫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蚕种场对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蚕种场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蚕种质量,我厅于10月8日至23日对我区部分蚕种场进行了一次以蚕种质量为重点的检查评比.先后抽查了区蚕业指导所原种场,南宁、钦州地区蚕种场,邕宁、横县、贵县、平南、灵山县蚕种场和钦州市蚕种场.通过检查评比,基本上摸清了各场蚕种生产质量情况;发现了一批办得较好的蚕种场.蚕种质量问题已引起各场的普遍重视.现将检查评比的结果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镇江蚕种场位于镇江市西郊四摆渡,是江苏省大型国营蚕种场,江苏省蚕种生产的重要基地,每年生产三级原种数量占全省生产总量的50%,普通种的生产数量占全省生产总量的8~10%,繁育的蚕种享有"铁种"之美誉。严忠婉为镇江蚕种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镇江蚕种场的变迁镇江蚕种场的前身是1927年由夏楚白等创办的益民一场,当时以合众蚕桑改良会为中心,创办了三益场(镇江桥头)、均益场(镇江高资)、益民场、裕民场、明明场(均在镇江四摆渡)。1933年夏氏无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随着蚕种市场的逐步规范化和对蚕种质量要求的高标准化 ,蚕种生产竞争也愈加激烈。我省已有十多个蚕种场因蚕种微孢子检出率超标等原因相继退出蚕种生产市场 ,面对蚕种场激烈的生存竞争 ,针对如何降低蚕种微粒子病毒率 ,笔者从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角度谈一谈关于蚕种场如何防治微粒子病的经验。1 严格消毒。防治微粒子病 ,首先要抓好生产区、非生产区大环境全面、彻底的消毒 ,不留死角 ,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特别是非水泥场地、蚕沙坑周围、下水道以及相关的交通要道更要彻底消毒 ,从建湖县蚕种场和盐城农业学校对这些地方的抽检中…  相似文献   

10.
马奇华 《广西蚕业》2005,42(1):34-37
依靠农村原蚕基地生产种茧的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益好、发展空间大、生产弹性强等诸多优点,极受蚕种场的欢迎。目前,广西蚕种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生产一代杂交种。因而,原蚕基地的生产条件和蚕农的技术水平对蚕种场的蚕种生产影响很大,决定盆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另外,原蚕基地技术措施的贯彻与实施,对周边农民影响很大,亦起到技术示范作用。因此,抓原蚕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稳定蚕种生产和保证蚕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原蚕是目前绝大多数蚕种场的普种生产形式,因此原蚕生产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决定蚕种场制种生产的成败。作为云门蚕种场重要原蚕生产基地的合川区原蚕基地既有相当大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蚕种场的经营者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进不足,做到扬长避短才能实现蚕种生产质优量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2月8-10日,广西蚕种业协会组织从会员单位中抽调15名专家组成蚕种质量评比专家组,对全区26家蚕种场生产的2014年秋制2015年春用一代杂交冷藏蚕种进行了质量评比。本次活动严格按照《全区桑蚕普通种质量评比办法》进行实施,评比结果表明:部分蚕种场(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改进,蚕种质量明显提高。其中,广西象州华佳蚕种有限公司、崇左市蚕种场、宾阳县丰江蚕种场3家蚕种场获得一等奖;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普种场、东兰县东巴蚕种有限公司、河池市蚕种场等7家蚕种场获得二等奖,来宾市等  相似文献   

13.
<正> 1989年全省蚕种生产、经营管理会议于最近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州主管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各国营蚕种场主管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的场长、科长和财务主办会计,以及部分乡办蚕种场的负责同志共计110人。会议总结交流了蚕种场经营管理、防治微粒子病、完成生产任务的经验,讨论了加强我省蚕种场经营管理、不断深化改革的意见,进一步研究了控制微粒子病,不断提高蚕种质精的措施,安排了1989年三级蚕种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形势下,合作育种作为良种繁育的一种辅助的生产方式,已成为专业蚕种场扩大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实际生产中,合作育种在专业蚕种场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递增,合作育种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稳定育种点,强化基础管理,推广新技术,提高蚕种质量。经过近两年的亲身实践与感受,对搞好合作育种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德庆蚕种场自1963年创办至今,一直肩负着广东省肇庆市(四县二市二区)的蚕种生产供应任务,是肇庆市唯一的蚕种场。从1995年起蚕桑业逐步陷入低谷,蚕种生产经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德庆蚕种场与兄弟蚕种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17.
王琦  何安蓉 《蚕学通讯》2006,26(4):42-44
每公斤种茧制合格蚕种的数量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增加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之一。目前,蚕种场主要依靠农村原蚕区生产种茧,蚕种场收购种茧制种。理论上,有了优质、高产的种茧就应该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蚕种。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同一品种、同一季  相似文献   

18.
原蚕户是蚕种场的基础,原蚕户的积极性高低制约着蚕种场的巩固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蚕桑生产兴衰成败的问题。因此,蚕种场应把原蚕区的管理及原蚕户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翁源县蚕种场自一九八六年秋建场投产以来,积极推广芙蓉×湘晖优良品种,深受广大蚕农欢迎,为翁源蚕桑生产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生产布局的调整,适土经营规模的落实,使我县的蚕种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已由原来的年发种五、六万张增  相似文献   

19.
余杭蚕种场原蚕区生产状况分析余杭蚕种场黄国明,袁笑妹,金子堂80年代以来由于蚕桑生产迅速发展,农村饲育蚕种量逐年增长,需要生产蚕种单位扩大生产能力,增产蚕种以保证蚕种的有效供给。同时近年来,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费用的大幅度上涨,专业蚕种场产品单一、经...  相似文献   

20.
罗子和 《广西蚕业》2005,42(2):15-17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是蚕种场的第一重点工作。对防“微”工作是否重视,体现了蚕种场是否对蚕农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它关系到广大蚕农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某一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其最终结果关系到蚕种场的兴衰。2004年我们场生产一代杂交种107540张,分122段送检,经广西区蚕种检毒中心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