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 ,它必须凭借一定的生态支持维持基本的结构与功能 ,以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能为城市提供资源、能源、空间等最基本的支持 ,并调控城市发展速度、规模与演替方向。本文以包头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建立研究模型 ,对包头市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自1 992年— 2 0 0 1年十年以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制约因素 ,并针对城市生态支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据此提出了发展对策。目的在于通过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综合水平的分析与评价 ,正确认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 ,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了解包头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研究模型,计算出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自1992年-2006年十五年来发展质量的定量数值,并据此根据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和相应检验方法,对2007~2016年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综合指...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原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全面和客观评价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生态恢复工程的质量,在实地测定大量样方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物种数、优势物种分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深度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制定了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恢复质量的评价指标值。该方法既反映了植被生态环境的量化指标,也考虑了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植物生长立地表征指标,各项指标相互联系和相关,具有易获得性和实用性,符合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可以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于指导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生态建设与生态建设工程的质量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生态质量评价探讨——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观点,将兰州市看作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进而采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综合指数为0.312,生态化程度较低但接近生态化程度一般的值,多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处于评价等级的第四级,即“较差”水平,但有向“一般“水平发展的趋势,两种方法基本一致。针对这种生态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提出了:兰州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协调度、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区的自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依据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建设原则,采用公众调查问卷以及模糊统计方法,以宝鸡市为例对渭河滨水景观生态建设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滨河景观生态建设泄洪安全性较好,人工自然景观生态的审美欣赏性好,受到人们的好评,但滨水区生态功能、人工湖水面景观的亲水性和可持续性差,开放空间系统性不足。从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城市河流的文化价值以及大众行为心理考虑,提出了强调景观生态综合效应、安全性以及加强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建设动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在城市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特点选择18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包头市1998-2007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后针对结果给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省建设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部2008年修订的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数及相应数值的"标准量化值",通过权数与指标量化值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对我国16个生态试点省2013年生态省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生态省建设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生态建设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2)东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系统建设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系统建设优于西部地区;3)西部地区生态系统建设优于中、东部,东部地区生态建设稍好于中部地区,但差别不大;4)中部地区环境系统建设优于东部和西部,西部要优于东部。因此,建议东部地区进一步提高环保产业比重和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降低地下水超采率和基尼系数,促进生态省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西部地区以保护脆弱生态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生态节水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许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也是困扰着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相应地城市生态建设和水资源节约利用也就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主要课题。文章结合全国一些城市提出的建设生态节水型城市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在综合考虑生态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约利用的前提下,提出了生态节水型城市的概念,并对其特征做了详尽的说明,在参考生态城市、节水型城市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节水型城市指标体系,将以往把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经济、社会的"三分法"改进,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将"科学管理"这种能够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指标因子纳入生态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内外指标体系的现有标准(和全世界相关因子的现存最高水平确定了生态节水型城市指标体系的参考标准,并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给出了生态节水型城市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生态系统大规模开发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态问题。城市作为社会进步和文明演进的中心,生态问题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从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运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值并计算指标的权重,对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长春市为例,从时间尺度(1998-2004)对长春市生态安全的发展进行了趋势分析,同时在空间尺度上按东北、东部、西部地区选择了另外七个城市与长春市生态安全进行了现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城市生态安全的管理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方法在城市生态安全状况绝对数值的量化方面还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包头市商业服务业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商业服务业用地评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包头市城市商服用地评价的过程、基本步骤和基本评价方法。通过评价,得出包头市城市商业服务业用地基本处于适度利用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绿洲生态系统是支撑绿洲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要素.文中基于城市化与生态化两大子系统的作用机理,从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生活城市化、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抗逆水平六个层面构建干旱区绿洲型生态城市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典型绿洲型城市奎屯市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了其城市化与生态化动态耦合...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自然要素 ,在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绿地系统着手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绿地系统作了综合评价 .结果显明乌鲁木齐绿地景观多样性低 ,绿地布局不合理、不均匀 ,绿地廊道密度低 ,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小。据此提出乌鲁木齐绿地景观生态建设对策 ,以提高绿地系统景观的异质性 ,更有效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绿洲城市石河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尤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是维护地区或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不受威胁的状态,它能为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采用OECD与UNEP共同提出的PSR概念模型,构建了一套包括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和社会经济响应3个方面15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石河子市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评价石河子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石河子市城市生态安全水平近10年来大致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良化。据此进一步对解决石河子市的生态安全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权和分析法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是针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从区域实际出发对整个系统的经济发展与布局、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揭示出系统结构、功能现状、存在主要问题、系统发展的趋向,尤其是评价系统发展的可持续协调度。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遵循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生态原则,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从本区域特点出发,选择能全面反映该区域具有较强影响,制约生态环境变化的经济社会要素指标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要素指标,建立本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权和分析法比较、分析和量化研究,对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整体状况的真切了解和全面、有效、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度做出合理判定。通过包头市五个年份的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看出,包头市发展协调度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26、0.44、0.56、0.589、0.589、0.924。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处在从非常不协调、不协调、不太协调向比较协调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15.
西部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如何在不断推进西部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高速发展中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风险已经成为西部各中心城市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在阐述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价指数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风险系数和协调发展风险系数两个方面对乌鲁木齐市1995-2007年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总体上呈螺旋式下降趋势,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仍处于较高等级,协调发展面临的风险也仍然较大,这与乌鲁木齐作为西部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的典型代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西部中心城市对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人口控制等方面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尽可能降低西部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兰州市榆中新城区的开发,讨论河谷型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建设问题。从城市空间扩展、城市竞争力和生态城市建设3方面,论证榆中新城区建设与解决兰州城市环境问题的关系。从生态建设规划提出榆中新城区生态建设的设想,指出新城区应当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并提出建设榆中生态园林城市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与系统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生态林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要力量。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可以在商品林建设中发挥积极 ,在生态林业的建设和保护中同样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要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现状 ,采取单一的经济补偿是不够的。需要采用系统补偿的思想拓展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 ,从观念、政策、法律、经济、管理等多维角度建立补偿系统 ,实现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快速的城市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城市人口密度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环境污染等正威胁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本文从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以及区域气候等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京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给健康带来的风险及其影响途径,以期为建设健康的生态城市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处于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城市,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两者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文中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体系,计算其17个地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数和城镇化指数,并构建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度量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7个地市中,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属于高水平协调和较高水平协调关系的城市有7个,较低水平协调和低水平协调关系的城市有10个;在城市发展类型中,集约度滞后型的城市有7个,城镇化与集约度同步型的城市有4个,城镇化滞后型的城市有6个。文中从理论上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合理分析了研究区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倡导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正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共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布局中,这也为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城市不断增加工业用地,建设高楼大厦的做法,并不符合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协调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