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畜禽宰前管理包括宰前的饲养和断食管理,搞好宰前管理对提高肉品的质量至关重要。1宰前饲养即屠宰场收购畜禽后到屠宰前一段时间的管理。由于畜禽经过长途运输、挤压,畜体疲劳,抵抗力下降,如果管理不善,细菌、病毒很容易侵入造成机体发病。另外,由于途中饲喂和饮水受到限制,畜体代谢废物不能有效排除,从而影响肉品质量。经过2天以上宰前的良好饲养管理,可使畜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饮水,对提高肉品质量非常重要。1.1要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在牲畜进圈前,对圈舍要彻底清扫、冲洗、消毒。1.2要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干扰,使畜禽…  相似文献   

2.
宰前的饲养管理和屠宰技术对猪肉品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总结屠宰前猪的限饲、停水、运输等方面的管理方法,并针对待宰前猪的饲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卫生意识的加强,人们对肉品的卫生和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长期的检验实践中,对我市定点屠宰场宰前和屠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有些因素对肉品质量的影响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宰前管理1.1候宰时间太短,宰前没有供给充足的饮水。根据《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和〈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的各项规定,生猪宰前应停食静养12~24h,宰前 3h应给与充分的饮水。我市的生猪屠宰管理体制是肉联厂只负责组织和将宰好的白条猪批发到各市场的小贩手中。生猪主要由湖南、江西…  相似文献   

4.
猪的肌肉和脂肪的品质受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屠宰加工等因素影响很大。在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中,对于屠宰猪胴体肉品的卫生检验,须掌握其色泽异常的原因及表现,以便正常检验评价和依法处理,科学把好猪肉上市检验关。  相似文献   

5.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是确保育肥猪快速生长的关键,是规模化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就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浅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1做好断奶仔猪过渡转舍工作规模化猪场仔猪一般采用21日龄或28日龄断奶。刚断奶仔猪消化功能尚未健全,为使其安全转入保育舍饲养,必须做好饲料、饲养、生活环境的过渡工作,过好断奶关。主要措施是:①断奶前3天母猪要限制喂料量和哺乳次数,促进仔猪在断奶前采食较多饲料,帮助仔猪由吃母乳逐渐改为吃固体饲料,以防发生营养性腹泻。②要维持…  相似文献   

6.
注水肉的鉴别危害及卫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随着肉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不少屠宰户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乘机制造和出售注水肉,严重影响了肉品的卫生质量,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肉品市场上注水肉主要见于小至鸡、鸭、鹅肉,大至猪、羊、牛、马肉。所谓注水肉就是指不法经营者无视国家的屠宰法规和食品卫生法规,对畜禽在宰前或宰后人  相似文献   

7.
一、材料与方法1.满口香北京好友巡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0202212.试验动物及分组选择年龄、体重、体况和胎次一致的妊娠55~60天的健康大约克夏母猪20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头,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喂基础日粮+0.1%满口香。3.试验地点、时间某原种猪场,2002年2月24日~4月24日。4.试验基础日粮组成及饲养管理方式基础日粮组成见表1。两组饲养管理条件相同,均按日常管理的常规操作进行,一圈一头母猪,在水泥地上饲养,供试猪全部在同一栋猪舍,由同一人员管…  相似文献   

8.
肉种鸡场种蛋卫生的量化管理曹克北京爱拔益加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质控部(102211)一、前言目前国内外在肉种鸡产蛋期多采用“两高一低”的饲养模式,即2/3的栖架和1/3的垫料地面。有时把这种饲养方式也称为地面平养。在这种饲养方式下,通常在鸡23周龄育成结...  相似文献   

9.
猪丹毒是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疫病 ,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本病是肉品卫生检验中常见的猪三大传染病之一 ,主要侵害3 -12月龄的猪。本病也能感染人 ,手上有新鲜伤口的工作人员 ,可在屠宰加工病猪的过程中感染 ,在皮肤上出现局部性炎性红肿 ,称为“类丹毒”。因此 ,做好定点屠宰场猪丹毒的宰前宰后检疫 ,对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和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宰前检疫及处理1.1宰前检疫分为败血型、疹块型、慢性型。败血型表现体温高烧42℃以上,呈稽留热型,皮肤发红发烧,眼结膜炎,食欲废…  相似文献   

10.
肉品卫生检验历来以宰前检疫和宰后肉检为主,这是必要的,而在实验室检查中作为鉴别肉品卫生质量的新鲜度测定则很少应用。近年来,肉品卫生检测的范围已扩展到环境污染、残毒及变质检查等兽医公共卫生方面,伴随生产和生活水平的增长,人们对肉的需求量大,对卫生质量的要求高。因此,对肉的新鲜度检查,已从研究阶段过渡到实用阶段。国内关于牛、猪、鸡肉新鲜度的检测研究较多,而对兔肉新鲜度的检测研究尚未见报导。为提高兔肉卫生质量及合理地制订兔肉的卫生标  相似文献   

11.
定点屠宰厂(点)是肉品生产的主要场所,由于屠宰的猪来源广泛,健康状况复杂,带菌猪和患病猪难免不进入屠宰加工过程而引起场所、肉品污染。因此,屠宰加工厂(点)的消毒工作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防止人畜共患病扩散的重要环节,具有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但是由于条件及工作人员素质等问题,长期存在甚至造成疫情扩散,为此提出屠宰厂卫生消毒意见,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加强畜禽宰杀前后的管理,目的是提高肉品质量,保护肉食消费者的健康,提高肉品的食用价值。从肉品卫生的角度讲,肉品质量通常包括肉品的安全质量、卫生质量、食用质量及贮存质量四方面。如何进行宰前活畜及宰后肉品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肉品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动物及产品卫生安全质量重在过程控制。饲养过程是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环节 ,对规模养殖场进行饲养全程监管是实施动物卫生工作全过程监督的第一步 ,是保证畜产品走向国际大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经之路。现结合实际 ,对规模养殖场实行饲养全程监管的可行性做法分析如下 :1规模养殖现状1.1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 ,规模养殖已成主流。全省各地相继建成以猪、牛、鸡、羊、兔为主的不同种类的养殖示范带、示范区 ,规模养殖在畜牧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科学化管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规模饲养初见成效。1.2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 ,…  相似文献   

14.
肉品卫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能否真正吃上“放心肉”,而且对我国的养殖业发展和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口也具有重要意义。肉品卫生实际上包括动物饲养、屠宰、加工、销售、食用全过程的安全卫生,在管理上涉及到农牧、商业;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因此“放心肉”是一项系统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病源的致病过程往往在淋巴结中形成特殊的病理形态。因此,疾病不同,淋巴结的病理变化随之不同,这可作为兽医卫生检验人员诊断疾病,对肉品卫生评价及卫生处理的重要依据。宰后检验淋巴结的主要病理变化有以下几种:1猪炭疽1.1猪炭疽主要局限在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出血,深红色,慢性为砖红色,多汁,慢性切面致密,有污灰色坏死灶,质硬,周围常有少量浸润,切面无光泽。1.2肠型炭疽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前半段的少数或全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其病变与咽型炭疽相似,邻近的肠系膜呈出血胶样浸润,散布纤维素…  相似文献   

16.
肉鸭不同生长阶段的蛋白质和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三阶段饲喂法与传统的二阶段饲喂法相比,生产性能相似,但肉品质量略有提高。肉鸭的常规饲养包括2个阶段:①第1阶段(0~2或3周)饲喂幼雏日粮;②第2阶段(2或3周至屠宰)饲喂肥育日粮。雏鸭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所以幼雏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比肥育日粮的高。本研究旨在通过三阶段饲喂法,提供更适量的日粮粗蛋白质,降低N排泄和饲料成本,从而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和肉品品质。1 试验方法采用1400只北京鸭,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第1阶段即1~14日龄,各处理饲喂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肉品的卫生和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宰前宰后及屠宰过程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响肉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吴志远  翁少义 《养猪》1998,(4):24-25
本试验表明,0~210日龄三元杂交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屠宰率分别比本地二元猪提高12.3%~17.1%、6.1%~12.1%、3.75~7个百分点。每出栏一头三元杂交猪比本地二元猪提高经济效益85.7~103.2元。其中外三元杂交商品猪经济效益最高,比本地二元猪头均增收103.2元,但该组合母猪发情不明显,产仔数(9.8头/胎)较少,商品猪对饲料营养水平、管理技术要求较高,故适于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规模猪场饲养;内三元杂交商品猪比本地二元猪头均增收85.7元,该组合商品猪较外三元耐粗饲、抗病力强、对饲料营养和管理技术要求较低,母猪发情明显、产仔数(11.75头/胎)适中,故适于饲养管理较粗放的小规模专业户饲养。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97年4月25日至5月27日在响水县万头良种猪养殖场进行了三元杂交猪饲养试验,试验用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杂交猪测定了三种饲料配方下的早期生长性能。以期了解杜长大在几种饲料情况下的生长情况,从而为推广该杂交组合猪确定适宜的饲养条件。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猪选择 选择60日龄左右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窝,去势,驱虫,免疫注射,随机分为3组,每组2窝15头,每组性别比例基本相同(11)。1.2 饲粮组成 见表1。1.3 饲养管理及饲养时间1.3.1 饲养管理:预试期…  相似文献   

20.
在生猪屠宰检验过程中检出(3%)伤猪是不足为奇。但是我们在1999年12月下旬,某肉联厂宰后检验出的伤猪竟达到总收购数的30%左右,更奇的是这些伤猪的受损部位都一致,均在最后腰椎与荐骨连接处的附近,呈粉碎性骨折,如煮熟一般“松脆”,严重影响了肉品质量,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经多方调查、分析、测试等多种手段,终于找到根源所在,伤猪率很快得到控制,主要是麻电器交流失控造成;其次是品种;再次是地区驱赶不当等等,现将此情况向同行作介绍。1 其本情况1.1伤猪占收宰数的百分率1999年12月20日-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