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安徽扩大粳稻生产面临难得机遇,从安徽粳稻生产情况和育种状况,分析安徽粳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徽省粳稻发展规划,建议建立稳定的粳稻育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粳稻新品种选育和主导品种筛选及应用;强化优质高效技术集成创新,推进技术成果应用;合理规划,推进产销区对接,实施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理念,树立品牌效应,促进安徽粳稻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继2002年"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课题组先后又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农业部超级稻育种重大专项项目等研究任务,继续围绕超级稻的优质化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和配套生产技术集成开展深入研究。经过10年的努力,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1)首创了"以优质籼稻做母本,高产粳稻做轮回父本,通过多次回交和定向选择减少粳稻遗传背景中影响米质的不利籼型遗传累赘,实现超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超级稻优质化育种方法和选择指标体系,实现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辽宁省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主要存在产量优势不明显、生态适应性不强、品质不优、制种产量较低和栽培技术措施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杂交粳稻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的改良,选配熟期适宜的组合,提高制种产量和纯度,建立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和加强新技术在育种上的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粳稻优质高产多抗育种及示范推广》项目是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下达的“十五”期间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由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和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共同承担。3年来,各承担单位克服种种困难,育成新品系24个,多数为优质,产量与高产品种(系  相似文献   

5.
表文提出2001年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全面实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发展优质农产品要提高质量档次,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大实施力度.要按照品种优质化、种植区域化、技术标准化、加工精细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建设农产品优质化工程示范区和十强县.农产品生产要"稳粮、稳油、扩棉",面向市场,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马鞍山市优质粳稻发展迅速,总体生产水平较高。该文通过对马鞍山优质粳稻调查分析表明,其呈现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栽培技术模式多样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等主要特点,同时也存在农业灾害加重、生产成本居高、品种结构仍不合理、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进而提出了推进科技集成创新、突出绿色生态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粮食加工、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安徽省近10年粳稻生产情况以及审定推广的粳稻品种在区试中的产量、米质和抗性表现,指出安徽粳稻在生产推广和育种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应重点加强选育适合安徽肥力水平的高产、优质、抗病的粳稻新品种,同时要加大对粳稻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合理布局粳稻生产功能区、树立安徽粳米品牌,以提升安徽粳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江苏省粳稻生产的现状及面临形势,分析了近年来淮稻系列水稻品种育种的基本方向和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介绍了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实践,探讨了江苏省中粳稻区水稻育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淮稻系列中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综述了江苏省粳稻生产的现状及面临形势,分析了近年来淮稻系列水稻品种育种的基本方向和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介绍了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实践,探讨了江苏省中粳稻区水稻育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粳稻品种的选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江苏省近10年审定推广的粳稻品种在区试中的基本情况以及在生产上的表现,针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提出高产、优质、抗性选育思路,在促进高产、优质的同时,把选育优良食味品种及综合抗性改良作为主攻方向,同时在生产上针对品种不同特性,完善调优栽培技术、加强主导品种推介,加大籼改粳推广力度,促进稻米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稻米品质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育种工作者与消费者的关注。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粳稻品质改良取得了显著成绩,育成了48个品质达国际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以上的优质粳稻新品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现状的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结合作者的育种实践,提出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对策,应在重视外观品质改良的基础上,特别重视食味品质和抗性的改良,提高江苏粳稻品种的综合丰产性。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水稻作为江苏省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支撑产业的地位将持续不变。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产消过剩、外销不畅 ,稻米商品质量差、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江苏水稻产业内部围绕优质、高效的调整已势在必行。根据先以消定产、后以销定产的原则 ,江苏籼粳稻种植面积配比以 1∶ 2为宜。必须加强稻米品质改良的育种和栽培研究 ,倡导无公害化栽培技术。密切注意水稻产、加、销关系的政策研究 ,培养稻米产品品牌意识 ,推进江苏水稻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BT型不育系盐粳93538A及其组合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开展杂交粳稻选育研究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其原因是杂交粳稻三系育种滞后于常规粳稻育种.制约了杂交粳稻竞争优势水平的提高。杂交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生产上应用的高产品种直接转育成不育系;二是通过杂交重组选育新的保持系,然后转育成不育系。前一种方法周期短、见效快,从而不育系和保持  相似文献   

14.
围绕楚雄市申报“一县一业”优质粳稻产业示范县创建工作,文章分析了楚雄市优质粳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目前存在水稻种植效益偏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栽培品种多、乱、杂,缺乏优质稻生产栽培技术规程等问题。提出发展优质粳稻产业联盟,加强粳稻良种扩繁基地建设,研发推广优质楚粳品种,创建知名品牌,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制定优质粳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等措施,以期楚雄市粳稻产业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农科院粳稻中心育成的优质米新品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分析了在云南市场的东北米、江苏粳米的品质及售价情况,以及云南粳稻品种的品质现状后认为,在云南应以选育具有特色的优质香米、软米、香软米新品种为主,才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竞争优势,并有利于形成云南独特的优质米品牌。根据云南粳稻区的特点,设立了滇中(适应海拔1500~1850m)和滇中北部(适应海拔1850~2200m)两个育种试验点。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从高……  相似文献   

16.
稻米品质是评价水稻品种良莠的重要标准。现介绍了江苏省优质粳米品种选育现状及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并从常规育种角度出发,介绍了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在常规粳稻米质改良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期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优质米水稻品种松辽6号经国家农业部食品监督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粳稻品种国标一级食用米标准,具有米质外观好、口感好、米饭不回生等优良特性.从育苗移栽到各项生产、加工过程,均具有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分析限制优质稻品种松辽6号稻米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提出具体的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优质稻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质安全稻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业发展新阶段、国际大市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优质安全稻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简要回顾了我国优质安全稻米研究和生产的三个阶段,分析了优质安全稻米发展在品种、产业化经营、栽培技术及加工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以及发展的机遇。据此,提出了我国优质安全稻米的发展对策,即加强优质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专用生产基地;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加快优质安全稻米产业化进程;研究完善井推广优质安全栽培技术体系,提高技术到位率;创建优质安全稻米精深加工体系,全面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9.
毕粳45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骨干优势亲本配组、毕节三亚交替选择、同步品质筛选鉴定等育种方法育成的粳稻新品种。2010-2011年贵州省粳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该品种平均亩产484.6 kg,比对照增产5.34%,2012年贵州省粳稻新品种(组合)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2.43 kg,比对照增产4.86%。该品种稻米品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三级优质食用粳米标准。2013年7月该品种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3010)。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选育出优质稻米品种,通过简述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育种历史及取得的成绩,同时根据时代需求,提出了未来浦东新区优质稻米育种思路,即选育软米型的亚种间杂交粳稻和具有自主产权的优质稻米品种。此外,提出了将育种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各环节联动、充分发挥新品种的潜力、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补充育种技术力量等举措,以期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优质稻米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