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稻抗、感近等基因系受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病菌侵染后酶活性的变化,为研究水稻细条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抗、感近等基因系 LR19 和 LS19 为材料,用针刺法接种细条病菌(处理),对照则用无菌水模拟接菌。在接菌后 0、24、48、96 h 取水稻分蘖期叶片为样品,分析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接种后,LR19 处理CAT、PAL、POD、PPO、SOD 活性分别为269.36、39.61、31 677.75、106.4、2 035.44 U/g,对照分别为 195.16、33.23、21 449.75、85.67、1 139.38 U/g。LS19处理 CAT、PAL、POD、PPO、SOD 活性分别为 149.13、34.3、26 635.25、87.6、1 354.82 U/g,对照分别为 73.95、30.45、10 506.43、62.3、779.5 U/g。细条病菌侵染后,LR19 和 LS19 的 CAT、PAL、POD、PPO 和 SOD 活性均增加,且都高于 LS19;而细条病菌侵染导致 LR19 和 LS19 的 MDA 含量降低,且 LR19 总体低于 LS19。【结论】CAT、PAL、POD、PPO、SOD 活性的增强有助于提高细条病抗性,而 MDA 含量积累与细条病抗性呈负相关。这些酶活性可作为水稻细条病抗性鉴定的辅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为材料,研究内生菌侵染对镉和盐单一及复合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用浓度为50μmol/L CdCl2溶液和100 mmol/L NaCl溶液对内生菌侵染(Endophyte infected,E+)与内生菌未侵染(Endophyte non-infected,E-)的水稻种子进行单一与复合胁迫处理.与内生菌未侵染的相比,内生菌侵染的水稻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提高,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增强,MDA和脯氨酸含量均下降.内生菌侵染可以缓解镉和盐单一及复合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帮助水稻幼苗抵抗逆境.  相似文献   

3.
不同木薯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是不同的。本研究选择2个抗病和2个感病木薯种质,接种病原菌后评价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病菌侵染后POD活性呈上升趋势,接种后6 d达最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且抗病种质显著高于感病种质;接种时,抗病种质PPO活性显著增高,随后下降,且抗性种质高于感病种质;CAT活性变化与抗病反应之间无相关性;抗感种质的SOD活性在病菌侵染后均表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由此表明,POD和抗病反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水稻雄性不育现象,研究了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水稻不育系451A及保持系451B分蘖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育系水稻营养生长阶段的分蘖期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表现异常,不育系水稻SOD活性高于保持系,不育系水稻CAT活性低于保持系,导致不育系水稻MDA含量较高,这可能引起了水稻能量、物质代谢异常,膜脂过氧化逐渐积累,从而造成了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5.
在淹水胁迫下,研究了γ-氨基丁酸(GABA)对黄瓜幼苗生长、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可溶性糖含量、SOD、POD、CAT活性、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在半淹水胁迫下,外源添加GABA处理通过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SOD、POD、CAT的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强了黄瓜幼苗对淹水胁迫的抗性;而在全淹水胁迫下,外源GABA处理后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而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加重了淹水胁迫对植株的伤害,表明不同淹水程度下GABA处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5个抗瘟性不同的杂交稻及其亲本为供试品种,测定接种稻瘟病菌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氟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POD、PAL活性与抗瘟性成正相关,在稻瘟病菌侵入早期,供试品种的CAT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与抗瘟性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杂交稻组合的POD活性、MDA含量交化趋势与其恢复系一致,抗病杂交稻组合的CAT、PAL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一致,感病杂交稻组合的CAT、PAL活性交化趋势与其感病不育系和恢复系相近,表明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及其相关酶活性交化趋势与其恢复系和不育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烤烟品种抗黑胫病性的生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接种黑胫病菌,研究了黑胫病菌对不同抗性烤烟品种生化酶系的影响,经测定抗病性不同烤烟品种在接菌和未接菌处理下叶片SOD、CAT、POD、PAL、PPO等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揭示烤烟抗黑胫病菌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的SOD、CAT、POD、PAL、PPO活性水平和MDA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烤烟抗黑胫病性与植物叶片中SOD、POD、MDA、PAL和PPO呈正相关,与CAT活性没有固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浓度(0、10、50、100、150、200μmol/L)硝普钠(SNP)对1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PEG-6000对玉米幼苗的生长起明显的抑制作用,MDA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POD、SOD、CAT活性降低。适宜浓度的SNP能有效促进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发育,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使MDA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POD、CAT、SOD活性增强,且以100μmol/L SNP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品种陆两优996三叶一心时,分别喷施15μg/m L农抗702、15μg/m L井冈霉素、蒸馏水,在喷雾48 h后接种稻瘟病菌,以只喷蒸馏水、不接种稻瘟病菌为空白对照,研究了农抗702诱导抗瘟性对水稻丙二醛(MDA)含量及5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农抗702处理、井冈霉素处理和只接种稻瘟病菌处理的水稻叶片中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农抗702处理的水稻MDA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在早期显著高于只接种稻瘟病菌处理的,且APX和LOX活性上升速度及峰值高度也均高于后者的;农抗702处理的诱导抗瘟性效果能够达到或超过井冈霉素处理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个具有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种感染黄瓜花叶病毒(CMV)病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病前后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明确辣椒感染病毒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辣椒抗病毒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辣椒幼苗健全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抗病材料比感病品种高,但差异并不明显。感染病毒病后,无论是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辣椒叶片内SOD活性显著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普遍增强,并且在接种后期,感病材料POD活性增加幅度大,酶活性高于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1.
在水稻品种陆两优996三叶一心时,分别喷施15μg/m L农抗702、15μg/m L井冈霉素、蒸馏水,在喷雾48 h后接种稻瘟病菌,以只喷蒸馏水、不接种稻瘟病菌为空白对照,研究了农抗702诱导抗瘟性对水稻丙二醛(MDA)含量及5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农抗702处理、井冈霉素处理和只接种稻瘟病菌处理的水稻叶片中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农抗702处理的水稻MDA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在早期显著高于只接种稻瘟病菌处理的,且APX和LOX活性上升速度及峰值高度也均高于后者的;农抗702处理的诱导抗瘟性效果能够达到或超过井冈霉素处理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豇豆受到根结线虫侵染后所引起的植株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试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豇豆叶部和根系部分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病根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健康根,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健康根。同时,受根结线虫侵染,病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叶片,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健康叶片。  相似文献   

13.
高温干旱对库尔勒香梨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香梨叶片为材料,在36℃高温下,采用高温干旱、灌水、喷水3种处理方式,以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测定指标,研究高温干旱对库尔勒香梨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灌水、喷水处理相比,高温干旱处理下香梨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SOD、CAT活性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显著升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说明高温干旱对植株的生理指标产生一定影响。喷水条件下,香梨叶片中SOD、CAT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喷水处理不能清除叶片中积累的活性氧,也不能够缓解高温干旱对香梨带来的伤害。在灌水条件下,香梨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变化趋势平缓,这是由于灌水降低了叶片中活性氧浓度,说明香梨在灌水条件下没有受到高温伤害。  相似文献   

14.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探讨施硅肥和接种纹枯病菌对水稻叶片丙二醛(M 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接菌条件下,硅肥能提高POD、CAT的活性,降低SOD活性,M DA含量略有上升;接菌处理使M DA含量、CAT和POD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接菌和施硅肥处理使SOD活性下降,第4天达最小值,但其活性仍高于接菌未施硅肥处理,其POD、CAT活性第4天达最大值,M DA含量第3、4天达最大值;施硅肥后接菌叶片的上位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与接菌叶片无明显差异。施硅肥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的纹枯病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纹枯病的抗病能力,相对防治效果达25.8%。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烤烟幼苗不同器官清除活性氧能力大小,以3个烤烟品种的幼苗为材料,对叶片、茎尖和根尖的SOD,CAT,POD的活性大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SOD和CAT的活性都是叶片的最大,茎尖次之,根尖的最小。(2) POD的活性是根尖的最大,茎尖次之,叶片的最小。(3)可溶性糖的含量是茎尖最大,叶片次之,根尖的最小;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是叶片的最大,茎尖次之,根尖的最小。(4)不同的品种各器官之间的CAT,SOD,POD活性大小和Vc的含量以NC89最大,云烟85次之,K326最小。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Ⅱ优2070)为材料,采用沙培法,研究不同强度和不同时间的超重处理对幼苗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重处理后,水稻幼苗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MDA含量则随重力降低.表明,适当的超重处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模拟叶片损伤条件下密胡杨幼苗的生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胡杨是以密叶杨(Populus talassica)和胡杨(P. euphratica)为亲本杂交选育获得的新树种。选取一年生密胡杨幼苗为材料,利用盆栽方法,模拟叶片损伤条件(摘除20%叶片、摘除60%叶片),分析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估伤害条件下密胡杨幼苗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20%伤害条件下,密胡杨幼苗可以通过保持稳定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来抵御伤害的不利影响;而60%伤害条件下,密胡杨幼苗代谢紊乱,仅有POD活性增加、SOD活性保持稳定,自身修复能力几乎丧失。该研究结果为在新疆南疆地区利用新树种密胡杨开发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抗性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喷雾法研究抗病品种‘贺油13’、感病品种‘泉花10号’接种疮痂病菌后其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病品种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而感病品种与其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说明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感花生品种接菌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的要早,表明感病品种对病菌的侵染较敏感,品种的抗病性与对病菌侵染的反应呈负相关。接菌后抗感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接种后抗病品种的CAT和POD活性表现相对较高,由此说明保护酶在花生对疮痂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接种后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表明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量结果研究表明,接菌后抗、感品种均有所减产,但感病品种‘泉花10号’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大豆受根腐病致病尖孢镰孢菌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其与大豆抗性的关系,本试验采用带菌高梁粒接种法,在抗感大豆品种幼苗受尖孢镰孢菌侵染后0,7,15 d时,检测根部和地上部组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叶绿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和MDA相对含量均降低;但抗病大豆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根部木质素相对含量及POD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叶绿素、 MDA、木质素、 POD与大豆根腐病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β-氨基丁酸诱导水稻稻瘟病抗性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β-氨基丁酸(简称BABA)诱导水稻穗瘟病抗性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超产2号高感病品种为材料,测定喷施BABA后各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变化情况。[结果]喷施BABA后,水稻植株的CAT、SOD活性增强,水稻植株的MDA含量相对增加,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增强。[结论]BABA是通过影响水稻植株的活性氧代谢水平从而达到抗病的目的。该药剂对环境安全,具有高效诱抗作用,可在生产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