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兰州大尾羊的肉、脂生产性能,我们搞了屠宰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屠宰试验进行了两次,第一次于1980年11月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畜牧兽医站,屠宰兰州大尾羊15只,同龄蒙古羊14只;第二次于1982年6—8月在兰州市畜牧兽医站进行,屠宰兰州大尾羊10只,供试验的是中等膘情的羯羊,宰  相似文献   

2.
兰州大尾羊(Lanzhou fat tailed sheep)是我国16个著名地方绵羊品种之一,属长脂尾型,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由陕西大荔一带引进的同羊与兰州当地蒙古羊杂交自然选育而成,主要分布在兰州市及定西市临洮县等周边地区。具有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饲料利用率高、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特点,尤以其尾大、脂肪充实而著称。1999年被国家列为濒临灭绝的资源。2006年6月,农业部确定兰州大尾羊等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其灭绝频率为0.77,为北方11个绵羊品种之首,品种贡献率为10.52%,居于第三,保护潜力为0.1419,居第1位。因此,保护兰州大尾羊这一珍贵的地方绵羊品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和陶寒杂交羊(无角陶赛特作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的杂交F1代)为研究对象,每个群体选择3只3月龄去势公羔,集中饲喂至12月龄,对其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陶寒杂交羊的白蛋白(ALB)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P<0.05),但葡萄糖(GLU)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高于二者(P<0.05);陶寒杂交羊的熟肉率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P<0.05),但剪切力高于二者(P<0.05);蒙古羊的大理石纹高于兰州大尾羊和陶寒杂交羊(P<0.05);兰州大尾羊的眼肌面积高于蒙古羊和陶寒杂交羊(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兰州大尾羊的GLU含量与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陶寒杂交羊的GLU含量与pH45min呈显著负相关(P<0.05),LDL含量与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文研究表明,兰州大尾羊具有很大的产肉力优势,蒙古羊肉质口感好,两者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能力较强,从而有助于这2个品种形成较强生活力和耐寒耐旱的生物学特性;陶寒杂交羊的肌肉嫩度小,但对脂肪沉积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兰州大尾羊     
兰州大尾羊(Lanzhou Large-tailed sheep)原产于兰州市,是我国优良的肉脂兼用粗毛型地方绵羊品种,具有体格大、早期生长发育快、肉脂生产能力高、肉质鲜嫩、适应性强等特点.1989年兰州大尾羊被收录于《中国羊品种志》,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5.
兰州大尾羊主要生长于兰州市城郊,是我国优良的肉脂兼用型地方绵羊品种之一,具有耐粗饲、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脂尾肥大等优点,也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兰州大尾羊一度濒临灭绝。随着种质资源国家战略的提出和深入实施,我国加大了对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展兰州大尾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就兰州大尾羊保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以期为兰州大尾羊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mtDNA序列分析技术对20只兰州大尾羊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兰州大尾羊mtDNA D-loop区序列长度为1 210 bp,碱基组成分析发现,A、T、G、C碱基含量分别为29.0%、32.3%、23.5%、15.2%,其中A+T为61.3%,G+C为38.7%,G+C含量明显低于A+T。通过对兰州大尾羊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碱基突变和同源性比较分析得出兰州大尾羊D-loop区核苷酸多样度(Nucleotide diversity)Pi为0.037 85,7只兰州大尾羊来自3个不同母本。兰州大尾羊mtDNA Cytb区序列长度为1 580 bp,其中A、T、G、C碱基含量分别为27.2%、33.7%、26.7%、12.4%;A+T为60.9%,G+C为39.1%,G+C含量明显低于A+T。应用计算机软件DNAsp4.10进行单倍型分析,17个兰州大尾羊个体mtDNA Cytb区序列共发现了12个单倍型(Haplotype),其中第1号和第10号、第2号和第5号共用一种单倍型,单倍型比例在兰州大尾羊群体中较高,遗传多态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兰州大尾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对兰州大尾羊遗传资源现状及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兰州大尾羊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模式,认为兰州大尾羊遗传资源保护应在进一步调查现有遗传资源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原种数量、种群遗传结构、种群纯洁性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组织的发育变化,运用显微成像处理系统中的Measure distance功能,测定样品的脂肪细胞形态学参数.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大小随生长发育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说明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的沉积以脂肪细胞增大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兰州大尾羊是我国特有的肉脂兼用型地方绵羊品种,也是珍贵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曾一度濒临灭绝。生长性状是绵羊重要的经济性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保种和选育是兰州大尾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对兰州大尾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以及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MYLK4、MSTN、MTPN进行综述,以期为兰州大尾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生长性能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高原牧区低氧环境下藏绵羊与大尾羊颌下腺组织学结构的异同及EGF、EGFR、eNOS的表达特点,为分析反刍动物颌下腺生理机能提供形态学参考。应用特殊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免疫荧光法观察藏绵羊和大尾羊颌下腺组织结构特点及EGF、EGFR、eNOS的定位与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藏绵羊颌下腺浆液性腺泡比例大于兰州大尾羊。AB、PAS、AB-PAS在黏液性腺泡及混合性腺泡阳性表达,浆液性腺泡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GF在藏绵羊颌下腺纹状管、闰管上皮细胞及浆液性腺泡表达量显著低于大尾羊,EGFR在藏绵羊颌下腺浆液性腺泡纹状管基底膜阳性表达高于大尾羊,eNOS在藏绵羊与大尾羊浆液性腺泡、纹状管内均呈阳性表达,三者在黏液性腺泡均无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藏绵羊颌下腺EGF与eNOS表达极显著低于大尾羊(P0.01),EGFR则显著高于大尾羊(P0.05)。高原牧区藏绵羊颌下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EGF主要在纹状管分布,EGF与EGFR结合部位主要在纹状管基底膜处,在浆液性腺泡细胞增殖及分泌等方面发挥作用。兰州大尾羊颌下腺内eNOS表达较高且在浆液细胞及纹状管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可能与高寒低氧环境中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国内几个绵羊品种转铁蛋白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板电泳,检测了蒙古羊、小尾寒羊、新疆肥臀羊和兰州大尾羊转铁蛋白的多态性。结果发现,蒙古羊中存在TfA、TfB、TfC、TfD、TfG和TfL6个复等位基因,TfA和TfB为优势基因,频率分别为0.3500和0.2750;小尾寒羊中存在TfA、TfB和TfC3个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210,0.3930和0.2860;新疆肥臀羊存在TfA、TfB、TfC和TfD4个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750,0.6750,0.2250和0.0250;兰州大尾羊中存在TfA、TfB、TfC、TfD、TfG和TfL和TfM7个复等位基因,其中TfB和TfC为优势基因,频率分别为0.4845和0.3528。蒙古羊、小尾寒羊、新疆肥臀羊和兰州大尾羊转铁蛋白基因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7338,0.6607,0.4875,0.6338。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综合利用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及进行种质资源保护,试验以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理化性质,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测定了尾部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的熔点为47.0℃,碘值(I_2)为64.5 g/100 g,酸值(KOH)为0.116 mg/g,皂化值(KOH)为195.14 mg/g。尾部脂肪中共检测出37种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99.7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6.68%,其中油酸占比最大,为41.18%;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3.32%,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分别为20.64%、11.37%;共轭亚油酸(CLA)含量为1.15%。说明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兰州大尾羊体重与各体尺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利用SPSS 22.0软件对116只兰州大尾羊体重与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并对其相关系数进行分解,获取体重与体尺之间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体斜长(X1)、胸宽(X2)和体高(X3)这3个体尺性状与兰州大尾羊体重(Y)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分析兰州大尾羊、小尾羊、滩羊和藏羊的系统发育关系,并与国内外其他绵羊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别对甘肃地区兰州大尾羊、小尾羊、滩羊和藏羊等4种绵羊品种进行线粒体基因COX1与Cytb基因序列的扩增和产物的测序,并基于COX1与Cytb基因与国内外其他绵羊品种构建发育树,分析种群遗传现状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4种绵...  相似文献   

15.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肪沉积分布以及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为通过脂肪沉积部位干预提高脂尾型绵羊生产效益提供参考。选择血缘清楚、体重接近的5日龄健康兰州大尾羊羔羊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9只羔羊,试验组羔羊采用橡皮圈结扎法断尾。试验期间两组羊日粮相同,均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精粗比为70∶30),自由饮水。试验期240 d。结果表明:1)兰州大尾羊羔羊断尾后的30 d内,断尾组羔羊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1~240 d各阶段两组试验羊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2)断尾组羊的体重在断尾后的前3个阶段(断尾90 d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后各阶段两组试验羊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在断尾后的61~90 d内,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其余阶段和整个试验期差异不显著(P>0.05)。3)断尾后0~60 d内兰州大尾羊血清TNF-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61~240 d断尾组羊血清中TNF-α浓度数值上一直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相似文献   

16.
甘肃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6个地方绵羊品种(240只个体)15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的研究,结果共发现了179个等位基因。其中在藏羊中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136个),兰州大尾羊最少(94个)。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数据表明:在研究的6个绵羊品种中藏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兰州大尾羊和岷县黑裘皮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低。DA遗传距离和D s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均表明: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和滩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预示这3个品种可能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而甘肃高山细毛羊与其他5个甘肃地方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另为一类。  相似文献   

17.
绵羊是世界上最早被驯化的畜种之一,且在我国品种种类繁多,但如今由于长期进行杂交,导致畜种趋于减少、濒于消失甚至泯灭,其中我国特有的绵羊地方品种——兰州大尾羊便是其中一个濒临灭绝的畜种。本研究通过对甘肃地区的大尾羊绵羊品种的线粒体Cytb基因(Cytochrome b gene)进行扩增,并与国内外其他绵羊品种进行进化树分析,对其种群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存兰州大尾羊这一品种可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杂交情况,对探讨种群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及兰州大尾羊品种起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且对研究甘肃地区的绵羊品种起源以及对绵羊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五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兰州大尾羊的心脏,分别采用20%的ABS丙酮溶液进行血管灌注,以红色染料的溶液灌注动脉而用蓝色染料的液体来灌注静脉。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的动脉血液是由起源于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供应的,左冠状动脉比较粗大。  相似文献   

19.
兰州大尾羊H-FABP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兰州大尾羊尾部、大网膜、肝脏、肾周脂肪组织中的总RNA提取,反转录获得总cDNA样品,结合PCR技术,建立了SYB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兰州大尾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的试验方法,并进行批内、批间重复性检验。结果表明,H-FABP和18S基因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CtH-FABP=-3.24375x+38.34230和Ct18S=-3.33137x+33.4573,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64和0.9992,扩增效率分别为103%和99%;批内、批间重复性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小于1.8%和10%;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兰州大尾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mRNA表达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兰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种质资源是以物种为单元的遗传多样性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解兰州大尾羊这一濒危物种的生理机能特性,本研究对16只兰州大尾羊的11项生理指标和16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同等条件下饲养的年龄、体重相仿的16只小尾寒羊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兰州大尾羊血液中白细胞、总蛋白和球蛋白分别为12.90×109个/L、65.03 g/L和34.84 g/L,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的10.57×109个/L、56.22 g/L和26.84 g/L;白球比为0.91,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的1.13(P0.01);血尿素氮为5.00 mmol/L,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的3.78 mmol/L(P0.05);葡萄糖为2.96 mmol/L,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的4.16 mmol/L(P0.01),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小尾寒羊相比,该试验地兰州大尾羊种群健康状况较好,抗病力和蛋白质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