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是欧洲赤松的变种,我国北方干旱风沙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天然分布于我国北纬46°36′~53°29,′东经118°21′~130°28′的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沙地一带,它耐干旱、严寒、瘠薄,根系可塑性大,穿透能力强,不苛求土壤,具有生长快、生长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泛,被各地广为引种,已成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同时樟子松冬夏常青,效益稳定,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显著。为此,文章研究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的应用,从而加快和林格尔县造林绿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杉木林地免耕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传统火烧炼山方法处理采伐迹地进行更新造林 ,若山地的坡度大 ,不仅难以作业 ,且较为危害 ,同时炼山除杂整地是全山铲草抚育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受破坏 ,造林成本相对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 ,我场进行了免耕营林的试验研究 ,本文是对 6年生杉木林免耕造林抚育法和效果的初步总结。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广东省西部象牙山林场符竹工区 ,地理座标为 2 2°5 2′~2 2°5 3′N ,111°5 0′~ 111°5 2′E ,林地坡度 30~ 32° ,年降雨量 16 0 0~ 2 0 0 0mm ,年均气温 2 1~ 2 2℃ ,土壤多为页岩及砂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 ,杉木林…  相似文献   

3.
毛竹 (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exH .deLehaie) ,别名楠竹、南竹等 ,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 ,主要分布于北纬 2 0°30′~ 31°2 0′,东经10 4°30′~ 12 2°的区域内 ,其中以闽、湘、赣、浙四省分布面积最大 ,占全国毛竹面积的 70 %以上。毛竹是我国重要的速生、可再生森林资源之一 ,具有生长快 ,成材早 ,培育周期短 ,产量高 ,用途广 ,一次造林只要合理经营可以长期利用等特点。毛竹秆形通直高大 ,常绿挺秀 ,是造林及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竹材可用于建筑、造纸、家具、工艺美术等 ,竹笋味美可鲜食或制成笋干和罐头。移竹造林是毛竹造…  相似文献   

4.
涪陵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边缘,界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长江、乌江横贯其中部。全市现有森林面积81万亩,森林覆盖率18.4%。为了加快荒山绿化,于1985年和1986年完成了丛林播区和靖黔、磨溪、大木Ⅰ、大木Ⅱ播区的飞播造林任务。为了摸清其飞播成效,于1991年8月采用成数抽样调查法,对全市1985年(从林播区)~1986年(靖黔、、磨溪、大木Ⅰ、大木Ⅱ播区)5个播区共设置了2118个样地(面积10m~2)进行调查,最后将调查资料汇总整理,进行成效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5.
毛竹块状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传统的造林模式是用一丛单株的母竹移栽法 ,成活率不能达到 10 0 % ,而且成活的母竹也不能株株发出新竹 ,第二年需重新补植 ,致使有限的林地不能充分利用 ,这样既增加了造林成本 ,又延迟了毛竹成林投产的年限 ,同时难以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上问题 ,根据植物具有集聚效应的特性 ,采取了毛竹块状造林的方法 ,分别设 5种处理进行了试验分析 ,以期找出更经济实用的毛竹造林模式 ,并为之提供科学的依据。1 试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浙江省遂昌县三仁畲族乡 ,位于 2 8°35′N ,119°13′E ,海拔 30 0m ,坡度 2 …  相似文献   

6.
<正> 桃源县1974年以来,引种了湿地松6000余亩。造林地分布在东经110°42′47″—111°36′32″,北纬29°0′6″—29°42′13″,海拔70—200米的红壤丘陵。当地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7.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北部 ,东接山东省 ,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相望 ,北隔漳河与河北省相接。区内林州市和安阳县西部为太行山区 ,全市介于东经 1 1 3°2 7′0 0″~ 1 1 4°5 8′30〃 ,北纬 35°1 3′0 0″~ 38°4 0′2 0″之间。年平均气温 1 3℃ ,日照时数为 2 5 2 6h ,全年大于 1 0℃的积温为 4 5 36℃ ,无霜期为 2 0 0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只有 6 0 6mm ,且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在 7、8、9三个月。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西部太行山区成土母岩为石灰岩 ,土薄石厚 ,干旱贫瘠 ,植被稀少。 1 994年以前主要在春季栽植侧柏裸根苗 ,造林成活率不高 ,平…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成因及生态治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呼伦贝尔沙地位于东经11°70′~12°10,′北纬470°20′~490°50,′主要有3条大的沙带在呼伦贝尔草原核心区域呈不规则分布:北部沙带沿海拉尔河西岸分布,东起海拉尔,西到新左旗嵯岗牧场,全长150 km,宽5~35 km;中部沙带从鄂温克旗的莫和尔吐,经锡尼河至新左旗的罕达盖,全长150 km;南部沙带从新左旗的阿木古郎镇一直延伸到鄂温克旗的辉苏木,全长80 km,宽15 km。沙地主要分布在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和海拉尔区境内,涉及33个乡(镇、苏木)。3条沙带的面积为88万hm2。另外全市有沙化草原面积6…  相似文献   

9.
<正>1做好栽前准备工作1.1选好山坡,合理整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整地,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时,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穴径30~40cm,深20~40cm;鱼鳞坑长径30~50cm,短径30~40cm,  相似文献   

10.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交接处,地理坐标:北纬42°23′~42°47,′东经117°16′~117°35′。地貌上界于两个一级单元即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南北长25.5km,东西宽27km,区域海拔高1500~1939.6m,面积20029.8hm2。1自然概况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属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漫长,低温寒冷;春季短暂,干燥多风;夏季不明显,光照强烈;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偏少;风多风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风、沙暴、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比较多。1.1气温与日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