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长期来看,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应保持一种动态互促的良性协同发展趋势,才更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深入考察省域公立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水平的时空演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情况,有助于正确认识各省之间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并剖析导致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弱的潜在原因,探索进一步提高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水平,解决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两张皮”问题的路径。【方法】基于农业科研人员规模、专利授权量、论文发表数量3项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可视化技术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2008—2018年我国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产出的时空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省域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情况。【结果】10年间我国省域公立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产出从中东部沿海省份向周围逐渐降低,多数省份农业科研机构专利授权量增长趋势显著,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人员数量整体增长趋势不明显;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产出虽然呈现出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但整体未形成规模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省域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方面,山东、江苏、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协同发展程度较好,中部地区协同发展程度一般,整个西北、西南及东北大部分省区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较弱。据此,从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区域农业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方面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结论】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水平从中东部沿海向周围省份逐渐降低,具有空间异质性,未形成规模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水平与省域农业经济水平的协同发展程度整体偏低;需要加快构筑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集聚格局,为解决农业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问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Partnerships between U.S.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es have existed for several decades and in recent years have become generally more varied, wider in scope, more aggressive and experimental and higher in public visibility. In addition,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 have advocated for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laws to globally promo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scienc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ersistence or convergence of the two cultures of science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commercialization for 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ships in agriculture biotechnology. The perceptions and values of over 200 U.S.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scientists,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ors who participate in or oversee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i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were analyzed.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in these research relationships continue to perceive very distinct cultures of science and identify a wide range of concern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partnerships. Several actions were discussed to ensure that the two cultures serve complementary roles and that they maximize the public benefits from these increasing collaborations.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国际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和主要历程,阐述了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衡量指标与基本发展模式等。归纳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福利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特征,重点对市场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集约化投入、工业化装备、社会化服务、福利化支持、政策化保护、知识化农民、技术化支撑、科学化引领、公益化设施、免费化教育、标准化准入等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都市农业科普工作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新型城市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而如何让都市农业科技新成果惠及大众是当前科普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都市农业科普服务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开展了都市农业科普服务理念及科普服务内容创新研究,以期在科普工作中不断提高科普服务质量,丰富科普服务内容,为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农科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农科高校开设《电影鉴赏》课程应与农业学科优势专业相互渗透,走"农"、"艺"结合教学之路。兼顾"以人为本"与"以农为本"选取教学内容,加强审美教育沟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结合培养学习能力,革新考核办法,激发农科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合作能力、拓展科研视野,引导学生树立献身农业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李敏 《农学学报》2014,4(11):100-104
虚拟农业技术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虚拟现实技术与农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农业技术研究的新途径。它将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科研及教学方式,其发展前景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虚拟农业技术的概述,深入探讨了虚拟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并对虚拟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孙丹  周芬  谢红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53-355,357
以浙江、山东2省为例,研究我国华东地区科技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比分析2省的现状、科技农业推广、农业科技需求、农业成本和农业收入等方面内容,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科技农业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均高于山东省,其农业生产方式较科学,农业投入成本则低于山东省。我国华东地区科技农业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江苏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旅游农业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成为都市人旅游热点之一。高新农业以高新科技为依托 ,是新世纪农业发展一个新的趋势。对高新农业进行旅游开发 ,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笔者以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 ,通过对其进行SWOT分析 ,提出杨凌区高新农业旅游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亮  安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200-11202
随着全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园艺生产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荆州市园艺生产发展很快,水果、蔬菜、花卉、茶叶均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荆州市园艺生产现有条件和优势,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农业科技传播方式,提高农民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保证质量。搞好加工,拓展营销思路,努力提高园艺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重点建设柑橘、果用瓜、特色蔬菜、葡萄、花卉及园艺产品加工等项目,从而推进荆州市园艺产业的新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李震  张萌 《古今农业》2014,(1):39-46
英国作为一个稳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其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和较完善的农业科研、教育和管理体系的支撑,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科技强国。英国农业在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重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运用第三方评价模式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度等方面,具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特点。分析和研究英国农业科技人员管理的特点,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受晚清重农政策的影响,竺可桢赴美留学的初衷是学习农业,但由于中美农业差异巨大,他毕业后改选与农业相近的气象学为研究方向。回国以后,他又致力于气象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实际运用中涉及大量气象学与农业的学科交叉。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主要负责农业相关科学研究,并设立以农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地理研究所,其组织领导的综合考察队为农业增产作出大巨大贡献。通过梳理竺可桢在农业科技实践方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竺可桢从年轻时对具体农业科学知识的追求,一直持续到老年时作为国家科学机构领导者对农业兴国政策的重视及执行,他对农业科技的认识与实践在整个人生中持续不断地深化,诠释了农业在其科学观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供给适应需求出发,研究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新需求与农业科研发展战略调整。研究认为,湖南农业发展呈现资源数量型现状特征,生态效益型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农业科研开展融合创新; 湖南农科院种植产业科研优势明显,养殖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科研欠缺,融合创新研究有基础但力量薄弱,科研人员专心潜心从事科研创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新时期湖南农科院科研发展战略调整重点是:强化公益性研究,拓展融合性研究,加强开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并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探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偏差的原因。主要的研究结论是: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并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在近十几年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份额已达到35%以上,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并且农业科技要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为此,要深化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研工作从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农业应用基础性研究两方面展开,以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努力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科研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研绩效管理机制,推进在现有资源投入条件下实现最大科技创新产出,对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公益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我国农业科研绩效管理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同类科研机构先进的绩效管理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科研绩效管理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方向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各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指出农业科技进步各系统需要改革的政策方向。提出农业科技投入的强度应处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水平之间,并由农业部门对农业科研实行统一管理;在科研立项中实行面对农户的目标管理制度;高校应与政府合作共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引导科研机构、高校设立营销公司以推广农业科技;尊重农户意愿,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公开的土地流转市场;根据农户经营状况,采取不同类型的产业化合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健全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基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经验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坚持农业公益性和农业院校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等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科技是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农业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农业领域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科技奖励。文章对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领域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若干矛盾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始终需要坚定不移统筹处理好六大关系、实现六大统一的战略与原则,探讨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体制创新、建立完善农民组织、加强政府支持和保护的力度、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国家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力度、加速集约化经营进程、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建设国家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完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先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