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农民集中居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的指导意见,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农民集中居住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分析对象,介绍了农民集中居住的现状,阐述了农民居住地进行土地流转的意义,分析了农民居住地土地流转和土地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便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农民集中居住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农民集中居住的现状,接着阐述了农民居住地进行土地流转的意义,最后论述了农民居住地土地流转和土地经营的问题及对策,以便可以更好的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民集中居住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是农村实现新型城镇化、大都市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经之路。通过分析上海村庄进行集中居住的必要性、可行性,对上海市农民集中居住案例进行梳理,提炼出"向城镇集中"和"向中心村集中"两种典型居住模式,并比较了两种模式的内涵、投资方式、财产权益、推进方式的差异及风貌保护和"造血"的特色,认为资金平衡方式对农民集中居住的模式有重大影响,而集中居住模式的差异又将带来农民权益方面的差异。最后针对农民集中居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建设标准欠缺考虑乡村风貌、老龄化程度高、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从鼓励向城镇集中、给予多种补偿方式、聚合多部门资金、保护保留乡村风貌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农民集中居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推进农村的集中居住进行分析与探讨,得出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存在的建设资金匮乏、规划不合理、对农村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造成破坏等五个问题,分析了在推进农村集中居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保留特色地域、城乡统筹规划、听取农民意见、以农民为主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我国农村很多地区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如何成功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渐成学界关注热点。通过梳理已有文献,按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将关于农民集中居住的研究归为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进行研究与从微观的农户角度进行研究两类,并对各方面进行了展开与简要评述,同时指出已有研究中存在集中居住实指不一、对农民主体关注不够,实证研究与跨区域的比较分析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湖北和江苏两地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因素,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建议。目的是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提高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让农户从集中居住中受惠。实施集中居住,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农民主体视角出发,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与影响因素,以指导该类地区农村集中居住健康有序推进。【方法】通过对泗洪县350个暂未搬迁农民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集中居住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相比于发达地区,泗洪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明显偏低;农民个体特征影响其集中居住决策;经济因素如家庭经济收入、农业收入状况对农民意愿影响显著;家中是否有老人小孩、周边服务设施配置状等因素对意愿影响不大。【结论】健康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集中居住模式,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增加农户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9.
以农民利益为视角,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农民集中居住意愿、集中居住对农民长期利益的影响、集中居住对农民的近期福利影响的评价以及集中后的城市融入问题等几个方面.以往学者对农民利益的研究大都采取列举的方法,没有从农民的利益角度进行分类,也没有提出对农民利益影响评价的标准或原则.但是农民的利益确实有层次之分,在集中居住政策实施中也有利益可以妥协的底限,所以为了维护农民利益,要对农民的利益分层有较好的理解,只有在保证农民底限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改善农民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是"三个集中"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我国的"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前人实践探索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民集中居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相关实践,并从中得出了有益启示,最后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的农民福利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民集中居住作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兴起。其中,农民意愿成为影响该项工作实施的重要因素。依据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方法框架理论,将农民福利的内涵界定为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社会保障等7个方面,并分析了各项福利在集中居住前后可能的变化及其对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重庆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农民面临的各种市民化收益和成本,并借助对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得出结论:当前影响农民市民化经济决策行为的4个方面分别是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城市的生活成本、农民的安置补偿方式和保障机制的转化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作为新时代必备素质要求之一的农民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新农 村建设程度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本文从农民信息素养意识培养策略、农民信息素养提升渠 道的拓宽策略以及农民信息素养提升的培育方式创新策略三个方面提出新时代农民信息素养 提升的策略,以期对提升新时代农民信息素养、推进“农村大数据”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宇杰  瞿忠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41-10744
在对江阴农民的调查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农民对于集中居住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53-4455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应重视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更新农民教育观念,加大农民教育统筹管理和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教育投入效益和实际效果,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级各类农民教育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与就业服务工作的统筹管理,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民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然而对于农民来说,自主创业并不是轻 而易举的事。农民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瓶颈问题。本文主要对在“互联网+”时代下农 民自主创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农民自主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农民自主创业的创 新模式---慕课培训。  相似文献   

17.
张艳平  吕平  程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50-12754
采用对山东胶州和青州2个地区农户的调研数据,对影响白菜种植户参与合同农业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对合同农业的支持和宣传、农户的家庭固定资产量、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农户参与合同农业有呈正相关作用;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农户参与合同农业的可能性将减小;风险厌恶的农户不愿意签约;有保底价的合同形式更受农户欢迎。青州和胶州这2个地区变量对农户是否参与订单农业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屈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6-2398
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出现的问题:一是失地农民转成市民后家庭经济生活困难;二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业困难;三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剖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制度化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根源;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与失地农民的自我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观因素;四是城市就业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客观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二是为失地农民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加大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其就业率;四是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黄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69-3871
日益严重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环境治理完全依靠政府监管,成本高、效率低、难度大,培育农民良好的环境伦理意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针对农民环境伦理意识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培育农民环境伦理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农村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精神因素,它与农村社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对于提高全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快立法进程、开展普法宣教活动、净化农村执法环境、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步伐5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