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充分挖掘并利用山西省不同生态区优质玉米品种。【方法】对山西省4个生态区的75个玉米品种的13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3个数量性状中出籽率和粗淀粉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78%、1.92%,说明玉米品种的这两个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穗位和粗脂肪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5.06%、13.78%,说明玉米品种的穗位和粗脂肪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产量与生育期、总叶片数、株高、穗位、行粒数、百粒质量以及出籽率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520、0.630、0.57、0.315、0.461、0.380;与粗脂肪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38。主成分分析发现,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1.35%,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产量、粗脂肪、穗位、总叶片数;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生育期、行粒数、粗淀粉;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粗蛋白、粗淀粉、穗长以及行粒数;第4主成分主要反映容重。聚类分析显示,75个玉米品种的13个数量性状最终划分为3个类群,初步明确了各个类群特征,其中第Ⅰ类群适合筛选容重、粗蛋白以及粗脂肪含量较高的玉米品种,第Ⅱ类群适合筛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研究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分析其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初步筛选出生化成分特异的品种资源,为特异品种的发掘利用和繁殖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5.53%,在4项常规生化成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氨基酸,为14.13%。在儿茶素组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儿茶素,为63.51%。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7.179%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50.165%,贡献最大的是酚氨比;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894%,贡献最大的是表儿茶素(EC);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20%,贡献最大的是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11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聚集了云抗系列品种资源,主要特点为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儿茶素DL-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较高,氨基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EGC)...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光合能力强、产量高的绿豆品种(系)。【方法】在绿豆花荚期,系统研究32个品种(系)的光合性状,结合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绿豆光合性状间及光合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光合性状在不同绿豆品种(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1.361%,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的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净光合速率(Pn)的信息;聚类分析将32个绿豆品种(系)聚为3类,第Ⅱ类群的6份材料具有较高的Pn、Gs、Ci和Tr。【结论】绿豆品种(系)吉绿3号和冀绿2号的光合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较好,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部分地方鸡品种体量及生态特征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11个地方鸡品种的体尺、体重和生态特征的资料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单独对6项体量指标进行聚类的结果表明:我国11个地方鸡种大致可以分为大型鸡、中型鸡和小型鸡3类;多元统计分析12项指标的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88.659%),根据各品种的前3个主成分值计算相似系数,并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地方鸡品种可划分为高海拔型和低海拔型两类,这说明了生态因子亦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谷子品种进行渗水地膜穴播种植比较试验,并进行主要性状指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主要性状以穗长、穗重和穗粒重变异系数较大;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重、生育期、穗粗、穗粒重及穗长;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其中第一主成分占36.988%,第二主成分占25.544%,第三主成分占14.760%,合计贡献率达77.29%;主成分标准化特征值说明,第一主成分解释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等性状指标信息,第二主成分反映品种的增产性因子信息,第三主成分反映了品种生态适应性对株高、成熟度等因子信息.筛选出适宜在当地气候和不同生产条件下种植的4个品种可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大果甜杨桃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及挖掘其优异种质资源,提高优胜大果甜杨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种大果甜杨桃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6个复叶性状、3个顶生小叶性状和3个侧生小叶性状进行测定,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叶片表型及多样性特征。【结果】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97%~28.94%,平均变异系数为16.86%,多样性较为丰富;大果甜杨桃叶片12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为其叶片性状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成分分析将12个数量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23%,可作为大果甜杨桃叶片性状选择的综合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平方欧氏距离为5时,将所有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2类群在复叶长、复叶宽、复叶主轴长等9个表型性状指标中均最优,可作为叶片性状育种优先考虑的种质资源。【结论】综合各供试杨桃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结果,大果甜杨桃2号在复叶长、复叶宽、复叶主轴长、复叶鲜质量、小叶数量、顶生小叶长、侧生小叶长、侧生小叶宽和侧生小叶鲜质量9...  相似文献   

7.
引进国际水稻所籼稻品系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合比较、评价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籼稻资源,旨在更有效利用外引稻种资源。【方法】采用DPS软件对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118个籼稻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粒型、株高、粒重、粒长、结实和熟期这6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5.1873%。依据主成分向量将118份引进材料聚为3大类型:第1大类群为矮秆、多穗、长粒类型,共34份材料;第2大类群为高秆、迟熟、少蘖、长穗型,共49份材料;第3大类群为半矮秆、早熟、高实、小穗类型,共35份材料。【结论】在利用外引资源时,要利用主成分等信息,抓住主要因子进行聚类,这样能更有效地利用外引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比较、评价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籼稻资源,旨在更有效利用外引稻种资源。【方法】采用DPS软件对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118个籼稻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粒型、株高、粒重、粒长、结实和熟期这6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5.1873%。依据主成分向量将118份引进材料聚为3大类型:第1大类群为矮秆、多穗、长粒类型,共34份材料;第2大类群为高秆、迟熟、少蘖、长穗型,共49份材料;第3大类群为半矮秆、早熟、高实、小穗类型,共35份材料。【结论】在利用外引资源时,要利用主成分等信息,抓住主要因子进行聚类,这样能更有效地利用外引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充分挖掘并利用长荚豇豆种质资源。【方法】对37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37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7.99%~42.02%,其中荚长、荚横径变异系数最小(<10%),性状最稳定;其他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10%,可作为选育与改良品种农艺性状的首选。11个农艺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转化成6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7.17%,能代表37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特征。37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10时可分为Ⅰ、Ⅱ、Ⅲ共3类,其中Ⅰ类28个品种,Ⅱ类5个品种,Ⅲ类4个品种,以Ⅲ类表现较好,分别是和顺、南滨708-K、鸿丰708、汉美八号,可作为在海南进行推广种植的品种。采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综合关联度最大为和顺,关联度0.7285,表现最优。经对比发现,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来的表现较优的品种基本相同。【结论】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获得品质较好的10个种质资源中有6个相同,分别是和顺、瑞祥贵、南滨708-K、将军708、汉美七号、汉美八号,相同度达60%,表明这两种...  相似文献   

10.
渭河生态水文联系变异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生态水文联系分区以表征不同空间范围内的变异情势,进而为流域生态水文联系的良性维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统计渭河流域21个站点水文序列的水文改变指标(IHA),应用变化范围(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法对其不同时间段的生态水文联系改变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基于IHA构建分区指标体系,依据不同站点的生态水文联系变异程度,运用层次聚类法进行分区,并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其合理性。【结果】依据渭河流域内各站点的生态水文联系变异情况,将渭河流域划分为强烈变异区、中度变异区与轻度变异区3个变异区,不同分区可反映其生态水文联系综合变异的变异情势。根据各分区内的主导变异成分,可将3个分区再细化成5个变异小区,在强烈变异区中,将高、低脉冲流量和丰水期流量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强烈变异区Ⅰ,极端流量和流量变化率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强烈变异区Ⅱ;在中度变异区中,将高、低脉冲流量和流量变化率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中度变异区Ⅰ,将最小极端流量、高脉冲流量和丰水期流量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中度变异区Ⅱ;由于轻度变异区各主导变异成分均较轻,故未进一步细分。基于层次聚类法的生态水文联系的变异分区结果较为合理,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各变异分区可表征不同分区的综合变化强度和主导变异成分,通过该分区可基本了解渭河流域不同区域河流生态水文联系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种实表型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方法】从浙江省天台县8年生无患子实生林分中,选择102棵无患子单株,连续2年观测102棵单株的15个种实性状,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聚类、相关性和主成分等分析。【结果】102棵无患子的15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4.91%~65.67%;基于15个种实性状划分的6个群组间性状差异明显,可为营建不同用途的无患子林提供基本材料;果实质量、单株产量、果皮皂苷含量和种仁油脂含量是无患子4个重要的经济性状,4个性状与其他性状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表征产量、种实化学成分和种实形态因子的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790%,其反映的信息与基于15个性状的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无患子实生群体表型变异丰富,这些多层次变异为不同利用目标的良种初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当前主栽的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为优质地方山药资源的开发和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37份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为材料,对24个主要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并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1.01%~68.26%,块茎相关性状变异范围大于地上部茎叶,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281~1.349,地上部生长势、块茎形状、表皮光滑度、须根数的多样性指数大于1。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叶柄长势、茎粗均可以反映地上部植株生长势的强弱,地上部的生长势强弱又与地下部块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可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情况初步推断产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3.76%,主要反映地上部茎叶长势和地下部产量构成。聚类分析可将37份福建山药按基原分成4类,其中以参薯类群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结论】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块茎多样性大于茎叶,地上部长势与产量相关性状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华北地区燕麦播种面积占全国85%以上,分析本地区燕麦主栽品种的生产性能及其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充分利用这些种质及制定下一步育种目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本文对华北区20个燕麦主栽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裸燕麦品种有3种熟期类型,缺乏极早熟、极晚熟熟期类型的品种。早熟型品种"坝莜6号"等,中熟型"坝莜1号"等,晚熟型"坝莜3号"等较好满足了当前不同生态类型区对高产品种的需求,"坝燕4号"皮燕麦品种较好的满足了当前畜牧业对优质粗饲草料的需求。燕麦17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狭窄,旗叶硬度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4388,其他性状较低,但抗病性较强,2年试验结果基本没有出现感病现象;7个数量性状中主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株高性状变异系数较小。在欧式距离12.25时聚成4类:类群I可作为选育高秆、大穗燕麦的优良亲本,类群II可作为多目标性状选育的优良亲本,类群III可作为高杆饲草型品种的优良亲本,类群IV可作为皮、裸燕麦种间杂交的优良亲本。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百分率达到91.14%,第1个主成分反应产量,第2主成分反应粒数,第3主成分反应株高,第4主成分反应分蘖。【结论】当前燕麦主栽品种缺乏矮秆抗倒高产类型与高杆大叶抗倒饲用类型,在今后燕麦品种培育过程中要引进具有相关性状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鲜食大豆的分类方法,分析鲜食大豆品种数量性状间的遗传距离;【方法】对近年育成的12个鲜食大豆品种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计算了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并通过离差平方和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16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即株型因子、产量因子、结荚因子和粒型因子,且这4个主成分因子可保留91.54%的信息量,测算了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94% ̄8.38%,平均为4.63,12个品种被分为4类,地理远缘品种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而近缘品种由于选择方向不同可能成为遗传远缘;【结论】在选育鲜食大豆品种时应根据育种目标确定各主成分值大小;在评价资源间遗传差异时,不能仅以地理来源和亲缘关系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西百色典型烟草种植区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评价广西典型烟草种植区土壤的肥力质量,为进行科学烟草种植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方法】以广西百色烟区为评价单元,通过对百色烟区靖西、德保、隆林、乐业和凌云5个烟叶主产区采集100个土壤样品,并分析16种土壤肥力因子,结合土壤肥力丰脊评价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广西典型烟草种植区土壤的肥力质量。【结果】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较好,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和有效锰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适宜烟草的种植,部分种植区p H和全磷需进行合理的改善。不同烟草种植区之间的肥力既存在一致性,又表现出各自的特征。百色烟区土壤肥力指标可以分为4个主成分,反映烟草种植区88%的土壤信息。第1主成分为营养元素综合因子,贡献率为32.92%;第2主成分为土壤酸碱度因子,贡献率为25.61%;第3主成分为有机质和全氮,是具有双面性的因子,贡献率为16.84%;第4主成分为微量元素因子,贡献率为12.63%。【结论】通过养分丰脊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可以较为全面和客观的反映烟草种植区土壤的肥力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以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的鱼类传统分类鉴定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圆口铜鱼的颌须长、全长、体长、头长、口宽、眼径、吻长、吻端至胸鳍基部前端的距离;对所测形态参数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结果】相关性中除眼径外,其余7个形态指标之间,相关系数最小值为0.59,最大值达为0.99,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第1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77.42%,前2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91.67%,全部3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95.28%,颌须长的变异与除眼径外的其他测量性状均有较大的相关性,其中,吻长、全长、头长和口宽的主成分载荷值更高,表现出对颌须长变异近乎相近的特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26.68+1.29X_1+0.010 X_2+2.05 X_3(R~2=0.54);对除颌须长的其余7个形态参数得到的主成分因子的散点图显示:绝大多数的圆口铜鱼个体分为一簇。【结论】在鱼类分类中,形态特征依然可作为群体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数量分类视角对栀子栽培品种与近缘种进行分类研究,探索栀子品种的分类等级和分类标准,并且为栀子品种间亲缘关系、形态分类和品种选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栀子20个栽培品种和2个近缘种为材料,首先观测其叶、花、果的32个形态学性状,然后对观测到的32个性状指标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剔除相关性较大且累积贡献率较小的性状指标后,最后对栀子所有供试品种和近缘种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R型聚类结果显示,除花和果的总萼长、萼齿长、果长、叶长与叶柄至最宽处长这些性状相关性较大外,其它性状相对独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4%,影响力较大的性状有果总萼和萼齿长、果长和宽、棱宽、成熟果色、花冠裂片长和宽、盛花期、花瓣数等;Q型聚类结果显示,栀子品种和近缘种按花色、重瓣性可分为3类,由花色、花径、重瓣性、果实和叶片大小分为5类,由花色、花径、重瓣性、果实和叶片大小、叶色、开花次数可分为7类。【结论】果萼、果径、果棱、果色等果实性状以及花径、花瓣数、花期等花部性状是今后栀子品种形态分类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性状指标。数量分类结果能较好的支持形态分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栀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红麻优异种质产量和品质性状主成分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近年育成和引进的红麻品种,为红麻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八&#8226;五”至“十&#8226;五”期间育种单位选育的及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共40个红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年各设3次重复。估算40个红麻品种12个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欧氏距离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在40份红麻种质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7%。第1主成分为韧皮纤维产量构成因子,贡献率达53.44%;第2主成分为茎秆皮骨构成因子贡献率达24.94%;第3主成分为纤维品质构成因子,贡献率达7.69%。(2)根据品种性状主成分表现,评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红麻新品种有福红952-1、福红2-1、KB11、福红992、SCS11-09、KB2、福红2号等7个。其中福红992、KB11、KB2和福红952-1等品种3个主成分构成因子协调最好。(3)在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中,当以第1主成分分别与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向量作二维排序分类,供试品种2个二维排序散布图对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评价,可以把产量和品质性状优异的品种与相对较差的品种区分开来。(4)在欧氏距离聚类图中,当取值D =51.08时可把40份品种分成4类,即1个由36个品种聚成的大类群和1个由2个品种构成的亚类群,以及2个单一品种自成体系的个类(福红952-1、福红2号);在D =39.12水平面上,第Ⅰ大类又可分为3个小亚类群和5个相互距离较远的单一品种自成体系的个类,这5个品种分别为C2032、BG52-1、泰红763、金山无刺(迟)和福红7号。【结论】系统聚类结果可揭示出供试品种的相对遗传距离,对红麻育种亲本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维排序分析结果对区分供试品种产量与品质性状优劣,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二维排序和欧氏距离2种不同分类方法,既有共性又有特异性,都能较好地为红麻品种改良亲本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鹅遗传资源数据库信息查询系统V1.0是在收集、整理我国鹅遗传资源领域多年研究成果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以HTML、CSS、JavaScript为开发语言,建立适应HTML4、HTML5、CSS2、CSS3运行环境的中国鹅遗传资源综合数据查询应用软件,通过Internet以http://www.yzcom.com/webdemo/goose/网址发布。重点阐述了基于构建的中国鹅遗传资源数据库,共享中国地方鹅品种分布、外貌特征、品种体量及繁殖性能等数据信息,便于用户快速查询、分析和利用中国鹅资源数据信息,共同推动中国地方鹅品种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南引小麦品种在忻定盆地春播的丰产及稳产性,为引种春麦的筛选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引进的1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忻定盆地(属冬春麦混播区)进行春播,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抗逆性(抗倒伏指数、抗穗发芽指数)和生态适应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2018~2019 2 a南引春麦整体评价指标分别可提取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108 6%、86.268 2%;其中第一主成分(CI1)相当于3.528、3.366个单项指标的作用,可分别反映原始数据信息量的50.399 8%、48.085 8%,代表了品种生态适应性因子和产量因子,是南引春麦品种的主要评价指标;另2个主成分分别为抗逆性因子、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穗粒数)。【结论】结合高稳系数法、灰色关联系数法等,据主成分得分对14个引种春麦进行综合评价,可知宁麦13、扬麦13、川麦104、渝麦9、扬麦18等5个南引品种的丰产及稳产性好,较适合忻定盆地春播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