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2017—2018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3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159~175μg/kg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300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496’和‘临黑131’2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46~258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6%~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硒元素在小麦籽粒中的转化效果,探索外源硒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中麦629"、"小偃60"为供试品种,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组合的硒制剂,研究喷施外源硒对小麦籽粒产量、籽粒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制剂增加了小麦产量,籽粒硒含量大幅提高。2017年试验,"小偃60"小麦单产增加3.3%、籽粒硒含量增加29.9%,"中麦629"单产增加0.2%~8.6%,籽粒硒含量增加21.4%~74.1%。2018年试验,"中麦629"小麦籽粒、精粉、全粉、麸皮硒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03.8%、98.4%、92.1%和138.3%。叶面喷施硒制剂后,"中麦629"小麦籽粒拉伸面积较对照增加12.4%~24.7%,稳定时间延长51.4%~76.4%,面筋指数提高6.9%~25%。  相似文献   

3.
生物富硒强化技术是提升小麦功能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研究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冬小麦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18-2019年在陕西关中灌区,选用小麦新品种‘西农511’在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分析籽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使籽粒硒含量显著提高0.15~1.44 mg·kg~(-1)。籽粒硒含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次数以1次为最佳。喷硒处理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对品质影响主要表现为稳定时间的增加,增幅为14.5%~351.46%。土壤硒含量对于叶面喷施硒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不同地区间喷硒后籽粒硒含量差异显著。因此,喷硒可以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在关中灌区,推荐富硒植物营养素施用量不少于2.7kg·hm~(-2),施用量为6 g·kg~(-1)。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种类硒肥对小麦富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中部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中麦175’为材料,在开花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种类硒肥(无机硒肥、有机硒肥、纳米硒肥),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形成、籽粒硒积累、硒强化指数等进行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期叶面喷施硒肥较不喷硒植株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显著提高,达5.7%~10%,且以喷施有机硒肥最高;成熟期各器官硒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提高,籽粒中硒含量达236~275μg/kg,均达到富硒稻谷标准。喷施有机硒肥较纳米硒肥和无机硒肥成熟期茎、颖壳+穗轴及籽粒硒含量及其积累量显著提高,叶硒含量及其积累量显著降低;籽粒中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硒酸盐降低。此外,喷施纳米硒肥和有机硒肥植株和籽粒硒强化指数均显著高于喷施无机硒肥,且籽粒及籽粒有机态硒强化指数均以喷施有机硒肥显著最高。综上所述,小麦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有利于通过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有利于促进植株中硒素向到籽粒中运转,有利于减少籽粒中无机态硒积累,促进有机态硒积累。  相似文献   

5.
白小军  李红霞  白冰  魏亦勤  樊明  方亮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9-12451
[目的]研究"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构成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清旺"在小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选取5个宁夏选育小麦品种(系)为宁春50号、CB037、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为材料,2011年为宁春50号、N618、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小麦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每品种设计喷施和未喷施(对照)2种处理。室内考种测试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饱满度、小区产量等。取成熟籽粒250 g寄送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硒含量。[结果]2010、2011年喷施处理产量比没喷施对照平均增产2.60%,穗粒数平均增加1.52粒,穗粒重平均增加0.09 g,千粒重平均降低0.21 g,说明喷施硒肥对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增产效果不明显;喷施处理对小麦穗部穗长、结实小穗、不结实小穗影响不大;喷施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均明显增加,高于对照8倍以上。[结论]通过喷施硒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提高食品中的硒含量是可行的,通过合理安全适宜的叶面喷施硒肥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小麦拔节后期和扬花期分别喷施0~2.5 g·kg~(-1)的6个不同浓度叶面硒元素水溶调理剂,研究其对小麦籽粒产量、籽粒硒含量及相关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面喷施硒肥,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有促进作用。小麦产量增加了1.10%~6.69%,在2 g·kg~(-1)浓度时,产量最高达1.143 kg·hm~(-2)。小麦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53%,且各处理间有明显差异。叶面喷施硒肥的浓度与次数影响小麦籽粒品质,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外源施硒对鲜食甜玉米籽粒硒含量、重金属含量、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鲜食甜玉米生产中合理使用硒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甜玉米品种桂甜612和硒肥"锌硒葆"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叶面喷施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主处理和6个硒肥浓度[0(CK)、0.66、0.80、1.00、1.33和2.00 g/L]副处理,在甜玉米吐丝授粉23 d后测量籽粒中硒、镉、砷含量和籽粒糖度及鲜穗产量.[结果]不同时期喷施硒肥,鲜食甜玉米籽粒硒含量均随硒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甜玉米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均能提高甜玉米籽粒糖度,其中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喷施0.80~1.00 g/L硒肥的增甜效果较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处理的籽粒镉含量和砷含量均高于或等于CK,抽雄期的镉含量低于CK.随硒肥浓度的增加,拔节期的鲜穗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的鲜穗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0.80~1.00 g/L硒肥的增产效果最佳,高浓度(2.00 g/L)硒肥则引起叶面灼伤而造成减产.[结论]适宜生育期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硒肥不仅可提高甜玉米的籽粒硒含量、改善甜度口感,还可提高其鲜穗产量,其中以甜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硒肥"锌硒葆"0.80~1.00 g/L的效果最佳.硒肥是否对甜玉米重金属含量产生影响与硒肥喷施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富硒营养液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和郑麦7698为材料,设3个喷施富硒营养液浓度处理和一个空白对照,小区面积14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均显著提高3个小麦品种籽粒的硒含量,硒含量增幅达126.0%~423.7%,浓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同时,有效提高了小麦产量,产量增幅达0.3%~3.3%.[结论]在小麦的关键时期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生产富硒小麦是可行的,冬小麦籽粒吸收累积硒元素特性受小麦品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硒肥对大豆产量和质量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处于缺硒地区,实验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对大豆叶面喷施液态硒肥,研究了硒肥对大豆产量、质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花期叶面喷施300~1 200 mL/hm2液体硒肥(含硒酸盐75~300 g)对大豆的干物质累积、产量及籽粒脂肪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籽粒中硒的富集量也随之增加;与不施硒肥对照处理相比,各施硒处理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施硒处理之间的差异不著性.实验证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硒含量和硒的吸收量,而且提高了大豆品质,但是对大豆的产量无明显影响,通过叶面喷施硒肥是一种富集和提高大豆籽食部分含硒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硒对玉米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在抽雄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玉米籽粒硒含量、产量、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硒含量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与不施硒肥相比,叶面喷施30 g/hm~2的硒肥时,产量可提高4.14%,喷施30 g/hm~2硒肥和45 g/hm~2硒肥处理的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施硒利于作物对锰元素的吸收,提高了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随着硒肥浓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中铅、镉和汞含量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小麦孕穗期、灌浆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叶面喷施富硒液的方式研究富硒液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富硒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小麦穗粒教、稳重、千粒重有所增加,产量增幅达1.6%~8.5%.  相似文献   

13.
以汾芝2号、晋芝1号、冀航芝1号、汾芝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硒对芝麻产量相关性状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硒处理对芝麻产量相关性状均有所提高,其中对单株蒴果数、千粒重、产量影响较为明显;通过综合评价发现,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提高芝麻产量因子的效果最好,根施纳米硒肥、矿硒肥效果次之;3种外源硒处理后,芝麻各器官硒含量均显著增加,达显著水平,其中根施纳米硒肥和矿硒肥后,芝麻体内各器官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而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后,芝麻体内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根、籽粒≈茎,同时叶面喷施有机硒肥使芝麻的硒转移系数显著高于根施纳米硒肥、矿硒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拟解决由于土壤有效硒含量不均导致的广西区内富硒水稻生产中出现的硒肥施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方法】通过大田试验,以百香139水稻品种为试材,在不同土壤有效硒条件下叶面喷施硒肥,研究不同土壤有效硒水平下的水稻外源硒生物强化适用量。【结果】叶面喷施适量外源硒可以增加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同时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且土壤有效硒含量越低,增产越显著;若不考虑土壤其他相关条件的影响,水稻籽粒中硒含量与土壤总硒含量相关性为0.573*,与土壤有效硒含量的相关性为0.691**;富硒大米硒含量为0.15~0.50mg/kg(DB45/T1061-2014)范围又基本能达到增产效果,土壤有效硒含量20.00μg/kg、20.00~30.00μg/kg、30.00~40.00μg/kg、40.00~50.00μg/kg、50.00μg/kg的5个不同土壤有效硒水平区外源硒用量分别为0.54~2.83g/667m~2、0.60~2.50g/667m~2、0.25~1.61g/667m~2、0.23~1.16g/667m~2、0.29~0.78g/667m~2。【结论】叶面喷施适量硒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提出不同土壤有效硒水平下富硒水稻外源硒叶面强化的适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叶面喷硒对小麦产量及籽粒含硒量的影响,以黑色小麦品种宛麦20为材料,设7个试验处理,在抽穗期进行叶面喷硒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硒能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提高0.91%~7.18%;籽粒硒含量增加10.7%~336.3%。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籽粒含硒量,推荐在小麦抽穗期进行叶面喷硒,硒用量为60 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法]以7个优质小麦品种和2种外源硒肥为研究对象,选择河南省环境质量较好的优质小麦生产区域开展大田富硒技术应用试验.[结果]在绿色、少硒或足硒土壤地区,未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籽粒硒含量偏低,均值为0.025~0.054 mg/kg;在小麦始花第10~15天,叶面喷施亚硒酸钠30 g/hm21次,可获得小麦籽粒硒含量0.16~0.34 mg/kg的富硒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花生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含硒肥料及同一时期叶面喷施不同含硒肥料对花生富集硒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富硒花生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钦州市浦北县红衣花生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种不同喷施时期处理(下针期1次喷施,饱果期1次喷施,下针期和结荚期2次喷施,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3次喷施)和5种含硒肥料处理,花生成熟后测定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含硒肥料后能显著地提高(P0.05)花生籽粒硒含量和硒累积量,但对花生产量既表现出增产效应也表现出减产效应。不同喷施时期处理下花生籽粒硒含量为0.137~0.245 mg/kg,是对照的2.70~5.62倍,表现为:喷2次饱果期喷1次下针期喷1次喷3次对照。叶面喷施五种不同含硒肥料均能显著地(P0.05)提高花生籽粒硒含量和硒累积量,但对花生产量提高不明显,其花生籽粒硒肥料利用率为0.14%~3.81%。【结论】叶面喷施含硒肥对花生产量无明显提高作用,但可以显著提高花生富集硒能力,其中在花生下针期和结荚期2次喷施效果最好。花生籽粒对五种含硒肥料的硒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宜叶面喷施硒强化的理想品种,对63个近年来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系)进行叶面喷施硒酸钠,强化浓度为300 mg Se/L(Se300),利用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仪测定了小麦籽粒中Se、Cu、Fe、Mn、Zn、K、Mg、K和S含量。结果显示,叶面喷施硒酸钠可以提高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总硒含量平均值由对照组的2.13±0.73 mg/kg提高到9.13±3.86 mg/kg,但增幅因品种而异;籽粒中不同矿物质元素对叶面喷施硒酸钠的响应不同,硒降低了籽粒中Cu、Fe、K、Mg和S的含量,但提高了锌的含量,对Mn和Ca元素含量没有影响。综合比较显示江麦816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推广品种中硒强化潜力较大的品种(系)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浓度富硒营养液对小麦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品种洛旱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富硒营养液对小麦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富硒营养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小麦产量,从科学补硒的角度,以小区(14 m2)每次喷施富硒营养液5.0mL或7.5mL生产富硒小麦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硒方式对糜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喷施硒肥可以明显提高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但不同糜子品种富硒能力具有一定差异。6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04~0.32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13.5倍;12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07~0.46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19.4倍;18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13~0.57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21.8倍;叶面喷施硒肥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对相同处理的不同糜子品种的产量有影响;叶面喷施硒肥能使多数糜子品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