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该技术是在原建筑外,加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结构受力和节点构造上进行特殊分析处理,采用新旧结构连接器和消震、抗震、减震装置而达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节点是诸多构件的力流交汇之处,节点的受力模式较之于一般构件更为复杂,特别是地震作用下的节点受力尤为复杂,所以节点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本文通过对4个方钢管混凝土中柱与钢梁外加强环式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节点在不同轴压比条件下节点的破坏特征、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在达到极限强度后强度及刚度退化缓慢,具有较好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冷弯薄壁C型钢框架斜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较少,可靠试验数据不充足。为了研究这种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了6组梁、柱斜节点,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方法,研究各连接组件板域应变分布、螺栓间距、节点板厚度等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构造设计,研究了节点的变形性能、承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及滞回性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①试件初始几何缺陷影响小,试件承受推力的能力小于受拉承载能力,试件承载力退化稳定;②6组试件刚度退化均明显,薄垫板试件在荷载控制阶段刚度退化不明显;③C型钢斜节点等效粘滞阻尼系数he与能耗优于其他轻钢节点;④C型钢斜节点框架结构延性高于一般混凝土结构,延性同其他轻钢结构比较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国内养殖圈舍建筑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建设标准不统一、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全装配养殖场中的典型结构——排污结构体系的受力情况及施工可行性,设计并制作了两种共10组装配式预制结构的等比例试件,进行装配式施工试验,包括结构吊装找坡、坡度与平整度复核、竖向抗压沉降试验及抗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装配式结构体系,竖向抗压承载能力、抗渗能力均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结构整体性良好,建筑使用周期长;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效率高;建设成本低,极具推广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这几年我国出台了很多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政策,目前采用装配式的建筑项目越来越多,但在其全过程质量控制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通过采用BIM技术,从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构件生产阶段到构件装配以及运营管理阶段,结合BIM技术可视化特点、碰撞检查功能以及质量信息有效共享,对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装配式结构相比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其整体性和刚度较小,抗震性能较弱,所以在建筑行业中应用不多。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与国家对节能环保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使我国装配式结构体系开始逐步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质量高、工期短、能耗小、节约资源、污染小等特点,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开始广泛地应用在建筑结构中。1装配式结构建筑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使用年限较长,结构进行过二次变更,业主要求对建筑局部进行再次改造,增加或拆除部分墙体,改变部分房间的使用功能,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因此需要对建筑目前的安全性进行诊断与分析。按照现行相关规范的要求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等主要受力构件的混凝土碳化和强度、钢筋分布间距和保护层厚度、表观质量和裂缝、构件截面尺寸以及混凝土质量缺陷等项目分别进行检测,此外利用检测数据对结构进行了ANSYS数值建模,静、动力作用下对结构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综合所有测试数据和数值分析结果,最终将现阶段该框架结构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su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造加固意见,并建议进行定期跟踪与测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型RC网格式框架结构承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等受力性能,进行了3榀1/5缩尺墙体模型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RC网格式框架结构表现出框架结构的受力特性,试件各层均出现反弯点,为剪切型破坏;滞回曲线饱满,有较强的耗能能力;延性比常规框架好;试件屈服后,刚度退化较快,临近破坏时,刚度退化缓慢.考虑材料、几何和接触非线性,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相同条件下填充磷石膏的网格式框架结构墙体进行计算,有限元计算屈服时墙体顶点最大水平位移比试验大约5.8%,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新型RC网格式框架结构是介于框架结构和密肋网格式剪力墙结构受力性能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适用于建造高层住宅及办公建筑等.  相似文献   

9.
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合理的设计梁、柱、节点,防止构件过早发生脆性破坏,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概念设计要求。本文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梁柱施工中节点的处理来叙述施工质量对结构延性设计的完善和保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京郊既有民居建筑普遍存在的抗震性能弱的问题,对京郊部分村镇的民居开展了随机抽样的散点调研,共计走访280户。根据调研资料分析京郊农村既有砌体结构民居抗震性能现状,提出村镇砌体结构房屋在场地、地基与基础、建筑材料、结构构件及抗震设防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注重抗震设计规范、规范农村建材市场等提高村镇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抗震性能,基于现行设计规范,以再生骨料取代率、粘结滑移、混凝土等级为设计变化参数,设计并制作了4根节点模型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详细观察了破坏过程,得到了实测滞回曲线。基于试验数据,详细分析了各设计变化参数对节点承载力、刚度、位移延性系数及耗能能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变化参数下的节点模型在破坏形态上都表现一致,均表现出钢梁翼缘的断裂破坏;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不大;粘结滑移有否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极小;混凝土等级越高,节点承载能力随之变大,但变形能力变差。研究成果可为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结构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工字形钢梁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现行规范,按照1/2的缩尺比例设计2个节点模型。这2个节点模型分别填充再生骨料取代率为50%、100%的核心混凝土,考察了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破坏试验并详细观察了节点模型在加载过程中的破坏形态。通过分析试验相关实测数据可知,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工字形钢梁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表现为梁段形成塑性铰的弯曲破坏,满足了"强柱弱梁"的延性抗震设计要求;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可在抗震设防区推广使用;2个试件的滞回曲线相差不大,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对该类型节点的抗震性能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但实践中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企业技术还不成熟,仍存在模数体系失调、设计深度不足、构件生产专业程度较低等问题,阻碍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与构件制造企业关于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激励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行为决策的演化策略.通过分析可知...  相似文献   

14.
以某在建综合楼项目为实例,基于Abaqus软件对比研究外挂墙板在装配式劲性柱框撑体系、装配式框架体系、现浇框架体系三种工况下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耗能能力,提出了基于装配式劲性柱框撑体系的外挂墙板结构及节点设计方案。模拟结果表明:1.装配式劲性柱框撑体系在低周循环荷载作用下未出现破坏现象,最大应力值为6.98 Mpa,位于柱底钢板位置处;2.有外挂墙板存在的工况下,结构延性较好;3.部分耗能由外挂墙板负担,并且劲性柱框撑体系具有较高耗能能力。通过三种工况下的模拟研究,基于劲性柱框撑体系的装配式外挂墙板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可以显著提高整体结构的耗能能力,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个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工字型钢梁框架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进行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该种类型节点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节点滞回曲线饱满,拥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对试件特征点的荷载影响不大,说明再生骨料取代率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较小;建立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与试验实测的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供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工字型钢梁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参考;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工字型钢梁框架边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在高烈度抗震设防区域中的高层建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类型结构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根据框架顶层滞回曲线得到相应结构的恢复力模型,通过计算等效刚度对比分析了结构各层刚度退化曲线,最后应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框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但底层柱脚及部分节...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传统构件疲劳损伤检测方法存在的灵敏度低、检测耗时长的问题,研究以提高检测效果为目的,借助超声波辅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疲劳损伤检测方法.针对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的特殊性,定义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的损伤变量,并建立连接构件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然后引入疲劳损伤线性累积理论计算构件的初始极限强度,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针对地震造成的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需要建立科学的评判方法。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从构件损伤评判角度出发,以承重构件损伤、连接构件损伤、围护构件损伤为一级评价指标,框架柱、梁、板、填充墙、构件连接节点为二级评价指标,构件位移、裂缝、挠度、变形、松动、混凝土破坏度等外观损伤为三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并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模型。研究表明,运用该模型可以定量计算震后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轻钢结构因为自重小,受力构件截面比较小,从而导致整体刚度偏小,受力后容易出现较大变形。蒙皮体如果可以实现和轻钢结构的良好连接,则有助于提升结构的整体性,共同抵抗平面内剪力作用,提升结构的整体刚度。在通过有限元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蒙皮体和轻钢结构的整体抗剪性能以及受力情况发现,框架结构中水平荷载可经屋面蒙皮和框架实施传递,并由山墙蒙皮向基础传递,围护体系蒙皮对于山墙框架和中间框架相对位移具有显著减少作用,从而增强建筑的抗剪能力。  相似文献   

20.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抗震防灾系统中首要的环节,其中抗倒塌能力是抗震性能的表现指标,所以抗倒塌能力的强弱对结构的稳定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在2001版抗震规范的基础上,于2010年修订实施了新版抗震规范。该文采用目前较流行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在基于SAP2000的弹塑性分析平台上,分别按照新旧抗震规范设计不同延性的框架结构,分析各结构在不同设防烈度下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