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广利河口、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及潮河河口是黑嘴鸥三处集中繁殖地。从1998年开始,作者对三处繁殖地进行连续跟踪调查,掌握了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及其繁殖生境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广利河口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锐减,由1998年的460只至2007年已无繁殖种群,其原因是滩涂围垦、养殖池灌水利用,繁殖地已丧失。潮河河口是2002年发现的黑嘴鸥繁殖地,2002~2005年间有繁殖种群300只以上,2006年后数量锐减并在2008年无繁殖种群,繁殖地丧失的原因是滩涂围垦。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1998~2006年间有繁殖种群200~330只,2007年后数量镜增,其主要原因是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工程形成黑嘴鸥新的繁殖地,但新繁殖地水位没有有效控制造成黑嘴鸥繁殖数量波动。对黑嘴鸥繁殖生境研究发现,自然生境由于围垦,黑嘴鸥繁殖地大部分丧失,人工生境虽然被黑嘴鸥繁殖利用但水位控制是影响其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在2002~2008年间,黑嘴鸥繁殖种群最高数量为839只,最低数量为413只。在环志跟踪中发现,黄河三角洲繁殖黑嘴鸥在日本九洲越冬。  相似文献   

2.
2018年4月15日,在大连市花园口经济区明阳镇肖泊村附近山林发现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繁殖地,经现场观察统计,夜鹭种群数量约150只。该区域还栖息有白鹭87只,大白鹭16只,绿鹭6只,鸳鸯2只。华北落叶松为鹭类的营巢树种。肖泊村是夜鹭繁殖和栖息地,为辽宁地区新发现纪录。  相似文献   

3.
河北平山鸳鸯(Aix galericulata)繁殖种群亟待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明  李剑平  吴跃峰  曹国强  罗正 《林业研究》2009,20(4):381-382,I0008
自2003年来在河北平山蛟潭庄镇-合河口乡一带发现鸳鸯繁殖种群后,其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表明此地具有适宜鸳鸯的繁殖生境(如筑巢地、觅食地等),但附近较多的人类活动给这个正在增长的繁殖种群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维持此繁殖种群的稳定亟待制定合理保护策略和增强当地公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起对舟山五峙山列岛黄嘴白鹭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嘴白鹭繁殖期为5-8月,鸟巢主要由灌木枝和草杆组成,平均每窝卵数为2.6枚,平均卵重(23.89±1.45)g,平均卵大小为(45.65±2.26)mm×(32.40 0.65)mm,平均孵化率为82.1%.不同的繁殖年间,五峙山列岛黄嘴白鹭数量和分布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营巢资源、食物资源、物种间的竞争、台风和人为干扰等对黄嘴白鹭繁殖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1年2月~2012年7月,对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南锯腿树蛙(Rhacophorus hainanus)种群分布进行了调查,用野外观察与室内饲养的方法对其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锯腿树蛙分布在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内海拔800m以上的溪流边或是季节性水潭附近;该蛙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特点;繁殖季节为每年的3月至6月,繁殖地为季节性水潭,繁殖包括鸣叫求偶、抱对、产卵三个过程,每次产卵量为126±77枚,蛙卵约7d孵化为蝌蚪,57d蝌蚪变态成为幼蛙。该蛙唇齿式为I:4+4/1+1:II,与云南部分蝌蚪标本以及越南采集的蝌蚪标本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鸭绿江下游现有两处鹭类集群繁殖地,栖息有10种鹭类。2009年5月于辽宁省东港市北井子镇范家山新发现一处鹭类集群繁殖地,繁殖鹭类6种:夜鹭、白鹭、大白鹭、牛背鹭,数量较多;其次为池鹭,20只左右;苍鹭较少。巢1 820个,巢树16种,营巢树1 025株。  相似文献   

7.
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是国家I级保护鸟类黑鹳的重要栖息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通过样带样点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历年平均种群数量为431只,每年种群数量从3月到11月呈低—高—低变化趋势;共计发现黑鹳繁殖巢穴28处,巢穴距觅食区最远距离为29.1 km,2018年有6处亲鸟繁殖,成功孵化雏鹳16只;观察到5个干扰因素影响黑鹳栖息繁殖。说明湿地高台段在黑鹳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鸽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 1997、1998年 ,对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内岩鸽的繁殖生态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观察。岩鸽间或有一年繁殖两窝的 ,巢多营建于悬崖峭壁的缝隙或洞穴中 ,有利用旧巢的习性。窝卵数多为 2枚 ,卵重平均 15 .6 7( 15 .0~ 16 .4) g。雌雄鸽均参加孵卵 ,孵化期 18d,孵化率 10 0 %,离巢率 87.5 %,巢内育雏 17d~ 19d,种群密度为15 .79只 / km  相似文献   

9.
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及子代性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毒蛾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disparis是几种鳞翅目害虫重要的卵寄生蜂。为了在大规模繁殖舞毒蛾卵平腹小蜂时控制小蜂发育进度及繁殖一定雌雄性比的小蜂种群,以柞蚕Antheaea pernyi卵为替代寄主,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研究该蜂雌雄个体发育与温度的关系,比较交配与未交配雌蜂的子代数量、寿命等差异。结果表明: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雄蜂发育所需有效积温(290.15±3.48)℃低于雌蜂(338.88±3.66)℃,雌雄个体发育起点温度均在13℃左右;子代羽化率与发育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子代雌蜂羽化数量与发育温度,子代雌雄性比与不同温度下的羽化率分别呈正相关性;交配与否对雌蜂所产子代数量、寿命及产卵期无明显影响,但未交配雌蜂一生平均产子代量(332.34±37.47)略低于交配雌蜂的(421.88±37.122);交配雌蜂每日所产子代雌雄性比与雌蜂龄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结出室内控制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发育进度、繁殖一定雌雄性比小蜂种群的方法。为保持野外种群结构稳定、提高生防效力,提出"释放与自然种群雌雄性比相近天敌种群"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朝阳地区首次发现黑鹳繁殖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鹳是世界濒危鸟类,为我国I级保护动物。于1996年6月6日,首次在朝阳地区凌源市河坎村发现黑鹳的新繁殖地,每年3月下旬来朝阳繁殖,10月中旬离开朝阳南迁。共发现4对,8只,同时也发现了巢和卵。  相似文献   

11.
李晓民 《林业研究》1996,7(4):39-42
INTRODUCTPNHeilongiiangProvinceislocatedinnorth-eaStChina(l2l"l9,-l3"55'Eand43"35,-53"o5'N).Itstotalareaisabout4.6xlo5kInzandabout4.8%ofChinatemtory.AndthelargestmarshIandinChina--TheSan-jiangPlain,withanareaofoverl.oxlO'k,112islocatedhere.ThismarshlandprovidesanexceIlenthabitatsforwaterfOwsIllLittledaawasavailableonbirdsintheregronbefOrel96os.Thegovernn1entofHeilonaiiangProvinceorganizedtwosurveysofwildlifeinthelQ7Osandl983resPechvely.nsTEWroareruODSThewholesurveyonnumberandd…  相似文献   

12.
梅花鹿(Cervus nippon)隶属偶蹄目鹿科,是濒危级珍稀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江西、浙江、安徽、四川和甘肃省等地。总结了梅花鹿的分类与分布、种群密度和结构、生境选择、行为、繁殖、食性以及生存现状,提出了相应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福建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经济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经济植物108科503种,按其用途划分为15类.该区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用途广、分布面积大、替代种类较多,且该区具有优越的野生植物再生条件,十分有利于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同一种源的的白蜡虫种虫在湖南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在同一产地的泌蜡量。结果表明:相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挂放在湖南不同产地后,其蜡花厚度和单个雄虫泌蜡量在不同产地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挂放在同一产地后,不同种源间的蜡花厚度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但单个雄虫泌蜡量则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而言,云、贵、川等传统产地的白蜡虫种虫为优良种虫,而湖南本地生产的白蜡虫种虫可作为生产补充用种。  相似文献   

15.
江苏盐城沿海地区繁殖季节几种水鸟的数量及分布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8年6月,江苏盐城沿海地区黑嘴鸥(Larus saundersi)平均巢密度为1.06只/hm^2(XD=0.82,n=10),有卵巢密度为0.71只/hm^2(XD=0.71,n=10)。巢区上空黑嘴鸥成鸟数量与样带内巢密度及有卵巢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989和0.978),虽然黑嘴鸥营群巢繁殖,但在集中繁殖区内,黑嘴鸥巢向均匀分布方向偏离随机分布(R=1.101)。根据黑嘴鸥集中繁  相似文献   

16.
绿孔雀曾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绿孔雀分布区不断退缩,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目前绿孔雀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省,呈斑块化分布,数量约500只,已变得罕见。根据相关资料,从绿孔雀生物学特性、野生种群数量、分布区现状、种群结构和种群隔离几方面分析中国绿孔雀面临的灭绝风险,在就地保护的前提下,重点探讨易地保护策略。提出人工繁育,建立纯绿孔雀人工种群用于开展野外放归,逐步扩大绿孔雀分布区,增加野生种群数量,降低灭绝风险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东北红豆杉天然种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红豆杉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濒危物种。通过对辽宁省现存东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特征、种群数量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天然东北红豆杉仅存60株;在5个区域呈相对集中分布;个体林木胸径分布在6cm以下;种群结构不均衡,通过自然繁育困难。亟待加强保护和人工促进种群恢复。  相似文献   

18.
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动态及其气候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8年于四川沐川定期调查长足大竹象为害的3个慈竹林内所有竹笋上的幼卵和幼虫密度变化,运用主成分、相关和通径分析及决策系数研究影响幼虫种群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变化呈单峰型,8月为高峰期,10月上旬以后虫口密度逐渐趋向于0水平。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变化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旬平均气温,最主要的决策因素是旬最低气温。8种函数拟合表明平均虫口密度与旬平均气温、旬最低气温之间分别用直线函数方程Y=-0.535+0.031X、对数函数方程Y=-1.594+0.600lnX拟合的效果最好,据此建立平均虫口密度气候预测表,提出长足大竹象防治的温度指标为旬平均温度21.5℃或旬最低温度17.7℃。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野生动物养殖业,是解决我省经济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分析鄱阳湖发展水禽养殖的优势,提出大力发展鄱湖区域经济雁鸭类驯养毓,并对其为龙头,带动全省养殖业快速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收集法,结合川西北实际情况,筛选出典型自然和人为因子,分析因子变化趋势及与沙化面积变化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川西土地沙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60年来,川西北年平均气温、年大风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和沙化面积变化显著正相关(P=0.000);年降水量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平稳,其相关性不显著;年平均风速有明显减小趋势,和沙化面积变化显著负相关(P=0.014);总人口、畜牧产值、大牲畜存栏数、牛羊肉产量等人为因子均明显增长,且和沙化面积显著正相关(P≤0.009);分析认为,川西北土地沙化是自然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人口、牧业产值、大牲畜存栏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温度组成的第1主成分是川西北土地沙化的主要驱动力,其贡献率为59.1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