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澳大利亚引种的47个大花序桉半同胞家系的苗期生长表现为研究对象,通过苗期测定筛选苗期生长性状表现好的家系。结果表明,大花序桉家系苗高和地径性状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筛选了4个优良半同胞家系;苗高和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97和0.95;苗高和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和地径的遗传系数分别为28.61%和28.18%;引种家系间变异丰富,具有较大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47个楸树半同胞家系为材料,通过苗期测定,初步选择出楸树优良基因资源。结果表明:参试的楸树半同胞家系1 a生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苗高单株遗传力为0.528 6,家系遗传力为0.816 2,地径单株遗传力为0.210 5,家系遗传力0.662 2。苗高生长量的单株遗传力、家系遗传力、遗传增益及遗传变异系数均超于地径生长量的。利用指数选择法,苗期选择了25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东门林场2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优良种源及单株,为大花序桉良种繁育及中大径材培育提供优质遗传材料。[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构建性状选择指数方程综合分析等方法,对11个大花序桉种源进行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选择。[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胸径(DBH)、树高(H)、单株材积(V)、树干通直度(ST)和树干圆满度(SF)在种源间呈极显著差异;上述5个主要性状的种源遗传力(H2)为0.634 0.895,单株遗传力(h2)为0.136 0.342;以DBH、H、V、ST和SF 5个性状指标构建大花序桉种源/单株选择指数方程,按标准选择出4个优良种源和13株优良单株,优良种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11.2%,优良单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29.7%,选择效果尚好。[结论]大花序桉5个主要性状遗传变异在种源水平受中度至较强遗传控制,在单株水平受弱度遗传控制。优良种源D47、S14127、B47和S12195生长材性兼优,可用作培育优质中大径材。  相似文献   

4.
对29个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家系苗期6年生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苗高的家系遗传变异系数为16.6%,地径家系遗传变异系数为11.8%。综合评价苗高地径生长性状后,选择了4个优良家系:8-101,8-104,8-72和8-14。这4个优良家系的苗高遗传增益达17.4%,地径遗传增益达8.4%。苗高生长量最大的家系为8-72,比苗高生长量最小的家系8-36高90.0%,比全部家系苗高平均值高26.5%。各家系苗高与地径、新梢生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 2和0.9242,各性状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间球果、种子及幼苗性状变化规律,以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程度,揭示杉木种实、幼苗性状在家系水平的变异情况,并探讨通过种实和幼苗性状早期选择幼苗的可能性。以高县月江国有林场杉木第2代种子园的5个半同胞家系球果、种子、幼苗为材料,每个家系10个重复,测定球果直径、球果长度、球果质量,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苗高、地径,估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5个家系的球果直径、球果长度和球果质量差异显著,种子千粒重和平均发芽势差异显著,家系平均发芽率均在50%左右,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播种时,无需分家系设置播种量;(2)参试家系平均苗高均在21 cm以上,其中4个家系苗高变异系数达到或接近20%,5个家系苗平均地径均在5 mm以上,家系地径变异系数均在18%以上,具有选择超级苗的潜力;(3)参试家系球果遗传力均达到0.9以上,幼苗苗高和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1、0.64,球果性状与幼苗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均小于幼苗性状遗传力,同时遗传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不能通过球果性状间接选择幼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青钱柳家系的生长差异,对20个青钱柳半同胞家系的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家系的苗期生长性状有较大差异,苗高、地径生长量变异幅度较大,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有利于家系选择;青钱柳家系的苗高、地径的遗传力分别达到0.87和0.82,属于高强度遗传,生长性状主要受本身遗传特性控制;综合考虑苗高和地径,初步选择出4个优良家系,具有良好的速生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以8年生赤桉种源试验林的141个家系为材料,进行3个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并根据各家系单株材积表现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在家系水平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家系遗传力与单株遗传力具有同样的规律:胸径遗传力〉树高遗传力〉单株材积遗传力。由遗传相关系数来看,以家系单株材积表现进行赤桉优树选择比其他性状更具指导意义。以表现水平法和T检验,2个不同参照标准,选择出103、106、108号等13个优良家系,其中前3名家系单株平均材积分别达0.1120m3、0.0944m3和0.0936m3。  相似文献   

8.
对来自陕西省陇县八度林场和洛南古城林场两个油松种子园的47个全同胞家系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一年生幼苗苗高、地径、子叶长度、真叶长度、下胚轴高等性状苗期表现在家系间差异显著而在家系内差异不显著;一年生幼苗地径与苗高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真叶长度与地径和苗高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下胚轴高与苗高存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余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二年生幼苗苗高与地径间仍为显著相关关系。二年生与一年生油松幼苗的苗高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二年生的苗高与一年生地径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二年生与一年生油松幼苗地径间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大于单株遗传力。家系遗传力与单株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苗高>真叶>下胚轴>地径>子叶;初步选取了D8×G3,276×52,C16×B32,B146×K60,265×16,65×305,48×230,B69×B26,44×270,66×245,D11×G8等11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14年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50个家系测定材料进行了树高、地径、新梢、冠幅4个性状的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分析,并利用树高育种值和最佳线性预测(BLUP)估算单株育种值评选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研究表明,青海云杉家系各性状遗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树高、冠幅家系遗传力为0.702和0.752,单株遗传力为0.655和0.534,均受较高遗传力控制,通过树高育种值选出优良家系15个,遗传增益为11.29%。采用配合选择选出来自41个家系的131个优良单株,遗传增益是37.19%。  相似文献   

10.
巨桉第二代育种群体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东门林场3.2年生巨桉第二代育种群主要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和早期遗传型选择研究表明:家系平均树高、胸径、高径比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0.1 m、9.3 cm、1.1和0.0446m3,且各指标在不同家系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高径比和单株材积均受到相对较弱的遗传控制,遗传力分别为0.31、0.31、0.16和0.26,估算的遗传力均在合理范围之内。通过有效的遗传型选择,筛选出优良家系12个,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8.9%、19.5%和42.2%;筛选出优良单株300个,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5.4%、16.7%和36.7%,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引种的6年生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湿加松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保存率的家系遗传力0.93,变异系数高达174.24%;而胸径和树高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2和0.69,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50%和2.82%。对39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从中选择出15个速生家系,其树高的遗传增益均值为9.1%,胸径的遗传增益均值为16.6%。运用K快速聚类法选出的95株优良单株中,有59株是属于优良家系中的极速生单株,其树高遗传增益为55.70%,胸径遗传增益为50.90%。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红椿和毛红椿家系苗期的遗传变异,本文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选择,为后续的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本文以7个省13个地区的40个红椿及毛红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进行轻基质容器育苗,通过对1年生苗高和地径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家系苗高和地径分别在10.20~35.50 cm和3.08~4.94 mm之间,不同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40个家系中,以YL-45生长最好,苗高和地径均最大,苗高和地径分别为33.50 cm和4.85 mm,遗传增益分别为77.69%和15.66%;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家系苗生长比较均匀一致;遗传力分别为0.976和0.792,苗高受更高的遗传调控。以苗高为主进行苗期选择,选择出YL-45、SC-119、YL-9、SC-205、YL-38 5个优良家系,入选率12.5%,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8.79%和6.98%。选择的5个家系选择差大,遗传增益较高,经过造林对比试验后有成为良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386个美洲黑杨无性系一年生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发现,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4.47%、40.48%,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25.77%、41.52%,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90、0.95,均较大,说明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期各性状变异广泛,主要受遗传控制,可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分别以中菏1号、I-69和T-66为对照,采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对美洲黑杨无性系苗高、地径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77个优良无性系,其群体苗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6.14%、8.19%,现实增益分别为6.46%、9.09%,选择效果显著。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可进一步营造区域化试验林,进而选育高产优质、适地适品种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4年生岑溪软枝油茶(Cenxi soft-branch Camellia oleifera)2代育种群体主要生长发育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早期遗传型选择。结果表明:家系平均地径、株高、冠幅、单株花芽数和结果数分别为39.16 cm、169.04 cm、1.93 m2、389.27个和9.99个,单株结果数在不同家系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4个指标则为极显著差异(P0.01)。地径、株高、冠幅和单株花芽数均受到很强的遗传控制,遗传力在0.90~0.96之间,单株结果数遗传力仅为0.15。通过有效的遗传型选择,筛选出以岑溪2为代表的优良家系13个,地径、株高、冠幅和单株花芽数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41%、7.17%、19.21%和54.06%;筛选出优良单株23个,地径、株高和冠幅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9.80%、22.27%和86.71%,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代表全分布区的29个地理种源包含147个家系的18年生巨桉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树高以外,其他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879 7,树高单株家系遗传力为0.296 2;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943 4,胸径家系单株遗传力为0.662 9;材积家系遗传力为0.950 9,材积单株家系遗传力为0.747 2。通过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并结合早期纤维密度的分析结果,筛选出15个速生优良家系,其平均家系材积遗传增益67.9%;在家系选择基础上选出速生优良单株13株,其平均单株立木材积遗传增益172.2%,选出的优良家系及单株将来可以用作营建巨桉实生种子园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文章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西南桦种源在广东省中部引种的苗期及幼林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种西南桦的地径、苗高以及幼树高生长在种源间、家系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内遗传变异大于种源间,家系遗传力高于种源。依据苗期地径选择出表现良好的5个种源,在其中选择出3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为14.59%;根据苗高在5个优良种源中选择20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21.27%。幼林阶段高生长与苗期略有变化,根据幼树高生长指标在5个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出2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10.03%。  相似文献   

17.
四川桤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分析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研究四川桤木杂交子代的生长表现,为杂交四川桤木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12个四川桤木优树和1个欧洲桤木优良品种为亲本,按照NCⅡ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测定1 a生种苗的苗期性状,结果显示,四川桤木杂交子代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亲本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母本JT4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相对较大。不同家系各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显著,家系F6苗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家系F36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其中苗高的广义遗传力超过50%。综合分析表明,四川桤木杂交子代的苗期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进行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初步选择,JT4、JG6和BZ6作母本,LD8和XH5作父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初步认为这5个亲本为优良的杂交育种亲本资源。家系F6、F32、F36和F42的苗高和地径特殊配合力相对较高,可用于进一步杂交选育四川桤木良种。  相似文献   

18.
对15个高产脂家系和思茅松种子园良种进行了遗传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思茅松种子园良种生长最好,树高、地径、冠幅分别超过对照56.9%、8.8%和31.3%,1年生高产脂家系苗高与对照相当;高产脂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家系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1、0.69、0.70,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58、0.38、0.57。  相似文献   

19.
四川桤木半同胞授粉子代苗期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桤木半同胞授粉子代间苗高、地径、侧枝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要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尤其苗高遗传力高达0.9061,其遗传变异较丰富,遗传特性表现突出,这说明开展以苗高为主的家系多性状综合选择和遗传改良潜力较大,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择遗传增益较高的圆角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4.4年生圆角桉第2代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参试的103个家系间D(胸径)、H(树高)、V(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树高、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两者都在0.5水平以上,表明家系受较强度遗传控制,单株均受中等强度遗传控制。以D、H、V这3个主要生长性状构建圆角桉家系和单株选择指数方程,用一个标准差水平选择出14个圆角桉优良家系,选择强度为13.59%,入选优良家系群体的D、H、V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30.20%、20.55%、74.51%,最优家系为Y19、Y67、Y64;用2个标准差强度水平选择出52株圆角桉优良单株,入选率为3.12%,入选单株主要分布在36个家系中,其中有50%分布在优良家系中,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