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低钙血症,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奶牛几乎不发病,多数发生于分娩后数天内,个别的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发病。本病多数是由于不合理的饲喂造成内分泌紊乱而致,其主要特征是意识紊乱、知觉丧失、四肢发凉及体温下降。本病多为散发,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平均产奶量也会下降10%,若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病例2005年5月,山东威海一奶牛养殖场发生该病,据饲养…  相似文献   

2.
产后瘫痪也叫生产瘫痪或乳热症,它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机能障碍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其主要特征为咽、舌、肠道麻痹,知觉丧失及回肠瘫痪,产后瘫痪最常见于奶牛,黄牛也有时发生,本病为散发性,治愈的母牛下次分娩可能再次发病,  相似文献   

3.
李浩  霍乃元 《四川畜牧兽医》2010,37(12):56-56,58
<正>1病因1.1典型性瘫痪相当一部分瘫痪是由于母牛缺钙或钙过剩造成的。1.1.1急性产后瘫痪该病多发生在产后12~72 h。本病是缺钙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分娩后,母牛开始重新分泌  相似文献   

4.
牛子宫脱垂症多见于分娩之后,或孕牛饲养管理不良、运动不够、体质虚弱、产前使役过重、经产老龄母牛,以及分娩时间过长、胎儿过久、胎水过多等,均可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是成年乳牛最常见的代谢病,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以体内血钙含量急剧下降,知觉消失,肌肉松弛,四肢麻痹,卧地瘫痪为特征的疾病。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95%以上的病牛是5-9岁或3—7胎的高产奶牛。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在第3-6胎)最容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也有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发病的。  相似文献   

6.
本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初生犊.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不给犊牛喂初乳或喂得过晚,以及初乳不足或质量不好,犊牛不能获得足够的抗病力;母牛分娩前饲养管理不当,犊牛发育不良;另外,环境卫生不良、畜舍潮湿、通风不良、气温突变等,均可引起犊牛产生应激反应,使机体抗病力下降或消化障碍而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7.
子宫脱包括子宫套叠和子宫内翻,是孕牛饲养管理不良和老龄母牛的疾病。常见于产犊之后,助产时用力不当也会造成子宫脱出。母牛努责过强而又体质赢弱也发生此病,属产后重症,必须整复。1发生原因奶牛发生子宫脱多因孕牛营养不良、运动不足、胎儿过大、羊水过多,尤其是年老体弱的经产母牛,骨盆韧带及会阴部结缔组织松弛无力或分娩时努责过强,难产或助产时牵拉过猛,在露出胎衣上系重物,以及产后瘫痪及感染等都会引发本病。  相似文献   

8.
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严重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且出现在其产奶最高的时期,但第2~11胎也有发生,纯种乳牛多发,某些奶牛一旦患病以后每次分娩都会出现生产瘫痪。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区域性,因各地区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不同,各地区的发病率也不同。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分娩前、后血钙浓度急剧降低,血糖降低,血镁含量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西兽医认为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主要与分娩前后血钙浓度急剧降低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大脑皮层缺氧、缺血有关~([1-2])。按照中兽医理论,产后瘫痪的发生,多因母牛妊娠期间或分娩前后,饲养不当,营养不全,以致脾胃虚弱,营血不足,精气亏耗,肝肾两虚;加之母牛产后气血暴亏,百脉空虚,腠里不固,风寒湿乘虚而入,流窜经络,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而成筋骨萎软,腰腿疼痛,卧地难起之症。试验通过"产后康"防治奶牛产后瘫痪,探讨其对奶牛  相似文献   

10.
产后瘫痪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以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此病多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多发生在3~6胎。1病因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饲料中钙、磷供应及肠道吸收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加上胎儿生长及乳汁分泌消耗大量的钙,使血钙浓度急剧下降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奶牛分娩后立即开始产奶,血浆中的钙随乳汁大量排出体外,引起严重的低血钙症,而出现产后瘫痪。饲养管理不当。母牛产后能量损失耗很大,失  相似文献   

11.
牛子宫脱垂是指牛的子宫全部或部分脱垂于阴道外,此症多见于分娩之后,孕牛饲养不良、运动不足、体质虚弱、产前使役过重、经产老龄母年,以及分娩时间过长、胎儿过大、胎水过多等,均可发生本病。另外,母牛努责过强,或助产、剥离胎衣时术者操作不慎,用力过猛,都易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2.
正子宫脱出是子宫全部翻转,脱出于阴门外为特征,是牛较为常见的产后疾病之一。多发生在分娩之后或产后数小时内。饲养管理不良,母牛全身组织及子宫迟缓无力;胎儿过大、双胎妊娠、胎水过多等使母牛子宫过度扩张而迟缓;顺产之后,母牛努责过强,或过度牵拉胎衣,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分娩时难产,强烈努责,腹压增大,助产时强力拉出胎儿,常常发生子宫脱出。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多例,现报告一例如下。1发病情况我地区金城镇李某饲养黄牛5头,2018年6月10日下  相似文献   

13.
母牛倒地不起综合征是随母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1发病原因1.1代谢性病因主要是血钙浓度过低,凡引起生产瘫痪的原因均可造成本病的发生。对生产瘫痪治疗不及时,钙剂量不足,并且又未及时追加钙用量时,常可发展为本病。生产瘫痪病牛卧地4~6h以上,就可引起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受影响的主要是后肢,表现为肿胀、僵硬。另外,低磷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并发低血钙时,也可造成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或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后易突发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的数量和规模获得极大提高,奶牛养殖的疾病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本文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措施,并提出了改善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优质粗饲料的饲喂、母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适量补充钙磷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产后瘫痪又名产后风、胎风。是母牛在产后气血亏损、外感风寒而发生腰腿疼痛卧地昏睡的病证。常见于产乳量高的奶牛。1病因病理引发本病的原因有很多,多因产前营养供给不良,过度使役,产后护理不当,或是分娩时间太长,导致牛只失血过多,从而造成气血双亏,以致卫阳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肌肤,继传肾经。此外,怀孕期缺喂钙、磷等饲料,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有洋 《兽医导刊》2022,(4):233-234
为了解决母牛产后瘫痪问题,本文对产后瘫痪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饲养管理存在不足、助产不当、年龄因素、产后虚弱等.对母牛瘫痪临床症状从典型与非典型两个方面介绍,重点探讨产后瘫痪防治措施,包含强化饲养管理、合理挤乳、中药与西药治疗、采用乳房送风法等,以期对母牛瘫痪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母猪产后瘫痪多因饲养管理不善,产前营养不良,母体气血亏损,虚弱,产后护理不当,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肌肤,继传肾经,肾受寒邪传于腰肢,致使气滞血瘀,发生腰腿疼痛而引发本病。主要症状初期食欲不振,精神倦怠,泌乳量减少。病母猪不吃或少吃,奶少,后肢无力,站...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瘫痪是优良高产母牛较为常见的产后疾病,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发病率约占3.4%左右。奶牛一旦发生此病,以后每当分娩时,极易复发。为了有效地予防本病的发生,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除注意改善饲养管理外,对发过本病的奶牛采用药物防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  相似文献   

19.
正生产瘫痪又叫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母牛分娩前24 h至分娩后72 h内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特别是在产后出现于产乳量最高时,故多发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的胎次,多数发生于第3~6胎(5~9岁)。本病也见于黄牛。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1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直接引起本病发生的原因有:(1)每年均怀孕,胎儿成长需要大量的钙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瘫痪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本病多为散发,但复发率较高。对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产奶量平均下降10%;若同时伴发胎衣不下、乳房炎、酮病,损失更大。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