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是一类对高碳酸盐水环境具有耐受力的鱼类。为明确其在高碱环境下各项生理反应和健康状况,本研究对瓦氏雅罗鱼的两种地理种群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简称碱水雅罗鱼, Alkaline Water, AW)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简称淡水雅罗鱼, Fresh Water, FW)进行2个NaHCO_3碱度组(30 mmol/L和50 mmol/L)和1个淡水对照组20 d的碱胁迫实验,通过酶标仪对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尿素氮(BUN)、血氨(Amon)和乳酸脱氢酶(LDH)进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高碳酸盐碱度环境下,碱水、淡水两种瓦氏雅罗鱼的AKP、ACP、BUN和Amon均呈现碱胁迫组高于对照组的变化,并且两种瓦氏雅罗鱼的指标在30 mmol/L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BUN与Amon还呈现出30 mmol/L组高于50 mmol/L组的趋势。LDH的变化不明显。综合来看,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对碳酸盐胁迫的适应能力与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明显不同,碱水雅罗鱼对碱水环境启动了一定程度的调控机制,对高碳酸盐碱度具有更高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碱度胁迫下瓦式雅罗鱼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从不同层面解析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耐高碱的生理机制,本研究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2个时间段(22 d和60 d)和3个不同浓度碳酸盐碱度(18 mmol/L、30 mmol/L和50 mmol/L)胁迫下的15种血浆游离氨基酸(PFAAs)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FAAs总量随着碱度的上升而显著增加,而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由必需氨基酸增量为主转向非必需氨基酸增量为主;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底物,非必需氨基酸中的脯氨酸(Pro)和缬氨酸(Val)含量随着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尤其是Pro在碱度胁迫组中的含量增幅为对照组的23倍。本研究结果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高碱环境胁迫下,提高血浆中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作为能量来源,可能是其适应高碱环境的主要策略之一。同时,初步探讨了发生显著变化的游离氨基酸可能参与的生理过程,为从氨基酸代谢组学角度解析瓦氏雅罗鱼耐高碱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氏雅罗鱼是一种耐盐碱性很强的鱼类,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比较研究了淡水水域(岗更湖)和盐碱水水域(达里诺尔湖)中瓦氏雅罗鱼的同工酶,旨在明确瓦氏雅罗鱼在盐碱水域和淡水水域中同工酶的不同,为瓦氏雅罗鱼的耐盐碱机理做基础研究,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在内陆水域的引种与放流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通过比较研究达里诺尔湖和岗根湖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骨骼肌、肝脏、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差异,得出结果:两湖中瓦氏雅罗鱼的同工酶表达具有差异性,其中EST图谱的差异最大,LDH、POD的图谱也存在差异性,而MDH图谱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两湖中瓦氏雅罗鱼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存在差异性,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来自达里湖(碱水)和松花江(淡水)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杂交F2为实验材料,通过碱度耐受实验进行性状测定,以39对多态的EST-SSR和SSR为标记,对77个F2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根据Fisher确切概率法对F2基因型和耐碱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有2个标记与耐碱性状显著相关(P0.05),其中1个标记为EST-SSR,从瓦氏雅罗鱼转录组数据库中调取该EST序列,基因注释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低氧诱导因子HIF-3?基因、草鱼的低氧诱导因子HIF-4?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基因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鱼类的耐低氧反应过程,加强鱼类的耐低氧能力。本研究对于今后深入研究此功能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培育适于盐碱水域养殖的鱼类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极端盐碱环境下的适应机制,采用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分别对来自内蒙古高盐碱湖泊达里湖(53.57 mmol/L,pH 9.6)和来自松花江流域的瓦氏雅罗鱼各5尾样本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重点对两个种群全基因组水平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瓦氏雅罗鱼和高体雅罗鱼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自交、正反交苗种繁育试验,成功获得了自交和杂交苗种,并对比了不同苗种的早期生长速度,旨在为雅罗鱼苗种繁育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亲鱼的来源与规格瓦氏雅罗鱼和高体雅罗鱼分别引自鸭绿江和额尔齐斯河水系,瓦氏雅罗鱼亲鱼全长(28.00±1.41)厘米,个体重(275.74±44.72)克;高体雅罗鱼亲鱼全长(29.33±0.47)厘米,个体重(308.35.74±21.24)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Cyprinidae)生殖洄游过程中能量代谢和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本研究对比了捕于达里湖和贡格尔河的瓦氏雅罗鱼血清生化参数、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含量、肝脏组织中转氨酶和己糖激酶活性以及肝脏和肠道组织中消化酶活性的差异;并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转入贡格尔河河水中 24 h 后其血清生化参数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与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相比,洄游到贡格尔河中后雅罗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变化;肝糖原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变化;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和己糖激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肝脏和肠道组织中纤维素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将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转入河水中 24 h 后,其血清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未见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洄游过程中以肝糖原的形式为其生殖活动储备能量;肝脏和肠道组织中消化酶活性的升高可提高鱼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slc26基因家族在Cl、HCO3等阴离子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基于瓦氏雅罗鱼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lc26家族进行了基因鉴定、表达及进化分析。利用同源比对的方法,从瓦氏雅罗鱼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0个slc26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瓦氏雅罗鱼的6条染色体上,分别命名为slc26a1、slc26a2、slc26a3.1、slc26a3.2、slc26a4、slc26a5、slc26a6、slc26a6l、slc26a10和slc26a611。系统发育和模体分析显示,slc26a3.1、slc26a3.2和slc26a4同源性较高,slc26a5、slc26a6和slc26a6l同源性较高,slc26a1、slc26a2和slc26a10同源性较高,而slc26a11与其他9个基因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单独聚类;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50 mmol/L Na HCO3碱度胁迫下瓦氏雅罗鱼slc26家族不同成员呈现出...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科鱼类基因组学团队常玉梅研究员等人开展的瓦氏雅罗鱼在极端盐碱环境下的适应性分子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达里湖是典型的高碳酸盐型半咸水湖泊,瓦氏雅罗鱼达里湖种群与其它淡水种群不同,能够耐受该湖极端的不良环境并形成优势种群,独特的地质和演化历史使瓦氏雅罗鱼成为了研究硬骨鱼类适应极端环境的理想模型。该研究采集了达里湖高碱耐受种群、邻近姊妹湖岗更湖淡水种群、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为池养雅罗鱼肌肉营养成分的评定和规模化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基础数据。选取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简称DL)、松花江瓦氏雅罗鱼(L.waleckii,简称SHJ)、高体雅罗鱼(L.idus,简称GT)以及种内杂交种(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松花江瓦氏雅罗鱼♂,简称DS)和种间杂交种(达里湖瓦氏雅罗鱼♀×高体雅罗鱼♂,简称DG)各15尾,每种鱼等量分成3组,测定其背部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除水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外,5种养殖雅罗鱼的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均出现明显差异(P0.05)。其中DS杂交的灰分(1.77%)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雅罗鱼(1.16%~1.22%),粗脂肪含量(7.23%)显著高于其双亲组合(DL 4.31%,SHJ 4.22%)及含量最低的DG杂交(3.32%),表现出超亲的杂种优势;5种养殖雅罗鱼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17.05%~18.80%),其中DG和DL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养殖群体(P0.05),显示出较强的杂种优势;2)5种雅罗鱼肌肉中均测定出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TAA)介于73.058%~79.289%,DG和DL的TAA含量、AAS、CS及EAAI指数均高于其他3种雅罗鱼,与其粗蛋白的测定结果相符,表明母本DL将其高蛋白的遗传特性很好地遗传给了子代,进一步证明了杂种优势;3)5种雅罗鱼肌肉中均检测到23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分别为15.03%~19.06%、49.15%~53.92%和27.54%~29.40%,PUFA/SFA比值介于1.53~1.83;SFA和PUFA含量较高的是GT和DL,而MUFA含量较高的是DG和DS两个杂交种。综上所述,5种盐碱池塘养殖雅罗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较均衡,属优质蛋白质;杂交选育可以有效改善杂交种的肌肉营养品质,获得的高脂高蛋白的DS杂交和低脂高蛋白的DG杂交可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08年12月和2009年12月在达里湖获取的瓦氏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样品,对其基础生物学进行测定,依据B-H模型,计算并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渔获量(YN/R和Yw/R)及渔获质量(平均体重Wy、平均全长TLy和平均年龄Ty)。结果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的生长参数K、TL∞、t0分别为0.1437a-1、38.77cm和-0.5572a;目前开捕年龄和捕捞强度分别为3.52a和0.5256;若保持当前开捕年龄,目前的捕捞强度即可;若保持目前捕捞强度,则开捕年龄可提高到6龄;瓦氏雅罗鱼资源利用不合理之处为大量捕捞4龄以内的鱼,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当前捕捞强度下,应将开捕年龄应限制在6龄,对应的全长为24cm,体重为126g。  相似文献   

12.
滩头雅罗鱼幼鱼对NaCl浓度和碱度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滩头雅罗鱼[Tribolodon brandti(Dybowski)]对NaCl浓度、碱突变的适应能力,在水温为22~25℃,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对滩头雅罗鱼3月龄幼鱼进行NaCl、碱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H 7.3±0.2、碱度1.11mmol/L时,NaCl浓度对实验鱼12 h、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o)值分别为28.81 g/L、28.57 g/L、28.51g/L和28.40g/L,安全值(SC)为8.52 g/L.在pH 8.5±0.5时、NaCl浓度为3.1~7.4g/L时,碱度对实验鱼12 h、24 h、48 h、72 h和96 h的LC50分别为98.79 mmol/L、89.31 mmol/L、79.34 mmol/L、78.45 mmol/L和68.44 mmol/L,安全值为18.79 mmol/L.本研究旨在为滩头雅罗鱼盐碱池塘养殖推广和野生种群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瓦氏雅罗鱼对盐碱水体的适应性,在吉林西部盐碱水体三王湖中移入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通过对其生长、食性和生态位的研究,分析其对三王湖的适应情况,并与吉林东部老龙口水库的瓦氏雅罗鱼野生群体相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体中瓦氏雅罗鱼的生长均属于非等速生长类型中的正异速增长,肥满度指数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3±0.5)℃下,将初始体质量为(6.66±0.03)g的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幼鱼饲养在用Na HCO_3(分析纯)配置的碱度分别为0mmol/L(淡水)、14.85mmol/L和29.22mmol/L的水中,用ɑ-酮戊二酸(AKG)替代基础饲料中葡萄糖配制的含0%和1%AKG的2种饲料投喂8周,研究了不同碱度和AKG水平对松浦镜鲤肠道的组织形态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30尾鱼。结果显示:碱度胁迫下,镜鲤中肠与后肠绒毛长度低于淡水组,且随着碱度升高,绒毛长度变短,但差异不显著(P0.05);碱度和添加AKG对肠道形态无交互影响(P0.05);与淡水组相比,碱度胁迫和添加AKG均使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在15mmol/L碱度下添加1%AKG可使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碱度和AKG水平对前肠淀粉酶活性有交互作用(P0.05);碱度胁迫下,前肠、中肠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碱度和AKG添加对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交互作用(P0.05)。研究表明:碱度胁迫可影响松浦镜鲤中肠绒毛的发育,降低消化酶活性,饲料中添加AKG有改善碱度胁迫下肠道部分消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毒理学实验方法,分析了2种规格缢蛏(小规格SSc和大规格LSc)在pH和碳酸盐碱度(C_A)急性胁迫条件下的存活率,Na~+/K~+-ATPase(NKA)活性以及血淋巴的吞噬能力。结果显示,当C_A浓度为2.5 mmol/L、pH值为7.5~9.5时,2种规格缢蛏的存活率均接近100%;当pH值大于9.5时,2种规格缢蛏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当C_A浓度为0~44.58mmol/L、pH值为9.0~10.0时,随着C_A浓度的上升,缢蛏的存活率明显下降;在pH值为9.5条件下,LSc的鳃组织NKA活性,随着C_A浓度的上升而升高,LSc血淋巴的吞噬能力随着C_A浓度的上升而下降。由此可见,缢蛏在高pH或高C_A下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但高pH和高C_A协同胁迫下对缢蛏的存活率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缢蛏在盐碱地的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7年5月—2018年1月,在内蒙古达里湖采集瓦氏雅罗鱼404尾,取出微耳石清洗、烘干、称量质量后,先用热熔胶定于载玻片上打磨后,再热熔胶高温熔化取下耳石,用透光率更高的透明指甲油固定、打磨,至出现清晰轮纹,读取鱼类年龄。分别采用4种方程(直线、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多项式)回归拟合耳石质量与体长、年龄之间的关系,得出瓦氏雅罗鱼耳石质量( m O)与年龄( A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m O =-0.0445 A 2 +1.9601 A -1.3978( r^( 2) =0.8772)。基于拟合方程和各龄组耳石质量和体长统计图表结果,证明瓦氏雅罗鱼耳石质量可用于鉴定其年龄。利用耳石质量推算鱼类年龄,将推算年龄与耳石年轮读取年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瓦氏雅罗鱼耳石质量可以直接推断鱼的年龄,是一种快速简单且稳定的年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滩头鱼Leuciscus brandti(Dybowski)又名勃氏雅罗鱼、三块鱼,地方名:大红线、高丽细鳞等。该鱼是鲤科鱼类唯一溯河产卵的鱼类,分布于我国图们江及绥芬河流域下游。与国内的内蒙瓦氏雅罗、新疆的高体雅罗等所有雅罗鱼比较,该鱼突出特点是体型最大;色彩艳丽,身体两侧有纵向红色彩带;肉味鲜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杂食性,易驯化,垂钓时上钩率高;海淡水均町生长,耐盐、碱。勃氏雅罗鱼是集观赏、美食、垂钓为一体的优质鱼类,具有广阔的养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雅罗鱼是栖息在欧洲、亚洲西部和北部以及美洲水域中的江河和湖泊的鱼类。在我国分布的有6种,分别是新疆雅罗鱼(又名准格尔雅罗鱼)、高体雅罗鱼、瓦氏雅罗鱼、贝加尔雅罗鱼、滩头雅罗鱼和珠星雅罗鱼。这些品种中在新疆的有新疆雅罗鱼、贝加尔雅罗鱼和高体雅罗鱼。Dybowski在1874年首先提出了贝加尔雅罗鱼,当地称为西伯利亚鲦,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与科累马河水系。在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贝加尔雅罗鱼被当地人称为小白条,是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上游黑河江段瓦氏雅罗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瓦氏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Dybowski) ,地方名雅罗鱼、东北雅罗鱼、华子。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是一种普生种类 ,广泛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高加索、黑龙江流域的清冷水域 ;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牡丹江以及其支流、湖泊、水库 ,也产于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等水域。由于分布广 ,适应性强 ,在 pH值 9以上的碱性水体中也能生存 ,群体生活 ,易形成捕捞群体 ,为黑龙江水系冷水性中小型经济鱼类。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也有分布。近些年来 ,由于水域生态环境改变和长…  相似文献   

20.
<正>滩头鱼Leuciscus brandti(Dybowski)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滩头雅罗鱼种,学名勃氏雅罗鱼、滩头雅罗鱼、三块鱼(国际商品名)、远东雅罗鱼、亚细亚陆鱼,地方名有大红线、小红线、大白肚、金滩头、银滩头、黑滩头、高丽细鳞等,是鲤科鱼类中唯一溯河产卵的鱼类,分布于我国图们江及绥芬河流域下游纯淡水和河口的半咸水中。通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笔者摸索出在土池中将滩头鱼水花培育成大规格鱼种的主要技术措施,即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