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5、8月,对雅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底栖动物12目21科38种,其中水生昆虫22种,分属5目10科,占总数58.90%。雅鲁河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61.38 ind·m-2,生物量为5.32 g·m-2,夏季平均密度和生物量高于春季。在各功能摄食生态类群中,刮食者最多,为14种,收集者10种,撕食者8种,捕食者6种。底栖动物优势种仅金线蛭Whitmania sp.1种;常见种有Ephemerella rusa、Dipteromimus tipuliformis、平滑多足摇蚊Cricotopus vierriensis、蚋Simulium、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和湖斜顶螺Acroloxus lacustris等6种。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3种多样性指表明:夏季底栖动物多样性高于春季。采用BI和Shannon-Weiner生物指数对雅鲁河水质进行评价,调查期间雅鲁河水质处于一般以上水平,夏季水质状况好于春季。  相似文献   

2.
2011年4~10月对黑龙江省境内的绰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53种,隶属于14目29科。其中水生昆虫最多,为34种,分属6目18科,占总数的64.15%。在采集到的53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在功能摄食类群中收集者种类最多,为15种,占28.30%;刮食者和捕食者各为14种;撕食者10种。大型底栖动物相对重要指数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Gumaga okinawaensis、二尾蜉(Siphlonurus sp.)、Limnocentropus insolitus、幽蚊(Chaoborus sp.)、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Epeorus uenoi、东北田螺(Viviparus chui)、小蜉(Ephemerella sp.)和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调查期间,绰尔河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3.32ind/m2,平均生物量为1.65g/m2,二者均以秋季最高,但前者春季最低,后者夏季最低。K-优势曲线与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结果相一致:均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BI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绰尔河中上游水质处于清洁等级,下游水质处在轻度污染-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了解黑龙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呼玛河(E122°03’~126°43’,N51°15’~52°45’)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状况,2020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采用常规方法,对呼玛河进行了2次生态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81种,隶属于13目42科,其中水生昆虫最多66种,占总物种数81.48%,扁形动物最少仅有1种,占总物种数1.24%。调查期间,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41.86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3.30 g·m-2,春季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秋季。相对重要指数排名前10位的大型底栖动物以水生昆虫为主,其中2季共有的优势种为细蜉(Caenis sp.)、Dipteromimus sp.、科恩阿石蝇(Tadamus kohnonis)、津氏突长角石蚕(Ceraclea tsudai)和阿萨同石蝇(Isoperla asakawae)。春季大型底栖动物Pielou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秋季。K-优势曲线表明,春季个体较秋季更为丰富均匀。水质理化评价表明,呼玛河水质介于II类水至...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宁夏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状况,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调查沙湖8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评价沙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3个季节在沙湖共采集了17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6科,主要由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组成,且随季节与空间变化显著;沙湖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幼虫;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较低,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1和0.51;依据多样性指数和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对沙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沙湖水域属重度污染,夏季沙湖污染最严重,秋季沙湖受污染状况略好于春季。  相似文献   

5.
调查流域底栖动物及相应的水环境因子,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探讨底栖动物与主要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文教河水质生物监测、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水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2014年11月,在文教河流域15个点位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2种,隶属3门5纲23科,其中水生昆虫为主要类群,占总物种数的69.05%;优势种为雕翅摇蚊Glyptotendipes sp、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海南白虾Exopalaemon hainanensis和米虾Caridina sp,优势度分别为0.19、0.12、0.05、0.02;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95.00 个/m2和31.78 g/m2;香农-威纳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50~1.96;Margalef丰富度指数范围在0.97~2.82;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在0.18~0.39。相关分析表明,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文教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1年对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6目49科117种,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为79种,分属7目34科,占总数67.52%。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58.37 ind/m2,生物量为34.62 g/m2。2010年平均密度以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平均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2011年秋季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高于夏季。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东北田螺(Viviparuschui)、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截口土蜗(Galba truncatula)和生米蜉(Ephemera shengmi)是现阶段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的优势种。聚类分析将7个调查断面分为3组,多维标度分析结果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均以2010年春季最高,2010年秋季最低。功能摄食类群以刮食者占优,共计为41种。采用BI生物指数和FBI生物指数对黑龙江中游水质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黑龙江中游水质处于清洁轻度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7.
霍堂斌  姜作发  张伟  刘刚 《水产学杂志》2012,25(3):31-35,46
2011年8月,对海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了大型底栖动物14目31科56种,其中水生昆虫43种,分属7目21科,占总数75.44%。海浪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境内大型底栖动物共计13目30科51种,依群落数量看,蜉蝣目、毛翅目、双翅目为优势类群。海浪河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80.19 ind.m-2、生物量为3.20 g.m-2。在各功能摄食生态类群中,捕食者最多,为25种,收集者15种,撕食者10种,刮食者6种。角锥毛石蚕(Brachycentinao)、泥苞虫(Setodes)、小划蝽(Siga substraia-ta)、Epeorus uenoi和Stenpsyche griseipennis是目前海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采用Shannon-Weiner生物指数、BI生物指数和Simposon生物指数对海浪河水质评价表明,各生物指数水质评价结果相似,洁净度排序趋势基本一致,均表明海浪河特有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境内水质比较清洁。  相似文献   

8.
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主要隶属于3门、9科、26种.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8属、11种,为绝对优势类群,其密度呈现季节性差异,在春季最高(951.45个/m2),夏季最低(706.40个/m2);其次,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夏季密度最高(840.26个/m2),秋季最低(319.47个/m2).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前突摇蚊(Proeladius sp.)幼虫等耐污种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同时也是镜泊湖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表现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各季节差异不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BI指数都表现为秋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最小.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BI指数对该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湖区水质污染程度为轻度一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
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和2017年2月(枯水期)对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4门14目27科,扁蜉(Heptagenia sp.)、二尾蜉(siph1onurus sp.)、二翼蜉(Cloeon dipterum)、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和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和Marglef均匀度差异显著,且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CCA分析显示丰水期水温、透明度和海拔等是影响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落以捕食者和刮食者为其优势功能类群,其次是撕食者、收集者和滤食者。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春季,对嫩江下游底栖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嫩江下游共发现了54种底栖动物,其中水生昆虫36种,占总种数的66.7%;软体动物12种,占22.2%;环节动物4种,占7.4%;甲壳动物1种,占1.9%;扁形动物1种,占1.9%;各采样断面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04~4.2 ind.m-2,平均值1.766 ind.m-2;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0130~1.4880 g.m-2,平均值0.3496 g.m-2。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表明,嫩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组内相似性高,组间差异大,多维标度分析(MSD)结果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物指数3个指标评价表明,嫩江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1.
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3月的大潮期间对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0种,其中腔肠动物3种,多毛类11种,软体动物45种,甲壳类19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5307.06g/m2,总平均丰度为2323.20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及丰度居首位。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n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421~2.417、0.497~0.624、1.396~3.223和0.484~0.648,平均值为2.052、0.577、2.477和0.590。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无干扰或轻度干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海南省临高县文澜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探索适宜的水质生物学评价方法,为文澜江流域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和科学管理提供数据参考。于2014年11月对文澜江流域17个点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采用5种生物指数对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文澜江流域共采集底栖动物56种,隶属4门、7纲、29科,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共38种,占总数的67.86%;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76.11个/m~2和200.79 g/m~2;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 sp.)、米虾属(Caridina sp.)和环棱螺属(Bellamya sp.)为优势种,优势度分别为0.16、0.04和0.03。采用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和生物指数(BI)对文澜江流域水质整体评价结果均为清洁;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生物学污染指数(BPI)的流域水质整体评估结果均为轻污染,3种水质生物指数评估结果基本相似,并与常规水质监测结果基本吻合。以水产养殖为主的水库出水口和流经临高县县城河道的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程度,表明水产养殖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对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3年9月调查了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鉴定出底栖动物19种,隶属于3门、7目、12科,其中软体动物门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63%;环节动物门4种,占总物种数的21.05%;节肢动物门5种,占总物种数的26.32%。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截口土蜗Galba truncatula及斯蒂齿斑摇蚊Stictochironomus sticticus,而红旗泡水库周边水域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划蝽Sigra distanei及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秋季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的密度分别为(150.4±152.88)ind·m-2和(229.33±192.89)ind·m-2。红旗泡水库的Ma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周边水域,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周边水域,说明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低于周边水域,但均匀度较高。红旗泡水库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主要是杂食者,而周边水域主要是捕食者。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运行对密云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014-2016年在密云水库设置了7个采样点每月采样1次(冰封期除外),进行底栖动物调查,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其生物指数变化。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检出底栖动物17种,其中摇蚊幼虫12种,环节动物5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455.0个/m~2,平均生物量为2.70g/m~2,其中优势种为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和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edianus)。底栖动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11月密度和生物量达最大值,分别为808.9个/m~2、6.94g/m~2;8月出现最小值,分别为180.4个/m~2、0.72g/m~2。水平分布上,水库中心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达最大值,分别为916.7个/m~2、6.08g/m~2;白河坝为最小值,分别为307.1个/m~2、0.70g/m~2。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在4月达最大值,分别为1.43、1.13、1.14;9月出现最小值,分别为0.38、0.27、0.31;3项指数在潮河口达最大值,分别为1.08、0.64、1.01,在潮河坝、白河坝指数相对较低。同时分析了随着密云水库水深增加,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变化。研究表明,受调水的影响,目前密云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处于重构期。  相似文献   

15.
逊别拉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10月,对逊别拉河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生物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采集到15目28科55种底栖动物,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为37种,分属7目16科,占总数的67.27%。出现频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粗腹摇蚊(Pentaneura sp.)、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和半球多脉扁螺(Polypylis hemisphaerula)。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64.80ind.m-2、生物量为4.43g.m-2。功能摄食类群以捕食者占优势,共计为23种,刮食者15种,收集者11种,撕食者6种。BI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逊别拉河水质比较清洁。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秋对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底栖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通过DPSv7.55软件分析密度和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利用指示生物和生物学指数评价水质现状.研究结果为.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柄动物17种,水生昆虫中摇蚊属占绝对优势类群;底柄动物密度在分布区内变化为:D边缘区D核心区、D上游D下游;底栖动物密度与环境因子中的营养盐DIP关联最大;物种多样性与水体营养水平呈相反趋势.目前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体有向富营养水平过渡的趋势.利用底柄动物群落结构与理化指标相结合能反应水质状况,因此该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2011年8月,对澜沧江流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存量和分布格局进行了4次调查,涉及澜沧江云南段和西藏段的34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119种(属),隶属于4门7纲66科,平均密度为243.2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3 016.8 mg/m2,水生昆虫为该流域优势类群。澜沧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纵向分布呈现高-低-高的分布规律,下游的多样性高于中、上游,科级聚类显示生境相似样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类似。与地理环境类似的怒江相比,澜沧江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组成差异不大,但种类数显著高于怒江。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3个断面采获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19种,其中软体动物10种,节肢动物6种,脊索动物2种,环节动物1种;总平均生物量为(470.77±314.32)g/m2, 总平均密度为(480±248)个/m2.在各类底栖动物中,平均生物量及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97~2.14、1.45~1.67和0.83~0.95,平均值分别为(2.06±0.08)、(1.53±0.12)和(0.90±0.06).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19.
于2007年、2008年的7月先后2次对怒江流域西藏段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析了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7个采样断面(干流8个,支流9个)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于25科,其中以水生昆虫种类最多(76.0%);研究区域内干、支流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2.77 ind/m2、3 967.51 mg/m2,95.39 ind/m2、2 339.64 mg/m2;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支流,但其物种多样性(H、D、J)组成却低于支流。研究发现,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底质类型有关,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海拔高程变化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西津河港口湾水库对下游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水库上下游的兵坑口桥、港口湾水文站点、宁国老水文站和西津大桥4个站点进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及鉴定,共采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2 315个;应用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功能摄食类群等参数来衡量水库对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结合河流生境的变化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做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坝上游底质以鹅卵石(54.46%)和砾石(43.56%)为主,坝下组以鹅卵石、砾石和大石块为主,且坝上下游水体各理化指标均出现波动但并不显著;下游距离大坝1 km处的港口湾水文站点物种丰富度和EPT分类单元数显著降低(P=0.016,P=0.003),滤食者比例显著升高(P=0.011),刮食者和捕食者比例显著下降(P=0.011,P=0.013);而多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群落参数在各样点间无显著差异;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也表明,港口湾水文站点群落结构与其他样点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成果可为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及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