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油菜秸秆栽培白金针菇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姚升好  卢伟  陶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79-8479,8481
为了开发金针菇栽培的新原料。以油菜秸秆为主料,设计6种培养基配方(A、B、C、D、E和F)进行金针菇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A、D配方菌丝长势最强,B较弱;与CK相比,6种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均显著增加,以配方E最快。配方D催蕾期和出菇时间均较短。配方D的平均产量最高,与配方E、F间差异极显著。最适宜金针菇生长的配方是D配方(66%油菜秸秆、22%棉籽壳、10%麸皮、1%蔗糖和1%过磷酸钙),其菌丝长势最强,产投比高达32。用油菜秸秆栽培金针菇,可缩短菌丝的培养期和子实体的催蕾期及出菇时间,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6个不同羊肚菌菌种的栽培,观察测量其在母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上的菌丝长势及菌核数量,以期筛选出最适合栽培的羊肚菌菌种。结果表明,3号菌种在母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旺盛、菌核数量多,在实验室条件下十分适合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实现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为常规农法栽培平菇的产业升级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保障,也为秸秆基质化利用提供了坚实有效的科学基础。【方法】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为试材,采用代料栽培方式,比较了10个常规平菇菌株在高水稻秸秆含量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同时在测定栽培原料营养物质基础上,以筛选的优良平菇菌株优化得到水稻秸秆栽培基质最佳碳、氮源配方和最适颗粒度。【结果】相对于棉籽壳和玉米芯,水稻秸秆含有更丰富的氮、磷、可溶性糖、总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及更低的木质素含量,同时常规氮源辅料中的麦麸营养最为全面、均衡;在高水稻秸秆含量的基质上,菌株S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最高且农艺性状最好;颗粒度F4基质上菌盖直径最大,颗粒度F5基质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生物学效率均较高;菜籽饼、麦麸、玉米粉、尿素对栽培基质总碳氮比值的影响依次增大,氮源配方N8上菌丝满袋时间最短,单袋子实体产量最高;随水稻秸秆替代比例增大,栽培成本逐渐降低,配方C3、C4的总收入、单袋效益最高,C4的产投比值最大。【结论】水稻秸秆营养丰富,适宜栽培平菇,最适菌株为‘杂优一号’,最佳颗粒度为铡断呈30 mm段状和粉碎后过20 mm孔筛后的丝绒状,最适碳氮源复配配方为61.5%水稻秸秆,21.5%棉籽壳,15%玉米粉,2%石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杨木屑替代杂木屑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及其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对平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基质的选择和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为试验材料,以杨木屑和玉米秸秆为栽培主料,通过调整杨木屑和玉米秸秆的比例设计平菇栽培基质配方,以传统配方栽培为CK,比较分析不同配方基质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差异,筛选适合平菇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在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组成的培养基上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3种平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表现最佳,均优于其他配方,与CK最接近,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9.14~9.79 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为24~26 d),子实体菌盖直径最大且最厚,菌柄长度适中且最粗,子实体外观色泽好、圆整、韧性好且朵大型好;糙皮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80 g,生物学效率为119.21%;金顶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3 g,生物学效率为114.57%;美味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9 g,生物学效率为118.54%。【结论】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适宜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的栽培。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小麦、马铃薯、水稻4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按不同的比例配以棉籽壳、麸皮、石膏、石灰等辅助原料制成培养基,在实验室环境下接种平菇菌种,研究平菇的菌丝、子实体的长势及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四种农作物秸秆基质化均可栽培平菇,其中玉米、小麦秸秆基质化后栽培平菇,菌丝生长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马铃薯、水稻秸秆基质化后栽培平菇,菌丝生长生物学效率较低,子实体产量较低,营养价值较丰富;同时,相同原料,不同配比辅助原料制成的培养基栽培平菇,结果显示:配料中棉籽壳占比越高,平菇栽培效果越好,以玉米、小麦秸秆为原料基质化栽培平菇,棉籽壳占比在40%以上平菇栽培效果显著,马铃薯、水稻秸秆基质化栽培平菇,棉籽壳占比在60%以上栽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羊肚菌是世界性珍稀名贵食用菌,为了更加清楚地掌握不同培养基对羊肚菌原种及栽培种生产的影响,探索出一种适合羊肚菌种植的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解决限制羊肚菌人工栽培的关键问题,笔者考察了8种原种培养基和4种栽培种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并完善了羊肚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的全套生产技术(Oscs)。结果表明M1、M4、M5、M7培养基的原种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菌丝长势强、菌核多的优点,M1、M4、M5培养基的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长势强、菌核多,原种和栽培种在所研究的技术条件下均表现出优良的生产性能。综合而言,M1、M4、M5是原种和栽培种最适的培养基,Oscs技术是NK-02菌株原种和栽培种生产的科学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7.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作用。【方法】以羊肚菌M-4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直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指数为指标,考察15种碳源、27种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羊肚菌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其对15种碳源和27种氮源均能利用,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尿素时,菌丝长势较好,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10.84,10.26 mm/d和54.20,51.30;羊肚菌对复合氮源、氨基酸、铵盐利用较差;在含不同碳源、氮源的培养基上,羊肚菌菌丝生长曲线差异较大。【结论】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尿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对鸡腿蘑发育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料提供有效途径;【方法】设四个不同秸秆用量的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分析秸秆对鸡腿蘑菌丝长速与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在发菌时间,出菇时间,菇产量以及子实体形态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其中玉米秸秆含量为35%的配方菌丝长势旺,生长快,菇体生物学效率最高;【结论】鸡腿蘑可以利用玉米秸秆中营养物质,秸秆中添加适量的腐叶土栽培鸡腿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羊肚菌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培养浓度,掌握多种培养基的最适富硒配方,为开发富硒羊肚菌产品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六妹羊肚菌作为富硒载体,亚硒酸钠为硒源,进行制备试验,通过平板、原种和栽培种制备试验,系统分析在不同培养基上,不同硒浓度对羊肚菌菌丝的生长趋势,菌丝密度,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在液体摇培中,硒浓度≤20 mg/L,菌丝形态无明显变化,且随浓度升高,对羊肚菌菌丝促生作用增强,且20 mg/L时干重最大;在母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对羊肚菌的菌丝生长,菌丝密度,菌丝形态均没有影响;在原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菌丝密度与菌丝形态无明显变化,且对羊肚菌的菌丝有促生作用,在10 mg/L时最强;在栽培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对羊肚菌菌丝体的促生作用最强,菌丝密度与菌丝形态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硒浓度在10~20 mg/L效果最好,可作为羊肚菌富硒栽培较为理想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两个羊肚菌种在6种栽培料上菌丝的生长情况和菌核的培养特征。结果表明,普通羊肚菌在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方面都优于黑脉羊肚菌;以北芪渣为辅料的栽培料效果最佳,菌丝生长快,菌核形成多,其次是杨树根土和草木灰栽培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更好开发利用野生博湖蘑菇资源,为博湖蘑菇的人工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优质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方法】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农业有机物等培养基配方研究博湖蘑菇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博湖蘑菇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温度为22℃,最适的pH为6.0,最佳有机物配方为马铃薯加蔗糖,最佳原种培养料为谷粒和麦粒。【结论】野生博湖蘑菇菌丝能够在马铃薯加蔗糖的母种培养基和以谷粒、麦粒为主的原种培养基上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更好开发利用野生博湖蘑菇资源,为博湖蘑菇的人工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优质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方法】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值、农业有机物等培养基配方研究博湖蘑菇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博湖蘑菇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温度为22℃,最适的p H为60,最佳有机物配方为马铃薯加蔗糖,最佳原种培养料为谷粒和麦粒.【结论】野生博湖蘑菇菌丝能够在马铃薯加蔗糖的母种培养基和以谷粒、麦粒为主的原种培养基上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更好开发利用野生博湖蘑菇资源,为博湖蘑菇的人工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优质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方法】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值、农业有机物等培养基配方研究博湖蘑菇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博湖蘑菇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温度为22℃,最适的p H为60,最佳有机物配方为马铃薯加蔗糖,最佳原种培养料为谷粒和麦粒.【结论】野生博湖蘑菇菌丝能够在马铃薯加蔗糖的母种培养基和以谷粒、麦粒为主的原种培养基上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更好开发利用野生博湖蘑菇资源,为博湖蘑菇的人工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优质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方法】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值、农业有机物等培养基配方研究博湖蘑菇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博湖蘑菇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温度为22℃,最适的p H为60,最佳有机物配方为马铃薯加蔗糖,最佳原种培养料为谷粒和麦粒.【结论】野生博湖蘑菇菌丝能够在马铃薯加蔗糖的母种培养基和以谷粒、麦粒为主的原种培养基上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薰衣草和薄荷的废弃秸秆作为蔬菜育苗基质的可行性。【方法】对2种香料植物废弃秸秆进行粉碎和发酵,发酵完成后,分别对发酵后2种植物秸秆进行复配,以番茄为试验作物进行育苗试验。【结果】2种秸秆的发酵45℃以上高温均持续36 d以上,含有丰富的易降解有机物;发酵结束的薰衣草和薄荷秸秆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达到709.8和688.4 g/kg,全氮、全磷、全钾总含量分别达到3.60%和5.33%,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5.57%和19.72%,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了55.10%和123.50%。与珍珠岩、蛭石复配后的2种秸秆基质的理化性状均在适宜的无土栽培基质的范围内,复配后的2种秸秆基质和复配后的草炭基质对番茄的出苗率、生长指标和幼苗质量等无显著差异,复配后的2种秸秆基质,薄荷秸秆基质在番茄育苗效果表现更优。【结论】2种香料植物秸秆作为蔬菜育苗基质的有机原料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主要阐述了在左家地区羊肚菌优良菌株与营养基质最佳配方的筛选,通过试验表明,在吉林市左家地区野生羊肚菌组织分离培养的菌株中,以自编号羊3最好,菌丝长速最快,长势最好;在菌丝培养所用的5种培养基中,以自编号I配方最佳,即黄豆芽,基脚土配制的培养基上长势最好,长速最快。  相似文献   

17.
培养基基质对羊肚菌菌丝体和菌核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丝体和菌核的产生是羊肚菌子实体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不同的培养基对菌丝和菌核产生的时间和数量有明显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两种野生羊肚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及菌核产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1在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方面都优于M2,菌丝生长势强、菌核密度大;⑥号培养基在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方面表现最好,其次是④号培养基,⑤号培养基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杏鲍菇不同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各级菌种培养基上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母种培养基为配方6和配方4,而且长势良好,洁白浓密;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配方1(麦粒培养基),但是麦粒菌种成本高,老化快,不耐贮放,而配方7和配方8上的菌丝不仅生长速度快,同时菌种成本低,老化慢,较耐贮放,在生产上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9.
平菇在12种秸秆主料基质中生长情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不同作物秸杆主料基质在栽培平菇时所表现出的结果,特配制12种不同秸杆材料基质来栽培平菇。结果表明:平菇菌丝在各基质中的长速、长势及头茬子实体产量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平菇菌丝在油菜秸秆基质中长速最快,长势为优,结菇最早;在以黄豆秸秆、棉花秸秆和棉籽壳为主料的基质中,长速稍慢,结菇稍晚,头茬菇产量最好;在以高粱糠和高粱秸秆为主料的基质中,长速波动大,长势为良,头茬菇产量低,且出现死菇;在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基质中,长速慢,长势良,头茬菇产量中等;在花生秧主料基质中,长速最慢,但长势为优,试验结束时未形成产量;在甘薯藤、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白杨树叶为主料的基质中,长速最慢,且长势最差,实验结束未形成产量。根据各基质成分特点分析,只有当C/N在20~50之间,且基质中可溶性糖与粗纤维质量比在1附近时,菌丝才能生长最好,产量最高。因此,用不同秸杆主料栽培平菇时,必须根据其成分特点配制基质。  相似文献   

20.
为拓展咖啡壳资源利用的新途径,以咖啡壳、棉籽壳和刨花为主要原料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试验,比较不同配比培养基对菌核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各配方菌种的使用效果,进而筛选适合菌核侧耳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菌丝在添加不同比例咖啡壳的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综合菌丝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长势及菌种使用效果,配方Ⅱ(咖啡壳17.4%、刨花34.8%、棉籽壳34.8%、麸皮10%、石灰1%、石膏1%)和配方Ⅲ(咖啡壳12.4%、刨花37.3%、棉籽壳37.3%、麸皮10%、石灰1%、石膏1%)表现最好。经合理搭配,以咖啡壳作为一定量的主料生产菌核侧耳菌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