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寄生虫金属蛋白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是虫体活性中心依赖于金属离子的一类蛋白酶,在寄生虫中其分布非常广泛,功能涉及寄生虫营养摄取、细胞分化、对宿主的入侵以及免疫逃避等许多方面,一些金属蛋白酶还具有比较强的免疫原性。寄生虫金属蛋白酶的功能和作用的阐明,将为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和治疗以及新型生物制剂的开发开辟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寄生虫金属蛋白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肠杆菌(E.coli)及脂多糖(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以及MMPs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系统在调控细胞外基质(ECM)代谢中的作用,分别以106 CF U/mL热灭活E.coli菌液、7.5μg/mL ...  相似文献   

3.
细胞外基质(ECM)是角膜的主要结构成分,赋予角膜特殊的生理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调节ECM降解代谢的主要酶类.MMPs是一族活性依赖金属离子锌并以ECM成分为水解底物的复杂蛋白酶家系.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许多病理过程,主要与ECM的破坏和重塑有关.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许多角膜病变,如进行性角膜溃疡或无菌性角膜溃疡,普遍认为与泪液中MMPs含量的变化有关.因此,对MMPs活性表达的干扰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犬角膜溃疡新的方向.本试验旨在检测正常犬泪液中MMPs的表达,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顶复器门原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可以利用蛋白酶抑制剂在宿主中生存,蛋白酶在宿主-寄生虫关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而寄生虫源的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论文介绍了顶复器门原虫主要的内源的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顶复器门原虫的入侵机制及防治等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椎间盘退变中椎间盘组织再吸收现象越来越多被报道,作为其吸收机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论文介绍了退变椎间盘组织再吸收的现象,并对参与退变组织吸收过程的MMPs进行重点论述,通过MMPs与其他作用因素间关系的揭示,为临床应用MMPs局部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玉娥研究员、郭龙军博士发现了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参与调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的新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影响了PRRSV对宿主的侵袭能力及疾病的发展进程,为猪蓝耳病的治疗和新型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据了解,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能够剪切细胞表面分子,参与并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已有的研究表  相似文献   

7.
用蛋白酶K将枯氏住肉孢子虫脱囊供体外培养和DNA提取[加]W.Ndiritu等枯氏住内孢子虫是一种引起牛急性感染或慢性疾病的顶复门寄生虫,它为异宿主寄生虫,以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为终未宿主,中间宿主为被捕食的动物,它是对牛致病性最强的住内抱子虫,在形成...  相似文献   

8.
寄生虫在入侵机体时必须具备逃避机体免疫,破坏宿主免疫屏障才能感染,这种入侵过程必然和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联系,不但使宿主的先天免疫细胞功能缺失,而且获得性免疫也受到抑制。寄生虫感染均不同程度地伴随免疫损伤,宿主在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因子作为免疫过程中的介质起到关键作用,主要是调节机体细胞免疫抗虫,保护机体不被感染,其中巨噬细胞是主要功能的承担者。本文将阐述细胞因子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所发挥的免疫作用,为解决寄生虫感染的防控问题奠定基础,同时为寄生虫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吴潇  潘玉春 《猪业科学》2008,25(11):64-66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的重点之一,而胚胎着床是影响母猪的繁殖力的重要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体内最重要的基质水解酶,在多种因素调节下,对胚胎植入与胎盘形成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的重点之一,而胚胎着床是影响母猪的繁殖力的重要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体内最重要的基质水解酶,在多种因素调节下,对胚胎植入与胎盘形成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RECK基因是最近发现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基因,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RECK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并鉴定在牦牛骨骼肌中特异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家族成员及其功能相关基因,以期为研究牦牛骨骼肌结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成年公牦牛臀肌和胸肌,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法(HE和Masson)分析肌纤维特征和胶原纤维数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的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MPs、Ⅰ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和组织分布;通过STRING网站分析MMPs及其功能相关基因之间的蛋白质互作网络;采用EnzChekTM明胶酶/胶原酶试剂盒检测牦牛臀肌和胸肌中明胶酶/胶原酶的酶活性差异。【结果】Masson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牦牛臀肌中胶原纤维面积、MMP-2和MMP-14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胸肌(P<0.05),TIMP-3基因在牦牛臀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Western blotting鉴定发现,MMP-3、MMP-14、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在牦牛臀肌中的表达量极...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玉娥研究员、郭龙军博士发现了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参与调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的新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美国微生物协会主办的《病毒学杂志》上。研究表明,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影响了PRRSV对宿主的侵袭能力及疾病的发展进程,为该病的治疗和新型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14.
宿主感染寄生虫的一个显著表现是在感染期间不能发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可能在这一现象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寄生虫释放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寄生虫花生四烯酸代谢物抑制宿主免疫细胞功能,从而有利于寄生虫的入侵和生存;寄生虫也激发宿主细胞产生花生四烯酸代谢物。  相似文献   

15.
在奶牛规模化生产中,寄生虫疾病可引起犊牛营养不良、生长呆滞甚至死亡等。因部分粗饲料来源广泛,尽管有各种消毒,但仍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寄生虫宿主,这容易导致牛群出现个体甚至全群发生寄生虫感染,从而导致暴发疾病。  相似文献   

16.
正寄生虫病是由体内或体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有些寄生虫病的宿主是一种动物,有些寄生虫病的宿主是多种动物,有些寄生虫病还可感染人,即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一、寄生虫病的危害1.损伤宿主的器官和组织。寄生虫在动物体内或体外寄生时,均会对相应器官、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并使其功能降低。一般体外寄生虫损害动物皮毛,体内寄生虫损害机体内部脏器。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诱发宿主的免疫应答来控制寄生虫的发育,构成了一个庞大而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这一领域中的进展与病原微生物疫苗的发展相比,却十分缓慢。其原因是复杂的,尚未充分了解。但可能在于基础问题(至少其部分原因如此),即宿主与寄生虫的相互关系的本质问题,这是寄生虫在其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宿主与寄生虫的相互作用。寄生虫感染在临诊上一般都不是急性表现的。寄生虫感染的亚临诊性质,乃是调节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寄生频度和数量的各种机理使然。这些调节因素中,有许多是环境性质的,它们影响寄生虫传播的水平。宿主内部的多种  相似文献   

18.
肠道寄生虫与菌群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其致病作用与寄生虫种类、寄生部位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失调和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也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增殖和毒力。肠道寄生虫包括寄生蠕虫和原虫,近年来对肠道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原虫还是蠕虫感染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而蠕虫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作用一度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寄生虫的认知。肠道菌群可促进或抑制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且益生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目前对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明确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深入理解寄生虫-肠道菌群-宿主的相互关系、研发有效的抗寄生虫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年来肠道蠕虫和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其致病作用与寄生虫种类、寄生部位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失调和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也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增殖和毒力。肠道寄生虫包括寄生蠕虫和原虫,近年来对肠道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原虫还是蠕虫感染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而蠕虫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作用一度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寄生虫的认知。肠道菌群可促进或抑制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且益生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目前对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明确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深入理解寄生虫-肠道菌群-宿主的相互关系、研发有效的抗寄生虫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年来肠道蠕虫和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藏羊包虫病又被称为羊刺球蚴病,是由多头绦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藏羊养殖产业的危害十分严重。藏羊是该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犬科类动物是该种寄生虫的最终宿主。在广大牧区由于养殖者一直坚持放牧养殖模式,使得羊群接触致病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很容易加速该种疾病在羊群中传播流行,再加上很多牧民也习惯于养殖犬科类动物用于驱赶羊群,从而使得该种疾病在羊群中经常发生难以防控。笔者结合1起实际病例,分析了藏羊包虫病的危害和防控,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