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豌豆淀粉为原料,盐酸为酸解剂,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无水硫酸钠为膨胀抑制剂,对酸解羟丙基豌豆淀粉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环氧丙烷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无水硫酸钠用量对酸解羟丙基豌豆淀粉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环氧丙烷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无水硫酸钠用量及酸解醚化顺序对酸解羟丙基豌豆淀粉的醚化反应均有影响。酸解羟丙基豌豆淀粉的较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6h、无水硫酸钠用量12%、氢氧化钠用量1.4%。豌豆淀粉经酸解、羟丙基化后,其黏度稳定性、透光率、冻融稳定性均得到提高。豌豆淀粉经酸解后,其蓝值显著增大,但羟丙基化反应对蓝值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小麦淀粉为原料,盐酸为酸解剂,对酸解小麦淀粉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酸解剂种类、酸解温度、酸解时间、酸解剂用量对酸解小麦淀粉酸解程度的影响。采用流度法测定酸解小麦淀粉的酸解程度。根据熔融焓计算了小麦淀粉与酸解小麦淀粉的结晶度,并对小麦淀粉、酸解小麦淀粉的冷黏度稳定性、热黏度稳定性、冻融稳定性、透明度、抗酸性、抗碱性、抗盐性、膨胀能力、凝沉性及蓝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经酸解后,其冷黏度稳定性、热黏度稳定性、冻融稳定性、透明度、抗盐性、抗酸性、抗碱性和蓝值增加,凝沉性增强,结晶度增大,而膨胀能力降低。酸解小麦淀粉的热稳定性小于小麦淀粉。  相似文献   

3.
采用搅拌球磨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机械活化淀粉为原料,α-淀粉酶为酶解试剂制备脂肪模拟物。以酶解产物的葡萄糖值(Dextrose Equivalent,DE)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了机械活化时间、酶用量、底物浓度、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等因素对DE值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机械活化后的淀粉酶解反应活性明显增大,对酶用量、底物浓度、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的依赖性降低,在常温下可以进行反应。主要的原因是淀粉经机械活化后,其紧密的颗粒表面受到破坏,降低了结晶度,有利于酶解试剂的渗透与反应,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效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脂肪模拟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酶添加量5U/g、pH值6.5、水解温度45℃、底物浓度20%和水解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肪模拟物的DE值为2.63。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活化淀粉和脂肪模拟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盐酸催化干法合成硬脂酸淀粉酯.考察了均质温度、均质速率和体系pH值对硬脂酸淀粉酯乳化性的影响,以及温度和剪切速率对其粘度的影响.并对产品的颜色、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取代度为0.013 8的硬脂酸淀粉酯的乳化性优于阿拉伯胶,乳化性受pH值影响的变化趋势与阿拉伯胶大致相同,其色差值与阿拉伯胶相当.随着产品取代度的提高,产品颜色变黄,透明度增加,凝沉程度减弱,冻融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丁兴华 《农业机械》2011,(35):104-106
本文以莲藕淀粉为原料,以抗性淀粉制备率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莲藕抗性淀粉热压法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淀粉乳浓度为25%、压热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45min和反应pH值为6,抗性淀粉得率为8.97%。  相似文献   

6.
李丹娜  赵扬 《农业机械》2012,(18):87-90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湿相、微波复合法生产纯胶(SSOS)。在湿式酯化反应中,分别以反应时间(A)、反应温度(B)、反应pH值(C)和淀粉乳浓度(D)单因素进行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总结出影响反应因素从大到小的依次为反应pH值、淀粉乳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总结出最优生产条件为: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35℃、反应pH值8.5和淀粉乳质量分数为35。用该工艺进行中试试验进行验证,所生产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为0.0211。用微波进行复合处理,确定加热时间为3.5min,加热功率应该在400W,所生产的纯胶(SSOS)取代度为0.0223,取代度提高了0.0021。  相似文献   

7.
以山黧豆淀粉为材料,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铜离子催化氧化法湿法制备氧化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最终产品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黧豆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依次为双氧水用量、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双氧水用量25mL/10g、温度55℃、pH值7和时间4h;与原淀粉特性相比,氧化淀粉颗粒受到了明显的损伤,但结晶结构尚未完全破坏,氧化淀粉颗粒溶解度随温度明显增加并且均高于原淀粉,但膨胀势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且总体都低于原淀粉,同时淀粉糊透明度远高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8.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以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采用湿法制备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DS)。研究淀粉乳浓度、反应温度、时间、体系pH值及DDSA添加量对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淀粉乳浓度35%、反应温度40℃、pH值9.0、反应时间6 h及DDSA用量7.5%的条件下,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最高、达0.029 700。  相似文献   

9.
邹建  刘洁 《农业机械》2011,(17):119-123
本文在大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的基础上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对其进行了辛烯基琥珀酸酐(OSA)酯化,并用α-淀粉酶酶解,制备了辛烯基琥珀酸酐酶解玉米淀粉,并对制备的辛烯基琥珀酸酐酶解玉米淀粉的透明度、凝沉性、溶解度、冻融稳定性、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酯化淀粉和酶解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溶解度较原淀粉有很大的提高,凝沉性是酯化淀粉>酶解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原淀粉。酯化淀粉和酶解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的乳化性比原淀粉提高,但是乳化稳定性是酶解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酯化淀粉。  相似文献   

10.
以提高苯酚去除率为目的,通过改变反应条件,研究高铁酸钾氧化-絮凝降解模拟苯酚废水时快速搅拌1min、氧化反应完成、絮凝反应完成时pH值的变化,根据pH值变化做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快速反应1 min后与最终滤液的pH值在最适温度度下最高;絮凝反应后最终滤液的pH值会随高铁酸钾投加量先增大后减小,随原水pH值由极酸到极碱的变化,最终滤液的pH值固定在7.22~12.05碱性范围内。此研究表明,在较好的氧化条件下产酸较多,使pH值呈现降低趋势,在较好的絮凝条件下会产生Fe(OH)3使得最终滤液的pH值呈现增加趋势,但最终滤液的pH值会固定在弱碱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果胶酶提取南瓜淀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瓜淀粉的提取工艺。以淀粉提取率为指标,探讨果胶酶添加量、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南瓜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南瓜淀粉的最适宜制备工艺条件:果胶酶添加量为1200U/g、pH值为7.0、酶解温度为40℃和酶解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淀粉的提取率为64.1%。  相似文献   

12.
研究酸的种类、酸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甘薯淀粉粘度特性产生的影响。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分析不同条件下甘薯淀粉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酸酸解甘薯淀粉中,盐酸酸解效果最好;甘薯淀粉的粘度随酸浓度的增大及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对玉米淀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对制备高交联淀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对交联淀粉的沉降积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含量越高,制备所需沉降积的高交联淀粉所需的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以及反应pH值越高,玉米淀粉蛋白质含量对制备高交联淀粉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赵文亚 《农业机械》2011,(26):85-87
本文对荸荠淀粉的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老化值及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荸荠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为22.15%,透明度、膨胀度、溶解度、老化值及冻融稳定性均介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之间,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食用淀粉。  相似文献   

15.
山核桃壳酸解制备木糖工艺与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及盐酸浓度对山核桃壳酸解制备木糖的影响.建立了山核桃壳酸解制备木糖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实验得最佳酸解制备木糖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363.15 K,盐酸浓度1.2 mol/L,反应时间5h.在实验范围内,得到山核桃壳酸解生成木糖的表观活化能为70.91 kJ/mol,反应速率常数k1与反应温度T、盐酸浓度C的关系为Ink1=21.454 0-8.529 0/T-5.063 21nC.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淀粉废水属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Fenton试剂氧化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试验结果表明:H2O2/Fe2+=5∶2时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氧化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量最高达到48.5g COD/mol H2O2;废水pH值在7.02左右时COD去除量最高,因此实际马铃薯废水采用Fenton氧化处理时无需进行pH调节;Fenton氧化反应速率高,且受温度影响小,故该处理方法适用于北方低温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将海藻酸钠样品配制成浓度为3%的溶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和酸,然后在不同的温度段测定其黏度变化及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当糖的浓度在8%~10%时海藻酸钠溶胶经加热-冷却的过程后,其黏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该成分的溶胶增稠性及稳定性都有所提高;酸对海藻酸钠溶胶的黏度及热稳定性的负面影响较大,特别是pH值在3~5之间时,海藻酸钠的热可逆性基本消失。糖和酸对海藻酸钠溶胶的流变特性无明显的影响,加入前后均为宾汉塑性流体,不同的是加酸后其屈服应力变小,而加糖后其分子链结构稳定性增加,屈服应力变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生产壳寡糖的工艺条件,对影响壳聚糖降解的因素进行探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反应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壳聚糖降解的主次膨序分别为反应时间〉纤维素酶和壳聚糖比例〉温度〉pH值: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40℃纤维索酶:壳聚糖=1:6,pH值5.0,反应时间8h。壳寡糖的得率为96.5%。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大米的附加值,运用正交试验优选大米中淀粉的提取工艺。以大米为原料,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其残留蛋白质、蒽酮比色法测其淀粉含量,并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其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验证性试验,最终确定了大米中淀粉的提取工艺最佳的试验方案为A2B2C3,即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6h和反应pH值为10,其中制品残留蛋白质含量为0.39%,淀粉提取率为81.46%。  相似文献   

20.
苏俊烽  程建军 《农业工程》2010,(12):367-372
为了提高可降解性玉米淀粉膜的力学性能,并获得玉米挤压淀粉酶法改性制膜的最适工艺参数,该研究以普鲁兰酶为酶制剂来改善玉米挤压淀粉膜,以酶作用温度、pH值、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及玉米挤压淀粉浓度为试验因子,膜的抗拉强度为响应值,采用中心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酶改性挤压淀粉膜抗拉强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玉米挤压淀粉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pH值>酶作用温度;最佳酶解制膜工艺条件为:酶作用温度46.57℃,pH值4.44,酶添加量6.63 u/g,酶解时间9.31 h,玉米挤压淀粉浓度7.00%,在此条件下,膜抗拉强度的预测值为24.3654 MPa,验证试验所得膜抗拉强度为24.2539 MPa,比未改性膜的抗拉强度提高了338.01%。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和试验值差异不显著,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膜的抗拉强度与酶解挤压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