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树部分种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0对AFLP引物对杨属5个派20个种及杂种的44份杨树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材料中,不同引物组合的多态性均为100%,表明杨属种间及无性系间在DNA 水平上存在广泛变异.利用 UPGMA 法对 AFLP 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相似系数在 0.765~0.971 之间,派间聚类与经典形态分类完全一致,派内种间及种内无性系间聚类与形态分类基本相同.构建了 44 份材料的指纹图谱,在该图谱中,每个材料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条带.最后,探讨根据分子标记结果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子代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木麻黄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鉴定体系,为今后短枝木麻黄的品种鉴定、品种权保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从71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12对引物,采用降落PCR和毛细管电泳的基因分型方法,以采集的9个短枝木麻黄标准无性系的基因分型结果为参照,对华南沿海地区采集的109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单株进行鉴定,并结合引物组合法构建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鉴定体系。[结果]12对EST-SSR引物对109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单株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为4.2个,每对引物可区分2~5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根据鉴定结果,最终所有样品被划分为22个无性系,除已知的9个标准无性系外,另有13个无性系为不知名无性系,说明不同地区的无性系存在重复命名现象;利用引物组合法进一步优化后,发现只需7对引物就可将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完全区分,并依此建立了基于7对EST-SSR引物的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指纹图谱,每个无性系都获得了一个7位数的指纹图谱编码。[结论]利用7对EST-SSR引物构建的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鉴别,研究表明,华南沿海地区部分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存在命名混乱、同物异名、无性系数量少的现象,新品种选育工作亟待开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品种鉴定中的重要意义、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介绍了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SSR等)以及其他几种新兴的标记技术(ISSR、STS、SRAP、TRAP、SNP等)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现状,认为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来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具有客观、准确、快速、便于实现鉴定自动化,且可鉴定形态上很难或者根本无法鉴别的品种等优点。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品种鉴定技术领域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应加大力度构建不同品种的DNA标准指纹图谱,实现品种鉴定的简单化、自动化和商业化。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在林业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阐述分子标记在林木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利用多种分子标记(RAPD,RFLP,AFLP,STS,SSR,STR等),可以在林木早期生长阶段对一些性状进行鉴别, 构建单种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或几种分子标记共存的混合连锁图谱和对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进行定位, 对林木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变异、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进行研究, 在基因工程中, 能够追踪目的基因行为和对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进行鉴别, 对单株进行指纹图谱, 对种子质量进行监测和对品系、品种和无性系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5.
板栗优良品种(无性系)苗木分子标记鉴别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利用RAPD标记对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和通过省级鉴定的8个板栗品种及无性系进行指纹分析,鉴别出各板栗品种(无性系),实验过程中对684个随机核苷酸引物进行了重复筛选,经筛选共获得9个稳定的RAPD标记,构建了板栗的NDA指纹图谱,经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鉴别板栗优良品种(无性系)的较为理想的程序,获得了RAPD良好的重复性,建立了较完整的板栗RAPD分析的技术体系,用大田苗进行步验证,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枣叶片DNA的提取以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实验过程中,DNA提取质量和适合的PCR扩增反应体系是2个关键因素.利用CTAB法对枣树叶片DNA的提取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抽提到了较高质量的枣基因组DNA,可用于AFLP实验分析;通过对酶切-连接体系和PCR扩增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实验分析,建立了适合枣AFLP荧光反应体系,并得到清晰的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7.
以10份刺槐种质资源为试材,通过对影响AFLP反应体系关键因素的优化,建立了刺槐AFLP分析的反应体系,即15ng/μL模板DNA在37℃下双酶切(MseI、EcoRI各0.15U/μL)2h,0.075U/μL T4DNA连接酶连接12h,连接产物、预扩增产物稀释10倍后扩增效果最佳。并利用该体系筛选出引物E+3/M+3,构建了刺槐种质资源的AFLP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8.
8个榛子优良品种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辽宁8个杂交榛子主栽品种进行指纹分析。从6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重复性好的3个引物OPF05、OPG01、OPH07,选取7个条带作为品种鉴别的RAPD标记,以此构建榛子优良品种的指纹图谱。根据扩增图谱可以将8个品种区分,研究结果为榛子品种的区别与鉴定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红花檵木的清晰AFLP指纹图谱,以进一步研究红花橙木种质资源的鉴别与分类问题, 、以红花檵木的嫩叶、成熟叶、果实为材料,采用改进后的CTAB+Tris-HCI洗涤法、CTAB法、SDS+Tris-HCI洗涤法、SDS法,获得了HMW基因组DNA,其中以CTAB+Tris-HCI洗涤法提取的成熟叶片的DNA的纯度和浓度都很高,且获得了清晰的AFLP指纹图谱,这为AFLP技术在红花橙木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银白杨、马氏杨及银白杨×马氏杨杂交子代间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及个体聚类关系,利用8对引物对银白杨、马氏杨及银白杨×马氏杨杂交子代4个样本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出780条扩增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715条,多态性比例为91.6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017,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065,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为0.4679。不同杂交子代在E-AAC/M-CAG引物对上均有特异性位点,这些特异位点可用于品种鉴定。聚类研究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76时,试验样品分成2个AFLP群,其中马氏杨为1个AFLP群,银白杨及2个杂交子代为1个AFLP群;当相似系数为0.78时,银白杨和2个杂交子代的AFLP群又划分为2个亚群,其中杂交子代1和杂交子代2聚合为亚群1,银白杨为亚群2。本研究的结果多态性比例很高,对样品的区分率达到100%,为杨树AFLP分析检测提供了指导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