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新能源战略大背景下,对于结合了分布式能源、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混合微电网的研究日趋深入,而由于分布式能源的大量入网,如何实现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因此本文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需求,研究了混合微电网的结构以及电力电子变压器在微电网中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并根据电力电子变压器自身特点,提出两种不同的控制策略。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现了混合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提高了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日前上线,该平台整合了电力、水务、燃气、政府、社会等多方系统平台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为各个主体提供各类"能源+双碳"服务,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落地、碳交易体系建设。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观"碳",通过构建能源碳排监测算法,为政府提供能源碳排热力图,直观反映区域能源碳排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阳春三月,茶香四溢。在湖州安吉蔓塘里集中炒茶点,百余台电动炒茶机同时开启,一个"源网荷储"一体化运作的"微电网"在保证炒茶高峰期安全高效用电的同时,把"碳排"降到最低。这是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推动"源网荷储"高效互动,以高弹性电网推动能源电力低碳转型升级的缩影。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聚焦"30·60"目标,聚力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主阵地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力服务清洁能源健康发展,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打造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助力高质量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村地区建立微电网,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为微电网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在农村配电网中引入微电网不仅可以解决偏远地区远距离输电的弊端,还可以通过应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技术实现协同控制,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连续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其中海西地区天然气、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用能管理方式粗放、能效水平居高不下现象,特别是一些城镇周边、乡村地区存在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和公共环境问题突出,亟需优化能源结构。2021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海西地区售电市场增速放缓,而海西地区新能源产业又发展快速,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千方百计压降自备电厂出力,深入挖掘清洁取暖、电动汽车、工业企业电气化、农业生产电气化、居民生活电气化等综合能源新兴用电市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虽然异常迅速,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存在差异性,局部仍然存在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偏低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种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当地的分布式能源结构特点,广泛吸收分布式能源,从而拓展形成一种新型的户用型微电网供电模式。本文现主要针对农村户用型智能微电网设计及实践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1  相似文献   

7.
谢琪 《南方农机》2023,(7):141-143
【目的】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采用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作为电源的直流微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大趋势。然而,直流微电网中普遍存在电源电压波动问题。【方法】笔者分别搭建蓄电池直流斩波器电路的升压斩波电路和降压斩波电路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其电路特点,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的PI控制策略;通过对负载电压与阈值电压的比较进行PI控制,最终输出PWM波形控制蓄电池直流斩波器电路进行充放电;通过PLECS仿真软件对直流微电网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当电源电压升高到540 V时,在0.01 s内将负载电压稳定到额定值400 V;当电源电压降低时,负载电压差值在额定电压的4%以内,保证了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结论】蓄电池储能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直流微电网由于可再生能源引起的电源电压波动问题,为直流微电网的供电稳定性和电力用户的用电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含冷热电联产(CCHP)的微电网具有能源综合利用率高,通过优化运行和容量配置能达到更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的性能。由多种电源数学模型和约束条件组成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使建立的系统更能满足实际情况;将微电网的经济性和污染物排放作为多目标,建立了经济环保的微电网多目标模型,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利用。从微电网经济调度运行出发,满足微电网冷热电负荷需求下,以系统的整体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CPLEX优化软件求解,仿真了不同季节典型日的优化运行,从仿真结果可以了解不同电源在不同季节的出力情况和系统最优容量配置,使电源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9.
多清洁能源互补的微电网供电模式是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风光沼储分布式发电系统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微电网能源系统数学模型和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利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优化目标函数以获得最优配置。最后,以某农业园区微电网建模,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搜索能力更强,该优化配置具有较好的工程价值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能源转型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电网连接着电力生产和消费,处于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平台。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强化电网资源整合,加强企业上下联动,以源网荷储协调发展为主线,着力解决电网发展实际需求,探索构建“双碳”目标下区域电网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协同工作机制,加速能源电力转型升级,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1.
该文提出了微电网系统的一种典型结构,并结合典型结构给出了相应的供电方案。阐述了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MGEMS)概念、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介绍了微电网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污水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换取清洁水,已是不可持续的处理方法。污水本身具有良好的资源化潜力,客观上污水中蕴含着大量有机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在双碳背景下,从污水中提取能源已成当前污水处理行业的热点。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反应器处理污水预处理浓缩碳源水解液,产生可利用的沼气。根据能源估算,当前污水厂进水低COD情况下,污水预浓缩碳源通过甲烷回收能量占污水处理能耗的61.8%,不能达到污水厂碳中和的目的;污水预浓缩碳源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消化,不仅能够实现污水厂碳中和,还可以向厂外输出额外的能量。市政污水预处理碳源浓缩-碳源水解-EGSB路线是完全可行的,是实现污水处理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可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贡献行业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风能、光能等清洁新能源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社会与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并提供了能源基础。由于风能与光能的不稳定性,独立电网发电会给负载带来很多的不便之处,因此建立风光互补系统,一来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电网的运行效益,本文研究的就是风光互补微电网的优化运行。在建立微电网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粒子群算法对微电网中的几个变量进行优化仿真,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到微电网的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大量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对配电网影响的分析,引出了微电网的概念,并分析了其相较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优点。探讨了微电网的典型结构,并对结构简单的光储微电网进行了重点说明。从光伏微源的特性、电力电子控制装置、储能装置的配置、光储容量配比及孤岛控制等方面重点研究了光储微电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光储微电网在青海地区建设发展的可行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双碳目标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平台。文章以某国家农业园区的零碳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系统为例,结合光伏发电系统相关优化运行策略,介绍了包含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清洁替代方案、源网荷储多能互补、能效提升优化、能碳双控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零碳园区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具有非常可观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太湖地区农村能源发展前景初探王在奎,石春菜,葛瑞光(江苏省丹阳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太湖地区历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尤其是80年代以来,经济结构趋向现代化,人民生活开始小康化。本区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形式多样。9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经济情况更...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农业循环经济“四位一体”模式中,结合现代分布式能源系统,提出禽畜养殖-沼气生产-能源供给-温室大棚-农业种植的“五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分布和地理环境,提出采用生物能源对系统内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该模式中,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促进温室大棚和农业种植的增产增收,改变农业只能产出农产品的格局,形成工农商联合的新模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农村清洁优质能源供应量并转化为收益。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京召开"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电网新能源云发布会",继发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加快抽水蓄能开发建设6项重要举措之后,围绕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再出新举措,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努力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先行者、推动者、引领者,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浙江省湖州市2007年-2020年的主要能源消费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主要能源碳排放量,利用扩展STIRPAT模型构建湖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预测模型,并以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结构、单位产值能耗、农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产业结构等为因素,分析了影响湖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主要原因。结果发现,湖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总体呈“降低-升高-降低”变化趋势;碳排放模型拟合程度R2为0.812,F检验显著性小于0.01,且验证发现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59%,说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反应湖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湖州市碳排放的主导因素为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产值能耗、农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产业结构,其中上述主要因素对湖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指数分别为0.24%、-0.16%、-0.32%、-0.62%、-0.45%。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综合利用意义重大。从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纤维化等利用视角,介绍岫岩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情况。结合当地存在的秸秆收储基础建设薄弱、高值利用率不高、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不足等问题,提出广泛宣传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培育收集主体、完善用地政策、倡导多元化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