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废气涡轮增压作为提高发动机功率的主要技术广泛应用于车辆、工程机械等多缸汽、柴油机上,在提高发动机升功率、节能减排等方面效果显著.受限于生产成本、单缸柴油机结构等因素,国内外关于单缸柴油机涡轮增压的研究较少.为研究在单缸柴油机上运用涡轮增压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单缸柴油机涡轮增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缸柴油机涡轮增压可大幅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发动机最低燃油消耗率略优于增压前的油耗,通过对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与燃油系统的优化,可望进一步提高柴油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农用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全面改善农机装备的综合作业效能,以有效功率的衡量概念为出发点,针对农用发动机的结构尺寸及布局展开设计。根据农用发动机主要结构间的连接关系,结合其效率性能需求,从发动机功率实现的化学能与机械能间的转化关系入手,建立适用于发动机有效功率提升的理论模型,并给予核心结构组件优化与功率提升控制分配实现。性能试验表明:基于有效功率提升理念的发动机结构设计,其燃油利用率与有效功率分别相对提升了9.43%与9.48%,综合作业效率相对提高了6.87%。设计后的发动机结构稳定性好,验证了基于有效功率提升设计理念的正确性与此性能试验的可行性,具有很好的实际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用柴油发动机工作效率,针对其润滑系统展开了优化研究。以充分理解润滑系统的结构组成与作业原理为出发点,密切结合系统的流体动力学规律,建立管路的压力损失数学模型,进而实施润滑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并开展优化后的农用车田间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润滑系统运行良好,可以充分地将润滑油送至发动机的各润滑节点,且管路尺寸经优化布局,系统的整体压力损失占比相对减少4.14%,润滑系统效率和发动机效率分别相对提升了7.23%和8.95%,能够很好地满足农用车不同田间作业需求。优化方案结合了模拟仿真与实地试验的双重验证思维,可作为类似农机装备设计与创新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分析混合涡轮增压技术的原理,并根据废气能量的不平衡性提出了混合涡轮增压系统稳态工况的电机控制模型.针对神经网络具备非线性映射的特点,提出了采用GRNN神经网络解决车用混合增压发动机的非线性控制映射问题.设计了混合涡轮增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GRNN神经网络,测试结果表明网络预测映射误差能保持在1.5%之内,收敛速度也非常快.GRNN神经网络非常适合混合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控制映射.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二级涡轮增压布置方案,介绍了一种增压发动机耗气特性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不同高度和转速下发动机的耗气量和压比,绘制出该发动机的耗气特性边界线,研究了涡轮增压系统高、低两级压气机的协同运行区域,分析了高压级压气机的折合流量,以及发动机、压气机和涡轮的协同运行边界。结果表明,所选二级涡轮增压系统在一定的涡轮控制策略下能够与发动机耗气边界协同运行,为矫正涡轮控制策略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D6114型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分别采用原机增压器、大增压器、小增压器和同时使用大小2个增压器等4种方案,对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和碳烟排放进行了试验.通过分析比较试验结果.提出大小涡轮相继涡轮增压方案,低速工况时小增压器单独工作,中高速工况时大小增压器并联运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小涡轮相继增压系统在低速大负荷工况时,比原机燃油消耗率密度最多降低30g/(kW·h),排放烟度最多降低约22%,初步证实了车用柴油机采用相继涡轮增压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本田CBR600RR自然吸气发动机为平台,将其改造为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确定增压发动机的整体布置方案,进行了涡轮增压器的匹配选型。设计与之配套的进气系统,并用CATIA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进气系统进行流体动力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进气系统模型做了针对性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进气系统气流顺畅无回流,各歧管空气质量流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提出以微积分控制理论为优化主导,针对其核心结构与作业控制展开应用性研究。以通用型玉米收获机的主要作业流程为依据,结合整机作业过程特点,搭建用于收获机各环节的微积分控制优化模型,针对机体的核心结构及执行部件进行相适应性设计,给出微积分算法下的导向控制执行系统与干扰控制系统设计,并展开针对性的收获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微积分理论的玉米收获机结构与控制设计,收获含杂率与籽粒破碎率明显降低,系统运行准确、平稳,整机的作业效率相对可提升9.26%,对于我国类似农用收获机械的持续创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气背压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重点分析了背压对充气效率的影响和排气系统功率损失两个方面。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某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极限背压条件下发动机的外特性数据,重点分析了排气背压对发动机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影响,可为排气系统设计或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涡轮增压式柴油机,是在柴油机的排气管与消声器之间,装置一只涡轮及与涡轮同轴的压气机,利用柴油机作功后的废气脉冲能量驱动涡轮,带动同轴的离心式压气机叶轮高速旋转,把从空气滤清器处吸入的空气通过压气机的叶轮压入气缸,提高进入气缸的空气压力和充气量,使更多的柴油在气缸内燃烧作功,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同样缸数和缸径的增压式柴油机与非增压柴油机,其功率一般可提高50%左右,而燃油消耗率还可降低5%~6%.  相似文献   

11.
袁新 《农机化研究》2024,(8):254-258
为了提升农用拖拉机发动机燃油效率,设计了一种负载敏感的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并通过使用拖拉机仿真模型进行发动机转速控制器设计及优化。与田间试验测得数据对比可知:拖拉机模型模拟发动机转速和扭矩值的平均误差范围为≤5.0%,控制系统对拖拉机速度控制误差范围≤1.17%,发动机燃油效率指标单位体积燃油消耗(SVFC)、单位耕作面积燃油消耗(FCA)和每工作小时燃油消耗(FC)分别为23.0%~57.9%、4.1%~42.1%和7.2%~38.5%,与传统拖拉机发动机相比得到显著改善与提高。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拖拉机发动机控制算法及提高拖拉机的燃油效率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提高农田秸秆收割机作业性能,对其用于发电的智能电控发动机进行了故障监测系统的设计。从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出发,针对常见种类的故障信息与监测项目进行科学分类,建立该电控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理论模型,从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配置与软件控制进行配置优化,并进行了故障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的监测数据变化与实际应用发生故障变化值基本一致,且整体运行稳定性保持在90%以上,表明该故障系统设计运行的可行性。本研究结合当前智能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的故障系统识别与监测设计,形成了标准智能化的故障识别与监测思路,对于农用电控发动机的多范围开发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推广站,通过国家“948”项目引进的美国约翰·迪尔4895自走式割晒机,委托昌吉市农机局承担作业试验,旨在考核机具的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地区适应性、调整保养方便性,为我区吸收消化进口畜牧机械,提升畜牧机械化装备水平打下基础。1工作原理约翰·迪尔4895型自走式割晒机采用的4045型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为86kW。作业和行走采用开式液压传动电气控制,由发动机动力输出轴带动三联一体泵(辅助/供油泵、左侧传动马达双联泵的前泵、右侧传动马达双联泵的后泵)通过转向控制装置控制静液压双联泵的上高压…  相似文献   

14.
根据T8138ZLCz型船用柴油机的工作特性,以及液化天然气作为替代燃料的优势,设计一套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在不改变原机结构的基础上,加装液化天然气供给系统与电控系统,开展发动机性能台架试验,分析双燃料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并与原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保证发动机在双燃料模式下可靠运行;在相同工况下,改装后的双燃料发动机经济性较原机全面提升,在1 300r/min时最为明显,运行成本降低28.7%;碳烟和NOX排放均下降,最大降幅分别可达78.3%和68.3%,但CO和HC排放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主要应用于农用机械的非电控单缸柴油机,在不改动原有机械部分,仅增加CNG电控供气系统基础上对发动机进行了改装。对单缸柴油机瞬时转速进行理论分析及实验测量后,总结单缸机瞬时转速波动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瞬时转速的判缸策略。设计CNG-柴油双燃料单缸机试验方案,在微控制器上实现该判缸策略及喷气驱动后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稳定及变工况下,基于该策略的判缸准确;该套试验方案能够稳定控制发动机运行。  相似文献   

16.
增压器结构参数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直接喷射式增压中冷车用柴油机上,通过改变增压器废气涡轮面径比,研究了不同的面径比对柴同机性能及其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地改变废敢涡轮面径比,可以使增压器和发动机得合理的匹配,不仅改善发动机的高低速能,而且在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的排放。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由冲压涡轮和离心式加油泵共同组成的某型航空加油动力系统,在保持RAT不变的前提下,利用水力设计技术优化加油泵的性能,提高系统动力输出.采用CFD方法对原加油泵叶片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优化后的叶轮模型,并进行全流道三维数值模拟,经过反复迭代得到最终优化设计方案;根据优化设计结果生产试件,并进行试验验证.加油泵叶片优化前后的试验和模拟结果对比表明,经过理论设计—仿真计算—理论设计循环优化后的产品,其性能明显优于原型产品;通过内部流动分析发现,优化后的叶轮流道内横向旋涡尺度明显变小,旋涡强度减弱;优化后加油泵较原型泵模型效率增加8%,增压能力提高10%.研究结果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解决了系统匹配的问题,为航空燃油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殷铭 《农机化研究》2023,(7):112-116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新型插秧机的设计速度与实际插秧效率,针对其主要结构优化展开研究。基于插秧机的构造框架,融入工业三维设计仿真技术,搭建用于新型插秧机机构三维仿真设计的理论模型,经各组件关键参数设计阈值确定后形成合理的插秧机组件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展开建模下的结构适用性分析,得到相应的仿真结果。同时,进行插秧机三维设计后的实地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该三维虚拟仿真与联合作业试验之间获取的评价参数误差相差不大,验证了虚拟仿真的准确性,且虚拟仿真设计下的新型插秧机的结构紧凑性相对提升了6.65%,插秧的准确度相对提升了9.56%,综合插秧效率达94.85%。该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了成熟的虚拟仿真技术,为插秧机具及类似农用机械的改良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采摘的作业效率及实现采摘装备的深度智能化,针对通用型采摘机器人的电控系统展开研究。以采摘机器人的作业原理及核心部件组成为设计基础,搭建电控系统输入参数与机构组件执行之间的数学模型,进行电控系统的软件功能优化与硬件配置实现。同时,展开基于电控系统设计优化的采摘机器人整机作业试验,结果表明:采摘机器人的系统动作响应迅速,系统响应率与采摘成功率分别可达98.53%及96.40%,结构协调度良好,实现了综合采摘效率相对提升5.69%的设计目标,且各采摘机构及装置运行稳定,具有较强的实践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增压系统瞬态特性测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D6114型增压柴油机为基础,开发了增压系统瞬态特性与发动机性能试验台。以LabView为工具,开发了用于研究增压柴油机系统性能的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试验台及测试系统能够满足研究增压系统瞬态性能及其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