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分布式电源光伏并网运行系统,为了减少分布式光伏系统的随机性问题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利用储能降低预测误差来解决分布式光伏随机波动的问题。基于随机数学中的copula函数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的条件预测误差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极大似然估计。设置分布式光伏的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然后将补偿分布式光伏预测误差的区间函数作为约束条件加入储能容量配置的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储能配置模型的经济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不考虑预测误差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2.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对配电系统的光伏接纳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与城市配电系统相比,农村配电系统网架弱、供电线路长、负荷多但小而分散,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显著增加了电网运行风险,光伏消纳能力有限,严重阻碍农村光伏的进一步开发,提升新型农村配电系统的光伏消纳能力迫在眉睫。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配电系统中空调、采暖与电动汽车等灵活负荷不断涌现,给利用负荷消纳光伏提供了可能。在对柔性负荷可调度特性建模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配电系统光伏电站、电池储能系统与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的研究现状,对提高农村配电系统光伏消纳能力的光-储-充规划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甘肃省光伏扶贫的现状,分析了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时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通过配置复合储能来解决光伏扶贫项目并网难的问题。介绍了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组的性能特点和互补特性以及接入电网的形式,从调频调压、削峰填谷、降低成本、抑制振荡等方面分析了复合储能对光伏扶贫项目并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引发了电压双向越限、波动和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分布式储能响应速度快,能快速提供功率支撑,解决电能质量问题。将配电网络根据储能分布位置和节点间的电气距离划分为不同控制区域,以储能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电压不越限为约束,设计了存在电压越限节点的区域的储能调压策略,最后在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本方法在解决配电网电压越限问题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模拟故障点出现在光伏电源上游、光伏电源下游、相邻馈线、系统侧电源这几种典型情况,研究光伏电源接入对原有继电保护装置分段式电流保护性能的影响,提出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保护的整定方法和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为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大规模接入带来的部分地区调节能力不足、反送功率受限、电压偏差过大等问题,国家能源局部署开展了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选取山东、黑龙江、河南、浙江、广东、福建6个省份,每个省选择5~10个试点县(市),开展为期1年的试点工作。本文聚焦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公司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现状,结合分布式光伏发展形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集中接入、集中计量、全部上网的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接网工程典型设计(2016年版)》(以下简称《光伏扶贫接网典设》)中明确提出了专用变压器集中接入方案(方案GFFP—1)。笔者现就该方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做如下探讨。1变压器额定电压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款新型智能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箱,适用于村集体集中接入、集中计量、全部上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装机总容量设计为80~400 kW。该装置具备分布式光伏发电保护、电能质量监测、并网点开关信息状态监控、信息加密安全防护、检有压合闸与失压跳闸等功能,内置一款配电智能终端,实现分布式光伏管控中心对并网点信息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同时也可接入现有集抄系统实现电量信息远传,传送至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9.
1 新形势下农村配电网面临的挑战 配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是影响供电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随着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储能装置等设施大量接入,以及电力市场开放和各种用电需求的出现,对低压配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以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例:2016年为1032万kW, 2017年为2966...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攀枝花市水、风、光组合开发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光伏可开发容量770万kW。随着供电区域内光伏用户数量增加,接入容量增大,对电网安全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好分布式光伏智能台区将对新能源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枝花供电公司深入分析分布式光伏用户接入情况及台区智能化改造需求,打造出了“逆变器—光伏智能断路器—智能融合终端—配电数字化平台”独立链路的光伏建设与消纳样板。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典型配置下(单辐射和单联络)分布式电源接入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在电压不越限的条件下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模型。对于单辐射线路,目前研究多使用智能算法且已较为完善,但考虑智能算法复杂,所需数据较多,而实际工程中能采集的数据有限,而又需要快速判断新能源准入容量与最优配置的问题,因此除智能算法外,本研究提出一种比较简化的实用方法,针对负荷分布规律,寻求单个新能源接入配电线路的最大接入容量和优化配置,用以指导工程实践;对于单联络线路,目前鲜有对该配置下的分布式优化配置的研究,相关结论几乎为空白,因此提出该研究,采用MATLAB仿真探索单联络线路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规律,为电网建设提供有利指导,并进一步丰富典型配置下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不断下降的光伏组件成本和日益增加的收益,国内光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也逐步成为光伏产业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地面光伏电站、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等大型常规电站,往往配置有规范、技术成熟的高压计量柜及成套计量装置,而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式的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例如接入380 V/220 V公用线路的户用屋顶光伏电站、  相似文献   

13.
正分布式光伏发电电源与传统电源不同,具有分布分散、计量点多、接入要求高、存在发电时间段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电源接入对线损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台区线损治理过程中,时常碰到基础台账正确而台区持续高损的现象。笔者现通过几个案例,分析其原因及其处理方法,供参考。1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未三相平衡  相似文献   

14.
<正>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与普及使原本普通的居民用户变成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发电站。大规模的光伏电源接入电网必然给电网的运行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如光伏发电用户发出的电能并网、上网电能计量、数据采集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双碳”目标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各个地区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电气化发展和乡村清洁能源的改造。但随着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大量接入,农村光伏并网消纳问题依旧存在,还须通过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就近消纳,以提高农村电网整体承载能力。对于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村地区,可以结合农业区位因素、地区地域特色,建设“光伏+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土壤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对土壤发育、生物地质循环具有主导作用。针对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土壤肥力不足而引起的氮素流失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大气土壤固氮装置,配合农村清洁能源,提出了光伏固氮技术方案,促进农村地区光伏消纳的同时,还可以用于补足农田庄稼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要求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对电网调控运行的影响,重点从电力平衡调整、配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两方面进行阐述。结合目前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与"源网荷储泛在调度控制"研究,提出了提高分布式光伏智能感知特性的应对策略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智能配电网下,面对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的大量发展,提出通过优化配置分布式电源并网容量配置、合理规划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位置以及同步适度的配置储能电站等措施开展城市配电网规划,增强电网接纳力和适应力,提升规划引领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大量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对配电网影响的分析,引出了微电网的概念,并分析了其相较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优点。探讨了微电网的典型结构,并对结构简单的光储微电网进行了重点说明。从光伏微源的特性、电力电子控制装置、储能装置的配置、光储容量配比及孤岛控制等方面重点研究了光储微电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光储微电网在青海地区建设发展的可行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发展,传统的能源资源日益减少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发电越来越被各国认可和重视。鉴于光伏电站输出功率具有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应用及接入给电网规划、调度、运检等电网部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光伏电站输出特性进行较准确的分析研究,得到相对准确的光伏出力数据,便于电网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统筹安排,减少太阳能光伏接入给电网带来的影响,为电力部门优化光伏接入的决策提供较好的辅助和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国内光伏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也逐步成为光伏产业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由于农村地区配电网建设较为薄弱,包括村级扶贫电站在内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越来越多地接入到配电网,对传统的配电网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现从配电网潮流分布、电压分布、负荷特性、系统保护、运行可靠性等5个方面分析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后对配电网稳态运行造成的影响,以利于分布式光伏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