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高 《四川蚕业》2020,48(1):17-19
蚕桑是富顺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截止2019年底,全县有桑园面积2.4万亩(1600hm2),其中果叶兼用桑0.3万亩(200hm2),栽桑养蚕镇乡14个。年养蚕1.5万张,蚕茧单产达到39kg/张,蚕茧综合均价为41元/kg,张种养蚕收入1600元,蚕农售茧收入2400万。我县自贡裕民蚕种场年生产蚕种10万张,居全省普种生产第三位,蚕种产值550万元。  相似文献   

2.
淳安县浪川乡洪家村徐国良,夫妻两人于1997年承包集体0.8 hm2桑园,一心一意开始了种桑养蚕致富之路.如今拥有桑园面积2.13 hm2,其中成林桑园1.5 hm2.2004年共饲养蚕种90张,产茧3.8 t,平均张产茧达40多kg,蚕茧收入达到6.5万余元,667 m2(亩)桑产值达3 000元,同2003年相比,蚕种增加27张,产茧增加1.3 t左右,蚕茧产值增2.3万余元.养蚕纯收入达4万元,真正成为我县种桑养蚕的专业户,致富的"领头雁".总结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那坡县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力构建"桑—蚕—茧"循环经济产业链,使小蚕茧编织成了该县群众的致富梦。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桑园面积达5 387hm~2,鲜茧产量累计达465.15万kg,产值累计达2.32亿元。桑蚕产业覆盖全县127个行政村67 800户农户(其中:产业覆盖全县59个贫困村,参与种桑养蚕的贫困户达7511户30045人),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实现户均年增收1.8万元。  相似文献   

4.
《中国果业信息》2011,(1):49-50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福建省平和县2010年又迎来丰收年,全县琯溪蜜柚产量达80万t,而且销售顺畅,价格创下近10年来新高,产地收购价达4元/kg多,年产值25亿元。据悉,平和琯溪蜜  相似文献   

5.
《蚕桑通报》2009,40(1):65-65
2008年江苏省蚕茧市场低迷、茧价下跌、效益下降、生产规模萎缩,全省去年养蚕264万张,同比减少18%,全年产茧9.7万t,同比减产7%,蚕茧平均收购价940元/50kg,同比下降6%,蚕农茧款收入18亿元,减少13%,蚕农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蚕学通讯》2012,(2):38-40
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宁南县蚕桑产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8 000hm^2,年养蚕22.5万张,产茧1万t,农户蚕业收入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收入突破1万元,1年养蚕最高收入15万多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第一。  相似文献   

7.
<正> 四川省南部县碾垭乡11村4社罗先锋1999年养蚕,194张,产茧8227kg,单产42.4kg,茧款收入81990.08元,成为全国养蚕规模最大的专业户。 早在80年代后期,罗先锋的蚕茧产量已达到2300kg。1987年5月4日,团中央授予罗先锋“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0年3月,四川省丝绸公司授予他蚕桑重点专业户称号。荣誉与效益使他曾对蚕桑生产充满希望。由于1994年~1997年市场疲软,蚕茧  相似文献   

8.
唐正香 《北方蚕业》2007,28(1):48-49
“十五”期间紫阳县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上近三年来国际茧丝绸市场好转,蚕茧价格上升,农民养蚕收益增加,栽桑养蚕积极性提高,全县蚕桑生产得到较快发展。2006年全县桑园面积已发展到0.52万hm^2,养蚕6.5万张,产鲜茧2058t,农民养蚕收入5500万元,已成为紫阳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生丝价格持续上扬,带动鲜茧收购价格一路攀升。浙江省在春茧价格同比增长26.4%的基础上,夏秋茧价格继续上涨,同比增幅达14.4%。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省饲养蚕种55.4万张,生产蚕茧2.9×10~4t,每50 kg鲜茧平均收购价2173元,同比增长24.9%,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在行情一路看涨的态势下,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养蚕的生产积极性。全省从夏蚕开始饲养量跌幅收窄,秋蚕基本持平,局部重点产  相似文献   

10.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11.
我县是1989年初引进小蚕片叶立体育新技术的,1990年在273户试验、示范,养蚕种1633张,占县总养蚕量16.78%,产鲜蚕茧37.93吨,平均单张蚕种产茧23.23公斤,比当年平面育的单张产茧增产 16%左右,1991年全县计划推广小蚕片叶立体育8000张占总养蚕量的60%,平均单张蚕产茧比平面育要求提高1.5kg, 总增加蚕茧量1.2万kg.蚕茧总产值要求增加10.8万元(每kg蚕茧按9.00元均价计).经过一年的努力,实际推广10623张,占当年总养蚕量的65.43%;超计划32.8%.平均单张蚕产茧24.12公斤,比  相似文献   

12.
我县蚕桑产业在“八五”、“九五”十年间发展最快,平均每年增长蚕茧5万kg,1992年建立3200绪缫丝厂,年产白厂丝90t,年利税102.6万元。“九五”末,桑园面积保存到2040hm^2,桑树总株数达2500万株;年养蚕2.6万张,产茧70万kg;蚕桑产业总产值达3100万元,创利税186万元。蚕桑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0.7%,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开发中占居十分重要地位,为完成“十五”蚕桑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长远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蚕桑产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和优惠政策,保证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桐庐县位于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栽桑养蚕.1994年全县拥有桑园1253hm2,年产蚕茧2017 t,蚕茧产值达4695.68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德清县春蚕生产克服了2003年和2008年的丝绸市场疲软、蚕茧价格偏低,2005年工厂废气污染,2006年的稻草农药污染影响,春茧产量连续第九年保持高产。9年全县共饲养蚕种492422张,平均张产49.8kg,总产蚕茧24524.1t,蚕茧产值56545.6万元,平均茧价1152.85元/50kg(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我县从1989年开始狠抓了桑蚕茧科技示范基地村建设,现已初见成效.名山镇东升村率先突破了50吨,达到了60吨.通过抓科技示范基地村,推动了全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使全县蚕茧产量由1990年的98.8万公斤,上升到1994年281.3万公斤,增加2倍多.若按东升村人平养蚕1.4张,产茧40.8公斤,收入333.4元计,全县养蚕人口58万,可养蚕78.2万张,产茧可达2340万公斤,蚕农可收入19372万元,工业产值可达15.26亿元,丝绸行业可实现税利9818万元,即使按1/3计算,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正> 宁南县大力发展蚕桑茧丝生产。1996年,全县育桑苗1750亩,栽桑3658株,人均养蚕0.5张,蚕茧总产量达55000担,蚕农总收入达2786万元,人均达174元。全县人均产茧量和茧丝收入,连续6年保持全省第一。蚕桑业成了宁南县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为了稳定和发展蚕桑茧丝生产,宁南县委、县政府加大科学养蚕的力度。全县建立了1200余人的科技服  相似文献   

17.
蚕桑产业是淳安县农业产业中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2000~2014年间,蚕桑给淳安县蚕农带来的经济收入达30个亿.同时桑树具有强大的生态效应,对千岛湖青山绿水的维护是其他农业产业难以替代的. 淳安县2014年有个22乡镇276个村1.44万户养蚕,桑园面积5133 hm2,其中投产桑园4753 hm2.全年发放蚕种98324张,生产蚕茧4192 t,蚕茧产值17857万元,蚕桑总产值21083万元.养蚕农户户均蚕桑收入1.46万元,全县年产茧500 kg以上的规模户有9995户,占总饲养户的71%,在民生改善和新农村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淳安县蚕茧总量位列浙江省第三,蚕茧统一收购量位列第一,蚕茧质量连续多年位全省之冠.该县蚕茧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优质蚕茧却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是国家级优质蚕茧基地.但自2015年以来,蚕桑生产的规模下滑速度较快,蚕桑形势不容乐观,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培育养蚕大户,发展养蚕家庭农场,以推进整个蚕业生产规模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晓华 《四川蚕业》2013,41(2):52-53
<正>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养蚕劳动力呈老龄化趋势,劳动力缺失已成为农村发展蚕桑产业的突出矛盾。乐至县在培育养蚕大户,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解决农村养蚕劳力不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5年来,乐至县养蚕户由4.9万户下降到2.87万户,但户均年养蚕由3.7盒提高到5.1盒,稳定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2012年,乐至县全县发种14.8万盒,户均年养蚕超过5盒,蚕茧单产达到31.2kg,生产蚕茧4600t,蚕茧产值1.36亿元;蚕桑综合利用产值2.05亿元,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4亿元。蚕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桑树栽培和家蚕的饲养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劳力,特别是5龄饲养期和熟蚕上蔟阶段劳力需求量大、时间集中。我县上  相似文献   

19.
<正> 兴桑养蚕是我县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悠久的历史,1933年蚕茧产量达32万斤,解放时1949年仅生产蚕茧10.5万斤。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蚕桑生产获得了新生,有了很大的发展,1972年产量过了百万斤。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蚕茧产量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79年总产量达到180.37万斤,1980年蚕茧产量达到225.41万斤,比1972年增长125.41%,比79年增长24.97%。全县蚕茧收入400余万  相似文献   

20.
正杭州市的蚕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无论桑园种植面积、蚕种饲养量还是蚕茧产量、蚕桑产值都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整个产业出现了萎缩。虽然2019年春茧收购价为62元/kg,但离蚕农的期望价格还相差甚远。因此加快产业升级、创新养蚕技术模式刻不容缓,要大力引导、鼓励蚕农增加养蚕频率,实行连续化多批次养蚕,适当增加单位面积养蚕数量,实现效益提升,促进杭州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