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番茄籽皮分离机分离滚筒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番茄籽皮分离的效率,基于生产番茄酱后的副产物中各成分物料特性差异,研制出依靠分离滚筒和滚筒内部连续转动的刮板组件实现番茄籽皮分离的机器.介绍了番茄籽皮分离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并简述了其分离原理.通过对分离原理的分析,并根据整个分离机的工作状况和分离质量的要求,提出了核心部件-分离滚筒各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生产试验考核测定表明,番茄籽皮分离机能够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番茄籽皮分离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番茄酱副产物深加工对番茄籽皮便捷、高效分离的需要,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和分离效果好的番茄籽皮分离机。  相似文献   

3.
番茄籽皮分离机是以加工番茄酱副产物为原料的番茄籽、皮分离设备。本文阐明了该机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阐述了其设计思想,为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6F-300型番茄籽皮分离机在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农机装备的自动化发展要求,设计了番茄籽皮分离装置监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实验证明,该系统实现了对装置工作过程的自动监控,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新疆拥有番茄加工生产线约320余条,每年产生酱后皮渣20余万t,深加工潜力巨大;但由于皮渣相互粘结、比重相差较小,造成分离困难较大,阻碍番茄产业链的延伸和种子工程的发展。为此,阐述了酱后皮渣处理概况、物料特性和国内外酱后皮渣分离现状,着重对干法分离和湿法分离中的沉降分离、离心分离和双作用分离进行了综述和评述,并对酱后皮渣分离技术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6F—300型番茄籽皮分离机的分离原理、分离系统的结构、技术参数及使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鉴于我国新疆地区大田作业的种植模式,针对人工分离辣椒籽皮的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籽皮分离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机械式分离的辣椒籽皮分离装置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分析和型号选择。该装置,利用风机的吹风将辣椒皮与辣椒籽分开,落于筛网上,因辣椒籽小于筛网上的网眼,连杆机构进行偏心运动,带动筛网的运动,辣椒籽落于下一层的筛网,由卸料板处收集,辣椒皮由卸料槽处收集。利用这种籽皮分离装置将干辣椒进行籽皮分离,对辣椒进行充分的利用,经济效益高,操作简便,降低了分离工作难度,对大面积种植模式,尤其是对新疆地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番茄籽皮分离机转速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番茄籽皮分离机在研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装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比光电式、霍尔式和磁阻式转速传感器的特点,得出磁阻式转速传感器优于其他检测元件的结论;结合番茄籽皮分离机转速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了以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转速显示仪表。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可靠检测并显示滚筒轴及刮板组件的实时转速,有效地避免了因转速下降导致装置堵塞的情况发生,为番茄籽皮分离机可靠、稳定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联合作业打瓜取籽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瓜是新疆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其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新疆大田生产的发展。为此,拟定了一种将打瓜破碎和分离清选的设计方案,阐述了破碎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结构尺寸的设计。通过取样试验测得打瓜样本的平均值,设计了对辊破碎机构的间隙极限值,间隙极限值分别为dmax=1 0 0 mm,dmin=2 0 mm。阐述了籽瓤分离装置的工作过程、结构布局和结构尺寸的设计,设计了一种双滚筒式分离清选装置。通过取样试验测得新疆地区打瓜籽的三轴尺寸样本平均值,确定了内外筛网孔的尺寸,内外尺寸分别为20mm≤D1≤25 mm,5 mm≤D2≤8 mm。通过对破碎、分离清选装置的设计,提高了打瓜取籽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破损率,对大面积种植模式,尤其是新疆地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籽瓜加工生产线对预处理加工的要求,对自主研制的QW-QZ-2型籽瓜破碎取籽分离机的破碎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以喂入量、破碎辊转速、皮瓤分离辊转速、籽瓤分离辊转速为试验因素,以瓜籽含杂率、瓜籽破损率、瓜籽损失率和皮中含瓤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工作参数范围为:喂入量25~30 kg/min、破碎辊转速120~135 r/min、皮瓤分离辊转速90~105 r/min、籽瓤分离辊转速105~120 r/min;影响瓜籽含杂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皮瓤分离辊转速、籽瓤分离辊转速、破碎辊转速和喂入量;影响瓜籽破损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皮瓤分离辊转速、籽瓤分离辊转速、喂入量和破碎辊转速;影响瓜籽损失率和皮中含瓤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皮瓤分离辊转速、破碎辊转速和喂入量。该研究可为籽瓜破碎取籽分离机的设计和工作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农业滴灌中黄河水泥沙含量高的问题,设计了碟式分离机,选用了LW-380E型卧螺离心机和FXJ-150-I型水力旋流器,将卧螺离心机、碟式分离机和水力旋流器顺次串联进行黄河水泥沙分离。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设计,考察了卧螺离心机差转速、碟式分离机喷嘴直径以及旋流器旋流入口压力对黄河水泥沙分离效率的影响,得出分离效率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和效应分析得出:旋流入口压力和差转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极显著,喷嘴直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显著;水平优化表明,黄河水泥沙分离的最佳参数是旋流入口压力为1.2 MPa,差转速为9.4 r/min,喷嘴直径为0.8 mm。  相似文献   

12.
滚筒精选机分选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滚筒精选机分选质量的因素很多.首先,介绍了滚筒精选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然后分析了一些结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工作过程中物料颗粒的受力与运动进行分析,计算出滚筒的极限转速值,总结了该机的转速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升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作业机的工作性能,采用数值模拟仿真试验方法分析确定获得的单因素参数,以喂料装置振幅、物料层调节厚度和吸杂风机转速为自变量,以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为响应值,依照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籽粒含杂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吸杂风机转速、喂料装置振幅和物料层调节厚度,对清选损失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吸杂风机转速、物料层调节厚度和喂料装置振幅;作业机最佳工作参数为:喂料装置振幅16.5 mm、物料层调节厚度7.0 mm、吸杂风机转速1 775 r/min(即对应的吸杂风机转速变频频率为59.2 Hz)。验证试验表明,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均值分别为7.86%和1.58%,说明在最优工作参数下作业机能够降低胡麻脱粒物料在机械化分离清选过程中的含杂与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14.
对马铃薯相对分离筛的运动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将马铃薯在分离筛上的运动划分为碰撞运动与相对滚动两种运动形式,在碰撞理论与定常理论的基础上,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分析了马铃薯在分离筛上的运动规律,并在田间试验得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与分离筛的碰撞恢复系数随着筛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马铃薯在分离筛上向后滚动的最大加速度随曲柄转速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相同曲柄转速时马铃薯在分离筛面上的向后运动为加速运动;随着筛面倾角的增大,马铃薯向后滚动的最大加速度和前后滚动距离均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所设计的分秧滑道的性能,利用Pro/E和ADAMS软件对穴盘水稻秧苗通过分秧滑道运动进行了仿真。建立了2种秧苗营养土钵模型,球体模型和实际尺寸营养土钵模型。结果发现秧苗在通过分秧滑道圆弧段时其速度、加速度和接触力会发生突变;秧苗通过7条滑道需要的时间最长为0.633 s,最短为0.463 s;当滑道相对竖直平面倾斜2°布置时,秧苗通过滑道的通过性与滑道竖直布置时的差异不大。通过仿真可得到7穴秧苗不同时间点在7条滑道中的运动轨迹,以及在滑道运动的状态下,秧苗通过2组分秧滑道后在田间的定植情况。研究结果为今后分秧机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简单介绍了2n花粉高压静电分选原理及其分选装置。利用2n花粉静电分选装置,采用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安排了花粉分选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导出分选装置的分选性能关于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从回归方程出发,分析了影响分选效果的主次因素,及最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7.
微灌用水力旋流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旋流器由于其特殊的分离原理及结构特征已成为一种独具一格的分离装置,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提出了一种新型微灌用水力旋流分离装置,并对其进行试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力旋流器的设计生产能力约为30 m3/h(对应进口压力为0.3 MPa),对应的分割粒度为27.5μm,分离极限(d98)为95.0μm,分离精度(d25/d75)为0.42,符合微灌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QZ-3900型耕层残膜收获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耕层内多年来残留的地膜,研制成功了一种适用于新疆沙质土壤区耕层残膜收获作业的1QZ-3900型耕层残膜收获机。该机具利用了振动筛、刮板和尾筛组合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土壤残膜混合物分离装置;振动筛在刮板的配合下,能够有效将混合物抛起并向后输运,同时耕层细碎土壤从筛孔落下;在刮板作用下,残膜、残茬和大块土坷垃,被输送至尾筛,经再一次筛分;残膜、残茬被输送至集杂箱,完成对耕层残膜残茬的清理。经检测,残膜回收率达89.1%,清理过的农田,地表土壤细碎松软,达到设计及后续播种要求,并已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残膜回收机脱膜不干净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脱膜装置,主要包含中心辊、带轮和脱膜圆盘。介绍了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计算确定了脱膜圆盘的主要结构参数。为检验该装置的工作效果,于2019年3月在新疆第一师六团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面积累计10.5hm^2,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用Design-expert软件中Box-behnken模块分析试验结果,优化得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当机具前进速度为6km/h、脱膜辊转速为120r/min、卸膜辊转速为180r/min时,脱膜率最高为96%,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