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黑毒蛾又名茶茸蛾。在浙江、安徽、贵州、福建、云南、广西、台湾等省均有发生。特别在管理粗放的茶园中发生较严重。茶黑毒蛾幼虫具有趋嫩为害的特点,对茶叶生产影响十分严重。福建邵武综合农场茅岗茶厂200hm2茶园,由于当地小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1983年以来,茶黑毒蛾危害严重,造成茶叶减产。自1999年开始,茶厂采用综合防治特别是生物防治措施,经过几年的有效防治,茶黑毒蛾才得到基本控制。现将茶树黑毒蛾生长习性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生长习性黑毒蛾属鳞翅目食叶类害虫,黑毒蛾成虫体黑褐色,毒毛黑色,其幼虫不仅咀食叶片,而且体表…  相似文献   

2.
科技简讯     
茶尺蠖防治标准茶尺蠖(Boarmia obliquahypulina Wehrli)是浙江、江苏、安徽等省茶树主要食叶害虫,对茶叶生产影响颇大。为了经济有效地防治茶尺蠖(既减少防治次数,又能将茶尺蠖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作者于1983~1988年对茶尺蠖防治标准进行了研究。 (一)几项技术参数的研究 1.茶尺蠖幼虫食叶量和鲜叶产量损失试验。根据室内1731头幼虫食叶量测定,1头幼虫一生食叶量为0.61±0.06克,其中4龄和5龄期的食叶量约占总食叶量的  相似文献   

3.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初孵幼虫群集于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取食叶肉,2龄后开始分散并迁至茶蓬嫩叶背面,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幼虫具假死性,取食多在黄昏至清晨,中午常移至丛间或落叶下.黄昏后再返回树上。因此,幼虫发生初期难以被察觉,容易造成为害损失。该虫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幼虫发生于春茶期间,对春茶产量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对第一代茶黑毒蛾发生期测报的准确性,本文对浙江省临安县1978~1988年第一代茶黑毒蛾的发生期与气象资料进行了预报要素分级多元回归分析,并对近两年进行试报。  相似文献   

4.
茶黑毒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又名茶茸毒蛾。近年来,浙江杭州、开化、常山、奉化、诸几、临安、建德等地均有发生,且有扩大漫延的趋势。浙江奉化茶场1980年秋季初次发生茶黑毒蛾,1981年为害面积逸250亩,1982年,该场3000亩茶园遭到为害,对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该场通过两年的观察和有效防治,基本消灭了茶黑毒蛾的为害。一、为害与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5.
茶丽纹象甲成虫消长动态及其食叶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文明 《中国茶叶》1993,15(1):30-31
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kineatus Voss)又称茶叶象甲,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福建、湖南、云南等省均有发生,近年来在某些茶区为害猖獗,主要为害夏茶,使夏茶损失严重。以往对该虫的生活习性有过一些报道,但与防治至关重要的如成虫消长动态和食叶量等方面还未见详细的研究报告。为了掌握该虫的  相似文献   

6.
几种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试验以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为供试药剂,对茶黑毒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比较几种药剂对茶黑毒蛾的防效差异和药剂成本,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苏云金杆菌350倍液、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倍液防治茶黑毒蛾3龄前幼虫。  相似文献   

7.
茶黑毒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黑毒蛾 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 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本报告通过对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老、成叶的比例及田间摘除老、成叶后对产量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茶黑毒蛾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710.4毫克,越冬代幼虫取食嫩叶占总量的78.33%,第1代幼虫占20.98%。越冬代幼虫的危害嫩叶当量 D=0.00134公斤,第1代幼虫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为(?)=0.0001377x~(1.247)。根据防治总费用、茶叶产量、价格及防治效果的调查,每亩年产150公斤干茶的茶园,越  相似文献   

8.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u-tsumura)属鳞翅目,毒蛾科,该虫为害茶树。建瓯县小桥乡这两年开始发现,现波及几个村的茶园。今春四月间经调查建瓯县上屯村西焙高产茶园水仙等品种128亩为害特别严重,有暴发成灾之势。幼虫为害幼嫩芽叶,为害区虫口密度每丛多达几百条,去秋第三代幼虫没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不仅吃去嫩叶新梢,连老叶也为害。轻者叶片缺刻,重则片叶不留,形  相似文献   

9.
茶黑毒蛾(Dasvchira boiharana Matsumura),也叫茶茸毒蛾,是为害茶树最猖獗的一种毒蛾. 该虫1978年始侵我县发生为害,至1982~1983年迅速蔓延到全县三个区10个乡800hm2茶园,少数地块吃成光杆.  相似文献   

10.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类害虫,常在茶园暴发成灾,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本文介绍了茶黑毒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为生产上正确识别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冉伟  张瑾  张新  蔺松波  孙晓玲 《茶叶科学》2018,38(2):133-139
研究了茶尺蠖幼虫为害茶树叶片对儿茶素合成途径的影响。采用3龄茶尺蠖幼虫取食茶树新梢芽下第二叶,测定了儿茶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儿茶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茶尺蠖幼虫为害后3、6、12βh显著诱导了CsANR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且在为害后3βh和12βh达到了极显著差异。CsLAR基因在茶尺蠖为害后6βh和12βh,与对照具有显著差异。茶尺蠖幼虫为害后24βh显著诱导了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升高,而茶尺蠖为害后48βh仅没食子酸和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茶尺蠖为害后24βh和48βh均没有被显著诱导。上述结果表明茶尺蠖幼虫为害提高了茶树儿茶素合成途径的代谢强度和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等三种食叶性害虫的测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俊庆 《茶叶》2002,28(2):96-97
该文介绍了茶尺蠖、茶黑毒蛾 茶丽纹象甲三种食叶性茶树害虫的实用测报技术,可供有关生产单位预测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时间序列分析优选法预报茶尺蠖二代成虫高峰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楼云芬 《中国茶叶》1992,14(5):18-19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浙、苏、皖等茶区的主要食叶类害虫,每年发生6代(有的地区发生5代),第一代幼虫为害春茶,第二、三代幼虫为害夏茶,其余各代幼虫为害秋茶。一般第一代为害较轻,第二代以后,虫口数量逐代累积,从而为害也日趋加重,因此,一年中对夏秋茶的为害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茶树对茶尺蠖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Boarmia obliqua hypulina Wehrli)在我国茶区的分布颇广,是苏、浙、皖等省茶区常见的食叶害虫。该虫发生代数多,繁殖力强,为害性大。以往有过对该虫生活习性及幼虫食叶量等方面的研究,但未见有关茶树对该虫抗性的报道。为了探讨茶树品种的抗虫性,本研究比较了来自苏、浙、皖、滇、川等省55  相似文献   

15.
廖武  杨焕清 《中国茶叶》2005,27(6):37-37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以成虫与幼虫刺吸茶树叶片汁液为害,并诱发茶煤病.随着茶园区域化、规模化开发,该虫已严重为害茶园,成为浙江永嘉县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笔者于2001年开始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暴发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黑绒金龟MaladeraOrientalisMotschulsky属鳃金龟科天鹅绒金龟亚科。又称东方金龟、天鹅绒金龟。该虫食性杂 ,成虫常常在春季对茶芽造成为害 ,食成半球形或不规则形缺刻。现将该虫在山东的发生情况简述如下 ,供参考。1 发生规律 黑绒金龟在山东每年发生一代 ,以成虫在土内 2 0cm深处越冬 ,第二年 3月末或 4月初开始出土 ,出土期约 2 0d ,4月至 5月初为害茶芽严重。 5月中、下旬逐渐绝迹。 4月下旬成虫交配并产卵 ,成虫产卵前期 10d ,5- 9月为幼虫发生期 ,秋末幼虫老熟化蛹并羽化成虫 ,且停留蛹…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在溫州茶区茶毛虫为害比較严重。幼虫食叶片成年透明之斑,以后随着幼虫長大,蚕食叶片甚至叶脉和叶柄,茶树形成光秃的枝梗。茶毛虫的发生为害恰是茶芽伸長阶段,也是采叶时期,因此幼虫为害后严重的妨碍了新枝叶的生長及养分的制造,使茶叶树生机很难恢复,也影响了茶叶質量。人們若碰着幼虫或幼虫結成絲網皮肤会紅腫痒痛,妨碍采茶和茶园管理工作的进行。55年永加县茶山乡一帶約1500亩茶园,由于茶毛虫为害,造成严重減产,約损失产量50%。因此防治茶毛虫成为我区在茶叶生产上重大問題,也是我区茶农迫切要求解决的問題之一。  相似文献   

18.
茶黑毒蛾,又名茶茸毒娥,鳞翅目,毒绒科。以幼虫取食茶树叶片为害,严重时,老嫩叶片尽皆吃光,仅留秀技,不仅严重影响茶叶产量,甚至毁灭茶自。条黑毒俄老熟幼虫体长30mm左右,全体棕褐色,间生黑白色长短毛;第四至第七节腹背毛族耸立,棕灰色,短而整齐,密同毛刷;幼虫体毛有毒,触及人体皮肤会引起红肿痛痒;初孵幼虫具群集性,二龄后分散为害;幼虫共五龄,极活泼,受惊后坠地假死;幼虫每年约发生五代,代次较为整齐,各代发生期如下:(1)3月下旬——4月下旬;(2)5月下旬——6月中旬;(3)7月上旬——7月下旬;(4)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茶黑毒蛾83年在我县局部茶园内发生,受害茶园的夏秋茶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减产。由于该虫的幼虫触及人体皮肤后红肿痛痒,给茶园管理和药剂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83年第二代茶黑毒蛾卵期开始试放天敌赤眼蜂进行防治。6月1日在10亩茶园中放蜂卡25张,放蜂点295个,6月3日出蜂,6月13日检  相似文献   

20.
茶小刺蛾     
茶小刺蛾(学名未鉴定)属鳞翅目,刺蛾科,近年来,该虫在浙江余姚茶场发生普遍,局部茶园为害十分严重。以幼虫咬食叶片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上表皮(见图2),造成大量枯叶,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产质量。经1978年至1979年两年的研究,现把研究的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