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9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文馥 《大豆科学》1999,18(2):181-182
1黑农42号1.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87年用Co608000伦琴处理黑农33原原种风干种子,按大豆高光效育种程序和方法育成,品种代号哈91-6045。1.2产量表现1996-1998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为2780.46kg,比标准...  相似文献   

2.
黑农35号大豆在内蒙古阿荣旗的表现内蒙古阿荣旗职业中学石贵铎,陈维居内蒙古阿荣旗气象局田时英黑农35号大豆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培育的高产、高蛋白(蛋白含量45.24%)双优品种。已在1990年命名推广。为了探讨黑农35在内蒙古的生育及产量表现,我们...  相似文献   

3.
199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四个大豆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黑农35号 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1978年从黑农16×十胜长叶的杂交后代品系哈76—6296中系统选择而成。 2.产量表现:1986—1988年区试,17点次平均公顷产量为2312.8kg,比对照品种丰收19号增产7.2%。1989年生试,5点次平均公顷产量为1870.5kg,比对照品种丰收19号增产9.4%。  相似文献   

4.
薛津 《大豆科学》2004,23(2):155-158
1黑农47 1.1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1995年以哈90—6719为母本,哈92—2463为父本杂交,1998年于F4代决选。代号为哈98—2291。  相似文献   

5.
1998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文馥 《大豆科学》1998,17(2):186-190
1998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崔文馥(大豆科学编辑部1绥农15号1.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1988年以黑河7号为母本,(绥85-5064×OZZLE)F1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品种代号绥91-41052。1.2产量表现1995-1...  相似文献   

6.
1995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1995年,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查确定推广6个大豆新品种;认定品种1个,现分述如下:一、黑河12号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986年用快中子5×1011照射黑交8305F2风干种子选育而成。品种...  相似文献   

7.
陈玲 《大豆科技》1994,(3):20-21
黑龙江省最新大豆品种简介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4年2月审定了全省各育种单位最新育成的大豆品种11个,现简介如下:1、合丰34号:原代号合交87—1087。育成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产量表现:1991~199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对优质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土壤处理剂豆磺隆、乙草胺,茎叶处理剂普施特、虎威、拿捕净等5种除草剂,以及黑龙江省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35号和东农42号,高油大豆黑农41号等3个大豆品种。研究除草剂对优质大豆品种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正常施用剂量和加倍剂量处理,优质大豆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会有一定的增减,但方差分析表明和不施药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黑农7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高油、高产品种垦农18为母本,高油、广适应品种黑农4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4年被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黑农70,审定编号号:国审豆2014002。特征特性黑农70为亚有限荚习性品种,株高88.0 cm。圆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  相似文献   

10.
黑农7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的高油、高产、广适应国审品种,该品种以垦农18为母本,以黑农45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经各级产量试验,多年品质鉴定和抗病性鉴定,表现高产、高油、适应性广、抗性好。2014年由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域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吉林省、内蒙、新疆的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从黑龙江省引进15个大豆品种(系),在沈阳地区春小麦下茬复种种植,研究其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产量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存在线性回归(Y=97.033x-5494.3,R2=0.7827**).早、中、晚熟品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880.30、 2673.74、 2955.01 kg·hm-2.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脂肪含量负相关.产量较高的大豆品种有晚熟的黑农44、益春128、益春05-94、绥农10及中熟的绥农27.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有黑农48、益春05-94、绥农27及垦鉴豆4号.脂肪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垦鉴豆28、益春2号、垦农22及益春128.产量高、品质好的晚、中熟大豆品种适宜沈阳地区春小麦下茬复种.  相似文献   

12.
“垦农18号”大豆为中早熟品种,茎秆强壮,抗倒伏能力强,百粒重18—20g,蛋白质含量35.32%,脂肪含量23.17%,为高油优质大豆。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116.6kg/hm^2,比对照增产12.5%。全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25.3kg/hm^2,比对照增产9.9%。全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28.6kg/hm^2,比对照增产12.0%。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第四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3.
牡豆10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以黑农48为母本,黑河4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抗倒性好,籽粒较大,有光泽,商品性好,田间表现中抗灰斑病。2012-2013年全省10点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3125.0公斤/公顷,2014年黑龙江省5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18.1公斤/公顷,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12份分属MG0-MGⅢ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对照品种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的生育期表现作为参考依据,分别于2012、2013年对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主栽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归属划分,以明确该区域大豆主要品种的生产适应范围。结果表明,2012-2013年北美大豆标准生育期对照品种组间生育日数呈不断递增趋势,界限清晰,数据可用于生育期组划分参考,归属品种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与标准品种差异显著。综合两年试验结果,确定归属于MG0组的大豆品种有华疆2号、黑河38、黑河43和黑河45,归属于MGⅠ组的大豆品种有合丰51、合丰50、合丰55、绥农26、绥农28和黑农44,归属于MGⅡ组的大豆品种有黑农51和垦丰16。  相似文献   

15.
合丰55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以北丰11号为母本、绥农4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2006年申请获得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权;2007年列入黑龙江省高产大豆良种化工程:200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2008010。  相似文献   

16.
绥农3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和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于2012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2009—2010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10.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12.0%;2011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01.8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9.8%。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以及吉林、内蒙、新疆等省区相适应的积温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中龙豆1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以黑农44为母本,(合丰50×黑农51)F1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北方春大豆新品种。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18001),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20021)。中龙豆1号蛋白含量38.38%,脂肪含量22.20%,生育天数125 d左右,需≥10℃有效积温2 650℃以上,幼苗拱土能力强,根系发达,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东南部和新疆昌吉州等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8.
龙选1号于1996年在合丰25大豆田里发现的自然变异株,后经过逐年不断株选,提纯复壮,去杂去劣,培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04—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81.1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1.8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42.3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4.6%。主要特点是丰产、稳产、蛋白和油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品种介绍     
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如下三个大豆品种为1997年推广品种,敬请广大读者和用户,仔细审视,是否适合当地引种试种?欢迎大家参与推广。1、黑生101原代号D89-9822。育成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小麦所产量表现:1995-199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230  相似文献   

20.
牡豆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2005年以(黑农48×绥04-5474)的F1为母本,与黑农4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需≥10℃积温2 330℃左右,2012—2014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高油、多抗等优点,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应用,种植密度一般以每公顷保苗25~30万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