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糟等农业废弃物的堆肥化及水稻育秧基质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利  吴大霞  刘晔  刘晓丹  袁尚鹏  姜瑛  汪强 《土壤》2019,51(4):682-689
本试验旨在以农业有机废弃物酒糟为主要原料,制成高效水稻育秧基质。首先,以酒糟配合小麦秸秆、菇渣进行发酵腐熟试验,得到腐熟基质原料。然后,以蛭石、珍珠岩为辅料制成不同配比的基质进行水稻育秧试验,筛选高效水稻育秧基质。结果表明,通过堆肥发酵得到的腐熟堆肥,可作为水稻育秧基质的原料,以(酒糟+秸秆)堆肥60%+蛭石30%+珍珠岩10%(T6)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其在水稻幼苗的株高,全氮、磷、钾含量,根系活力等方面显著优于市售商品基质(T8)处理,分别比T8处理增加13.94%、12.68%、24.62%、5.77%、15.78%,是较理想的水稻育秧基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园林废弃物堆肥和牛粪有机肥替代进口泥炭用于金盏菊 (Calendula officinalis L.) 无土栽培的可行性。   【方法】   在添加10% 珍珠岩和10% 蛭石 (体积比) 不变的条件下,将园林废弃物堆肥和牛粪有机肥按照V园林废弃物堆肥∶V牛粪有机肥 = 4∶0 (T1)、3∶1 (T2)、2∶2 (T3)、1∶3 (T4) 和0∶4 (T5) 配制栽培基质,并以T0处理 (10% 珍珠岩 + 10% 蛭石 + 80% 进口泥炭) 作为对照,总计6种栽培基质,用于金盏菊无土栽培。在180 天的温室培育后,测定并分析金盏菊总鲜质量、根鲜质量、地上部分鲜质量、根长、花朵数、冠幅以及株高等指标,利用冗余 (RDA) 分析探究影响金盏菊各形态指标的主要因素,并根据植株形态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来评估金盏菊生长状况,最终确定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品质的优劣。   【结果】   T0处理与T1处理的金盏菊根系发育优于T2~T5处理;T1~T5处理的金盏菊地上部分生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0处理,其中T5处理的金盏菊株高、冠幅生长效果最优,T2处理的金盏菊花朵数增多效果最优;T1~T5处理金盏菊生物量积累均高于对照组T0处理。通过RDA分析可知,金盏菊地上部分的生长、总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主要受栽培基质的速效磷、速效钾、全氮、pH、电导率 (EC值) 和容重影响;金盏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主要受栽培基质的EC值、有机质、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影响。通过综合评价可知,T1处理栽培基质条件下金盏菊综合评价指数最高 (0.72),金盏菊的综合生长状况最优。   【结论】   园林废弃物堆肥和牛粪有机肥替代进口泥炭进行金盏菊无土栽培可以有效提高金盏菊品质,降低我国花卉无土栽培对进口泥炭的依赖。其中,以10% 蛭石 + 10% 珍珠岩+80% 园林废弃物堆肥对金盏菊生长最为有利,既可利用廉价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又可提高金盏菊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叶菜废弃物好氧发酵效率和堆肥质量,研究不同物料配比对叶菜废弃物好氧堆肥效果的影响,确定叶菜废弃物好氧堆肥的最佳碳氮比(C/N),以叶菜废弃物为主料,玉米秸秆、玉米秸秆+ 牛粪为辅料进行好氧发酵,调节初始C/N 为15、20、25,以p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种子发芽指数来评价好氧堆肥腐熟度及堆肥质量,筛选出叶菜废弃物好氧堆肥的最佳C/N。结果表明:B1 处理(C/N 为20,底料为叶菜废弃物+ 玉米秸秆)种子发芽指数为115.30%,B2 处理(C/N 为20,底料为叶菜废弃物+ 玉米秸秆+ 牛粪)种子发芽指数为126.77%,其堆肥物料腐熟程度最高,腐熟效果最好,B1 处理有机质分解率最高(22.71%),全效养分含量最高(6.4%),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6.61%、62.17%、57.23%。综合来看,叶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联合好氧发酵的C/N 为20 时堆肥效果最好,堆肥底料中添加适量牛粪可以提高堆体物料腐熟程度。  相似文献   

4.
高碳源农林辅料复配是实现厨余垃圾好氧堆肥促腐提质的关键技术,但不同辅料对厨余垃圾堆肥过程腐殖化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微生物驱动机制仍不清楚,从而限制了对辅料的有效筛选与利用。为此,该研究选用园林废弃物、玉米秸秆和西瓜秧3种典型高碳源农林废弃物为辅料,探究其对厨余垃圾堆肥过程有机质腐殖化的调控效果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园林废弃物和西瓜秧,添加15%玉米秸秆(湿质量)作为辅料,能够有效调节堆体物料结构,富集功能微生物,促进厨余垃圾堆肥产物腐熟度提升,种子发芽指数可达139%。具体而言,西瓜秧蛋白质含量较高,作为辅料能够在堆肥初期促进堆体快速升温,但不利于高温期延续,且产物腐殖化程度较低。相比之下,园林废弃物和玉米秸秆添加可以在高温期和降温腐熟期富集更多UreibacillusBacillus OceanobacillusFlavobacterium等具有木聚糖降解和纤维素降解功能的细菌,促进有机质转化为多酚、氨基酸等腐殖质前驱物,进而推动稳定的腐殖酸生成。特别是玉米秸秆作为辅料时有效增加了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功能的细菌,从而能够加速有机质的降解,促进腐殖化提升75%,研究结果为选取适宜的辅料强化厨余垃圾堆肥产品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处理难的问题,该研究以厨余垃圾、绿化废弃物和茶叶渣为主要原料,通过控制通风方式和菌种类型在堆肥成套设备内开展中试好氧堆肥,选取温度、含水率、碳氮比(C/N)、总养分、有机质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和卫生学特性等指标评估共堆肥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选择间歇式通风方式并按质量分数1‰投加复配菌剂,堆肥在65 ℃以上高温持续7 d;经10 d发酵,物料含水率和C/N分别从63.5%和31.5降至30.1%和9.6;堆肥产物的总养分(9.8%,质量分数,下同)和有机质含量(43%)均远高于NY/T 525-2021农业行业标准(总养分≥4%,有机质含量≥30%);堆肥产物腐熟度和卫生学特性状况良好,种子发芽指数达88.3%,粪大肠菌群数<3 个/g,产物中未发现蛔虫卵。该共堆肥系统的废物平均处置成本低至(248.67±19.89)元/t。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厨余垃圾、绿化废弃物和茶叶渣的低成本、规模化处理,有效解决厨余等有机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番茄秸秆堆肥提高番茄果实风味的适宜添加比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我国蔬菜生产面积大,食用部分收获后的蔬菜废弃物剩余量大,需要妥善处理。本文以番茄秸秆废弃物为原料进行堆肥,研究了其与菜园土混合作为基质用于番茄生产后,对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为番茄秸秆堆肥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陕西地区的主栽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基质 (氮磷钾总养分含量 ≥ 2%,有机质 ≥ 30%) 栽培为对照 (CK) 进行了盆栽试验,设置6个番茄秸秆堆肥与菜园土混配质量占比为0% (T1)、5% (T2)、7.5% (T3)、10% (T4)、12.5% (T5)、15% (T6)。在果实成熟期取样,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SPME-GC-MS) 测定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结果】7个试验处理的番茄果实共检测出7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9种酮类、25种醛类、19种醇类、5种酯类和4种烃类与11种其他未分类成分,施用堆肥的各处理挥发性物质种类与常规栽培相比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醛类与醇类物质种类上;不同应用配比的堆肥产物对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影响不同,其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6 > T5 > CK > T4 > T2 > T3 > T1,整体随堆肥产物施用量的增高而增高,其中T5与T6处理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较常规栽培番茄提高了81.0%与137%。被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中包含11种番茄特征效应化合物,影响青香、果香与花香这3种类型的香气成分的总含量与挥发性物质总含量高低顺序一致,且T5与T6处理的番茄特征效应化合物总含量分别较常规栽培番茄提高了24.8%与72.2%;T5处理的番茄产量高于T6处理,且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番茄秸秆经过堆腐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用于番茄生产,不仅可实现番茄秸秆废弃物资源再利用,还可以有效改善番茄的风味品质,使果实香气丰富,果味浓郁。在本试验条件下,将12.5%的番茄秸秆堆肥产物与园土混配 (质量比) 时,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基质对照,且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是较适宜的掺混比例。  相似文献   

7.
混合改良剂改善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品质提高育苗效果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改善堆肥基质品质,促进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针对堆肥产品高盐碱性质,以竹酢液、麦饭石2种物质为混合改良剂配施于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中,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改良后基质pH值、电导率为评价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宜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的最优改良配比。结果表明,添加竹酢液、麦饭石混合改良剂的处理对降低基质pH值、电导率有显著作用,下降幅度分别为pH值:1.15~1.20、电导率:1839~2076μS/cm;施加改良剂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改良剂的施用促进幼苗根的生长发育,使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从而导致根质量、根长、株高的增高;将改良后基质之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基质施加稀释1 000倍竹酢液500 mL/kg+麦饭石40 g/kg复合配比的改良剂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将促进中国园林绿化废弃物用作基质栽培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北农牧交错地区种养废弃物产生量大且有机肥化消纳率低的问题,以种养废弃物(羊粪、尾菜、牛粪、菇渣、玉米秸秆)为原料,不施肥(CK1)和当地商品有机肥(CK2)为对照,设计8个配方进行堆肥发酵,研究种养废弃物堆肥对日光温室西葫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羊粪∶尾菜∶秸秆= 6∶3∶1)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与CK2相比提高了26.1%,且T4处理单株畸形率最低。T4处理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CK2提高了5.5%,硝酸盐含量最低,较CK2显著降低了10.5%,且T4 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2提高了3.6%。T7(羊粪∶尾菜∶菇渣∶秸秆= 6∶2∶1∶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较CK2显著提高了9.9%。各堆肥处理的Ca、Mg、Cu、Fe、Mn、Zn含量无显著差异,T4处理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CK2显著提高了28.3%,设计配方堆肥处理较CK2显著增加了赖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含量,降低了谷氨酸含量。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分析表明,相比商品有机肥,T4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最好,所以可选择T4配方用于优化当地种养废弃物有机肥化处理体系和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  相似文献   

9.
园林废弃物堆肥红外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通报》2014,(5):1071-1076
以添加不同外源物质的园林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跟踪测定不同堆肥阶段园林废弃物堆体中近红外光谱变化,结合堆体温度变化,探讨外源添加剂对堆肥物质结构转化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腐殖酸处理(FZS)、复合添加EM菌剂和腐殖酸处理(EM+FZS)、复合添加京圃园菌剂和腐殖酸处理(JPY+FZS)以及无添加处理(CK)堆体物质转化机制相同,即随着堆肥进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类物质不断减少,物质芳构化程度提高,外源添加剂不影响堆肥物质转化顺序。不同外源添加剂处理红外光谱特征峰吸收频率位置基本一致,但特征峰吸收强度有所变化,说明不同外源添加剂堆肥物质中含有相似的官能团,但官能团数量与物质结构不同,外源添加剂对堆肥分解速率,分解程度以及堆肥产物芳化度均有影响。京圃园菌剂与腐殖酸复合施用(JPY+FZS)能够显著加速物质转化进程,提高堆肥产品芳化程度,更适宜应用于园林废弃物堆肥。  相似文献   

10.
屠宰场不同家畜废弃物堆肥的基本性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屠宰场不同家畜废弃物堆肥过程中基本理化性质变化和微生物区系的消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羊废弃物堆肥升温最快,但整个过程中猪废弃物堆体温度最高;各堆肥在前21 d左右p H值一直呈上升趋势,然后趋于稳定,在21~90 d堆体p H值在7.9~8.5之间变化;随着堆肥的进行,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GI)逐渐增大,堆肥中后期,羊废弃物堆肥的GI普遍较高,而猪废弃物堆体GI最低;各堆肥草籽种子活力、大肠菌值在堆肥过程中逐渐降低;从开始堆肥后7 d,堆肥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都有所增加,细菌增幅最大;猪废弃物堆肥真菌数量在整个堆肥过程中高于牛、羊废弃物,呈极显著差异;堆肥中前期3种家畜废弃物放线菌数量差异较小,中后期牛废弃物堆肥放线菌数量最大,而猪废弃物堆肥放线菌数量在堆肥30 d后急剧下降。与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相对照,不同家畜废弃物堆肥90 d后,其p H值、有机碳及养分含量、大肠菌群值、蛔虫卵死亡率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餐余蚓粪的基质配方及对小白菜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餐余废弃物进行滤干、脱油、脱盐处理,与菌渣按一定比例复配进行蚯蚓堆肥,形成餐余蚓粪。将餐余蚓粪与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进行小白菜育苗基质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小白菜生长情况,筛选出适合小白菜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流程的处理后,餐余废弃物的EC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养分含量均很高,可以作为蚯蚓饲料;与常规基质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的餐余蚓粪均不同程度地促进小白菜出苗率、株高、茎粗、地上部生物量、根系活力等。所有处理中,以40%餐余蚓粪+20%泥炭+15%珍珠岩+25%蛭石的综合效果最好,是适宜小白菜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2.
绿化植物废弃物和污泥的堆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化植物废弃物和污泥不同比例的堆肥实验显示其质量比为5∶4时堆肥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最长;全碳和全氮含量在堆肥14 d后都有明显的降低;NO3--N的含量变化不大;NH4+-N的含量降低;堆肥的富里酸(FA)快速降低,胡敏酸(HA)先略有降低,然后快速增加;而种子发芽指数在14 d后均超过了0.8;最终腐殖质化参数(HI)为2.71,腐殖化速率(HR)为14.87%,CFA/CO=10.8;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相关堆肥标准要求。绿化植物废弃物的高木质素含量决定了C/N、T值(终点C/N)/(初始C/N)、NH4+-N/NO3--N不宜作为其腐熟评价指标,但温度、NO3--N和NH4+-N、腐殖化参数、种子发芽指数可作为绿化植物废弃物和污泥混合堆肥的腐熟评价指标。绿化植物废弃物和污泥混合堆肥效果取决于污泥的添加量,含水量高的污泥用量过多会影响堆肥效果。绿化植物废弃物和污泥综合利用对控制堆肥质量,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城市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废弃物的潞安煤矿废弃地改良土壤基质配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乐  郭小平  韩祖光  邓川  王川  曾旸  李峰  程冀南 《土壤》2020,52(1):145-152
为解决潞安矿区煤矸石山、塌陷地生态修复缺土少肥问题,本研究将粉煤灰、污泥与垃圾堆肥以5%、10%、20%体积比例正交混合配制改良土壤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观测不同配比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及重金属含量、高羊茅与紫叶小檗生长状况,并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筛选最优配比。结果表明:添加垃圾堆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有明显效果;添加污泥仅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添加粉煤灰在降低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上效果明显,但对土壤p H、阳离子交换量(CEC)与碱解氮的改良具有显著负效应。各废弃物改良基质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含量均较高,土壤重金属含量也处在安全范围,而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pH、电导率(EC)与CEC等指标性质较优的处理组为粉煤灰∶污泥∶垃圾堆肥∶土=5%∶20%∶20%∶55%、10%∶10%∶20%∶60%、20%∶5%∶20%∶55%3个处理。经过综合筛选,本研究基质最优混合配比为粉煤灰∶污泥∶垃圾堆肥∶土=5%∶20%∶20%∶55%,可作为当地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客土材料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施用不同屠宰场废弃物对碱化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华 《土壤》2014,46(4):769-772
堆肥是有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施用不同种类屠宰场废弃物后碱化土壤肥力质量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废弃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牛、羊废弃物对其提升效果优于猪废弃物,废弃物堆肥时间越长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越明显。施用屠宰场废弃物可以降低土壤pH和全盐含量。施用新鲜猪废弃物的土壤细菌数量最多;羊废弃物堆肥可以明显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新鲜废弃物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效果优于堆肥。整体来讲,施用屠宰场废弃物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施用废弃物堆肥的处理土壤综合质量高于施用新鲜废弃物的处理,施用羊废弃物堆肥后土壤综合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发酵玉米芯或甘蔗渣基质的黄瓜育苗效果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该文以完全发酵后的玉米芯/甘蔗渣为原料,添加不同体积的草炭、蛭石进行混合配比后的复合基质作为黄瓜育苗基质,黄瓜品种中农26为试验材料,以商品育苗基质作为对照。探讨使用玉米芯、甘蔗渣复合基质时对黄瓜育苗的影响,旨在分别选出适合黄瓜幼苗生长的较优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处理T4(玉米芯:蛭石:草炭体积比=1:1:1)和处理T6(甘蔗渣:蛭石体积比=1:1)复合基质基本符合黄瓜育苗基质的要求,并且处理T6的株高(22.17 cm)、处理T4和处理T6的茎粗(分别为4.03和3.97 mm)显著高于对照,与此同时处理T4和处理T6的地上鲜质量(分别为5.01和4.63 g),地上干质量(分别0.94和1.19 g)等生长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同时处理T6其综合评价系数为0.712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而处理T4综合评价系数优于含有玉米芯的其他处理并且与对照差异不明显,所以处理T6和处理T4可以作为黄瓜育苗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16.
集散地是蔬菜废弃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目前大多数蔬菜废弃物养分调查主要集中在大田上,对集散地蔬菜废弃物养分特征的调查较少。以武汉市白沙洲蔬菜批发市场为例,调查8种叶菜类蔬菜、10种茄果类蔬菜、12种块茎类蔬菜的废弃物养分特征,并与大田、混合来源的废弃物养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作为堆肥原料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集散地蔬菜废弃物为高含水量(84.84%~92.57%)、低碳氮比(11.61~23.27)的富氮原料,且有机质含量高(557.02~632.56 g·kg-1)、养分含量高(5.34%~8.97%)、弱酸性(pH为4.86~5.33)。不同类蔬菜废弃物之间养分特征差异较大,碳氮比、半纤维素含量为叶菜类<茄果类<块茎类,氮磷钾养分则为叶菜类>茄果类>块茎类。与大田或混合来源的蔬菜废弃物相比,集散地蔬菜废弃物半纤维素含量更高,pH及纤维素含量则较低。总之,集散地蔬菜废弃物是一种合适的堆肥原料,但水分过高,在原料配比中应注意水分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农业废弃物堆肥进程与产品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价不同来源农业废弃物的堆肥效率与产品肥效,为高品质有机肥生产提供依据。采用室外堆肥的试验方法,选取6种动物源粪便与7种植物源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设置13个堆肥处理,比较不同堆肥原料堆肥过程中温度、pH、C/N、腐殖酸、养分等指标差异及其堆肥产品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动物源和植物源材料质量比7∶3,C/N为25∶1,含水率55%~60%的条件下进行好氧发酵堆肥,45天后各处理均可达到腐熟要求。其中TOP4(花生麸)和TOM1(牛粪)处理在腐熟过程中温度上升最快,TOP1(豆粕)、TOP3(菜籽饼)、TOM1(牛粪)、TOM3(兔粪)处理C/N最低,腐熟最彻底;TOP1、TOP4、TOM3、TOM5(鸡粪)处理全氮、碱解氮及硝铵态氮含量最高,氮磷钾总养分含量达8.9%以上。不同堆肥产品的盆栽试验发现,P4、P5和M2、M3、M4处理与CF(等氮量化肥)处理相比均显著提升小白菜品质,并降低硝酸盐含量,M5(鸡粪)在显著提升小白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的同时大大增加植株中硝酸盐含量。综上,花生麸和兔粪作为堆肥原料,其腐熟效率快且养分含量高,堆肥产品显著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堆肥化处理园林绿色废弃物,量化堆肥过程中主要参数,了解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堆肥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以增加堆体的腐熟程度,表现在菌剂处理温度增加量高于对照处理,特别是在堆置中后期;菌剂提高堆体的电导率值,以堆肥为基质测定的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处理10%左右;相比对照处理,菌剂处理增加了堆体的有机质含量1.8%,对大肠菌含量影响不明显。园林绿色废弃物堆肥各指标均符合国家有机肥标准,均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混料设计{3,2}单形格子理论设计,分别从理化性状、碱茅草生长生理指标、草坪综合质量和草坪生产周期等方面分析了稻糠、污泥堆肥和蛭石不同比例混合基质的优劣。研究表明:稻糠与堆肥混合基质(T4),蛭石与堆肥混合基质(T6),稻糠、蛭石和堆肥混合基质(CK1)的容重适中,营养充足,pH和EC值适宜,适合草坪草生长。与大田(CK2)相比,含堆肥基质可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T6、CK1的根系活力稍有降低,但提高了草坪草过氧化氢酶活性,而T4根系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稍有降低;且三者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虽有所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评价草坪草质量以CK1最高,T4、T6次之。通过建立基质配比与生产周期的关系模型模拟优化共得5 151套基质组合方案,其中生产周期最短为18 d,共1 335套方案,体积分数范围分别为:0≤x1(稻糠)≤90%,10%≤x2(污泥堆肥)≤30%,0≤x3(蛭石)≤84%;因此,以稻糠、蛭石和污泥堆肥等开发高质量碱茅草无土草坪栽培基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猪粪比例对烟草废弃物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草废弃物为基本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猪粪与烟草废弃物混合堆肥体系中温度、pH、全氮、C/N比、水溶性NH+4-N和种子发芽指数(GI,germination index)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猪粪比例对烟草废弃物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草废弃物中加入猪粪能缩短进入高温分解阶段的时间,增加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增加全氮含量,加快物料NH+4-N和C/N比降低的速率,加快烟草废弃物堆肥腐熟化进程。添加一定比例猪粪的处理(烟草废弃物∶猪粪=7∶3、烟草废弃物∶猪粪=8∶2和烟草废弃物∶猪粪=9∶1),分别在堆肥第3、4、5 d进入高温分解阶段(〉50 ℃),高温持续时间分别为11、10、8 d;而纯烟草废弃物处理,最高温度为43 ℃,未进入高温分解阶段;至堆肥26 d,NH+4-N含量分别比纯烟草废弃物对照降低47.7%、61.9%和25.6%;GI分别达到81.4%、84.1%和8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