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七叶鬼灯檠干燥根为原料,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溶剂对总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七叶鬼灯檠根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回流提取法,以乙醇为提取取溶剂下提取量较高。在单因素试验结果上考察不同因素对七叶鬼灯檠根中总多酚提取量影响大小须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90℃、乙醇60%、液料比50∶1,提取4次,总多酚的提取量为123.599 mg/g。用FRAP法对多酚粗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总多酚提取物以总多酚计的抗氧化活性为14.076mmol FeSO4/g总多酚,相当于1.079g Vc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江道地药材月见草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对月见草总多酚进行提取。以月见草总多酚提取量为考察指标,考察浸提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月见草总多酚提取量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月见草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0℃、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3 h,此时,吸光度为0.632,总多酚提取量为4.47 mg/g;通过方法学考察,验证了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刺梨果总多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使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刺梨果总多酚。基于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探讨刺梨果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55%,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1次。在该工艺条件下,刺梨果总多酚提取率为(1.76±0.03)%。刺梨果总多酚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氧自由基和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氮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优于抗坏血酸,表明刺梨果总多酚对DPPH氧自由基和ABTS氮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IC50值分别为7.5μg/ml和8.3μg/ml,提示刺梨果总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为刺梨果总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曲面响应法优化核桃雄花多酚提取工艺,并分析其组成与抗氧化活性,为核桃雄花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干燥核桃雄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温度4个因素进行雄花多酚提取工艺优化,确定超声效应下雄花多酚提取的较佳工艺条件。以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对雄花多酚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核桃雄花中多酚物质种类进行鉴定并定量分析,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对核桃雄花超声处理前后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确定超声功率为300 W,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分析得到核桃雄花多酚提取工艺参数:料液比1∶41、提取时间30 min、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52℃,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为21.32 mg/g,其中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料液比与乙醇体积分数交互作用对多酚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交互作用有显著影响(P<0.05);核桃雄花多酚体外自由基清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坏血酸抗氧化效果最佳,核桃雄花多酚较佳,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最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从核桃雄花中鉴定出4种单体酚,其中芦丁含量(804 μg/g)最高,绿原酸含量(181 μg/g)次之,槲皮素含量(41 μg/g)较低,没食子酸含量(18 μg/g)最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处理破坏了核桃雄花表面的组织结构,利于多酚物质渗出。【结论】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和预测核桃雄花多酚提取率,雄花多酚提取率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互相作用的复杂结果;核桃雄花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材料来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谭乃迪  张延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75-19777
[目的]研究锦灯笼宿萼总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锦灯笼宿萼总多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锦灯笼宿萼总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锦灯笼宿萼中总多酚超声提取的最佳试验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浓度5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为1∶20(g/ml),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该方法简捷、可靠,可为锦灯笼宿萼总多酚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覆盆子总多酚。以覆盆子总多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研究各因素对覆盆子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50%乙醇,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 h,其中微波辅助时间为8 min,微波功率为600 W,提取次数为2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3次工艺稳定性验证试验,其总多酚提取率平均值为38.83 mg/g。  相似文献   

7.
为给刺苋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对刺苋总多酚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刺苋中总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浸提时间1 h,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刺苋中总多酚提取量可达4.89mg/g.从刺苋中提取的总多酚对羟基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牡丹皮中总酚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龙  张红梅  徐秀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5-19297
[目的]利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牡丹皮(CortexMoutan)中总酚的提取工艺。[方法]固定提取时间30 min,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为响应因子,以总酚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总酚的醇提工艺参数。[结果]牡丹皮中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75℃,料液比1∶41。在此优化条件下,牡丹皮总酚的提取得率为40.95mg/g,这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研究可为牡丹皮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利用蓝莓酒渣中的多酚资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溶剂提取法对蓝莓酒渣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莓酒渣中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剂0.1%盐酸的6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1∶40(g∶m 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此条件下蓝莓酒渣中多酚提取量为8.89 mg·g~(-1),粗提取物得率22.1%,总酚纯度为5.69%。为蓝莓酒渣的利用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黑小豆种皮中的多酚资源,采用溶剂提取法对其总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总酚得率和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溶剂种类、浓度、料液比、温度、时间和pH等因素对提取液中总酚得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40(g∶mL)、温度80℃、pH 2.0、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黑小豆种皮提取液中总酚得率为89.13±0.73 mg·g~(-1),总抗氧化能力为14.56±0.53 U·mg~(-1),黄酮得率为33.59±0.82 mg·g~(-1),总花色苷得率为5.79±0.14 mg·g~(-1)。研究确定了黑小豆种皮中总酚的提取工艺,证实了其抗氧化活性,为黑小豆种皮中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总多酚提取率为主要考察指标,探索了猴腿蹄盖蕨总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猴腿蹄盖蕨总多酚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30、乙醇浓度为65%、超声提取3次、每次45 min,提取温度为75~80℃.在上述超声提取条件下,猴腿蹄盖蕨总多酚的提取率可以达到169.27 mg/g,上述提取工艺条件可用于猴腿蹄盖蕨总多酚的超声提取.  相似文献   

12.
糜子皮壳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联芝  臧盛  高清菡  芦淑娟  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82-11485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优化设计研究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糜子壳粉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找出糜壳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糜子壳中多酚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浓度90%、料液比1∶30(g/ml)、提取次数5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理论得率为1.465%,实际得率达1.458%。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金果榄中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法对金果榄中总多酚进行提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考察乙醇质量浓度、超声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对金果榄中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乙醇质量浓度50%、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60 min、超声功率100 W,最优条件下的总多酚含量为25.078 2 mg/g。[结论]该研究为金果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银花多糖提取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山银花(Lonicera hypoglauca)多糖的含量,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山银花多糖提取率为指标,探讨了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山银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4次、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0 min、料液比1∶20(g∶m L)。在此条件下,山银花中多糖平均提取率为15.39%,加样回收率为97.70%,该方法提取山银花多糖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山银花多糖提取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紫叶李果实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紫叶李果实,以总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时间对紫叶李果实总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研究紫叶李果实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叶李果实中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12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9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总多酚得率为18.13mg/g;紫叶李果实总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其浓度增加,抗氧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胡椒总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总多酚在胡椒果上的分布与抗氧化活性,建立胡椒总多酚的提取和分析方法,为胡椒总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以黑胡椒果实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4个因素对胡椒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以没食子酸作为标准物质,利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黑胡椒提取液中总多酚含量。分析测定胡椒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多酚含量。以维生素C作对比,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作为评价抗氧化活性指标,分析总多酚含量与IC5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胡椒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55%乙醇浓度、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90℃,黑胡椒总多酚含量为6.556 mg/g。总多酚类物质在胡椒果梗中含量最高,为12.208 mg/g,其次为果皮(12.105 mg/g),种子最低(2.891 mg/g)。胡椒总多酚含量与IC50值呈显著负相关 (P<0.05)。胡椒总多酚相对维生素C具有更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总多酚是胡椒的重要抗氧化活性成分,胡椒果梗和果皮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7.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仁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辅助超声波提取其中的多酚,确定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FRAP、DPPH和ABTS 3种方法测定了山核桃仁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料液比1∶50(g∶m L),乙醇体积分数30%,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温度35℃。FRAP、DPPH和ABTS法测得山核桃仁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分别为108.94、184.71和175.92μmol Trolox/g。山核桃仁多酚是较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缪晓平  邓开野  谭梅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04-11005
[目的]为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苹果渣为材料,利用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酮)提取其中的多酚物质;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采用福林法测定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有机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各因素对多酚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用乙醇溶液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2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14。[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以柱花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柱花草多酚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取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柱花草多酚提取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柱花草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60 W,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30,乙醇体积分数60%;在此条件下,柱花草多酚浓度达9.138 mg/g。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芥蓝多酚,并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芥蓝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和优化,得到芥蓝多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8mL/g、乙醇浓度61%、超声温度63℃和超声时间34min.此时芥蓝多酚提取率为15.03mg/g,与该模型的预测值(15.18mg/g)相比,两者相对误差为0.99%,说明该回归模型得到的提取工艺参数可靠,准确性较高,可以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芥蓝多酚的提取.研究结果为芥蓝多酚的提取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