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了评价5%卡死克DC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红芽铁观音上的防治效果,在暑茶期间对5%卡死克DC1500倍、1000倍、750倍和10%天王星EC1000倍等4个处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有较好且相同防效,持效期较长,但速效性较差,以药后7天和14天的防效最佳,生产上建议药剂轮用,逐步增加使用浓度,可避免虫害过快产生抗药性,降低药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茶小贯小绿叶蝉田间防控试验,比较了5种不同药剂处理对茶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0.6%苦参碱水剂、25 g/L联苯菊酯乳油、1.5%天然除虫菊水剂、25%吡蚜酮悬浮剂、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其中0.6%苦参碱水剂防效最佳,药后7 d防效仍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3.
鱼藤根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鱼藤根提取物对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鱼藤根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拒食、触杀和毒杀作用,触杀作用很强,不具内吸活性。田间条件下,鱼藤根提取物的药效与毗虫味和阿克泰的防效相当,40 ug血L的鱼藤根提取物浓度即可满足田间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用药,药后5d的防效可达97.24%,鱼藤根提取物与毗虫咻混配的防效与毗虫琳单用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2013-2014年,通过检叶法对无锡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并对5种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无锡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全年呈现2个发生高峰,第1高峰在6月,第2高峰发生在11月,第1次虫口高峰的虫量高于第2次发生高峰。茚虫威乳油、虫螨腈悬浮剂和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高的防效,药后1d防效达90%以上,药后14 d内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阿克泰、天王星等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种药剂茶园小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看,2.5%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25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和3%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效良好,而0.5%苦参碱杀虫剂400倍液和3%除虫菊素水剂400倍液的防效虽不及以上化学农药好,但适用于茶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园应用,若在常规茶园中应用最好与化学农药混用。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以上药剂应轮换使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6.
肖强  姚惠民 《中国茶叶》2001,23(3):17-17
假眼小绿叶蝉是当前茶叶生产中最主要的一种害虫,一年可发生10~13代.其发生和危害有季节性的变化规律,全年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在春末夏初,第二个高峰在秋季.为了寻求新型高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药剂和方法,1998~1999年笔者用3%莫比朗乳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7.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有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在浙江遂昌开展了15%茚虫威EC等5种新农药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茚虫威EC 50 ml(a.i)/hm2(下同)、24%虫螨腈SC 108ml、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ZC 66 ml药后1-21 d的防治效果在80%~90%之间,与10%吡虫啉WP 90 g的90%左右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其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24%氰氟虫腙SC 216 ml药后1-14 d的防效为28.95%~70.62%,极显著低于吡虫啉;25%吡蚜酮WP 150 g均显著低于吡虫啉。5种药剂对茶树及其他生物未见不良影响。生产上可将15%茚虫威EC、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ZC、24%虫螨腈SC作为该区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轮换药剂,逐渐替代10%吡虫啉WP。  相似文献   

8.
喜树叶提取物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喜树叶提取物的两种乳油刺和水荆各2个浓度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并以茶园中常用防治刺吸式害虫的农药吡虫啉的常规剂量为参比.结果表明,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剂、B乳油剂和水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都有防效,防效大小依次为A乳油剂>B乳油剂>水剂,高浓度的效果优于低浓度的效果;吡虫啉的效果最好,其次为0.05%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150倍液,药后3天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和61.4%.喜树叶片中的喜树碱是主要的杀虫活性物质,非化学合成品,可考虑将喜树叶提取物乳油剂用于茶园叶蝉的绿色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药剂筛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种杀虫剂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啶虫脒、烟碱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啶虫脒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处理防效均在97%以上;而烟碱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处理防效为87.10%。综合各药剂的持效性、毒性和防治效果的特点,防治茶小绿叶蝉较理想的药剂为联苯菊酯、烟碱或啶虫咪。  相似文献   

10.
假眼小绿叶蝉是有机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在闽东高山有机茶园主要发生在6月份之后,对夏暑茶和秋茶后期造成危害。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前,使用1.5%三保奇花牌除虫菊素600~800倍、3%菊灵牌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800倍、绿土地一号800倍、绿浪800倍液均可取得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5种生物农药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试验了5种生物农药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750 mL/hm2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 d、7 d、15 d的防效分别为63.21%、66.61%和63.62%,与25%噻嗪酮SC450 mL/hm2相当,而药后7 d、15 d的防效则极显著低于50%吡蚜酮WG 150 g/hm2;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WG1500 g/hm2防效次之,药后15 d防效达66.98%,显著高于1.8%阿维菌素EC 750 mL/hm2和25%噻嗪酮SC 450 mL/hm2;0.3%苦参碱EC 1500 mL/hm2也有一定的防效,药后3~15 d防效为38.51%~50.16%;48%多杀霉素SC 375 mL/hm2和0.5%印楝素EC1500 mL/hm2对稻飞虱无明显防治效果,药后3~15 d防效在11.24%~38.86%之间。  相似文献   

12.
假眼小绿叶蝉是浙江松阳县茶园最主要的害虫,发生为害较重。2008年进行了7种新农药防治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尽、吡蚜酮、天王星和艾美乐对小绿叶蝉防治效果较好;烯啶虫胺防治小绿叶蝉总体效果较对照药剂吡虫啉差;氯噻啉、美加农防治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10%联苯菊酯EC(商品名:农望)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2006年9月,我们在华安县湖林乡进行了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采茶前30d和10d施用瑞然生物药肥500倍液两次可使乌龙茶品种丹桂芽头密度提高4.95%,茶叶增产5.63%,成茶品质有所提高。瑞然生物药肥500倍液在福云6号茶园施用7d后的茶青农残检测符合无公害茶叶标准。500倍液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速效性极显著优于天王星1500倍液,药后1d防效为70.47%;但持...  相似文献   

15.
科技简讯     
吡虫啉对假眼小绿叶蝉有良好防效 吡虫啉(Imidac loprid)是一种含硝基亚甲基化合物的新型超高效内吸性杀虫剂,其杀虫作用机理是能选择抑制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受体,表现出与这一受体的极高竞争性结合能力,从而破坏昆虫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该药剂对动物的毒性较低,杀虫谱较广,尤其适用于防治刺吸性口器害虫。作者于1994年和1995年进行了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由石家庄化工厂提供;对照药剂为40%乐果乳油,由杭州农药厂生产。 试验选在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较均匀且呈上升趋势的茶园中进行,按茶行划分小区,小区面积为22~25m~2。1994年的试验,设吡虫啉亩用量(按有效成分计)分1g、3g、5g三处理,乐果1000倍液(每亩用量合有效成分30g)及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印楝素对小贯小绿叶蝉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茶区,发生量较大,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为探索虫口密度较高情况下高浓度生物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浓度0.3%印楝素乳油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3%印楝素乳油对小贯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50倍液喷雾后1 d或150倍、75倍、50倍液喷雾后3 d,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3%印楝素乳油50倍液喷雾后1 d和3 d的最高防效分别达到67.07%和57.54%。但是,在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较高情况下,高浓度印楝素乳油对其防治效果仍然不理想,不建议作为化学药剂替代产品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高峰期,挂放生态诱虫板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挂板后15天每板平均虫口量为109.6头,挂板后3天黑刺粉虱成虫平均每板达到276.3头,挂板后15天达到658.8头。挂板后5~8天,田间黑刺粉虱卵量减少64.31%~71.36%。挂板防治后25天,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下降67.89%,黑刺粉虱若虫虫口密度下降68.73%。在福建省4个茶区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诱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板对北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种颜色防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大小依次为:黄板、绿板、蓝板;其累积诱虫效果大小依次为:黄板、绿板。黄板田间防治效果和粘虫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高达92.1%,粘虫效果为148.4头/m~2·天,最适宜北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试验了天王星等四种杀虫剂常规用量喷雾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比较了药后2-28天的防效之差异。分析了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等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20.
1992年6月24日省科委委托省农科院邀清省内著名植保专家,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两课题分別进行了鉴定。《假眼小绿叶蝉生态控制与合理用药研究》,经七年的系统研究,探明了假眼小绿叶蝉和茶园蜘蛛发生发展规律和生态特性,找到了茶园蜘蛛中跳蛛、管巢蛛为捕食假眼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群及其对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为防治害虫与保护利用天敌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筛选了治虫保蛛防效好、对人畜安全的优得乐等药剂,提出了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经多点大面积示范验证,一年只需施药1~2次,就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