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蔬菜生长期短,使用农药防治蔬菜害虫,虽可取得一些即时效果,但其残留短期内不能消失,对人体健康不利。 1986年在山西省运城地区菜田,进行了利用胡蜂配合赤眼蜂,防治菜田害虫的试验示范。现报道如下: 试验示范田 1986年试验田350亩;1987年示范面积3万亩(含试验田400亩)。蔬菜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86年访问新西兰昆虫部,本文根据访问见闻;并参阅近期文献,介绍了新西兰生物防治概况  相似文献   

3.
陆逢胜 《植物保护》1989,15(3):42-43
棉花从现蕾到吐絮均遭红铃虫危害,过去我县采取“一代摘虫花,靠近村庄的棉田进行药治、二代普治、三代狠治”,花工用药都多。为此,我们从1982至1986年对红铃虫防治的策略进行了多点试验,采用“一代不治,二代狠治;三代挑治”。1983年至1985年在石河乡示范150亩,平均亩产皮棉75公斤以上,增产50%;1986至1988年全县6万亩棉花,一代红铃虫均未防治,二代防治  相似文献   

4.
谷子是黑龙江省主要杂粮作物之一,常年因玉米螟危害造成枯心苗,白穗和倒伏株,造成粮、草大幅度减产,防治面积逐年扩大。1986-1987年根据幼虫转移规律进行防治适期的试验,提出的防治适期近几年用于指导大面积防治,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小麦吸浆虫在我县大面积发生,1986年达20多万亩,1987年控制到10多万亩。为合理确定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指标,指导大田及时、准确、经济,有效地搞好防治工作,我们从1985年开始,连续两年进行小麦吸浆虫防治指标的试验和示范。取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ilineata(Say)是国际检疫对象,也是我国对外检疫对象。苏联1986年报道,在与我国黑龙江省一江之隔的苏联阿穆尔州一农场,1982年曾发生马铃薯甲虫,并用农药进行了防治。对此,我国十分重视。现将马铃薯甲虫在苏联的情况介绍于后供参考。一、苏联当前马铃薯甲虫的分布区据苏联1986年发表的资料,苏联当前马铃薯甲虫的分布分为3个,与1981年发表的分布区稍有变动。1986年发表的苏联  相似文献   

7.
本站于1986年进行了拌种双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试验,用40%拌种双可湿粉(南通农药厂),以种子量的0.2%拌稻种。对  相似文献   

8.
王月才 《植物保护》1986,12(4):54-54
胶体硫柴油乳膏的研制与防治柑桔害虫应用技术的研究通过技术鉴定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和省杨村华侨柑桔场共同协作,经过8年多来的“胶体硫柴油乳膏[简称油乳膏,下同]的研制及其防治柑桔害虫的效果”,于1986年1月下旬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9.
城市园林树干害虫,以往多用喷药法防治,污染环境、效果也差,为防治蚧类或天牛等蛀干害虫的为害,1986—1988年,我们采用树干钻孔注射原液的方法,在城区行道上进行试验,并在林场推广防治3万余株,杀虫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棉红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利用红铃虫性信息素进行红铃虫的预测预报已经广泛应用并有了新的进展。上海昆虫所李元光、李文谷等在研究性诱剂作迷向防治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田间示范应用正在进一步探索。我市1985和1986两年的应用初步认为利用迷向法防治红铃虫是可行的,既减少了田间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减轻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红铃虫的危害,增加了棉花产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防治新技术。 一、应用经过和方法 1985、1986两年由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提供的7,11-HDDA外激素药棒在棉  相似文献   

11.
甲基异柳磷是一种新型有机磷杀虫剂,国内已用于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多种地下害虫。作者于1986年试用其防治小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取得良好结果,简报如下: 供试农药:2%甲基异柳磷粉剂和40%  相似文献   

12.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鼠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与农牧渔业部全国植保总站,于1986年5月4日至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农牧区鼠害防治学术讨论会”。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同志致开幕词。应邀出席会议的有植保、卫生防疫、科研、教学和化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油菜菌核病严重地威胁着我省油菜生产。病田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1—5%。为防治此病,1985—1986年,使用日本住友提供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方  相似文献   

14.
韭菜灰霉病严重影响韭菜品质,一般用多菌灵防治,但药后在韭叶上留下较多的泥痕,使韭菜外观品质受影响,并且影响光合作用。1985—1986年作者在聊城市李太屯村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以粉锈宁的防效较理  相似文献   

15.
我读了1986年第11期《植物防疫》上大畑贯一先生的“利用尖端技术防治病害的现状和问题”一文,很受启发。尖端技术开拓了病害防治的新领域,尤其是病毒病的防治。目前我国有关病害的防治农药还不多,防治病毒病根本就没有实用农药,主要防治方法是消灭媒介,但往往是病毒已经侵染才防治;抗病品种也很少。现在开始使用生物工程的基本技术,利用微生物诱导抗性,培  相似文献   

16.
小麦吸浆虫近年来在我区连续发生,为摸清它的消长发生规律,探索防治适期,制定防治策略和有效防治措施,根据全国植保总站和省植保总站的统一部署,按照全国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协作方案的具体要求,在大面积防治区进行了全面地调查与考察,开展了比较系统的观测研究,现将1986—1987年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科峰 《植物保护》1989,15(3):58-58
1973至1986年在湖北省安陆县28万亩马尾松林中使用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两种微生物杀虫剂,以半固体发酵产品为主,工业可湿性粉剂和粉剂为辅。重点防治危害性最大的第一代,同时对越冬代和第二代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邓放 《植物病理学报》1989,19(2):122-122
 镰刀菌(Fusarium sp.)引致的人参枯萎病,迄今国外文献尚无详尽的报道。1986-1988年,对人参枯萎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循环以及田间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的主要害虫。据1986~1990年5年统计,平均每年发生1014万亩,防治457万亩,占发生面积的45%。其中生物防治只26.8万亩,仅占防治面积的5%。为了加快玉米螟生防步伐,认真落实“八五”期间在“东北玉米带,重点推广玉米螟生物防治(Bt制剂、白僵菌、赤眼蜂)技术”的要求,黑龙江省1991年首次组织了防治玉米螟“生防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拌种双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效果及安全用量,以便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1986—1987年,在易感散黑穗病的淮阴814小麦上进行试验,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