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了表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指标体系.根据“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对比研究了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按经济地理分类,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属于资源-环境脆弱型,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属于生态脆弱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脆弱程度较小.按自然聚类,将39个区县的脆弱性分为资源脆弱型、生态脆弱型、环境脆弱型、一般脆弱型4种类型.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影响种植业,特别是单位耕地粮食产出率.  相似文献   

2.
<正>农产品加工业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战略的重点应该与我国区域生态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十三五"期间,我们需要结合我国区域生态资源禀赋,通过前瞻性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在区域上划分农产品加工业及三产融合产业的主导模式。根据我国国土区域生态资源特征和经济发达程度,可将我国分为四种不同生态类型区:即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源丰富区、农业优势主产区和沿海与都市区。生态脆弱区通常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探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关系对于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通过频度统计法构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建设速度小于经济发展速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文献分析法确定了开发效率、产业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提高开发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构建绿色法律制度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干热河谷区具有季节性干旱明显、热量丰富、土壤退化等环境特征,其独特的气候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特征制约了该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脆弱,是中国生态建设的难点和生态恢复的区域。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概括与归纳,简要评述了云南省干热河谷典型区环境特征、草地植物群落特征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干旱型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议,以期为本区草牧业的发展、草地生态建设和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耕地保护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脆弱生态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威宁县为研究对象,对其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以期促进威宁县耕地可持续利用,为其他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耕地保护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云南省糯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在滇中温暖、滇西北冷凉、滇南暖热和滇东北温凉4个生态区之间的变化与多样性差异,采用SPSS 22.0分析了物候性状、株高及穗位高、子粒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等共1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个生态区之间的差异,并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东北生态区的株高及穗位高的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生态区,滇中生态区玉米穗粗、轴粗、千粒重、穗行数和含油量的变异系数显著高于滇东北生态区。株高、穗位高、穗长和轴粗的多样性指数在4个生态区之间有显著差异,且滇南生态区的最大,滇中生态区的次之,滇东北生态区的最小;其余12个性状在滇南生态区的多样性指数虽然多数较滇中生态区的更高,但差异不显著;除抽雄至散粉时间、散粉至吐丝时间和全生育期3个性状外,另外9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滇东北与滇西北生态区之间的差异也显著不同,且为滇西北生态区高于滇东北生态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材料能被划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了43份材料,第Ⅱ类群只有5份材料。  相似文献   

7.
重庆喀斯特山地农业发展-生态响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喀斯特山地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栽力、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该文尝试将喀斯特山区农业发展及其影响下的生态响应作为一个系统,建立农业与生态发展协调性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37个区县喀斯特山区进行横向对比和识别,并按综合得分进行分级.研究发现重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发展协调度以较差和差为主,分别占总喀斯特面积的71.12%和12.17%,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典型喀斯特区县,这种空间分异是自然基底背景、人为胁迫、经济科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贵州农村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以贵州省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其农村资源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这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由于贵州省地理、环境等因素,资源的分布及存量与其他省区也存在不均匀和相对贫乏的  相似文献   

9.
李瑛  曾磊  赵贵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58-12160
[目的]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苏贝淖流域植被生态脆弱性。[方法]从苏贝淖流域植被生态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已构建的苏贝淖流域植被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植被生态脆弱度,评价苏贝淖流域植被生态脆弱性。[结果]苏贝淖流域植被脆弱性划分为极度脆弱、高度脆弱、中等脆弱、低度脆弱4个等级;极度脆弱区分布于苏贝淖附近的湖盆滩地地带,地下水位埋深普遍小于1.0 m,该区植被与地下水关系密切;低脆弱区分布于苏贝淖四周的梁地地带,地下水位埋深10.0~40.0 m,植被生长与地下水埋深关系不明显;地下水位对植被生态的影响最为敏感,是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减量利用、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五个维度构建生态脆弱贫困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评价2005-2012年定西市七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的耦合度,并进一步指出障碍因素,为生态脆弱贫困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建议。研究发现:1)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绝大多数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2)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表现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越高的特征;3)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不同,水平较高县区障碍因素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而水平较低县区主要受制于资源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减排水平不足。总体来看,循环经济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扶贫开发,是生态脆弱贫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云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现行矿产资源相关税费制度的构成与不足,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的矛盾与缺陷,提出建立和完善云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东川区资源枯竭的困境和经济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在给人们带来财富和享受的同时,也因为资源的不断耗尽与环境的破坏而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灾难和问题。云南东川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因矿而建的城市,在经过多年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后,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使其经济陷入极端困境之中。通过对东川经济转型期如何改变资源依赖路径,形成多元产业协调发展,以及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和用水压力问题,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从时空角度对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04—2018年期间,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年降水量的影响,波动变化明显;全省总体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最主要的农业用水形式仍处于水环境危险状态;从空间上看,2017年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中西部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高地区为东部城市;各市(州)中,白城市水资源生态亏损严重且水生态安全状况较差,白山市和延边州的水资源储备充足,开发潜力较大;全省水环境安全整体态势良好,但区域间水环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吉林省水资源存在短缺现象,政府部门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等用水方面做出相应举措,以期实现吉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区农业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武陵山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其农业资源特点,提出该地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是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科技领先、可持续利用,认为开发武陵山区农业资源要有整体观,在积极扶持骨干企业和旅游业的同时,注重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的开发,更要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充分发挥农业嵛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区域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陆地干旱地区新疆自然生态主要为草原生态和荒漠生态以及河流生态系统,长期以来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以水利为主体的人工绿洲生态建造速度快于自然生态系统,基于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干旱区新疆过去那种只注重工程经济效益忽略自然环境水利发展观面临挑战,本文基于生态水利理念,结合干旱区新疆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就注重水利生态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水利与河流共生系统、把握生态水利系统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杜国华 《农业科学研究》2011,32(3):56-58,71
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和脆弱,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中部干旱带的生态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提出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培养特色林业产业和加快实施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恢复措施,旨在为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与草畜产业实现"双赢"的发展目标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详细分析生态脆弱地区城市发展的生态因素和非生态因素的基础上,归纳我国内陆干旱区、高寒地区等不同地域类型下生态环境脆弱区共性,依托现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理论框架,提出了适合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调控模式,为加快生态脆弱区域的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9.
浦江县西部山区是浦江重要的水源区和生态屏障,生态服务功能十分明显,为保障该地区及周边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森林生态资源安全,需要建立起资源统一配置、生态统一补偿的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积极部署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工作,这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浦江西部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新疆草地退化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国土资源,也是一种可更新的再生性自然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功能和价值。新疆属干旱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草地在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新疆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从新疆草地退化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新疆草地退化中自然和人为2方面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