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减压提取法从无患子果实中提取总皂苷,通过分光光度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 h和料液比1∶14(g∶mL)。该条件下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的得率为15.34%。采用水琼脂培养基法测定无患子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无患子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靶标植物红三叶的根系生长,且对红三叶根系的抑制率与无患子总皂苷含量呈正相关,当无患子总皂苷为15.34%时,其除草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为0.116 g/L。经薄层色谱化学显色定性分析,初步判断除草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寻找对猕猴桃果实软腐病主要病原菌具有较佳抑菌效果的植物源保鲜剂(植物提取物),以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法】以猕猴桃葡萄座腔菌和间座壳菌为供试真菌,选择120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药用植物的丙酮提取物,采用牛津杯法对其离体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供试药材(生药)提取物的质量浓度为1.0 g/mL的条件下进行初筛,得到了20余种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植物品种;在以丁香、肉桂、零陵香、黄芩、油茶粕、广藿香、石菖蒲、迷迭香、黄连、凤仙透骨草、山苍子等植物的提取物处理后,2种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可达15 mm以上;其中丁香和肉桂的抑菌效果最好,其生药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较低,分别为3.125与62.5 mg/mL;其次是细辛、葡萄籽、川芎、毛蕨、苦参、麻黄根、皂角刺、荆芥、独活、杜仲、五加皮等物种,其生药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约为10.0、150 mg/mL。当肉桂、丁香、黄芩提取物的浓度达到2.0 mg/mL时,此3种植物提取物处理组的间座壳菌菌丝干质量均在0.05 mg以下,而其葡萄座腔菌菌丝干质量均在0.1 mg以下;当提取物的处理浓度达到2.0 mg/mL时,肉桂、丁香、黄芩提取物处理组的果实发病率与对照之间分别大约相差31.94%、41.24%、37.60%,说明各处理均能有效降低猕猴桃果实的发病率。【结论】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源保鲜剂为猕猴桃果实长期高效、绿色、环保贮藏提供了方向,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夹竹桃蚜是危害夹竹桃的主要害虫.选用高阿丁枫、膏桐、辣蓼、竹柏、紫茎泽兰5种植物的茎叶,以95 %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渍法,得到这5种植物的茎叶提取物.将此5种植物茎叶提取物稀释成1倍、5倍、10倍3种浓度,在室内作其毒杀夹竹桃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的茎叶提取物对夹竹桃蚜虫的毒杀效果,以竹柏茎叶提取物最佳,其夹竹桃蚜虫的平均死亡率为17.7 %,其他4种植物茎叶提取物对夹竹桃蚜虫的毒杀效果依次为紫茎泽兰﹥高阿丁枫﹥辣蓼﹥膏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桐子结实大小年现象的发生与其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包括无果枝的花芽与有果枝的叶芽)和果实中各种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现象的发生及其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等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初期和果实成熟期的有果类与无果类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等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1)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IAA含量均先降后升,且三者间IAA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IAA与山桐子花芽分化有关,但与结实大小年无关。2)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GA3含量均持续升高;完全大小年类山桐子不同器官中的GA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结实类型的,且其无果枝叶片、芽中的GA3在果实成熟期的含量均最高,分别是411.69和355.38μg·g<...  相似文献   

5.
镰孢菌属是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的一种兼性寄生真菌。一般情况下,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大型分生孢子镰刀状、弯月形,淡黄色或无色,有2~4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单胞无色,球形式椭圆形、梨形。该菌为土壤习居菌,在土壤或病植株殊体上过腐生生活及越冬,一旦遇到适宜的植物寄主即可寄生到寄主体内,是一种以腐生为主兼有寄生的真表,致病力强.常引起植物毁灭性病害。多种园林植物的枯萎病或立枯病多由该菌引起一如石竹枯萎病。翠荣枯萎病、紫荆枯萎病、鸡冠花立枯病等。出现的症状多为茎叶枯死或维…  相似文献   

6.
由莰烯醛(1)与羟胺盐酸盐反应合成了莰烯醛肟(2),继而与卤代烃反应合成了5种莰烯醛肟烃基醚衍生物,分别为:莰烯醛肟乙基醚(3a)、莰烯醛肟正丙基醚(3b)、莰烯醛肟正丁基醚(3c)、莰烯醛肟正戊基醚(3d)和莰烯醛肟苄基醚(3e)。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仪器分析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莰烯醛肟及其烃基醚衍生物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产物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皆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莰烯醛肟的抑菌活性最优,并且对油茶炭疽病的抑制效果最好,EC 50为39.25 mg/L,对水稻纹枯病菌、猕猴桃果实拟茎点霉、玉米赤霉病菌和毛竹枯梢病病原菌的EC 50为40~50 mg/L;在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莰烯醛肟对水稻纹枯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完全抑制,对松枯梢病菌和七叶树壳孢菌的抑制率达97%以上,当药液浓度降低时,莰烯醛肟对大部分病原菌的抑制率仍然超过百菌清500 mg/L时的抑制率。虽然莰烯醛肟烃基醚衍生物的抑菌活性较莰烯醛肟有所降低,但对毛竹枯梢病菌、梨链格孢菌和玉米赤霉病菌的抑制率皆高于(或等于)百菌清。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水和苯-乙醇提取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用杯碟法测定2种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霉菌及变色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樟树叶苯-乙醇提取物抑菌测试效果不明显,但樟树水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和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当测试浓度为5%时,对木材白腐菌黄孢原毛平革菌、褐腐菌密粘褶菌、哈慈木霉菌、产紫青霉菌、烟曲霉菌均有明显抑制,高浓度(10%)时能抑制蓝变菌可可球二孢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高效制备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获得与传统提取方式相比更加环保且活性优良的提取方法。【方法】以黑果腺肋花楸果为原料,以ABTS+·和OH·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双水相法萃取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成分的工艺,以VC为阳性对照,分别测定了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对OH·、ABTS+·和DPPH·清除率的IC50值,并分析提取物中多酚、黄酮、花青素与抗氧化的相关性。【结果】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1 g/mL,硫酸铵质量浓度0.31 g/mL,乙醇体积分数43%,超声功率510 W,超声时间50 min;此时提取物对2种自由基平均清除率为(59.36±0.80)%,其中OH·清除率为(51.77±0.97)%,ABTS+·清除率为(65.20±1.43)%,较单一双水相法和常规醇提法均有显著提升。在此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得率为(12.67±0.43)%。提取物中多酚、黄酮、花青素含量分别达到了...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白三叶草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相的黄酮含量为12.98 mg/g(12.98%),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3.89 mg/g(13.89%),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7.4 mg/g(7.4%),水相的黄酮含量为1.5 mg/g(1.5%);石油醚相对5种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对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 mg/m L和8 mg/m L;乙酸乙酯相对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4和8mg/m L,仅水相对5种供试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对5种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氯仿相对5种供试真菌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其EC50分别为3.54、6.42、8.45、3.63和5.90 mg/m L;乙酸乙酯相对多主棒孢霉的抑制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2.51 mg/m L,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65.43mg/m L,石油醚相和水相对5种真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莰烯衍生物内型异莰烷基甲醛与氨基硫脲衍生物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5种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3a~3e),并通过IR、MS、1H NMR和13C NMR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3a~3e对水稻纹枯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中,内型异莰烷基甲醛缩氨基硫脲(3a)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最高,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3a对油茶炭疽病菌、枇杷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9%和97.2%,对油茶果生刺盘孢菌和彩绒革盖菌的抑制率均达100%,对水稻纹枯病菌、松枯梢病病原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0.7%、 79.8%、 79.5%,均优于阳性对照样百菌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喷施不同外源激素,研究其对灵武长枣果实主要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提高灵武长枣的品质,为灵武长枣提质增效栽培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年生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在枣树坐果以后分别喷施脱落酸(ABA100 mg/L)、乙烯(ETH100 mg/L)、赤霉素(GA330 mg/L)、茉莉酸甲酯(Me JA50 mg/L)、生长素(IAA100 mg/L)水溶液,调查分析喷施外源激素对灵武长枣果实的色泽、大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对灵武长枣果实的主要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有不同影响。1)喷施外源激素GA3、ABA、IAA后,果实风味变得更甜,其中喷施GA3后果实蔗糖含量提高3.41%,喷施ABA后,果实葡萄糖含量提高7.03%;喷施ETH后果实果糖含量提高17.15%。喷施外源激素GA3、ABA、IAA、MeJA可降低灵武长枣果实有机酸的含量,其中喷施MeJA后果实有机酸含量降低46.80%。2)喷施ABA后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1.44%;喷施ETH后果皮中花青苷含...  相似文献   

1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橡胶树嘴突凸脐蠕孢叶斑病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各杀菌剂对嘴突凸脐蠕孢菌的毒力差异显著,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咪鲜胺、异菌脲对橡胶树叶斑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范围在0.0133~0.5572μg/mL,其中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对橡胶树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佳,EC50均小于0.1μg/mL;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的抑制效果较差,EC50为1~100μg/mL;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对嘴突凸脐蠕孢叶斑病菌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稳定的食线虫真菌淡紫紫孢菌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插入突变体。[方法]介导的方法,以淡紫紫孢菌20-7的分生孢子为受体,将新构建的携带beta tubulin基因的质粒转化进入淡紫紫孢菌的细胞中,通过优化诱导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诱导培养时间、农杆菌终浓度OD660值、共培养AS的浓度、共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温度等因子,建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致病力不同的突变体。[结果]共培养过程中使用萌发孢子是成功建立淡紫紫孢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必要条件;淡紫紫孢菌萌发的孢子与农杆菌EHA105在25℃共振荡培养48 h时,且在共培养阶段当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00μg·mL-1(pH5.5)时转化效率最高,转化效率为1 200~3 200个转化子/106分生孢子,阳性抗性转化子比率为96%;转化子PCR表明,T-DNA已整合到淡紫紫孢菌的基因组中;Southern杂交验证表明,83.3%的转化子为T-DNA单拷贝插入;成功建立了可靠的淡紫紫孢菌的遗传转化体系,并从20个转化子中筛选到16个致病力变异的突变体。[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园林绿地消减大气PM2.5浓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绿地能有效消减城市空气中的PM2.5浓度,缓解大气污染状况。文中结合现有研究,综合阐述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作用机理,探讨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析园林绿地中植物种类、绿地结构、绿地面积和宽度对大气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总结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车流量等环境因子以及不同污染条件对PM2.5浓度分布和扩散的影响,提出了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研究趋势,指出应进一步探讨PM2.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尺度效应、城市绿色空间滞尘功能评估以及PM2.5的消减量与健康效益的关联性等。  相似文献   

15.
对比了10种植物干叶的50%乙醇提取物对4种常见木材腐朽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具有广谱杀菌性且效果较好的植物来源,为后续开发植物源木材防腐剂提供依据。以白腐菌采绒革盖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为供试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初步测定香樟、侧柏、闽楠等10种植物醇提物对木腐菌的抑菌效力,比较其不同时间段的(3、5 d和7 d)菌落直径和抑菌率,聚类分析优选出抑菌植物。结果表明:1)在供试浓度为20 mg/mL的条件下,10种植物醇提物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大多数植物醇提物抑菌活性明显下降,总体抑菌效果褐腐菌比白腐菌更强;2)当菌落培养至7 d时,飞龙掌血、猴樟、圆柏等6种植物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飞龙掌血和香樟对4种菌均有抑制作用;3)飞龙掌血抑菌率均高于70%,总体抑菌效果较香樟好,而香樟对采绒革盖菌的抑制效果较差,对其他3种菌的抑制效果达到70%以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飞龙掌血(1)和香樟(10)的抑菌效果最佳,在不同时间段对4种木材腐朽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力,说明这2种植物具有开发植物源木材防腐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分别用高压静电场和射频电磁场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和射频电磁场处理均能显著抑制链格孢菌的萌发,降低菌落产孢量和抑制菌落生长。用高压静电场和射频电磁场处理已经发病的银海枣Phoenix sylvestris离体叶片,有效抑制了叶片病斑扩展,防止了植物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在两种处理方式中,射频电磁场处理对链格孢菌及银海枣褐斑病的抑制作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7.
周婧  杨琦  李钢  徐静 《林业科学》2019,(1):89-102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河口地带的耐盐植物群落,分布在南纬30°与北纬30°之间,具有盐胁迫、高矿物组成、强还原性、频繁的潮汐等特征,也使植物对营养、空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特殊生境使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必然会造成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良好生物活性、独特化学结构的活性功能分子。红树属是红树林植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个属,包括8个种,分别是红海榄、红树、红茄苳、美洲红树、Rhizophora harrisonii、R.racemosa、树冬红树和萨摩红树。迄今为止,从红树属分离出内生真菌类群已达23目41科64属,其中对拟盘多毛孢属、青霉属和毛霉属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的最为广泛;从红树属内生真菌中分离鉴定出195种天然产物,包括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香豆素类、色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杂氧蒽醌类化合物、肽类、酚酸类化合物、内酯类等化合物,从红树属植物中发现许多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从中国南海红树林红茄苳内生拟盘多毛孢真菌中发现一系列罕见的具有亲脂性取代基的新色酮类化合物pestalotiopsones A-F (107—112),从拟盘多毛孢属JCM2A4中发现2个具有柔性结构的补身烷型倍半萜-环青霉醛酸的新骨架化合物pestalotiopens A和B (83, 84)。此外,许多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如化合物pestalpolyol 1(119)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为4.10μmol·L-1。从内生真菌毛霉QEN-189中分离到的吲哚生物碱rhizovarins A,B和F(46, 47, 50)对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强,IC50值分别为11.5、6.3和9.2μmol·L-1,对白血病细胞HL-60有强抑制作用,IC50值为9.6、5和7μmol·L-1。  相似文献   

18.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的症状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rwinia carotovora(Jones)Bergeey等引起的香榧细菌性褐腐病是危害香榧果实的一种重要病害,病斑呈褐色,常引起香榧落果而减产。4月底5月初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经雨水传播,从皮孔或伤口侵入,连续的阴雨天易发病,用5%菌毒清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0.4%,50%退菌特4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76.9%。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实现迷迭香提取精油后残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迷迭香提取精油后固体残渣为原料,分别采用溶剂提取(CSE)、超声波辅助提取(UAE)、超临界CO2萃取(SC-CO2)和亚临界萃取(SE)4种方法对有效组分进行提取,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高分辨串联质谱仪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分析对DPPH、ABTS、羟基等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综合评估所得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3个指标评价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4种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鼠尾草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等萜类化合物,木樨草素、橙皮素、香叶木苷和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鼠尾草酸和绿原酸等酚酸类化合物。采用4种方法所得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SC-CO2、CSE、UAE、SE。采用4种方法所得提取物均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SC-CO2、SE、CSE、UAE,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中的O3和CO2浓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植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植物对O3和CO2浓度变化的复合作用的响应机制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中阐述了O3和CO2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及生物量等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高浓度O3和CO2对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