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云杉球果锈病菌锈孢子形态学观察肖育贵,詹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云杉球果锈菌(Thekoporeareotatra(Fr)Magn)为膨痴锈菌科盖痂锈菌属锈菌,具有完全的生活史,属全型锈菌,主要危害云杉球果鳞片。云杉球果受害后,使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下...  相似文献   

2.
云杉球果锈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肖育贵(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云杉球果锈病菌(Thekopsoraareolatra)属于全型锈菌,在整个生活周期中要经过5个孢子阶段,并且是一种转主性寄生菌。其性孢子和锈孢子寄生在云杉属(Picea)的球果上.夏孢子、...  相似文献   

3.
球果锈病是云杉的主要病害.本文在查阅、整理国内外球果锈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几种球果锈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生活史和防治等方面综述了云杉球果锈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青海云杉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代表树种之一.它以自己独有的形态特征和适应性很强的特点,而散布与各个庭园与风景区.青海云杉主要害虫有云杉球果小卷蛾、云杉梢斑螟、云杉球果长尾小蜂、云杉超小卷蛾.根据青海云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多种措施的综合防治方法,构想了害虫可持续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形态比较特殊的花椒属植物,通过标本鉴定和查阅文献资料,确定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尖叶花椒,属甘肃省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定点系统观察,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Thekopsoraareolata(Fr.)Magnus.担孢子5月中旬开始飞散,侵入期为5月下旬,病害初期症状出现在6月下旬,锈孢子在7月下旬前后形成,8月中旬锈子器成熟。病情变化与气象有一定相关性,其回归预测模型为Y=-242.68-5.73x1-1.03x2+4.02x3-1.93x4-2.57x5+542.84x6+268.62x7+0.92x8复相关系数R=0.9986**>P0.01=0.7348。病害分布与林木所处位置有关,病情从重至轻的顺序为,南>北>东>西;山脊>山中>山脚;海拔高>海拔低;纯林>混交林;离转主远>离转主近  相似文献   

7.
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CronartiumribicolaJ.C,FicherexRabehorst的锈孢子在灭菌水、2%葡萄糖液、2%蔗糖液及2%麦芽糖液中均能萌发。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15℃,pH为6-7,RH为25%-75%,光暗交替较之全暗条件更利于锈孢子的萌发。锈子器自然破裂放出的锈孢子较未裂锈子器中的锈孢子萌发率高1-2倍。  相似文献   

8.
通过定点系统观察,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Thekopsora areolata Magnus.担孢子5月中旬开始飞散,侵入期为5月下旬,病害初期下状出现在6月下旬,锈隐子在7月下旬前后形成,8月中旬锈子器成熟。病情变化与气象有一定相关性,其回归预测模型为Y=-242.68-5.73X1-1.03X2+4.02X3-1.93X4-2.57X5+542.84X6+268.62X7+0.92X8复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9.
云杉稠李球果锈病Thehopsoraareoiata(Fr.)Magnus。是巩留林区及种子园雪岭云杉Piceaschrenkiana的重要种实病害,其转主寄主为欧洲稠李Padusracemosa。病菌借雨雾、山风和回旋气流传播,有效传播距离250m。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鳞片张开授粉时病菌伺机侵入。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300倍液,于5月25日左右球果授粉初期和5月30日左右球果授粉高峰期两次用药,防治效果达91.5%。  相似文献   

10.
五针松疱锈病(Cronar tium ribicola J.C.Fischer.)侵害许多五针松和茶(?)子属(Ribes)的一些种。在春季和夏季,担子孢子入侵任何年龄的松针,产生菌丝向下生长通过松针的输导组织,进入嫩枝,杀死一块树皮。在这块树皮上出现黄色小突起精子器,紧接着在早夏出现锈孢子器。锈孢子器是白色突起的泡状物,充满橙黄  相似文献   

11.
圆柏锈病—胶锈菌的重寄生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圆柏胶锈菌( Gym nosp orang ium asiaticum , G. yam adai)的重寄生菌柄锈生痤孢( Tuberculina vinosa)的寄生及形态特征。在 P D A 上,该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适温20℃~30℃,适宜p H6~9,荧光可促进产孢。田间接种该寄生菌于梨、苹、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等锈病菌上均表现了重寄生现象,其寄生率在梨、贴梗海棠及垂丝海棠达 90% 以上;该寄生菌以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形成芽管从性子器和锈子器侵入,潜育期 7 天~12 天。自然条件下在其寄生部位越冬, P D A 试管菌种在 10℃以下保存 5 个月仍有 80% 以上的孢子萌发率。该寄生菌的控病机制为阻断锈病的侵染循环,显示出生物防治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10—12月,采用样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补充调查,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插岗梁有兽类8目23科6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兽类有20种。在60种兽类中,啮齿目(20种)和食肉目(19种)种类占绝对优势。保护区兽类区系组成中,东洋种与古北种比例相当(东洋种有23种,古北种有22种,广布种有15种)。调查结果显示,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丰富,区系组成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青海云杉的种实害虫有十几种,危害严重的有三种,即云杉球果小卷蛾、云杉蛀果斑螟和云杉梢斑螟,主要发生在甘肃祁连山林区。本文经过调查,根据青海云杉和种实害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加强青海云杉林的经营管理,尽量减少广谱性化学药剂的大面积使用;尽可能多的应用营林技术为主的、不杀伤天敌的防治措施,以达到青海云杉种实害虫综合治理的良性循环;并提出青海云杉种实害虫综合治理的策略、原则以及评价青海云杉种实害虫综合治理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种。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陕西三省交界的岷山、秦岭山系,在甘肃主要分布在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多儿、阿夏、插岗梁、博裕河、裕河、尖山等省级保护区境内。  相似文献   

15.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大型野生真菌资源。经初步鉴定,该保护区分布大型真菌有2个亚门48科100属187种。其中:子囊菌亚门真菌有11科22属35种;担子菌亚门有37科78属152种。保护区内食用菌种类有109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数的58.3%,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从致病和共生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保护区大型野生真菌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迄今已明确地揭示白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J. C. Fischer ex Rabenhost是转主寄生菌,它以白松作为锈孢子寄主,而以茶藨子属植物作为冬孢子寄主。然而1972年在北海道东部首先查明栽植的白松干锈病菌在自然条件下能侵染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 L.),同时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也能侵染茶藨子作为其冬孢子的寄主。1977年在北海道的十胜地区又发现寄生在栽植的红松上的另一种干锈病菌,它的病原性与白松上者相同(Uozumi 1978)。此外,还有一种锈菌称为CronartiumKamtscha ticum Jrstad.它可同时侵染马先  相似文献   

17.
<正> 锈菌是一大类植物寄生菌,全世界已知约5,000—6,000种,约300个属,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蕨类植物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锈菌都可以寄生,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锈菌的繁殖机构可产生五种孢子形态。寄生现象也很复杂。锈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是一类绝对寄生菌。但是,自从Hotson和Cutter(1951)人工培养苹果锈病菌(Gymnosporangium juniperi-virginiana)以及Williams等(1966)人工培养小麦秆锈菌(P.graminis f.sp.tritici)的无菌锈孢子成功以来,关于锈菌人工培养的研究很活跃。另外,对精子器、锈孢子形态的研究也开始从新的角度进行,获得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堪萨斯州曼哈顿国营苗圃,1年生的欧洲黑松、矮松、黄松和花旗松幼苗严重枯萎,这是一种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Desm)Kickx)寄生的结果。用松色二孢菌单胞培养的菌丝体接种,健康的欧洲黑松幼苗30天内全部死亡,接种15天后,在死亡的幼苗上发现了典型的分生孢子器。松色二孢菌已在针叶、叶基、树皮和死亡的球果鳞片上发现,在曼哈顿堪萨斯州学院校园内成年的欧洲黑松、黄松、辛松、刚松和欧洲赤松枯枝上也被发现。在不同的寄生和不同的植物部分,松色二孢菌的器孢子隔膜是多变的。  相似文献   

19.
一、形态特征 沙地云杉是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树高可达45米,胸径80—100厘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叶长1—2厘米,粗壮稍弯曲,先端微尖或极尖。球果长5—16厘米,栗褐色;种鳞倒卵形。花期4—5月,种熟期9-10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为以后科学防控该害虫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室内解剖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冷杉梢斑螟的年生活史、各虫态形态特征、习性。[结果]表明: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危害林芝云杉球果果轴、种鳞和种子,且以幼虫在球果内越冬,有滞育现象,无转移危害现象,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成虫期5~8 d,卵期9~14 d,幼虫期近10.5个月,蛹期25~36 d。[结论]冷杉梢斑螟危害林芝云杉球果,影响林芝云杉林的天然更新,建议每年12月、1月对落地球果和挂在树上的畸形球果进行清理并深埋,以减少冷杉梢斑螟的种群数量和对来年林芝云杉球果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