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烟粉虱是黄瓜的主要害虫,利用非化学措施控制烟粉虱对于黄瓜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光驱避对设施蔬菜烟粉虱的控制作用,应用RGB值与虚拟波长的关系在计算机上模拟不同波长的颜色,根据烟粉虱对不同光质的选择率,筛选出对烟粉虱有驱避作用的敏感光质,在此基础上,调查该光质处理下设施黄瓜烟粉虱种群的变化情况以及该光质与多种光质联合使用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RGB值为0,0,255(波长为470nm的蓝色)的颜色对烟粉虱成虫的驱避率最高。黄色和绿色对烟粉虱有较强的诱集作用,烟粉虱的选择率分别为54%和42%;但在黄光和绿光打开的环境中再加入蓝光后,烟粉虱对黄光和绿光的选择率分别提高到68%和56%。在黄光和绿光共存的环境中加入蓝色光,可以加速烟粉虱从绿色区域向黄色区域的迁移。在大棚黄瓜田,蓝光照射后烟粉虱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并且随着光照射时间的延长,黄瓜上烟粉虱数量下降幅度增大,光照射6 d后烟粉虱的校正虫口减退率达92.76%。蓝光和黄光联合使用,在开启蓝光前先打开黄光,可以增强对黄瓜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处理10 d、20 d、30 d后,黄瓜叶片上烟粉虱校正虫口减退率较不开黄光分别提高13.80%、18.17%、15.10%。研究发现,蓝光照射对烟粉虱有强烈的驱避作用,蓝光和黄光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与斜纹夜蛾喜食程度、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喜食植物依次为槟榔芋 >莲藕 >甘蓝 >青菜 >水蕹菜 >黄牙白 >棉花 >大豆 >萝卜 >豇豆 >木耳菜 ;较喜食植物依次为花生 >芝麻 >酸模叶蓼 >四叶萍 >甘薯 >绿豆 >黄瓜 ;其余为次要寄主植物。斜纹夜蛾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 ,其发育历期、蛹重、蛹羽化出成虫比率均有显著差异 ,取食芋头、水蕹菜、青菜、甘蓝、豇豆和莲藕等作物叶片的幼虫发育历期较短 ,蛹较重 ,蛹羽化率较高 ,而取食棉花、大豆和向日葵叶片的幼虫历期相对较长 ,蛹较小 ,蛹羽化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转Bt基因棉花上烟粉虱种群较常规棉上升的原因是否受到Bt毒蛋白的影响,以及是否与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力变化有关,应用转Bt基因棉花‘新棉33B’及其常规棉受体‘33’为试验对象,采用ELISA法和酶活力测定法,分别研究了取食转Bt基因棉花后烟粉虱体内Bt毒蛋白含量以及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保护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3种解毒酶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取食转Bt基因棉花‘新棉33B’4 h后,烟粉虱体内能检测到Cry1Ac蛋白,并且在12 h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取食‘新棉33B’后烟粉虱体内的SOD和GSTs活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并且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SOD活力逐渐下降,其中取食8 h、12 h、24 h和36 h后较取食‘33’的对照分别下降了37.8%、32.1%、32.0%和31.9%。CAT、POD和CarE活力显著提高(P0.05),并且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酶活力逐渐上升,与对照相比,取食12 h、24 h和36 h后,CAT活力分别为取食‘33’的对照的1.54倍、1.55倍和1.42倍;POD活力分别为取食‘33’的对照的1.59倍、1.39倍和1.53倍;CarE活力分别为取食‘33’的对照的1.32倍、1.34倍和1.39倍;取食‘新棉33B’对AChE活力没有明显影响。结果提示,转Bt-Cry1Ac基因棉花对烟粉虱保护酶活力总体起到促进作用,对解毒酶活力总体影响不大。故烟粉虱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增加可能会有益于烟粉虱种群的增长,但是否起到决定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烟粉虱取食对辣椒体内营养物质和抗性物质的影响,选择抗虫辣椒品种(‘新一代三鹰椒’、‘新苏椒五号’)和感虫品种(‘苏椒13号’、‘苏椒15号’)各2个,每株辣椒分别接烟粉虱成虫0头(对照)、30头(低密度)、60头(中密度)和120头(高密度),取食24 h后测定辣椒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酚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发现,低密度的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随着虫口密度的提高,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感虫辣椒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高于抗虫品种。低密度和高密度的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抗虫品种的下降幅度大于感虫品种。低密度和中密度的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但高密度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上升;抗虫品种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感虫品种。烟粉虱取食后,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感虫品种的上升幅度较抗虫品种上升幅度大;随着虫量的增加,辣椒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高密度烟粉虱取食后酚类化合物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烟粉虱取食后,感虫辣椒品种‘苏椒15号’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其他3个品种在中等以下密度的烟粉虱取食时,黄酮类化合物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在高密度烟粉虱取食时,黄酮类化合物明显高于对照。研究表明,烟粉虱取食可引起辣椒营养物质和抗性物质含量向着有利于提高抗虫性的方向改变,但不同虫口密度下不同辣椒品种的改变幅度不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寄主植物与烟粉虱之间的防御和反防御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转Bt基因棉花"国抗22"和常规棉亲本"泗棉3号"为试材,研究外源Bt基因导入对棉花叶片维管束汁液中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以及烟粉虱种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泗棉3号"相比,"国抗22"叶片维管束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单宁浓度苗期较低,但花铃期两个品种无明显差异;花铃期游离氨基酸总量无明显差异,但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泗棉3号";在苗期和花铃期两品种棉花叶片维管束汁液中均未检测到棉酚.取食苗期和花铃期"国抗22"棉花的B型烟粉虱内禀增长率rm分别比取食"泗棉3号"对应生育期的高13.7%和20.2%.研究表明,外源Bt基因的导入影响转基因棉花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其他抗生物质的合成,从而影响烟粉虱的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同叶面肥对番茄植株生理生化及烟粉虱种群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肥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营养状况,从而影响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为害等。在室内条件下[(25±1)℃,L∶D=14 h∶10 h,70%~80%RH]研究了氨基酸叶面肥、植物营养素和支链氨基酸3种肥料叶面喷施对番茄植株生长及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氨基酸叶面肥处理能明显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株高、叶片展幅、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其次为施植物营养素处理。不同叶面肥处理影响番茄叶片矿物质及营养物质含量(N和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番茄生长指标株高、叶片展幅、叶面积基本呈正比,而K则相反;不同处理间的叶片叶绿素和水含量基本无显著差异。不同叶面肥处理番茄植株上烟粉虱生长发育及生殖表现存在差异,发育历期在氨基酸叶面肥处理番茄上最长(22.95 d),其次为植物营养素处理(22.83 d),最短的为对照处理(21.78 d),显著短于氨基酸叶面肥和植物营养素处理;存活率总体受叶面肥影响不大;烟粉虱1龄若虫体型在支链氨基酸处理番茄上较大,对照上较小,但随着龄期的发育,氨基酸叶面肥处理番茄上的4龄若虫体型达到最大,对照上的仍为最小。烟粉虱雌成虫寿命在支链氨基酸处理番茄上最长(26.64 d),植物营养素上的最短(16.92 d),两者差异显著;产卵量在支链氨基酸处理番茄上最高(190.55粒),对照上的最低(119.91粒),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烟粉虱内禀增长率在植物营养素处理番茄上最高(0.474 9),而在氨基酸叶面肥处理上,内禀增长率与对照相比并没有明显提高(分别为0.406 4和0.405 4)。施肥在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也为植食性昆虫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作物产量的增加和害虫为害造成的损失两者之间的平衡是获得收益的关键。本研究中氨基酸叶面肥能明显促进番茄生长,对烟粉虱取食产卵有利,但同时会延长烟粉虱的发育历期,且氨基酸叶面肥处理番茄上的烟粉虱雌成虫寿命和生殖力并非最高,抵消了营养对烟粉虱的有利作用。同时,氨基酸叶面肥不会提高烟粉虱的内禀增长率,也就是不会促进烟粉虱的种群增长,在生产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随机引物H16对浙江采集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B型和2个非B型种群进行RAPD分子标记,结果表明: B型、非B型ZHJ-1和非B型ZHJ-2 3个种群分别能稳定地扩增出446、390和1317 bp的特异性片段。将3个种群的特异性片段分别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3对SCAR引物。通过PCR反应条件的优化,B型、非B 型ZHJ-1和非B型ZHJ-2 3个种群各自的SCAR引物分别能扩增出本种群的特异性条带,其大小依次为439、366和1238 bp,而其它种群与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则无扩增。  相似文献   

8.
淮北棉田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淮北棉田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田间系统调查共发现害虫35种,捕食性天敌24种;害虫优势种为棉蚜、烟粉虱、棉叶螨、棉盲蝽;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主要为四点亮腹蛛、龟纹瓢虫、T-纹豹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华姬猎蝽、小花蝽、青翅隐翅虫。该区棉田害虫与捕食性天敌在棉株上的分布特点为:四点亮腹蛛、T-纹豹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小花蝽、青翅隐翅虫为下部>中部>上部;烟粉虱、棉盲蝽为上部>中部>下部;华姬猎蝽7月30日前为上部>下部>中部,8月9日后为下部>上部>中部;棉蚜在6月20日前为上部>下部>中部,在6月30日后为下部>上部>中部;棉叶螨前期主要分布在下部,后期向上转移;龟纹瓢虫在7月10日前为上部>中部>下部,7月20日之后为下部>上部>中部。群落均匀度在棉花生长发育前期较低,中期逐渐上升,后期又逐渐下降;集中度的变化趋势与均匀度相反;多样性在棉花生育中期最高。以物种为单位和以功能团为单位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04。  相似文献   

9.
2017年1月9—12日和2月21—24日,在南平建瓯、三明将乐、三明三元、福州闽侯、龙岩新罗以及漳州龙海等6个地区,调查了大棚和露地烟粉虱越冬寄主及种群密度,以期明确福建省露地及设施蔬菜烟粉虱越冬规律,为烟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共记录烟粉虱越冬寄主6科16种,主要包括栽培蔬菜花椰菜、番茄、茄子以及阔叶类杂草龙葵、小飞蓬、辣子草和胜红蓟。在露地花椰菜上,烟粉虱越冬虫口密度1月份显著高于2月份;花椰菜采后残株上的越冬虫口密度显著高于莲座期和花球形成期。在温室大棚中,休耕大棚中越冬虫口密度显著高于生产大棚。无论是蔬菜还是杂草,温室大棚中的越冬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露地。烟粉虱各虫态均可在各地温室大棚和漳州露地越冬,而在南平和三明等温度较低的地区以卵和伪蛹在露地越冬。在蔬菜上发现越冬烟粉虱有MEAM1隐种和MED隐种,温室大棚中两隐种数量分别为57只和111只,温室大棚可能有助于MED隐种定殖。室内耐寒性测定证实卵和高龄若虫比低龄若虫以及成虫更耐寒,烟粉虱在花椰菜、龙葵和辣子草上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3.7%、79.3%和81.6%,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8.9 d、16.7 d和18.8 d,龙葵和辣子草是烟粉虱适宜的越冬杂草寄主。综上,烟粉虱可在福建省露地越冬,温室大棚加重了烟粉虱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0.
土壤施肥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寄主选择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土壤施肥对烟粉虱种群的影响,在室内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了11种氮、磷、钾施肥组合处理和对照处理的黄瓜苗上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若虫大小、寄主选择、繁殖力及寿命等生命参数。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受施肥影响显著;施肥对卵和低龄若虫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高龄若虫存活率及各龄若虫大小影响显著;成虫较喜欢在氮肥施用量适中且不施用钾肥和磷肥的黄瓜植株上取食和产卵,而不喜好氮肥施用量大且施用钾肥和磷肥的植株;烟粉虱的寿命及繁殖力在单独施用磷肥的黄瓜植株上低于对照处理的植株,在其他施肥处理上均高于对照。在氮肥施用量大且施用钾肥和磷肥的植株上,一个世代后烟粉虱种群增殖最大,达74.4倍;在单独施用磷肥时增殖最小,仅17.2倍。  相似文献   

11.
烟粉虱内共生菌groEL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粉虱内共生菌groEL基因编码一种 63KD的GroEL蛋白 ,属于分子伴侣cpn60家族成员 ,与烟粉虱传播植物病毒病关系密切。通过PCR对长期生活在甘蓝上的烟粉虱体内groEL基因进行了PCR扩增 ,序列测定表明其长度为 1 668bp ,编码 5 5 5个氨基酸 ,与Genebank中烟粉虱内共生菌groEL(AF1 30 4 2 1 )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99 82 % ,氨基酸同源性为 99 64%。  相似文献   

12.
A new chemical compound was tested for its insecticidal activity against several major insect pests. The compound, called "flufenerim", has a core pyrimidine structure and an unknown mode of action and showed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the sweet potato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the green peach aphid Myzus persicae (Sulzer), and the African cotton leafworm Spodoptera littoralis (Boisduval); however, it did not show any activity against two thrips species: western flower thrips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 and tobacco thrips Thrips tabaci (Lindeman). The compound was relatively potent against the three tested pests and caused mortality rates that reached up to 100% at concentrations under 10 mg of active ingredient (ai) L(-1). The action of the compound was very fast, and mortality was observed within 48 h after exposure of the insects to treated leaves.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compound is its very short residual activity, which approximates to 4 days after application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to 2 days under outdoor conditions for both B. tabaci and S. littoralis. Although this new compound's mode of action is yet unknown, its rapid and potent action against sap-sucking pests suggests that it acts on a very important target site in the insect body and possibly could be applied very close to harvesting.  相似文献   

13.
新疆灰霉病菌多态性及其致病力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本研究将来自新疆3个主要生态区域的12个灰霉病菌菌株, 经人工接种于7个寄主的离体叶片上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 并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12个菌株的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 12个灰霉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 可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型, 其中来自和田的黄瓜灰霉菌和伊犁特克斯的番茄灰霉菌致病力最强; 阿克苏番茄灰霉菌的致病力最弱。根据在不同寄主上的致病反应, 12个菌株被划分为4个菌群。RAPD分析结果表明, 在0.65阈值下, 12个灰霉菌株可分为4个菌群, 说明供试灰霉菌株间有高度的遗传分化。灰霉病菌致病力强弱与菌株寄主、地理位置均无直接相关性, 但灰霉菌株的遗传距离与菌株来源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的分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对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进行分子比较研究 ,筛选出C、D、G和H等 4对引物 ,分别能够扩增出烟粉虱内共生菌的groEL基因、初生内共生菌与次生内共生菌的1 6SrDNA基因 ,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99 5 8%、98%和 98% ,而不能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中扩增出该类基因 ,表明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存在分子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