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料工业》2002,23(8):55-55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掌握适宜的育雏温度是保证育雏成功的首要环节。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条件好些的在育雏舍内采用火炕保温、红外线保温、煤炉保温等,因此,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拥挤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温度如长期过低,则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鸡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升高。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雏鸡的各…  相似文献   

2.
季节交替阶段,外界的温差变化较大,保温和通风成为鸡场管理的矛盾点,大多养殖户采取保温措施而减少通风。如果采用把门窗等通风口关闭的措施进行保温,一方面,鸡群因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另一方面,鸡群长期处于不流通的空气中,个别鸡只的排毒,微生物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繁殖,而影响整个鸡群。  相似文献   

3.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偏低,风、雨、雪及寒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侵袭鸡群,使得肉鸡易发生呼吸道疾病,这无疑给肉鸡饲养者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因此,在冬季对肉鸡呼吸道疾病必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减少损失。一.做好防寒保温和环境卫生当气温急骤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时,往往易使肉鸡外感风寒,发生咳嗽、喷嚏、气管罗音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因而,饲养者要掌握好气候的变化,做好防寒保温工作。鸡舍要维修好,防止贼风,穿堂风侵袭鸡群。平地饲养的肉鸡群要加厚垫料,利用垫料来提高室内温度。但是…  相似文献   

4.
蔡红伟 《山东家禽》2008,(12):25-26
进入深秋季节,北方冷空气不断侵袭,风多、天干、气躁且昼夜温差大,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与此同时,为了防寒保温我们将鸡舍的门窗紧闭,从而导致舍内空气流通差,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大量滞留,受这些有害气体的长期影响,鸡群的呼吸道粘膜受到损坏,很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并且鸡舍较好的保温措施也为病毒和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及传播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消除非传染性因素 一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不要使用发霉的垫料和饲料,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垫料要经常翻晒和更换,防止霉菌生长;注意对圈舍进行合理通风换气,减少氨气等刺激性废气的滞留。因氨气刺激会容易使鸡发生呼吸道疾病,是很多鸡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应把冬季保温、通风换气和饲养密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使鸡舍保持合适温度,从而减少外在的诱导因素;解决好通风和保温这对矛盾是减少鸡只在冬季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冬季天气寒冷,养鸡户给鸡舍加热升温用煤量大,使养殖成本增高,养殖利润明显减少。为了减少煤炭消耗,降低饲养成本,增大养鸡利润空间,冬季鸡舍保温节能已成为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若采取安装温控器、导风管、暖风炉、吊烟筒以及搭建保温棚等节能措施,既可以提高鸡舍的保温效果,又可以维持舍内空气新鲜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降低养鸡成本、提高养殖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较低,大多数养殖户都能注意到防寒保温的重要性。然而在保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通风换气,致使鸡舍内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的浓度升高,严重时导致鸡氨气巾毒或引发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8.
随着冬季气温的下降,生猪所食饲料多用于自身体温的维持,并且在冷刺激的影响下,生猪很容易产生疾病。为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御寒保温措施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一方面,能够促进生猪健康育肥,达到增收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猪各种呼吸道以及肠道疾病的发生,确保冬季养猪户的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冬季生猪御寒保温的几点措施,并进行了简要探讨,以期为广大养猪户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王华听  徐奎 《养猪》2011,(6):I0008-I0008
冬季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特点及防控 冬季严寒,保温和通风的矛盾自然成为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首发条件。在冬季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控猪呼吸道疾病,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非常关键。笔者针对冬季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正确的防控措施进行简要阐述,希望会对养猪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断奶前仔猪的死亡是养猪各环节中死亡率最高的,死亡率大多在7%以上,是养猪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一些疾病的暴发对新生仔猪存活有很大影响,但是解决断奶前死亡率高的关键在于产仔舍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在产仔管理,及早吃足上初乳,保证仔猪有充足的母乳,对弱小仔猪的照顾,做好仔猪保温措施等方面的操作水平。另外,就是保温设备的分布,分娩栏的设计,疾病的控制和母猪的营养。  相似文献   

11.
刘青春 《中国家禽》2001,23(10):28-28
1原因分析 1.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家育雏一般采用自然温度育雏,有的用纸箱、箩筐等做育雏保温设施,条件好的在育雏舍内用炉火保温或用红外灯保温,很难控制育雏室的温度,常引起室温偏高或偏低。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外层的雏鸡将头钻入雏鸡堆中,俗称雏鸡“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若温度长期过低则影响雏鸡生长发育,造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死亡率升高。 1.2鸡舍卫…  相似文献   

12.
徐斌龙  吴鹏飞  宋良敏  金石 《养猪》2014,(1):130-131
入冬以后,为了保温,国内多处使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猪舍的养殖户常用塑料薄膜或其它方式把猪舍全部封闭起来。封闭后虽然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弊端,猪舍内湿度过大、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等)超标,造成很多的皮肤性疾病感染和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条件改  相似文献   

13.
冬春季养猪场常发生的疾病多是病毒性疾病,例如猪痘病等。同时进入冬春季节,天气寒冷.许多养猪场为了保温.多数采取用塑料大棚来保温.造成空气流通不畅,进而空气质量下降.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上升.刺激动物呼吸道,同时由于部分患病猪治疗和用药不当.极容易继发支原体肺炎(又称霉形体肺炎或猪气喘病).并且此疾病多为慢性.病程相当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4.
正秋冬季节,北方气温较低,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冷应激和消化系统疾病,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的疾病也较为多发。文章主要从不同方面简述秋冬季节疾病的预防措施。1注重冬季保温与通风特别是东北地区,秋冬季节牛场要注意保温和通风的平衡,温度太低,弱牛和犊牛容易发病;如果空气中有害气体较高常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牛舍一定要考虑保温与通风相结合的方法,使牛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15.
禽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冬季,通风和保温发生矛盾时,许多养殖户为了保温,而忽视了禽舍的通风换气,致使禽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在诱发各种疾病的同时,也为其他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6.
严冬季节,有些养猪户圈养的猪常常尿窝子,这样既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猪尿窝主要是猪舍不防寒、不保温和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1 加强保温防寒 冬季气温低,羊体消耗热能多,保温防寒是羊群安全越冬的主要措施。入冬后彻底检查羊圈,要将墙面修整好,使之不透风,避免贼风侵入,地面要保持干燥。羊圈棚舍要随天气逐渐变冷由四周向中间搭严,在棚圈上盖草,堵塞透风洞。放牧时要选择向阳背风、地势低洼而比较暖和的地方。冬季不可顺风放牧,否则羊毛会被顺风吹开,不利保温,使羊容易患感冒等疾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优点 通风和保温本身就是很矛盾的问题,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养殖户常常为了保温而忽略通风,结果造成呼吸道疾病的多发。治疗呼吸道疾病是很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呼吸道疾病会引起禽的气囊炎,而在饮水给药时,药物经过吸收进入血液,能够达到气囊的则很少。这是呼吸道疾病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冬春季猪场应做好防寒保温、疾病防控、饲养管理等基础工作,避免因保温不到位和其他技术失误导致猪只感冒、腹泻或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避免因防疫不到位导致病毒性疾病传播,避免因饲养管理不到位导致猪群膘情差。1组织保障场长全面负责猪场冬春季管理工作部署,各级负责人组织落实,猪场全体员工参与。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制定紧急预案,有效应对大风、严寒、霜冻等极端恶劣天气及各种疫情,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持生产稳定。  相似文献   

20.
1新生羔羊的护理 1.1保温防冻 羔羊出生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需热多而产热少,保温能力差,怕寒冷。冬季又是北方的产羔旺季,因此冬季羔舍的温度保持在5℃为宜。注意羔羊产后1星期内不要到舍外有风的地方,以防感冒。呼吸道疾病羔羊生下后如母羊没有舔净粘液,接产人员要用干毛巾把羔羊身体擦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