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小年方式管理竹林,既可保持竹林长盛不衰、稳定绿化成果,又可使竹材、竹笋产量保持相对稳定.为提高竹林种植水平,现对大小年竹林盛而不衰的特点、主要原因和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竹林生产经营中竹林营造方式的选择、竹林经营管理、竹林地退化等问题的深入分析,明确了问题产生的根由,并提出采用混交林栽植、分类经营、减缓或解决竹林地退化等生态经营措施,建立协调稳定的竹林生态系统,以不断提高竹林生产力,取得更大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一年四季(周年)产笋,春、夏、秋、冬鲜笋源源不断供应市场,给居民餐桌时时供鲜,使竹农收入不断增加,竹区面貌欣欣向荣。宁波市1980年代一届(2年)产笋一次;到80年代后期竹林产笋没有了大小年,做到了花年产笋;到目前能够一年四季产笋。四季产笋的好处有:  相似文献   

4.
经营毛竹笋用林的目的是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收入。我市有竹林6.67万hm^2,其中笋用林占30%~40%,而且大多数是花年竹林,产量从1980年的500多万t达到目前1000多万t(包括鞭笋、冬笋)。经营花年竹林有以下好处:产量可迅速提高;全年均衡产笋,可为竹笋罐头厂源源提供原料;吸纳多余劳力,提高竹山经济效益,为农村致富服务。经营花年竹林要抓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苦竹在竹类中属于混生竹,集约经营好的苦竹林没有"大小年"之分。其主要栽培措施如下:一、土质要求应选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的砂质土地栽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腊月中下旬撤除毛竹林地覆盖物对竹林产量和生长的影响,采用在不同地点多年试验的方法,选择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林,实施隔年覆盖(春笋小年覆盖,大年不覆盖),于覆盖45~60 d后将覆盖物撤除,并进行竹笋采挖与不覆盖之间的竹林产量和林分质量分析。6 a的试验表明:1覆盖竹林的春笋平均产量比不覆盖的减少了0.47%,冬笋平均产量增加320.16%,鞭笋平均产量增加141.00%;2覆盖竹林的林分平均胸径比6 a前增加了6.25%,全竹高增加了2.58%,立竹密度增加0.55%;竹林年龄结构比例中,Ⅰ度竹增加1.44%,Ⅱ度竹增加9.88%,Ⅲ度竹减少21.75%;3覆盖竹林的竹鞭总鞭长增加4.39%,平均鞭径粗度增加5.02%。可见腊月中下旬撤除覆盖能使毛竹林产量和生长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花吊丝竹施肥和竹林结构调整措施对竹林笋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的肥料对花吊丝竹初笋期早晩、出笋期长短、产笋量多少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施用猪粪的增产效果最显著,且初笋期早、出笋期长、肥效长,一年施肥2次效果更佳;不同竹林结构对花吊丝笋产量密切相关(一年生、二年生竹子产笋量最高),生产上花吊丝竹丛,一般只保留一至二年生的母竹,三年以上的母竹必须伐除,每丛立竹数保留在10株左右是较为理想结构,可在福建南部和水土流失区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竹林碳汇研究已经逐渐演化为碳汇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研究竹林碳汇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结果表明:①竹林碳汇研究处于快速发展期,该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密切关注;②发文作者之间合作紧密,核心作者发文能力较强,并且已经基本形成核心作者群,核心发文机构地域集聚性明显,对该领域贡献巨大;③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竹林碳储量、竹林固碳能力、经营模式、竹制品碳储量、竹林增汇和增收效应等方面,主要观点包括竹林有着较高的碳储量、竹林固碳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树林、经营模式对竹林固碳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竹制品具有较大的替代减排潜力、竹林具备增加森林碳汇和增加农户收益的双重功效等;④关键词的变迁与通过竹林碳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促进竹林可持续经营密切关联。未来应该扩大竹林碳汇领域的影响力,加强现实问题的对策类研究,以挖掘竹林碳汇减排和增收的双重效应。图2表2参39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竹林的抚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竹林的产量以及利用效率,能够使竹林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效果,对于竹笋而言,也可以提升竹笋口感.由于竹材是造纸、竹编的原材料,所以,对其抚育管理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有助于农民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文章主要从幼林以及成林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竹林的抚...  相似文献   

10.
竹林立体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林立体经营(又称综合经营)是近年我市竹区群众的一项创造,已在竹区广泛推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竹林立体经营可以加速竹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土地和劳力潜力,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加速山区的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11.
休宁县毛竹林分现状分类及经营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 6 6块毛竹林分标准地调查实测的基础上 ,对休宁县毛竹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休宁县毛竹林分可分成 3大类型 ,4种立地组合 ;毛竹林分存在以下问题 :经营粗放、立竹密度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小年过于明显、植株分布不匀、经营目的不明等。对现实林分改造的建议 :(1)护笋养竹 ,保证适宜的立竹密度 ;(2 )提高经营集约度 ;(3)改善年龄结构、调整竹株分布 ;(4 )改大小年为花年 ;(5 )分类经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竹笋快速高生长与母竹之间的养分输导关系,揭示毛竹快速生长内在规律,试验测定了竹笋快速生长期内不同竹龄器官(叶、枝、秆、蔸根)的主要养分质量分数、冠层(上层、中层和下层)水势、地上器官(叶、枝、秆)的生物量,与同样地同期小年期母竹测得值做比较。结果表明:在竹笋快速生长期,氮元素在母竹叶片中先下降后上升,而蔸根中则先略有升高然后趋于稳定;在叶中,钾元素随竹笋快速生长而迅速升高,而在蔸根中始终保持稳定状态;磷在叶片和蔸根的质量分数均较低。同小年期相比,氮元素在叶、枝、秆、蔸根中的质量分数均较低;磷元素在叶、蔸根的质量分数较低,而在枝、秆中其质量分数要高;钾元素在叶、秆、蔸根中的质量分数高,但在枝中低。在竹笋的快速生长期,各竹龄叶的水势变化总体呈"V"型曲线,从3月中旬到5月中旬,水势有变小趋势,随后有所回升。同小年期相比,林冠各层的水势均大于同期的小年期;在竹笋快速生长期,母竹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占比相对稳定。同小年期相比,光合器官竹叶生物量占地上器官生物量的7.05%,增加了31.90%。因此,竹笋的快速生长对母竹产生了影响,在快速生长期,母竹通过营养元素的迁移、地上生物量格局的分配,为竹笋的快速生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生长差异,选择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一致的毛竹纯林、竹杉混交林和竹阔混交林,调查分析竹笋-幼竹高生长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拟合竹笋-幼竹高生长节律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对竹笋-幼竹高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尤以毛竹纯林经营对其影响明显,竹笋-幼竹高生长时间缩短,立竹相对高度增高;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随时间变化均呈"慢—快—慢"的变化节律,但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毛竹纯林在高生长上升期、盛期的前期明显较竹杉、竹阔混交林大,在高生长盛期的中后期提前急剧下降,竹笋-幼竹高度毛竹纯林在高生长盛期时较竹杉、竹阔混交林大,而后2种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均接近;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生长节律均可用逻辑斯缔方程拟合。  相似文献   

14.
退化红壤区笋用小径竹幼林结构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壤丘陵地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和生产潜力发挥为目标,以优质笋用小径竹红壳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对象,历时5 a定位研究竹子幼林结构主要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壳竹和早园竹抽鞭发笋能力强,成竹率高,年际立竹量变化明显,以造林后第2年增加最为显著,可分别达到2 430株*hm-2和2 970株*hm-2,第3年成林投产.新竹平均胸径造林后第3年分别为3.54 cm和3.21 cm.第5年立竹量和立竹径级达到丰产林分结构水平.红壳竹和早园竹地下鞭系多分布于土壤上层20 cm区间,造林后第3年鞭系长度达10 m*m-2以上,平均鞭径分别为1.75 cm和1.32 cm,鞭系径级均匀度提高.单位面积林地鞭系侧芽数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多,造林后第3年分别是第1年的119.4%和202.9%.指出2竹种在红壤丘陵地适应性好,可规模化推广应用.造林母竹标准为2.5~3.5 cm径级的1~2年生健康立竹,初植密度900~1 500株*hm-2.加强幼林期土壤管理和竹林结构调控是早成林和良好经济性状表现的主要措施.表6参12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的毛竹扩鞭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竹扩鞭试验表明,采用土壤管理措施(锄草松土、深翻垦复、竹蔸施肥及其组合),可起到促进扩鞭成林的作用;锄草松土与深翻垦复(尤其是深翻垦复)使单鞭变短,鞭段数增加,萌动竹笋多,新竹株数多,退笋率高;竹蔸施肥能促进竹鞭的长度生长,有利于新鞭、新竹的扩展,降低退笋率,它们的组合措施则效果更佳。生长上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扩鞭促控措施,以生态培育的方法实现木森林最高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位于浙江西部的竹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土壤动物24 328个,隶属5门11纲26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物种多样性介于人工林动物群落和天然林动物群落之间.分层分析,多样性指数以土壤上层最高(1.382 6),下层最低(0.636 7);均匀度指数以土壤中层最高(0.943 1),凋落物层最低(0.357 4);丰富度指数以土壤上层最高(3.466 6),中层最低(1.021 7);相似性指数土壤中层和土壤下层之间最高(0.800 0),凋落物层与土壤中下层之间最低 随着土壤动物的消费,土壤有机质从上到下依次降低,促使土壤动物随之发生演替,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了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竹子的克隆整合特性和采伐作业的便捷性,提出"带状轮伐"模式以期解决劳动力紧缺所致的伐竹难题。以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为研究对象,选择3个林分进行留竹、皆伐处理和对照,设置20 m%5 m样带中间(伐竹边界)为"0"点,以1 m为间隔将样带划分成20个1 m%5 m的区段,观测翌年发笋时间,新竹数量、基径和株高,结果表明:皆伐林的新竹数量显著高于留竹林和对照林,样带内新竹基径和株高从-10 m至10 m逐渐降低,6~10 m区段的数值显著低于其他区段;提前出笋新竹数量多于正常出笋新竹,但基径和株高都小于正常出笋新竹;提前出笋新竹分布在皆伐林,正常出笋新竹从留竹林延伸至皆伐林1~5 m区段;在提前出笋与正常出笋新竹交迭区段,两类新竹的数量呈此长彼消态势;正常出笋新竹的基径和株高都显著高于提前出笋新竹。结果验证了"带状轮伐"的3个基本前提:(1)留竹林的克隆整合有效距离可达5 m;(2)克隆整合有效距离内新竹的质量优于有效距离外的;(3)克隆整合对留竹林新竹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综合看来,"带状轮伐"的竹林采伐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18.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差异,分析美丽箬竹形态性状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情况,为竹子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竹苗密度处理条件下,美丽箬竹地下茎形态指标随竹苗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其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则以2鞭段处理表现最好,其次分别为3鞭段、对照、4鞭段处理;(2)光照处理美丽箬竹形态指标总体上随光照减弱而逐渐减小;(3)养分处理条件下,梯度2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4)水分处理条件下,间隔6 d浇水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研究发现:(1)不同处理造成美丽箬竹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发生复杂变化,最终导致竹子无性系种群生长拓殖能力的差异;(2)多因素藕合异质环境条件下美丽箬竹种群生理生长与生态行为及其形成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林地覆盖雷竹林退化机理,给退化雷竹林恢复提供理论参考,对不同覆盖年限(CK、1、3 a 和6 a) 雷竹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生物量碳(Cmic)、氮(Nmic)、磷(Pmic)等特征因子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养分的制约性关系。结果表明:(1) 雷竹林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分别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0.11%-98.03%、1.04%-9.22%和0.67%-1.37%。随覆盖年限增加,细菌、放线菌比率呈下降趋势,真菌比率呈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及Cmic、Nmic、Pmic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试验雷竹林间差异极显著,真菌数量总体呈极显著升高趋势。(2)雷竹林土壤微生物特征因子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Available nitrogen, AN)和pH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CK和覆盖1 a、3 a雷竹林土壤微生物特征因子与土壤养分主要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而覆盖6 a雷竹林则相反。(3)不同覆盖年限雷竹林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的制约性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CK雷竹林土壤SOM、TN、AN、速效钾(AK)和pH主要影响土壤Cmic、Nmic和细菌,覆盖1 a雷竹林土壤SOM、TN、TP和AK主要影响土壤Pmic、放线菌和细菌,覆盖3 a雷竹林土壤SOM、TN、速效磷(AP)和AN主要影响土壤Nmic、放线菌和真菌,覆盖6 a雷竹林土壤SOM、TN和pH主要影响土壤Nmic、真菌。研究表明:长期覆盖雷竹林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与比例明显降低,真菌数量与比例明显提高,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的制约性作用关系会发生较为明显变化,产生土壤障害,这是覆盖雷竹林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加对竹林生态系统认识,应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半方差理论模型模拟、分形维数及其与竹林结构部分因子相关分析,研究毛竹种群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1)毛竹种群半方差总体均值为0.818,林地之间变异较大,属中等强度变异。半方差的标准差较小,占半方差均值的1.293%~7.241%。不同类型毛竹林半方差均值比较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半方差的理论模型模拟多为线性模型,而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较少,毛竹林空间自相关性较弱。(2)毛竹林分形维数均趋近于2,表明毛竹林具有较好的均质性。(3)基台值与立竹度、均匀度呈显著相关关系,而分形维数与立竹度和均匀度相关不显著,表明了基台值与分形维数是刻画种群空间格局两方面指标。结论:毛竹林是趋于同质性植被,空间自相关性较弱,毛竹种群半方差在不同类型竹林之间差异不显著;竹林经营时采用竹阔混交林为宜,同时使毛竹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均匀,减小半方差,减弱毛竹之间的空间资源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