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小黑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黑豆属于大豆类,因种皮颜色不同分为黄豆、青豆(种皮绿色)、黑豆,黑豆按子粒大、小可分为大粒黑豆和小粒黑豆,小粒黑豆称之为小黑豆。小黑豆经过多年本地种植适应性强,抗旱、抗病、耐盐碱、耐瘠薄、生长期短、种地养地、适合本地种植。小黑豆产量高、品质好、产值高,市场和开  相似文献   

2.
榆林市榆阳区10个黑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定边小黑豆、横山老黑豆、府谷小黑豆在当地表现较好,靖边王渠子黑豆、府谷小黄豆表现一般,建议下年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3.
早播黑豆生长健壮,植株茎最粗,分枝结荚多,晚播黑豆反之;定边小黑豆和府谷小黑豆随着播期推后产量呈下降趋势,说明早播有利于产量提升,鸡腰白在第二播期产量最高;主栽黑豆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神木黑豆主栽区该三种黑豆品种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和品种*播期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播期是影响黑豆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市场对小黑豆的需求正在增长,对产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小粒黑豆。2008年,黑豆品系公品20002用作母本、吉林小粒8号用作有性杂交的父本,系谱法育成小黑豆新品种吉黑6号。2018年6月,该品种获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适于吉林省早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早播谷子生长健壮,植株茎最粗,分枝结荚多,晚播黑豆反之;定边小黑豆和府谷小黑豆随着播期推后产量呈下降趋势,说明早播有利于产量提升,鸡腰白在第二播期产量最高;主栽黑豆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神木黑豆主栽区这三种黑豆品种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和品种*播期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播期是影响黑豆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其黑色种皮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黄酮、花色苷等成分,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陕北地区有大量种植,但因地方品种长期混杂退化,严重影响了黑豆产业发展,为了发展黑豆产业,神木县农技中心对通过提纯的黑豆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力求选出适宜陕北地区推广种植的黑豆品种。通过试验得出黑色豆中子州小黑豆、横山老黑豆产量较高;白色黑豆中横山狗牙豆、神木鸡腰白产量较高,抗病、抗逆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品种黑豆种皮为材料,采用pH示差法测定武乡小黑豆发芽过程中和不同黑豆材料种皮中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武乡小黑豆在发芽过程中花色苷含量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不同温度下发芽的武乡小黑豆种皮中花色苷含量大小顺序为20℃18℃30℃25℃;不同黑豆材料种皮中花色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SNWS47种皮中花色苷含量最高,为12.31 mg/g,而平南种皮中花色苷含量较低,仅有2.70 mg/g;通过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不同黑豆品种中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黑豆种皮中花色苷抗氧化活性最高,IC_(50)为0.011 mg/L;武乡小黑豆IC_(50)最大,为4.391 mg/L,说明其抗氧化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9.
孢囊线虫抗性基因导入及夏大豆高产材料创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孢囊线虫的北京小黑豆和哈尔滨小黑豆为抗源种质 ,以有性杂交导入抗线虫基因并创造高产性能 ,育成了黄豆、茶豆、黑豆抗线虫系列种质和黄豆、黑豆、茶豆抗线虫品种齐黄 2 5、齐茶豆 1号、齐黑豆2号。并相继应用这些创新抗源育成了一批抗孢囊线虫、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于山东种植的有希望的优异材料 9172 4、93746、93747、93748等 ,可望把我省大豆科研、生产推向新台阶、新水平。在早期世代识别出有选择潜力的组合 ,进行重点选育 ,重点鉴定 ,将病地田间选择和病土盆栽抗性鉴定结合交替进行 ,是获得抗病性兼丰产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密度对小黑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黑豆022为试材,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对小黑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株高明显降低,密度增加,株高明显提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随着播期推迟、密度增加均有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大;播期和密度对小黑豆的荚粒数、百粒重影响很小,对单株荚数的影响较大,密度增加,单株荚数大幅度减小,播期推迟,单株荚数也在减小,但减小幅度很小;该区域播种期内,小黑豆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组合是A1B1,A14月25日为最早播期,B1行株距40cm×30cm是最小密度,表明"早播、稀植"有利于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11.
薛金辉  杨卫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20-16123
[目的]研究核桃叶水浸液对黑豆幼苗的化感效应。[方法]用核桃叶水浸液处理黑豆幼苗,观察其形态特征变化,测定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核桃叶水浸液处理造成黑豆幼苗植株矮小,株型紧凑,叶窄直立,叶面积变小,叶片厚度变薄,叶色淡绿发黄,根系发达,根毛较长;造成黑豆幼苗组织水势下降,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上升,组织水势越来越低;同时也造成幼叶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超氧歧化酶活性减弱;致使黑豆幼苗处于逆境胁迫状态,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止,甚至死亡。[结论]该结果为不同种属植物间的相生、相克研究,以及重要经济林木对小杂粮的化感种质资源信息库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黑豆汁的制备工艺,以不同制备工艺的黑豆汁炮制的何首乌质量及黑豆汁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考察黑豆汁提取时间、加水量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提取时间4 h,加水12倍量。优选的工艺条件制备的黑豆汁总黄酮含量及综合评分高,该工艺条件可行。总黄酮应可作为何首乌炮制过程中黑豆汁制备的质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抗病品种应县小黑豆与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SCN3)互作及田间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县小黑豆为抗扩展品种,对SCN3明显抑制J2向J3,J3向J4的发育,并且对SCN3的雌雄分化有一定影响.在抗病植株上观察到的J4大部分是雄虫,雌虫极少,而感病品种辽豆15上,SCN3各龄期之间发育正常,根内J4大部分为雌虫.应用冰冻切片技术对线虫侵染后抗感品种根系组织进行切片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抗感品种的组织病理学反应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产生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反应,表现为根内线虫虫体附近根组织细胞有坏死现象发生,而感病品种辽豆15则无坏死现象.并且观察到了抗病品种根内产生的合胞体.  相似文献   

14.
溶磷菌对大豆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添加外源溶磷菌wj1和wj3对大豆根际土壤的影响及其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以吉林省主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吉育406"为材料,将wj1和wj3菌液施入到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分析外源溶磷菌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生长的R2和R6两时期,混合菌能显著增加黑土中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菌株wj1在整个生育期内提高了黑土磷酸酶活性;黑土添加溶磷菌对大豆根际各种微生物数量均有提高;菌株wj1有利于促进黑土中溶磷菌和自身固氮菌数量的增加,添加wj3和混合菌对整个生育期内土壤中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效果明显;添加溶磷菌可显著增加混合盐碱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加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未接菌处理差异明显;V3-R6,黑土与混合土壤加菌处理均提高了土壤Shannon指数与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增强了混合盐碱土中微生物代谢能力。添加外源溶磷菌可有效增加黑土及混合盐碱土土壤微生物数量,使土壤营养水平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黑大豆的营养及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黑大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食两用食材,阐述了黑大豆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黑大豆是优质的蛋白质和食用油来源,由于含有大豆异黄酮、花色苷和单宁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深入研究黑大豆的保健功能及其活性物质基础,将会为以黑大豆为原料的新型保健食品的研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蓖麻、黑豆间作对黑豆主要害虫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蓖麻与黑豆间作,对防除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有明显效果,但因品种不同,防虫效果有差异。中熟品种“吉黑豆2号”比早熟品种“吉黑豆l号”抗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蓖麻与抗虫性较差的品种“吉黑豆l号”间作,单株蚜虫头数比清种下降61.5%;蓖麻与抗虫性较强的品种“吉黑豆2号”间作,单株蚜虫头数、比清种下降32.4%。蓖麻与2个黑豆品种间作,均以蓖麻与黑豆间作行比2:4处理防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以黑豆代替部分黄豆为原料生产酿造酱油的工艺,利用黑豆的营养性和功能性来提高酱油的营养价值,为开发酿造酱油的新品种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对制曲物料配比、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当原料中黑豆、黄豆、麸皮的配比为75∶55∶10时,在黑豆酱油理化指标中,无盐固形物为20.130 g/ml,氨基态氮为0.815 g/ml,总氮为1.719 g/ml,出品率为5.3%;低盐固态发酵过程中,当温度为43℃时,黑豆酱油中总氮为1.794 g/ml,氨基态氮为0.826 g/ml,糖分为3.760g/ml,波美度为22.7,pH值为4.6。[结论]低盐固态发酵生产黑豆酱油时,最佳的制曲物料的配比为黑豆∶黄豆∶麸皮=75∶55∶10,最佳发酵温度为43℃。  相似文献   

18.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使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效果最佳,获得高质量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时间和诱变浓度等基本条件分析是诱变处理的前提。[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大豆品种长豆18和黑豆品种长豆006,分析获得不同大豆品种的适宜诱变条件。试验设置2个品种、3个EMS浓度(0.2%、0.5%、0.8%)和3个诱导时间(4、8和12 h)共18个处理,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结果]大豆品种长豆18的适宜诱变条件以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和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12 h处理最优;黑豆品种长豆006的适宜诱变条件为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结论]大豆EMS化学诱变可适当提高致死剂量浓度作为大田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黑大豆种质资源种皮花色苷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黑大豆种质资源种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酸性甲醇浸提60个黑大豆种质种皮中的花色苷,通过与标准品对照,用HPLC法分析其种皮花色苷的组成及含量,同时用pH示差法测定各种质的总花色苷含量,采用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法测定各种质种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60个黑大豆种质中共检测到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葡萄糖苷6种花色苷组分。其中有44个品种中检测到上述全部6种花色苷组分,而其余16个品种只含有其中的4-5种。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是所有受试黑大豆种质中含量最高的花色苷组分。不同黑大豆种质间各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含量及其ORAC值抗氧化能力差异均较大,其中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幅为98.8—2 132.5 mg/100g,ORAC值的变幅为212.5—1 834.6 μmol TE/g,且各种质总花色苷含量与其ORAC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62, P<0.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60个黑大豆种质聚成营养和花色苷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的三大类群。【结论】不同黑大豆种质种皮花色苷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各花色苷单体及总花色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花色苷是黑大豆种皮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外界因素及杀菌工艺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防腐剂、金属离子和5种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处理3种花色苷提取物,采用铁离子还原法评价其处理前后的总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黑米、黑大豆、黑玉米种皮花色苷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随光照和加热时间延长而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在避光、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3种光照条件下黑米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最差;在相同温度下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黑米和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较差;NaCl、蔗糖、葡萄糖等食品原料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对3种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不明显,5种金属离子(K+、Ca2+、Mg2+、Zn2+、Cu2+)和5种不同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对其总抗氧化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温短时灭菌的影响较小,高压蒸汽灭菌的影响最大。【结论】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花色苷提取物抗氧化稳定性受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金属离子和杀菌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