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栎枯叶蛾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栎枯叶蛾Bhimasp.在辽宁省1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底5月上旬越冬卵孵化。幼虫7龄,历经95~112d。幼虫各龄形态变化较大,5,6,7龄的取食量占93%以上。1~3龄幼虫群居,4龄后分散为害。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卵多产于3~4年生的辽东栎或蒙古栎的枝条上,以4纵行紧密的排列呈长条状卵块。其上覆以灰褐色尾毛。卵块在柞蚕场内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三斑广翅蜡蝉生活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斑广翅蜡蝉(Riconiasp)的主要寄主有荔枝,龙眼,玉米,冬青,甘蔗,花生,大豆等,20多种果木及经济作物,以成,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嫩枝,叶背和幼芽上吸食汗液,导致树势衰弱,落花落果。成虫棕褐色至黑色,体长6.5~7.8mm。在南宁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产卵于寄主组织中越冬,4月上旬孵化,若虫5龄,历期35~45天,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寿命1个月,卵期长达9-10个月,影响该虫消  相似文献   

3.
粉蚧长索跳小蜂对堆蜡粉蚧的寄主选择性和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粉蚧长索跳对堆蜡粉蚧的寄主选择性和功能反应,结果无明:(1)粉蚧长索跳小蜂可寄生堆蜡粉蚧二龄,三龄若虫和雌成虫,不寄生卵和一龄若虫。在无选择试验里,堆蜡粉蚧三龄若虫和雌成虫的被寄生率和每一被寄生主含卵量显著高于二龄若虫。在有选择试验里,在堆蜡粉蚧的寄生率和寄生蜂产卵都以雌线成虫的最高。三龄若虫次之,二龄若虫最少,且三者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堆蜡粉蚧雌成虫和三龄若虫的每一被寄生寄主的含卵量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研究了稻水象甲的生物不特性。描述各虫态和幼虫各龄的形态,报道了成虫取食的植物及幼虫的寄主。该害虫在辽宁东港市年发生一代,部分成虫产第二代卵并发育至二龄幼虫,但不能二代生活史。用阶段性饲养的方法得出了卵,一、二,三,四龄幼虫及茧蛹的历期分别为4-5,2,6,7,-9-10和9天。详细总结了成虫和幼虫的生活习性,报道了成虫滞育和发育时间,越冬习性和死亡率,在水稻田及稻田我的飞翔,潜水,取食,趋  相似文献   

5.
黑色软蚧蚜小蜂为柑桔网纹绵蚧的内寄生蜂。其个体发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4个时期。幼虫的发育分 3个龄期 ,根据颚的大小和虫体的形态可区分各龄幼虫。一龄幼虫两颚较小 ,体节分界不明显 ,可吸食寄主体液 ,二龄至三龄幼虫两颚明显增大 ,身体明显分为 1 3个体节 ,除吮吸寄主体液外 ,还可咬食虫体。幼虫老熟后 ,停止取食 ,排出粪便 ,然后化蛹。成虫羽化后 ,在介壳上咬一小孔钻出  相似文献   

6.
心形刺甲(Platyscelis subcordata)1年发生1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成、幼虫越冬。卵期7~10天,幼虫共有7龄,在4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蛹经过6~17天羽化为成虫。成虫性激敏,食性杂。  相似文献   

7.
美洲斑潜蝇以幼虫潜入寄主叶片取食为害,在26℃温度条件下,卵、幼虫、蛹的历期分别为1~3d、4~5d、7~10d,成虫产卵前期为2~3d;在南宁市年发生世代15~17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为上午10:00~12:00,有趋黄性。成虫一般不在叶柄、茎蔓、果实上取食、产卵。  相似文献   

8.
陈阿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99-17300,17339
槐豆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Wu)]在西宁地区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树皮缝里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产卵于芽缝间,5月上、中旬出现若虫,若虫5龄,第1代成虫始见于6月上旬,世代重叠,6~7月为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槐豆木虱形成3个成虫高峰期。卵期21d,若虫期43d,雌雄性比为1.05:1.00。  相似文献   

9.
角斑古毒蛾Orgyia gonostigma (Linnaeus),在四川南充市年发生4代,较整齐,以4龄滞育幼虫在寄主枝干跷皮内越冬,滞育期150余天。雌虫无翅,卵成堆产于茧壳上。雄虫具翅两对,趋光性弱,无孤雌生殖现象。1-3龄幼虫群集取食,在树冠内为奈曼A型分布型;4龄期为负二项分布型;5-6龄暴食期高度分散,呈随机分布型。天敌种类多,对该虫有显著抑制作用。冬季彻底刮除寄主枝干跷皮,清除地面落  相似文献   

10.
枯叶蛱蝶规模化人工繁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成虫繁殖的空间条件、补充营养、卵期保育和幼虫饲育技术等的研究,找出了枯叶蛱蝶规模化繁育中的关键条件.在2头/m2的成虫密度条件下,雌蝶在一个高3 m、占地50 m2的网室空间内平均产卵量达到2457粒;10%~20%蜂糖水溶液能满足成虫营养需要,雌蝶平均产卵量为236.8~243.3粒;在蜂糖水中加入5%乙醇后,雌蝶平均产卵量最高达到279.8粒;将每日产下的卵收集起来在小玻璃瓶内保育,在卵临近孵化时将小瓶夹在寄主叶片附近;幼虫1~2龄期间在室外寄主上套袋放养,放养虫口密度为100~150头/袋;3~5龄期在室内饲养,饲养密度为600~800头/m\+2,室内温度控制在19~28℃;健康蛹不需要附着在物体下亦能正常羽化,但不宜在低温下贮存.   相似文献   

11.
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Mot.)是柞蚕业、果树及林业的大敌.作者依据天幕毛虫卵块在柞蚕场内的分布具有规律性、幼虫具有群集性、成虫具有趋光性等特性,通过多种农药毒力测定,筛选试验,确定了采卵、药杀、捕杀、诱杀及保护利用天敌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柞蚕二化一放应注意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着重对柞蚕生产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确定柞蚕二化一放暖茧以自然温度为主,适温18—22℃,相对湿度75%~80%;交尾适温22~24℃,相对湿度75%-80%,交尾时间兰10h;凉对适温18—20℃;产卵适温20—22℃,相对湿度75%。室内通风良好;48h后进行控卵,控卵温度4—7℃,控卵时间4—7d。  相似文献   

13.
枯叶蛾平腹小蜂是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的优势种类。在林内一年可发生2—4代,室内可繁殖六代,以预蛹在寄主卵内越冬,次年四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在寄主卵内发育历期为18—22天,各虫态历期为;卵2—3天,幼虫(包括预蛹)7—8天,蛹9—11天。每一寄主卵内只可发育出一头蜂。雌蜂寿命在给食时平均为47.3天。野外调查雌雄性比为1.27:1;室内繁蜂以柞蚕卵作为寄主则雌性有增高的现象。室内小群体繁蜂的平均产卵量为:越冬代36.5粒,第一代67.9粒,第二代52.3粒。以柞蚕作寄主雌蜂产卵量较高,繁蜂群体增大时,产卵量和日产卵量均有下降趋势。经测算,在卵内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7℃和242.5日度。  相似文献   

14.
斜线网蛾(Striglina scitaria Walker)隶属鳞翅目网蛾科(Thyrididae),以幼虫卷叶为害杨梅、余甘、梅、茶、栗树等木本经济植物。寄主杨梅和余甘为新记录。福州此虫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于杨梅树头的枯枝落叶、杂草卷叶及土石缝隙内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化蛹,3月底至4月中旬羽化。5~7月日平均温度23.7~25.8℃时在室内观察,一世代历期35.0~39.3天。每雌平均产卵15粒。产卵位置多在幼叶叶尖。根据幼虫越冬场所和虫苞掉落期,结合清园等农事,破坏土缝石缝潜藏场所,可以控制斜线网蛾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5.
橡胶盔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近年来在西双版纳地区对橡胶树造成严重危害。本试验采用田间定株观察和人工气候箱饲养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温度对橡胶盔蚧卵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及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橡胶盔蚧在西双版纳地区没有越冬现象,1年发生4代,各代历期变化为60~110d,每雌平均产卵1345粒。在18~32℃范围内,该虫卵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9781***),36℃时卵不能孵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40℃和69.76日·度。最佳防治适期为从当年第1代初孵若虫始盛期即2月下旬到4月上旬低龄若虫高峰期结束,每10d进行1次药剂防治,连续防治4~5次。  相似文献   

16.
菱小萤叶甲[Galerucella nipponensis(Laboissiere)]是莼菜的主要害虫。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害。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各代完成一世代所需天数依次为26.22、21.60、15.24、16.73、20.63和35天。单雌平均产卵781粒,最多可达2170粒。卵产于叶片正面,呈块状,每块一般18~20粒。第1~5代孵化率为82.13%、74.38%、49.53%、69.53%和56.29%。取食率:幼虫1~2龄为3.63%,3龄为7.56%,成虫为88.81%。第1~4代成虫寿命分别为39.56、43.94、40.00和43.67天,可用乐果、敌敌畏、氰戊菊脂和毒死蜱等杀虫剂在叶面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7.
通讨药剂对柞蚕的残毒期试验,初步确定50%马拉硫磷乳汕对柞蚕的残毒期为5天;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为7天;60%敌马合剂为9天;10%二氯苯醚菊酯为25天。经初步调查尚未发现上述药剂对柞蚕场天幕毛虫的天敌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喜树黄毒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喜树黄毒蛾是喜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沙县一年发生6代,以3~4龄幼虫在落叶或地被物上结薄茧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始见成虫。每雌蛾产卵174~409粒,卵期4~9天。幼虫5龄,少数6龄或7龄。越冬代幼虫历期87~108天,其余各代15~34天。老熟幼虫结茧前停食2~3天,在喜树枝杈或叶背结茧化蛹,蛹期6~20天。试验表明,喷洒20%敌敌畏或90%敌百虫晶体2000倍液,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类芽孢杆菌TX-4菌株对根结线虫的生防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类芽孢杆菌属TX-4菌株发酵提取液的不同浓度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和卵。结果表明,TX-4发酵液的不同浓度提取液对线虫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J2幼虫有显著的致死作用。线虫卵的抑制率和J2幼虫的致死率,随着浸渍时间的加长和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加大。用高浓度(10倍稀释液)提取液浸泡根结线虫卵2 d,对卵的孵化抑制率达70.4%。应用不同浓度的TX-4菌株发酵提取液或TX-4菌株细胞悬浮液防治接种J2(1000头/盆)的盆栽试验表明,两种处理均显著(P<0.01)减少番茄根瘤指数和线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系统选育的方法,对柞蚕遗传性较强的茧层率性状进行连续有目的地认真选择,培育出柞蚕多丝量品种宛黄一号、宛黄二号。这2个品种健康好养,抗病性、抗逆性好,千克卵收茧量平均达380 kg以上,千粒质量10 kg以上,茧层率连年达16%以上,分别比河南省柞蚕现行品种三三高出9.5%,18%,46%,目前在生产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