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雄性不育系ST039与自选系借20组配成F1代完全不育的优良杂交种ST618。其杂种F1代为完全不育。掺和型雄性不育化杂交种的利用有二种方法:一是与同型可育杂交种按2:1或1:1掺合应用,利用同型可育杂交种的花粉给不育杂交种授粉;二是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立感效应,雄性不育节养技术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利用效应三种遗传集成,提高普通玉米籽粒合油量。  相似文献   

2.
雄性不育系在玉米制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卞云龙  邓德祥 《玉米科学》1998,6(2):014-017
近几年,我国玉米杂交种种子质量大幅度下降,且情形很严重,到了急待解决的境地。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玉米杂交种是提高玉米杂交种种子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来不育化育种的工作体会,对雄性不育系在玉米制种上应用的方法、程序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概述,以期对我国玉米杂交种种子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四川棉花核不育杂交种利用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多年来,采用“两系法”配制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先后选育出“洞A”、“751A”、“473A”、“MA”核不育系,与此同时,研究建立了与核不育相适应的良繁体系及种子生产体系。先后筛选培育出了川杂1、2、3、4、6号,内杂1号、杂交早熟系列杂交种,平均增产皮棉176.55kg/hm2,累计推广面积50万公顷。近年来,又从“洞A”系中,培育成功一种核不育完全保持系即MB系,利用MB系同核不育系(mc1mc1)杂交生产一种新的不育系即MA系(mc1mc1),其后代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达95%~100%。采用“二级法”实现了核不育“三系”配套。标志着利用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应用于生产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将有力地推动四川杂交棉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烟草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烟草育种目标与杂种优势利用现状的分析,认为利用烟草杂交种来实现烟草育种目标是可能的。烟草不育系的选育现阶段以利用核质互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转育为主,但从遗传工具的方便程度和选育效率上来看,烟草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以利用显性核不育基因或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为上策。烟草杂交种亲本的选育应遵循品质优秀、抗性强、遗传多样和易于制种的原则。烟草杂交组合配制应遵循双亲性状互补、生态适应、品质适宜和遗传差异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7个甘蓝型胞质不育油菜杂交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的不育株率有显著差异,而不育系相同恢复系不同的杂交种,不育株率差异不显著。不育株分枝部位高、有效分枝数少、单株角果数少、角果结实性差。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株减产16.2%-42.6%,不育株的产量对照优势率为-8.3%--33.8%,不育株造成杂交种的群体产量下降0.75%-3.61%。7个杂交种的临界不育株率为3.62%-71.05%。  相似文献   

6.
玉米新品种京丰8号是利用玉米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玉米的雄性不育系是指玉米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玉米杂交制种的去雄工作十分辛苦,在去雄期必须每天去雄,风雨无阻,  相似文献   

7.
杂交大豆育种方法和制种技术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阐述了杂交大豆“三系”选育、杂交种选育、制种技术等内容,“三系”的选育采用已育成的品种或品系与RN型稳定的大豆不育系进行测交和回交转育进行选育,大豆杂交种是利用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大规模配制杂交组合,经过F1产量鉴定,筛选出强优势组合,而制种要求选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有灌溉条件、野生昆虫种类多、群体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浅析国内棉花不育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开展棉花不育系研究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展棉花不育系研究的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二是加强胞质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三是进一步完善不育系制种技术及杂交种子产业化的研究。这有利于解决棉花人工去雄配制杂交组合带来的问题,加强棉花不育系育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我国取得突破,已发现4个不育细胞质供体,并育成了大批“三系”。大量试验表明,大豆有较强的超高亲优势。第一个利用细胞质不育系和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种已参加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20%以上,利用蜂类特别是苜蓿切叶蜂传粉,在开放条件下大面积生产杂交种是可行的,其技术特点是综合考虑与调控昆虫,环境和植物三因素,使其达到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进行的分析表明:我省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以省内自育的中晚熟、紧凑型杂交种为主;省内自育系×省外育成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杂交种的亲本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二环系,国外种质在自交系种质中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及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参考,对小麦K型杂交种(K豫麦3号×豫麦66号)及其K型不育系(K豫麦3号)、保持系(豫麦3号)和恢复系(豫麦66号)的根系形态数量性状和生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型杂交种及其"三系"的主要根系形态数量性状和生理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育时期杂交种的单株次生根数和单茎次生根教显著多于"三系",生育中、后期的单株根体积显著高于"三系",而其单株根干重则低于保持系和不育系,根系活力显著低于不育系.小麦K型杂交种及其"三系"的根系发育存在差异,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根系性状选择顺序,首先应是单株次生根数和单株根体积,其次是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三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繁殖制种的产量与质量问题,本研究通过借鉴杂交玉米中的成功经验,用不育系的姊妹系来配制二元不育系。试验结果表明:(1)所配制二元不育系不育度为100%,其套袋自交结实率都为零,花粉败育类型以典败和圆败为主,个别二元不育系有少量染败现象;(2)二元不育系的农艺性状比亲本不育系有了一定的改良;(3)部分二元不育系的开花及异交习性得到了一定的改良。一般二元不育系开颖数量高于其对照亲本不育系,但开颖比例互有高低。大部分二元不育系表现花期集中。半同胞二元不育系在包颈度、柱头外露率方面,较对照母本不育系均有较大改良。全同胞二元不育系改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受到局限的原因,指出玉米雄性不育受到局限的真正原因并非小斑病生理小种对不育细胞质的专化侵染,而是由于三系配套模式造成的育种环节繁杂和育种时效落后。本文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三系配套的改良方法,即在育种中不选育恢复系,使同名正常胞质杂交种为不育胞质杂交种提供必需的粉源。  相似文献   

14.
用常规的回交转育法选育出玉米雄性不育系C天4ms。经田间鉴定其雄穗花药不外露,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用C天4ms配制的户单4号杂种一代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主要农艺性状与正常可育的户单4号基本相似,子粒产量比正常可育的户单4号增产6.9%。可以用掺合法在生产上利用C天4ms配制的户单4号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油菜利用细胞质不育“三系”、胞核不育“两用系”和自交不亲和系等途径配制杂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具体表现在(1)生长势强、伤流量多、出叶速度快、叶绿素含量高;(2)角果数、籽粒数、千粒重等获得提高;(3)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自60年代开始,相继育成白菜型“三系”(四川),甘蓝型自交不亲和系(湖北),核不育“两用系”(上海),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湖南)。其杂交种产量优势率一般为20—45%。但是如何将杂种优势利用与品质融为一体,在改良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本文阐述在原有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棉花洞A雄性不育两用系选育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着重介绍利用一时隐性核基因抑制不育性状的不育材料培育雄性不育两用系。结果表明,这种不育材料的特点是:单株不育度达100%,群体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测交F1全可育且为选育强优势组合提供了方便。采用一系两用法配制杂种,繁殖不育系应用于大面积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甜菜雄性不育系一般配合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许多甜菜育种工作者都特别注重对以单粒雄性不育系做母本配制杂交种进行甜菜新品种的选育。做为一个有利用价值的雄性不育系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高不育率的特性,以保证杂交率;二是应具有高配合力的特点,才能获得优良杂交组合,这是选育强优势杂种极其重要的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可能性,利用包台(BT)型、红莲(HL)型、茶野(CL)型、野败(WA)型等4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六千辛A与181个粳稻亲本测交,根据测交F1的小穗育性,筛选HL型粳稻恢复系。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HL型粳稻恢复系与更多HL型不育系复测,并进行不同细胞质杂交粳稻的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HL型和CL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十分一致,测交F1小穗育性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2)HL型和CL型粳稻不育系的可恢性虽不如BT型不育系,但明显优于WA型粳稻不育系;以测交F1小穗育性达到85%以上作为选择标准,从BT型恢复系和广亲和恢复系中筛选出25个HL型(CL型)粳稻恢复系。3)不育系的核背景对杂种育性有影响,HL型六千辛A可恢性最好,其次为HL型陵香A,HL型珍5A可恢性最差。4)与BT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相比,HL型和C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育性稳定性相对较差。5)H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与BT型、WA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在播种至抽穗历期、株高、产量及品质性状上均无明显差异;H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粳稻结实率正常,与BT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WA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说明HL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2001-2009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参试材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1至2009年参加区域试验(以下简称区试)的595份品系申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数量增长6倍,申报单位数量增长7.5倍.参试品系由常规种为主转变为以杂交种为主,杂交种比例均值达77.90%.育种中使用的授粉控制系统由细胞质不育系为主转变为细胞质和细胞核不育系兼用,2003年后利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品种数量与细胞...  相似文献   

20.
我国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现状与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是利用第一代杂种优势获得高产的,因而需要年年进行亲本提纯、繁殖不育系和配制杂交种。杂交水稻“三系”刚刚配套,曾有人断言:“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花粉量少,开花时间短,柱头小,异花传粉结实率低,肯定过不了制种关。”然而,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