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黄冈市城市风貌挖掘,结合地形、地势,将明珠大道打造成体现黄冈红色文化的特色主题大道,成为展示中国红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为我国城市景观大道主题化建设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寒地村镇景观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寒地村镇景观塑造存在的诸多问题;综合分析了寒地村镇景观塑造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为寒地村镇特色景观的打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研究旨在提升寒地村镇的魅力与宜居性,打造具有寒地特色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新城区景观大道植物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汉龙  杨瑞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22-5424
景观大道作为徐州新城区绿地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特色鲜明、绿意盎然的徐州新城区风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在对徐州新城区8条景观大道绿化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物配置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徐州市新城区景观大道分为行道树绿带、分车带绿带、路侧绿带3种植物配置类型,在分别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植物绿带配置方法和存在问题后,提出了对徐州市景观大道植物配置的优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景观大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景观风貌是各类地域特色要素相互协调、有机融合构成的地域形象。在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中央高度重视城乡地域风貌和特色塑造工作,尤其是区域景观风貌的塑造和区域名片的打造。但在实践中,由于横向、纵向实施主体多样化,导致区域景观风貌规划难以实施。以特色景观资源丰富、涉及主体复杂的苏北苏中水乡地区为例,分析了区域特色景观风貌塑造的主要问题,从控制引导和主动实施两方面探索面向实施的区域特色景观风貌塑造方法,为区域特色景观风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街道小五岳村建设新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小五岳村的地理区位、气候特征、村庄景观现状,确定了以自然的田园风光为基础,突出村庄特色,打造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将建设新区景观规划结构确定为"两带、两片"式结构,进而针对道路景观带、滨水景观带、建筑景观、园林小品景观、植物景观,具体分析了主要景观带、景观节点设计内容。强调小五岳村景观规划建设应充分利用借景、对景等造景手法打造新农村景观;充分考虑村民的交流欲望,为村民提供交流场所;充分提炼村居形态语言特征,延续地域文脉,营造具有地域风貌特色的民居景观;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植物,营造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13,(20):48-50
农业景观是融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为一体的,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于一体的的复合景观,是具有较强独特性的景观,其内容可大致划分为:①农业所共有的特色农作物景观;②反映地区特色的景观;③所在区域的风土人情等人文景观;④该区域的特色景观。在人与土地抗争、共生的多少年里,一定人群的活动范围内,逐步形成相应特质化的农业景观。在中国的东南角,土楼这种独特的古老建筑,正无声地讲述着几百年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与悲喜。  相似文献   

7.
正把农业基地打造成旅游景点,把农村建设成乡村旅游景区,把农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近年来,新化县坚持"农旅结合、农旅共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将地域特色与文化禀赋、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相结合,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大力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特色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原生态休闲旅游相互融合的新路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个农业基地就是一个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新站开发试验区景观大道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默诵  李静  张浪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121-124
合肥市新站试验区景观大道环境设计,从地域特点切入,通过对空间结构的理性分析,建立起构思新颖、布局合理以及蕴涵了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体系,同时又将生态意识引入其中,创造出一个充满人性化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泗洪县现代农业园规划设计立足于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特色以及区位优势,以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农业标准化设施园艺生产区、农产精深加工区、农产物流贸易区、观光农业综合区等4个功能区为目标,采用"一园四区,四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将园区努力打造成一个融生产生活、生态保护、科技研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信息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发展区,以辐射和带动泗洪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乡镇景观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提升整个乡镇的文化品位,并且会给周边区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文阐述了农业特色小镇景观概念、优点及作用,介绍了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内容,以期为打造宜居、宜文、宜观、宜游的农业特色小镇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丹艾黎大道为例,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应用于城市道路绿化之中。提炼山丹地域文化元素,如汉明长城、山丹民间艺术等。将艾黎大道依据其在新城区规划中的周围环境分为历史人文、商业休闲、居住、商贸办公4个区域进行设计,并通过形象再现、概念分析、意境营造、象征隐喻等手段将其进行文化表达。整段设计在整体上实现绿化风格的统一,部分上凸显相应的文化主题。希冀为今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设计为大桥新区一号路(金兰大街)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绿化设计,道路宽60米,道路绿化率30%以上。植物配置上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方式。本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植物在绿化道路中多方面的功能作用,特别是组织交通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到以人为本,使机动车、行人在道路系统中能和谐相处,突出了道路景观的亮点。  相似文献   

13.
阜阳市居住区道路绿地观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绿地景观作为居住区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在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绿地景观观赏特性为切入点,对当前阜阳市居住区道路绿地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当前绿化在植物群落建造、物种多样性、人与环境的关系、植物本身的意境美及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造道路绿地景观,把人们引入自然的怀抱,并为促进阜阳市居住区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设与改造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芳  郑燕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31-14333
在绿道建设日益推广的大背景下,阐释了绿道的概念和类型,概括了绿道规划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在此基础上以顺德区绿道规划设计为例,对绿道的性质、种类、来源及任务进行概述,阐述了顺德区绿道的项目背景,分析了其生态化、人性化、特色化的设计原则,并重点解析了缓冲区、廊道系统、慢行道宽度、节点系统、标识系统以及服务区的设计。强调顺德区绿道建设的目标是构筑区域、城市、社区3个层面多类型、多功能的绿道网络系统;建设以区域绿地为背景、绿网及绿道网为骨架的佛山市"3G"绿化休闲体系,倡导"生态、绿色、低碳"的新生活方式,打造"阳光、水乡、宜居"的顺德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璟  尹玉洁  刘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14-18015,18062
回顾了成都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历史,将其归纳为4个阶段,分别为:①1949~1978年的起步时期,整修扩建了传统纪念性古典园林,新建了武侯祠、桂湖、杜甫草堂等一批公园和街道绿化;②1979~1989年的突破束缚时期,修缮扩建了"十年动乱"中被损坏的古典园林,首次编制了绿地规划,开始探索本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园林形式,以植物园、游乐园、塔子山公园、百花潭公园为代表;③1989~1999年的全面振兴时期,形成了府南河环城绿带,并在1996年编制了新一版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蜀都大道、府南河环城带状公园、新华公园、活水公园为代表;④自2000年起的继往开来时期,以"建设田园城市"为目标,城乡统筹,形成了较成熟的绿地规划理念,浣花溪公园、沙河带状公园、三圣花乡、北湖森林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金沙遗址公园、东湖公园、三环路道路绿带、人民南路道路景观是该时期的代表。从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两个层面探讨了成都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根据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游览绿地4种用地类型进行植物造景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建议,强调努力发掘地域自然文化特征是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丹  苏金乐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1):46-48,51
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景观设计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许昌东城区中原路绿地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介绍了中原路的绿地景观设计原则,分析了集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新趋向,体现人文历史景观特色、生态效益和景观设计多种元素的组合。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大学教育仅仅局限于教师在教室中的传道授业解惑,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很少被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大学校园建设逐步开始重视教室以外的校园环境建设。笔者着重介绍了高校校园绿化和美化工作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合理规划设计.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等问题,并建议坚持“以绿养绿”原则,实现绿化自给体系。  相似文献   

18.
乡村综合体规划设计模式试图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大农业观”进行全绿色、 多功能、高附加值、强大竞争力的农业全产业链构建和优化。建设“美丽乡村综合体”,激发产业 潜力,激活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协助实现我国社会从“农民身份”到“农民职业”的观 念转变。同时,本文将探索、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重拾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生态文 明建设和人类命运供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乡村借助绿色生态进行发展成为一种新模式。本文以靖江市 生祠镇东进村为例,对该村如何构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模式进行调研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 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园林绿化既要注重景观美化效果,为市民营建优美的生活环境,更要考虑生态防护效益,为整个城市发展创建绿色屏障,也要实现林木价值,体现其巨大的经济效益,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阐述了生态景观道路绿化的规划原则以及许昌市生态景观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从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个方面对5条景观道路建设绿化完成后的效益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