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红枫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红枫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美国红枫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红枫组织培养有不同的影响,最佳诱导培养基为1/2MS+IAA0.3mg/L+6-BA0.6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MS+NAA0.2mg/L+6-BA2.0mg/L;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NAA0.5mg/L。NAA、IAA及6-BA等激素组合对红枫不定芽诱导、增殖和丛生芽生根培养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红枫的不同繁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枫由于其特有的植物学特性和价值,在现代园林业中得到大规模发展.介绍了红枫在我国的引种生长情况及其不同繁殖方法的比较.红枫的组织培养方法既保持了母树的生物学特性,又速生,条件便于控制,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美国红枫外植体选择及启动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美国红枫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灭菌、褐化预防及外植体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美国红枫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用1%次氯酸钠灭菌4 min,外植体的成活率最高为82.22%;在外植体培养初期每隔2 d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2~3次后可以彻底去除褐化现象;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外植体抽芽率可达92.2%。  相似文献   

4.
美国红枫是重要的园林造景树种,目前引种繁育及栽培技术在皖北地区得到了一定推广。通过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该地区美国红枫的嫁接繁殖、扦插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促进皖北地区美国红枫的推广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红枫是重要的园林造景树种,目前引种繁育及栽培技术在皖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推广。通过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该地区美国红枫的嫁接繁殖、扦插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美国红枫的推广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典型彩叶树种美国红枫研究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彩叶树种以其多种色彩,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绿化的景观层次,正成为目前绿化树种的新宠。美国红枫作为彩叶树种的典型代表,具有众多的园林价值,近年来在国内迅速发展,国内已在其层积育苗、组织培养、栽培基质与苗期肥料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美国红枫引种繁育与规模化栽培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红枫是欧美经典的彩色行道树,因其秋季色彩夺目,树冠整洁,被广泛应用于公园、小区、街道栽植,既可以园林造景又可以做行道树,深受人们的喜爱。2000年前后被引入中国,由于美国红枫受进口种源不断控制,国内种质资源严重不足。云辰乔木园林公司2012年将美国红枫引入四川宜宾进行栽培与繁育,取得了育好的效果,在宜宾市江北公园、菜坝、高桥建立示范栽培基地,本文主要介绍美国红枫扦插育苗技术研究和示范栽培技术,为美国红枫在宜宾市及周边地区推广栽培提供可靠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红枫是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彩叶树种。为了建立美国红枫无性繁殖体系,探讨美国红枫愈伤组织的诱导,该研究以美国红枫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采用75%酒精(20s)、2%Na Cl O(10~15min)消毒,接种于含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观察培养结果,为美国红枫后续试验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红枫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可以启动愈伤组织的形成;在1/2MS诱导培养基中,BA浓度为0.5mg/L,NAA浓度0.15mg/L的条件下,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红枫为材料,根据代表性、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的原则,收集出20个指标作为选择美国红枫绿化树种评价指标的对象;建立了AHP综合评价体系,并在新品种选育中进行了应用,选育出美国红枫新品系Q1005。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美国红枫的整体特性,阐述了环境条件对美国红枫生长影响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施肥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黄瑞香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培养条件。[方法]以黄瑞香幼嫩茎尖为外植体,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统计的方法研究黄瑞香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结果]确定黄瑞香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培养基为WPM+IBA 0.1 mg/L+KT 0.1mg/L,茎尖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WPM+IBA 0.2 mg/L+6-BA 3 mg/L,幼芽形成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IBA 3.0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黄瑞香的快速繁殖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该研究为黄瑞香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矮牵牛茎尖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42-16743
[目的]推动矮牵牛组培的产业化,达到使其苗木生产快速、经济的目的。[方法]共配制5种MS培养基,选择无污染、生长健壮的矮牵牛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分化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NAA对矮牵牛外植体诱导成活率的影响,进而选择适合矮牵牛诱导成活的最佳培养基。[结果]培养基中NAA浓度的差异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较大。NAA浓度为0.5mg/L的培养基为最佳诱导成活培养基,NAA浓度为0.7及0.3mg/L的培养基对矮牵牛的作用仅次于NAA浓度为0.5mg/L的培养基,但NAA浓度为0.1及0.9mg/L的培养基处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筛选出矮牵牛组培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NAA0.5mg/L+6-BA0.3mg/L+琼脂8g/L+蔗糖30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矮牵牛的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魔芋细胞组织培养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如芽在MS NAA 0.3-0.5mg/L生根的培养基,生根率达到100%等,并针对当前在魔芋组织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由于多酚氧化物的氧化而产生的细胞的褐变现象以及组培苗的玻璃化等现象做出了分析:如开始时置于暗处培养可以防止或减少褐变现象,加入GA3等微量元素于培养基中可以减少组培苗的玻璃化的发生。这些均为下一步魔芋组培快繁技术应用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宾照  高红梅  陶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50-3351,34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对花毛茛(Ranunculus asiaticus L.)组培增殖率的影响,为花毛茛组培苗的商业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花毛茛的杂交一代(F1)种子通过无菌催芽得到无菌苗,无菌苗在基本培养基+糠基嘌呤(1 mg/L)培养基上培养驯化2代后,取增殖苗进行3因素(萘乙酸、苄氨基嘌呤、糠基嘌呤)3水平的正交试验,探索3种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对花毛茛组培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花毛茛组培增殖率对萘乙酸和糠基嘌呤比较敏感,对苄氨基嘌呤反映不敏感,3激素及其浓度的最佳组合是MS+萘乙酸0.03mg/L+苄氨基嘌呤0.20 mg/L+糠基嘌呤2.50 mg/L,增殖率达到2.93,超过生产需要最低增殖率2.00水平,能够较好地满足商业生产的需要。[结论]MS+萘乙酸0.03 mg/L+苄氨基嘌呤0.20 mg/L+糠基嘌呤2.50 mg/L培养基适宜花毛茛组培增殖。  相似文献   

15.
牛亚玲  董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7-20958,21162
[目的]建立一个比较合理和完善的芦荟组织培养体系,为大规模快速生产芦荟组织培养苗提供依据。[方法]以木立芦荟和中国芦荟的叶、茎尖和根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MS和N6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芦荟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在不定芽诱导过程中,茎尖在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上的芽诱导率最高。在诱导生根过程中,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NAA浓度在0.2~0.3 mg/L时芦荟组织不定芽生根效果较好。[结论]芦荟组培效果受到遗传基因型和外在培养条件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6.
卢开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4):133-135
[目的]探索尾巨桉DH_(32-26)组培快繁技术,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手段,以尾巨桉DH_(32-26)半木质化萌发茎段为材料,对外植体诱导及无菌组织培养体系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0 mg/L+NAA 0.5mg/L,发芽率为92.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4 mg/L+NAA 0.2 mg/L,增殖个数为3.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改良1/2MS+IBA 0.2 mg/L+ABT 0.3 mg/L,生根率可达98.3%。[结论]该研究获得了尾巨桉初代诱导、增殖和生根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初步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培育橡皮树,以满足花卉市场对该植物的需求。[方法]以橡皮树茎尖为外植体,选择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初步建立橡皮树组培快繁体系,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和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0.01 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01 mg/L NAA+0.5 mg/L IBA。[结论]该研究为橡皮树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实践基础,但橡皮树的体细胞胚的诱导及萌发技术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8.
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苗的条件,确定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绿玉树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玉树茎段作为外植体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萌芽率、增殖倍数、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萌芽培养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0.02mg/L+6-BA1.0mg/L,分化率为89.7%;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02mg/L+6-BA0.60mg/L+AD3.0mg/L,增殖倍数为5.70;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40mg/L+IBA0.4mg/L,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80%。[结论]试验初步确定了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9.
蝴蝶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志国  黄承钧  陶陶  闻治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14-14615
[目的]对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进行研究,为蝴蝶兰的批量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蝴蝶兰嫩叶、茎尖、花梗侧芽为外植体,进行蝴蝶兰原球茎诱导、增殖及试管苗生根的组织培养。[结果]结果表明,MS+2.0mg/L6-BA+1.0ng/LNAA+200ml/L椰乳是诱导蝴蝶兰原球茎形成的最佳培养基,茎尖诱导率迭缸.37%;MS+1.0mg/LNAA+2.0mg/L6-BA是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增殖系数达9.62;1/2MS是蝴蝶兰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率达94.42%,且根生长最快最整齐。[结论]在生产上,可采用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方法进行蝴蝶兰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20.
观赏羽扇豆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观赏羽扇豆繁殖技术,供生产借鉴。[方法]以LupinusGallery、LupinusMinaretie、LupinusRussell Prize、Lupinus arboreusBlue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结果表明,9月中下旬播种,发芽率最高可达97%,营养土配方以泥炭土∶珍珠岩∶河沙=2.0∶1.0∶0.5最佳。组织培养繁殖中,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以MS+0.5 mg/L6-BA+6 g/L琼脂+45 g/L白糖最佳;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基以MS+0.5 mg/L6-BA+0.8 mg/LGA3+2 g/LAC+6 g/L琼脂+45 g/L白糖最佳,繁殖系数大6;生根培养基以1/2 MS+0.25 mg/LNAA+6 g/L琼脂+45 g/L白糖最佳。扦插繁殖难度大,成活率低。[结论]播种繁殖是传统的广泛采用的繁殖方式,组织培养繁殖可大大提高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