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草胺磷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以蚯蚓为受试动物,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彗星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草胺磷胁迫对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的程度。【方法】草胺磷质量浓度设定为0、37.5、75、150、300 mg/L,胁迫时间24 h,取头部DNA含量、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Olive尾矩5个参数分析DNA损伤程度。【结果】电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5个参数在4个草胺磷处理中都有显著差异;随草胺磷浓度升高,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Olive尾矩随之升高,头部DNA含量随之降低,草胺磷胁迫引起了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草胺磷浓度越高,DNA损伤越严重。随后降低草胺磷浓度,延长胁迫时间至96 h,得到相似结果。【结论】草胺磷会引起土壤动物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草胺磷浓度与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程度两者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氯化钠(NaCl)胁迫对黑小麦根系DNA损伤的影响,为寻求减轻环境因子对植物DNA损伤的方法及培育耐盐黑小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黑小麦品种漯珍1号为材料,采用5个NaCl质量浓度(0、3、6、9、12和15 g/L)溶液处理黑小麦幼苗根系,通过彗星电泳试验,利用CASP 1.2.2分析代表黑小麦幼苗根系DNA损伤的尾部DNA含量、尾长和尾矩等指标.[结果]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彗星头部渐小,拖尾渐长,黑小麦根系DNA损伤片断的迁移水平逐步上升.尾部DNA含量、尾长和尾矩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15 g/L处理下,三者的升幅分别达67.56%、139.40%和39.88%.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Olive尾矩(OTM)均有提高,但增长率慢慢下降,12~15 g/L的增长率降至5.42%,说明黑小麦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结论]NaCl胁迫会引起黑小麦根系DNA损伤,且受损程度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愈发严重,但黑小麦对NaCl胁迫仍存在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3.
废电池浸出液对鲫鱼红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electrophoresis SCGE)研究了废电池浸出液对鲫鱼红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共分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二部分。采用自制废电池浸出液(废电池浸出液为45节1号松下废电池浸泡于40L自来水中90d得到,其中Cu的浓度为28.11μg·L-1,Zn的浓度为3755.61μg·L-1,Pb的浓度为11.70μg·L-1,Cd的浓度为2.01μg·L-1,Hg的浓度为0.77μg·L-1,As的浓度为2.02μg·L-1。),将废电池浸出液与自来水配成5%、10%、20%、30%的溶液进行试验。剂量-效应试验结果表明,5%、10%、20%和30%的废电池浸出液均能在较短时间(48h)内引起鲫鱼红细胞DNA链断裂,出现拖尾现象,即彗星细胞;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彗星细胞的数量、彗尾长度和拖尾率均显著增加;DNA损伤程度,在小于2%的范围内,属于中度损伤,在2%~10%的范围内,属于高度损伤,而在大于10%的范围内,属于重度损伤,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时间-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彗星细胞数量增加明显,其中对照组、6h组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彗尾长度及拖尾率也有显著增加,2h内DNA损伤属于中度损伤,2h以后DNA损伤属于高度损伤,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静  杨桂文  刘大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55-5957
[目的]检测Pb2+对小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在不同Pb2+暴露浓度(0.05、0.50、5.00 mg/L)下12 h后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核DNA的损伤作用。采用DNA拖尾率、DNA损伤专用单位、DNA损伤级别等指标,探讨细胞DNA损伤与Pb2+处理浓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Pb2+浓度的增高,拖尾率、DNA损伤专用单位都呈上升趋势。[结论]重金属Pb2+对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呈正相关剂量效应关系,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对重金属导致的遗传毒性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玉米赤霉烯酮(ZEN)对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的DNA损伤效应。[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猪Leydigcell为材料,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测定ZEN对离体培养的猪睾丸间质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选用0(对照组)、1、5、10和20μmol/L浓度的ZEN体外作用于猪Leydigcell,通过彗星试验观察了ZEN对猪Leydig cell DNA的损伤效应。[结果]ZEN浓度为0、1、5、10和20μmol/L时,所造成的细胞拖尾率分别为16.67%、34.00%、40.67%、52.00%和64.67%,各染毒组细胞拖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各剂量组对应的拖尾细胞尾长(Taillength)分别为57.60±4.78、57.75±6.25、78.97±5.83、100.50±6.94和146.83±12.31μm,尾部DNA含量(Tail DNA %)分别为21.29±2.25%、22.24±2.43%、31.21±6.27%、37.45±4.33%和60.68±9.83%,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及以上ZEN浓度染毒组的Tail length和Tail DNA %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ZEN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ZEN对猪Leydig cell存在遗传毒性,可以损伤Leydig cell的DNA,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甄建伟  刘青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王捍东  刘宗平  卞建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02-11304,11424
[目的]观察玉米赤霉烯酮(ZEN)对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的DNA损伤效应。[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猪Leydig cell为材料,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测定ZEN对离体培养的猪睾丸间质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选用0(对照组)、1、5、10和20μmol/L浓度的ZEN体外作用于猪Leydig cell,通过彗星试验观察了ZEN对猪Leydig cell DNA的损伤效应。[结果]ZEN浓度为0、1、5、10和20μmol/L时,所造成的细胞拖尾率分别为16.67%、34.00%、40.67%、52.00%和64.67%,各染毒组细胞拖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各剂量组对应的拖尾细胞尾长(Tail length)分别为57.60±4.78、57.75±6.25、78.97±5.83、100.50±6.94和146.83±12.31μm,尾部DNA含量(Tail DNA%)分别为21.29±2.25%、22.24±2.43%、31.21±6.27%、37.45±4.33%和60.68±9.83%,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及以上ZEN浓度染毒组的Tail length和Tail D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ZEN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ZEN对猪Leydig cell存在遗传毒性,可以损伤Leydig cell的DNA,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体外染毒法对星豹蛛雌、雄成蛛进行过氧化氢和甲醛染毒处理,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蜘蛛血细胞DNA损伤效应,用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并计算受损伤细胞率、彗星尾长和Olive尾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能引起蜘蛛血细胞DNA断裂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浓度之间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的甲醛能引起蜘蛛血细胞DNA损伤,其中在10ümol/L时引起DNA断裂,在25ümol/L、40ümol/L、55 ümol/L时引起DNA交联,而在70ümol/L时引起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彗星试验评价硝酸镧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置了0、1、4、16、64、256mg·L-16个浓度的硝酸镧梯度溶液,运用彗星电泳测试技术,以彗星尾长、彗星率、尾距和Olive尾距来评价La(NO3)3>对蚕豆根尖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的彗星尾长、彗星率、尾矩和Olive尾矩随浓度增加而逐渐上升.一定剂量的稀土元素镧(≥1 mg·L-1)可以使蚕豆根尖细胞DNA出现损伤,在1~64 mg·L-1范围内随镧浓度的增加伤害程度加大,256 nag·L-1时,遗传物质损伤严重,彗星尾长、尾距和Olive尾距反而下降,说明硝酸镧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3组不同成分的微藻悬浮液中[蓝藻组:只投喂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混合藻组:50%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产毒铜绿微囊藻;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栅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螺肝组织中的藻毒素浓度.结果表明,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索(MCs)浓度分别为:蓝藻组(36.34±4.12)μg·L-1;混合藻组(18.69±2.12)μg·L-1;对照组未检出.在喂食暴露的前6h内,混合藻组和蓝藻组螺肝组织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持续增长,而后出现下降趋势;第12 h更换藻液并将微藻浓度调整至初始值后,肝组织中MCs含量又迅速回升.同期螺肝细胞DNA损伤指标彗星尾长(TL)、彗星尾距(TM)和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 DNA%)也随螺肝组织中MCs含量发生相应变化,各项DNA损伤指标均在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6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各项指标值有所回落,但第12 h更换藻液后,DNA损伤再次加剧.整个实验期间(24 h),混合藻组和蓝藻组的DNA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藻组均显著高于蓝藻组.说明铜锈环棱螺经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后,其肝组织细胞的DNA受到损伤,且螺肝组织MCs积累越多,DNA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B_1致雏鸭肝脏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不同染毒水平(3,30,300μg·kg-1BW)染毒后,在不同时间点导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情况;(2)探明AFB1染毒剂量及染毒时间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之间的关系,为AFB1遗传毒性提供研究模型。【方法】96只雄性北京鸭雏鸭,随机分为16组,每组6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至6组为低剂量(染毒)组、第7至11组为中剂量(染毒)组、第12至16组为高剂量(染毒)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雏鸭分别灌胃25%DMSO水溶液,0.25,2.5,25μg·mL-1溶液各1mL,对照组于灌胃1h后,各剂量染毒组分别于灌胃染毒1、2、8、24、48h用彗星试验检测肝细胞DNA损伤。【结果】试验表明,雏鸭对于AFB1导致的肝细胞DNA损伤非常敏感,肝细胞DNA损伤程度与AFB1摄入量以及摄入时间有关。经口染毒2h左右DNA损伤达到高峰,所有染毒组在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Olive尾矩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AFB1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程度加深、持续时间延长。【结论】(1)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效应非常强,低剂量(3μg·kg-1BW)AFB1暴露就能够引起雏鸭肝细胞DNA发生显著损伤。(2)经口染毒AFB12h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达到高峰,此时DNA损伤程度与AFB1暴露之间的量效关系最为明显。(3)雏鸭是研究AFB1遗传毒性的一个良好动物模型,彗星试验能够反映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仿火箭电泳应用于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为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寻求另一种可行的电泳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仿火箭电泳方法应用于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验单细胞水平上的DNA损伤,并与传统的电泳方法比较,分析其优劣势。[结果]在细胞DNA未受损状态下,2种电泳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而在细胞DNA受到损伤时,传统的电泳方法下一些细胞的慧尾发散出现漂移,仿火箭电泳方法得到的慧尾图像集中且未发生偏移。[结论]仿火箭电泳方法较传统的电泳方法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腐殖酸钠(HA-Na)对镉胁迫下冬小麦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鲁麦2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d~(2+)溶液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HA-Na溶液对Cd~(2+)胁迫下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Cd~(2+)胁迫使冬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及芽长均降低。低浓度的HA-Na提高了Cd~(2+)胁迫下冬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根长、芽长,部分缓解了Cd~(2+)胁迫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以50μmol/L HA-Na溶液处理的缓解效果最好,但随着HA-Na浓度的增大,其对Cd~(2+)胁迫的缓解效应逐渐减弱,当HA-Na浓度达200μmol/L时,会明显加剧Cd~(2+)胁迫的毒害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治理和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对水生动物基因的毒性效应。[方法]以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 hoffmeisteri)为受试生物,以浓度分别为12%、36%、24%和44%的采油污水稀释液为供试污染物,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以尾长(TL)、头部DNA含量(HeadDNA)和尾部DNA含量(Tail DNA)为指标检测不同浓度采油污水对水丝蚓DNA的损伤程度。[结果]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会引起水丝蚓体细胞DNA损失,暴露组中受试生物的头部D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尾长和尾部DN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采油污水浓度的增加,DNA损伤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该研究表明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对水丝蚓具有基因毒性效应,可能对油田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江西省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方法]利用GC-ECD检测江西省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的DDTs残留。比较了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水平,分析了DDT来源,评价了DDT生态风险。[结果]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s残留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平均残留量为0.37μg/g。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s残留量:桔树生长地土壤〉水稻种植地土壤〉茶树生长地土壤〉河滩草地土壤〉蔬菜种植地土壤〉板栗树生长地土壤〉棉花种植地土壤。DDT组分中,仅p.p′-DDT被检出,这表明7种土壤均有新的DDT污染源输入。生态风险评价表明,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的DDTs对该地区鸟类、土壤生物及哺乳动物的风险较低。[结论]DDT对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苯甲酸雌二醇诱导黄颡鱼性转化的条件.[方法]分别以浮游动物和微颗粒饲料作为激素载体,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雌二醇对黄颡鱼性转化诱导过程中成活率、雌性率以及体长的影响.[结果]浮游动物与微颗粒饲料作为载体进行投喂对黄颡鱼鱼苗成活率、雌性率和体长具有较明显差异,浮游动物组成活率为43.1% ~66.5%,而微颗粒饲料组成活率为17.1% ~52.1%;过高的激素浓度处理会导致死亡率升高,而过低的激素浓度处理会导致雌性率大大降低;不同载体和激素处理浓度对黄颡鱼鱼苗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以浮游动物或微颗粒饲料为载体,苯甲酸雌二醇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50 μg/L和50 mg/kg.  相似文献   

16.
刘杰  彭霞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98-8400,8453
[目的]研究不同芘处理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α-萘胺显色法测定了土壤硝化潜势(PNR),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了amoA基因拷贝数。[结果]芘和PNR的剂量-效应关系满足四参数的Logistic曲线,各处理土壤PNR的EC50分布在70100μg/g范围内,且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大,表明土壤微生态群落对芘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或抗性;芘的急性毒性表现在中高浓度芘处理下,持久性毒性在各浓度处理下均有明显表现;芘的存在在短期内并不能改变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丰度及基因拷贝数。[结论]中等芘浓度范围(70100μg/g)是PNR较敏感的浓度段,芘对土壤PNR的影响可能是对氨氧化过程中关键酶AMO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绿头鸭的系统进化关系。[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得4只绿头鸭线粒体ND2基因全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河鸭属野鸭ND2基因全序列,基于N-J法和MP法构建河鸭属野鸭系统进化树。[结果]4只绿头鸭ND2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其全长为1 041 bp,碱基A、G、T、C含量分别为28.91%、13.35%、20.75%和36.98%,A+T含量约等于C+G 绿头鸭ND2基因序列与斑嘴鸭完全相同,与其他野鸭的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绿头鸭与斑嘴鸭关系密切,两者共享一个单倍型,它们与棕颈鸭、针尾鸭及绿翅鸭同属于进化枝A。[结论] 家鸭可能由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化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