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再生水水质及其变动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针对再生水的应用特性,建立合理的、客观的水质评价模型,为再生水水质及其年内变动情况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以现行再生水水质标准(SL 368-2006)为参考,选取适当的污染物分析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再生水水质评价模型,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再生水出水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1-12月的再生水监测数据为样本,利用建立的水质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利用建立的再生水水质评价模型对2009年的水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再生水水质状况良好,1-12月再生水水质综合得分均低于依据再生水水质标准所选定的第13个特殊样本水质(1.325)。其中,1月水质较好,综合得分为-0.889,8-10月水质较差,得分为0.419~0.573,这与夏季进水水温差别导致生物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变化有关。【结论】建立的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再生水水质评价模型,在损失较少信息前提下,以少数的主因子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简化了数据结构,且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可用于再生水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水质安全对维持东北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0个监测断面,收集2006—2008年监测数据,选择反映流域水环境特征指标的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5日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水质评价因子,运用因子分析定权法的水质评价模型评估流域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水质模型计算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与实测水质状况相吻合,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总体趋势为河流上游由于无污染或受到的污染较小,水质良好,综合水质等级为Ⅰ~Ⅲ级;到中下游由于分布的大中城市较多,工业、农业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水质逐渐变差,综合水质等级达到Ⅳ级甚至劣Ⅴ级。  相似文献   

3.
渔业水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分析淡水养殖渔业水质的评价问题,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德尔裴法和模糊数学方法,研究了渔业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模型的检验;提出了渔业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渔业水质的综合评价符合渔业水质的实际情况,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4.
洪湖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6年6月在洪湖采集的20个水样的水质指标测定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洪湖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评价方法可有效地进行水质分析,评价结果为该时段水质状况以Ⅲ类水为主,不能充分满足湖泊水体功能的要求.水质评价结果可以为洪湖生态恢复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刁占峰  张丹  张同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82-14584
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水质评价中,并基于粗集理论善于解决不确定和不精确问题的优点,以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级别标准,将其应用于水质评价指标的筛选,得出高锰酸钾指数指标是最重要的水质影响指标,亚硝酸盐氮次之,并确定了各水质指标相对于水质级别的属性重要性。应用实例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很好地解决水质评价中各指标的模糊特征,将粗集理论应用于水质评价因子的筛选,可为水质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漓江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漓江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漓江兴安段水质为Ⅰ水体,灵川段和阳朔段为Ⅱ水体;在水质评价中,DO、氨氮和总磷具有重要的权重。未确知测度模型对评价空间实现有序分割,提高了分辨率,评价效果可靠,是一种实用模型。利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漓江水质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灌溉水质属性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灌溉水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 ,以对水质评价中普遍采用的盐浓度、渗透率、特殊离子及其毒性等 5个指标进行了示例分析计算 ,并与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 ,所得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能很好地解决评价因子与水质等级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评价水质简便可靠 ,采用该方法评价灌溉水质是科学的和客观的  相似文献   

8.
马从国  赵德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97-10498,10502
以池塘水产养殖水质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池塘水质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了渔业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和实现了池塘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企业养殖池塘水质的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大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对渔业水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合理,使用简便,提高了水产养殖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模糊模式识别在乔店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库水质进行合理评价是加强水源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提出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对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根据水质评价的特殊性,提出一种模糊距离计算的新方法,对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了改进;将改进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应用于山东省莱芜市乔店水库水质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实例说明本文提出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用于水质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物元分析法构建新疆吐鲁番市各项灌溉用水水质评价综合物元模型,对吐鲁番市各项灌溉用水(如渠水、泉水、坎儿井水、机井水)的水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10月份灌溉用水水质较好,为Ⅰ级或Ⅱ级;5月份部分灌溉水质为Ⅲ级,水质较差,易造成土壤盐碱化;3月份检测的煤窑沟流域水样水质均为Ⅳ级,不适宜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对物元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对比显示,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吻合,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太泊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5月~2014年3月太泊湖7个重要断面水质周年实际监测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5个指标(DO、CODMn、NH3-N、TN、TP)作为评价因子,建立评价矩阵,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最后对太泊湖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泊湖各监测月份水质存在一定差异,其水质总体状况为Ⅱ类偏向Ⅲ类水,其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无机磷。  相似文献   

12.
搜集长海海域海洋环境信息数据,结合水质综合评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长海海域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长海海域pH、溶解氧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大部分海域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浓度均较低;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空间分布相似,岛屿周边及岛屿之间浓度较高,而在海域开阔处浓度较低,分析主要受养殖活动和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长海海域水体质量整体处于清洁水平,大部分海域未出现富营养化,只有在广鹿岛、大长山岛、乌蟒岛、海洋岛邻近海域出现轻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上海白莲泾河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取白莲泾上的6个断面,每月大、小潮当日采集各断面水样,获得了该河段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根据监测结果,以DO、CODMn、NH,-N、TN和TP为指标参数,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对白莲泾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空间分布上,位于居民生活区的2个断面DO、CODMn、NH,-N、TN和TP5项指标均为最差;时间分布上,枯水期水质较丰水期差,2007年8月、9月白莲泾水质达到最好;小潮期间水质较大潮期间差,且均有90%以上的断面超过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排序依次为TN、NH3-N和TP。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对三峡水库万州大周库湾投饵式网箱养鱼基地的水质和底泥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万州大周投饵式网箱养殖对水温、DO、透明度、pH及电导率的影响都不显著.网箱养殖区水温、DO略低于网箱上游和网箱下游.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氮、总磷及正磷酸盐的含量趋势为网箱区最高,其次网箱下游,网箱上游最低,ANOVA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无机氮的主要形态以硝态氮为主,其次是氨氮,亚硝态氮最少.以总氮和总磷作为氮、磷阈值来分析,网箱上游水质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网箱上游为Ⅲ类、劣Ⅲ类水质,网箱区为劣Ⅳ类,网箱下游为Ⅳ类水,网箱养殖加重了该水域水质的富营养化.网箱养殖使底泥中氮、磷、硫化物、有机质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对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水质调查,调查站点布设三亚西瑁洲西端3个站点,鹿回头南端4个站点,亚龙湾2个站点,共布设9个调查站点。分析了水温、p H、盐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油类、铜、铅、锌、镉、汞、砷共14项指标。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有机体污染指数法以及水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海域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水质评价指数均小于1,单因子指数较小;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1,污染物浓度较低;富营养化评价指数E1,该海域海水水质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观山湖氮磷浓度与水质因子的关系。[方法]对观山湖水体氮磷及相关水质因子进行了含量监测,分析观山湖氮磷浓度水质特征及水体中氮磷不同形态浓度与水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分别建立氮磷浓度与水质因子的关系。[结果]亚硝酸盐氮(NO_2~--N)与总氮(TN)呈显著负相关,硝酸盐氮(NO_3~--N)与叶绿素a(Chla)、总磷(TP)及氨氮(NH_4~+-N)均呈显著正相关,氨氮(NH_4~+-N)与叶绿素a(Chla)及硝酸盐氮(NO_3~--N)也呈显著性正相关,氨氮(NH_4~+-N)的模型中仅与叶绿素a(Chla)有关。总磷(TP)浓度与叶绿素a(Chla)、可溶性磷(DP)、硝酸盐氮(NO_3~--N)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磷(DP)与叶绿素a(Chla)及硝酸盐氮(NO_3~--N)呈正相关。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的模型都仅与叶绿素a(Chla)有关。[结论]观山湖总体水质良好,未达到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7.
王铁良    苏芳莉      孙迪      孙一民  李海福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95-200
利用模糊BP神经网络法对辽河口湿地不同时期(汛期、非汛期和冰封期)不同区域(核心区、试验区和缓冲区)水环境质量进行水质评价。各样点监测结果表明,核心区全N(TN)和氨氮(NH3-N)优于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缓冲区和试验区中全N(TN)、全P(TP)和化学需氧量(COD)超Ⅳ类标准。建立以上述4个水质指标为输入变量、包含5个神经元节点的隐含层和1个水质类别输出结果所构成的BP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输出结果进行隶属度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在汛期和冰封期评价结果相同,依次为Ⅲ类、Ⅳ类和Ⅳ类,而在非汛期评价结果依次为Ⅱ类、Ⅲ类和Ⅳ类,可见从试验区、缓冲区到核心区水质逐渐转好,说明湿地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评价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模糊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苏州城区河道大型水生生物时空分布特征,于2020年5月开始,对苏州古城区主要河道23个断面的大型水生生物及水质指标进行为期一年监测,分析其理化因子时空分布差异,并探讨与大型水生生物相关的影响因素,体现苏州河道恢复程度。结果表明,水温、pH、溶解性总固体、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与氨氮在不同月份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总氮和总磷在不同月份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期间苏州城市河道中共检出5种沉水植物,10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7种鱼类。其中沉水植物辛普森指数最高,结构最均匀,各断面中沧浪亭桥玛格列夫指数最高,物种最丰富。有无沉水植物分组间流速呈显著性差异,总氮、氨氮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有无的河道在流速、水深、透明度和溶解氧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按是否存在鱼类对比,水质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冗余分析(RDA)结果也表明,氨氮、水温、溶解氧和透明度是影响城区河道大型水生生物分布的主要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团氿湖区布置7个采样点,用GARMINMap60CSX手持式GPS导航仪定位,进行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等理化指标监测,并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团氿水质(春、夏、秋、冬时湖水的Chl-a、TP、TN、SD、CODMn)。结果表明:湖区模糊层次分析综合指数为0.61,水质达中度污染状况,水质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需加强管理与改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团氿水污染分析结果与单因子法评价水质基本相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