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用杂交中籼稻万象优华占,以风送式机插秧侧深施肥一体机为供试机械,设置不同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研究适宜的肥料及其用量。结果表明,采用红四方牌45%缓释肥(21-9-15)、施用量720kg/hm~2和600kg/hm~2,其产量、经济效益优于其他缓释肥和对照处理;采用中化48%缓释肥(26-10-12)施用量525kg/hm~2和洋丰牌50%缓释肥(28-9-13)施用量540kg/hm~2,其产量、经济效益与对照相近,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小麦秸秆肥的应用效果,开展了小麦秸秆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倍秸秆+减量肥区[秸秆肥3 000 kg/hm~2+45%复合肥(20-12-13)525 kg/hm~2]产量最高,为7 134.0 kg/hm~2,较空白对照区增产33.75%;其次是秸秆+减量肥区[秸秆肥1 500 kg/hm~2+45%复合肥(20-12-13)525kg/hm~2],产量为7 066.5 kg/hm~2;常规施肥区[45%复合肥(20-12-13)750 kg/hm~2]产量居第3位,为7 000.5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临夏高海拔灌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最佳专用缓释肥,以玉米品种金凯8号为指示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专用缓释肥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利用效率和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专用缓释肥B(N 26.50%+P_2O_58.80%+K_2O_4.10%+有机质15.00%)900 kg/hm~2处理的玉米折合产量最高,达14 847.0 kg/hm~2,较不施肥(CK)增产22.0%;肥料农学利用效率为7.55 kg/kg,表观肥料养分利用率为42.03%,肥料偏生产力为41.87 kg/kg,肥料贡献率18.02%,施肥利润高达2 476.8元/hm~2;生物鲜重和生物干重分别较不施肥(CK)提高了23.1%和31.0%,穗粒数较不施肥(CK)增加了38.3粒,千粒重较不施肥(CK)增加了68.6 g。专用缓释肥B在临夏高海拔灌区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和轻简化施肥,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临夏高海拔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赤杂29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推广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服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密度、肥料对赤杂29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赤杂29的适宜栽培模式为5月中、下旬播种,留苗密度为11.25万~12.00万株/hm~2,施用NPK复合肥300kg/hm~2+尿素300 kg/hm~2效果最好,施用缓释肥450 kg/hm~2效果最好。[结论]适宜的播期、密度、肥料与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相结合,能够增加品种产量。  相似文献   

5.
施肥量对油菜绿肥生物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30%复合肥(15-7-8)不同施用量0、225、300、375、450、525、600、675 kg/hm~2对晚播油菜绿肥生物量、养分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为确定晚播油菜绿肥适宜施肥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晚播条件下,通过增加施肥量可以明显提高油菜绿肥的生物量及养分累积量,且随施肥量的增加,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及养分累积量呈增加趋势。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量在225~450 kg/hm~2范围内,油菜鲜、干重均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当施肥量450 kg/hm~2时,各处理间油菜干重没有显著差异。当施肥量在525~675 kg/hm~2之间时,各处理油菜碳、磷、钾养分累积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施肥量在450~675 kg/hm~2之间时,各处理油菜碳、氮、磷、钾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结合油菜绿肥翻压还田时的生物量、养分归还量及肥料成本,本试验条件下油菜作为绿肥晚播的适宜施肥量为450~525 kg/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物肥料对谷田土壤环境及谷子产量的影响。[方法]设6个处理,分别为CF(N 187.5 kg/hm~2、P_2O_5105 kg/hm~2、K_2O 45 kg/hm~2);CY(常规有机肥2 250 kg/hm~2);CK(不施肥);WF(N 187.5 kg/hm~2、P_2O_5105 kg/hm~2、K2O 45 kg/hm~2+微生物肥75 kg/hm~2);WY(有机肥2 250 kg/hm~2+微生物肥75 kg/hm~2);WB(不施肥+微生物肥75 kg/hm~2)。通过研究土壤温度、近地层CO_2浓度、土壤紧实度、谷子农艺性状等,探讨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结果]添加微生物菌肥后的WY、WF、WB 3个处理较未添加的处理,0~20 cm土层平均地温增加了0.10~0.23℃,0~10 cm土层平均地温增加了0.14~0.27℃;近地层CO_2浓度增加了10~22 mg/L,增幅3.8%~7.6%;0~6 cm土层土壤紧实度降低了2.6%~7.9%,6~12 cm土层降低了2.0%~5.8%;产量增加了125~600 kg/hm~2,增幅3.1%~14.4%。[结论]该研究为谷子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机械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不同基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和常规面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总用肥量折纯N 270 kg/hm~2的条件下,相同基肥用量下侧深施缓释肥比面施缓释肥的水稻产量高,且在侧深施缓释肥量450~525 kg/hm~2条件下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新型环保肥料的应用效果,开展了缓释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应用缓释肥效果显著,产投比明显提高,其中基肥施配方肥(20-10-10)600 kg/hm~2+缓释尿素150 kg/hm~2+后期不追肥处理产量及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8288.89 kg/hm~2和7.89。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通过选择3种常用的侧深施肥专用肥料做对比,并设计不同的施肥量375kg/hm~2(100%),300kg/hm~2(80%)和225kg/hm~2(60%)3种梯度,试验结果表明,3种测深施肥专用肥均比常规施肥均有增产作用,其中施用云天化复合肥375kg/hm~2的处理产量为9685.5kg/hm~2,增产率9.6%,效果最好,增产幅度最大。3种肥料最佳施肥量都是375kg/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德宏州主推鲜食玉米品种的高效施肥模式,为大面积玉米高产提供技术支撑,特开展鲜食甜玉米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纯N 450 kg/hm~2的施肥模式适合德宏州冬季甜玉米生产,具体施肥方法为底肥一次性施用复合肥(17-17-17)600 kg/hm~2,追肥用纯N450 kg/hm~2,分为苗肥、拔节肥、穗肥、粒肥等4个时期施用,施用比例分别为15%、20%、50%、15%。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红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红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450 kg/hm2、三料磷肥375 kg/hm2处理对促进红花的株高和分枝效果最好,最终株高为70.85 cm,一级分枝数为12.53,二级分枝数为23.93;施尿素225 kg/hm2、三料磷肥3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处理红花花绒产量最高,产量为400.00 kg/hm2,比对照增产37.08%;尿素450 kg/hm2、三料磷肥18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处理红花籽粒产量最高,产量为3 822.50 kg/hm2,比对照增产107.16%。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推荐最经济施肥量为尿素450 kg/hm2,三料磷肥187.5 kg/hm2,硫酸钾肥150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养分配比复混肥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情况下,冬小麦收获后免耕播种夏玉米(蠡玉68),玉米出苗后在行间距根部5~8 cm处集中一次性条施所有肥料,后期不再追肥。试验设不施肥(空白对照)、20-10-11玉米专用肥施用量450 kg/hm2、尿素施用量375 kg/hm2、30-5-5玉米专用肥施用量450 kg/hm2、26-6-8玉米专用肥施用量450 kg/hm2、25-8-12玉米专用肥施用量450 kg/hm2和28-5-5玉米专用肥施用量450 kg/hm2共计7个处理,研究不同养分配比复混肥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玉米专用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千粒重实现的。专用肥的养分配比不同,增产增收效果也不一样,合理选择玉米专用肥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种植收益,其中施用25-8-12玉米专用肥玉米产量和增收效益最高,施用20-10-11玉米专用肥次之。在该试验地区,仅施用高水平的氮肥对玉米增产效果不大,而施用钾含量高的玉米专用肥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验新品种皖豆24的增产效果,提升安徽省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方法] 于2006~2008年在龙亢农场,选择标准化农田试种皖豆24。[结果] 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00~37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对皖豆24的增产效果最佳。皖豆24在淮北地区的适播期是5月25日~6月15日。皖豆24在高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每公顷留苗22.5万株;在低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90~105 kg/hm^2,每公顷留苗27万株。出苗前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0.75~1.125 L/hm^2或75%封净045~075 L/hm^2兑水450~600 kg。用缩节胺0.3 L/hm^2兑水300 kg或者15%多效唑0.75 kg/hm^2兑水600~750 kg喷施防止倒伏。花荚期用0.2%硼砂1.5 kg/hm^2和0.03%~0.05%钼肥0.75 kg/hm^2兑水450~600 kg叶面喷施可提高产量。皖豆24在试种区大面积增产增收。[结论] 皖豆24是优质夏大豆品种,适合在安徽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索在一定氮、磷、钾肥施用条件下,微量元素硼的不同用量和施用方式对辣椒产量、效益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1个对照,以硼砂为基肥施用的6、12、18、24 kg/hm24个用量处理和以硼砂进行喷施的0.3%、0.4%、0.5%、0.6%4个浓度处理,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结果]以硼肥为基肥施用的6、12、18、24 kg/hm24个用量处理的单位产量分别为40 173.6、46493.1、50 937.5和44 375.0 kg/hm2,单位净增产值分别为16 526.4、29 129.4、37 982.2、24 821.2元/hm2,投入产出比分别为3.2、3.7、4.0和3.5.以硼砂进行喷施的0.3%、0.4%、0.5%、0.6%4个浓度处理的单位产量分别为43 055.6、45 642.4、52 517.4和43 576.4 kg/hm2,单位净增产值分别为21412.3、26581.2、40 326.6、22 439.9元/hm2,投入产出比分别为3.3、3.5、4.0和3.3.[结论]以施用尿素6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90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基施硼砂18 kg/hm2或辣椒现蕾期硼砂喷施浓度0.3%可以达到单位产量、单位纯收入、净增投产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连作甜高粱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农甜杂2号甜高粱为材料,研究施肥对连作甜高粱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对照;苗期各处理叶片数差异不显著,成熟期P肥和重茬肥加P肥处理的叶片数与对照差异显著;重茬肥加N肥和重茬肥加P肥处理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增产率分别达29.6%和28.9%;重茬肥加N、P、K肥处理的锤度和粗蛋白含量均达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施用重茬肥600 kg/hm加P肥450 kg/hm,对甜高粱生长及生物产量的提高作用最佳;施用重茬肥600 kg/hm分别加N、P、K肥450、450、150 kg/hm时,甜高粱的饲用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棉花产量、品质,研究黄腐酸钾的最佳用量。[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CK:不施肥,F:单施化肥750 kg/hm~2,F+H1: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75 kg/hm~2,F+H2: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150 kg/hm~2,F+H3: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300 kg/hm~2,F+H4: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450 kg/hm~2,定位4年后测定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化肥与黄腐酸钾配施能促进棉花后期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随着黄腐酸钾用量增加秋桃数与秋桃比例呈增加趋势;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随黄腐酸钾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个配施黄腐酸钾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籽棉产量分别提高3.3%、5.4%、5.2%与9.0%;配施黄腐酸钾提高了棉花纤维品质,尤其是对纺纱均匀性指数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化肥配合施用黄腐酸钾450 kg/hm~2,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千代田"牌有机肥料在日光温室番茄植物上的应用效果,为生产绿色番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育苗以施化肥为对照,采用施有机肥45、、67、kg/m3处理,研究育苗效果;栽培以纯施农家肥为对照,采用施有机肥2 2503、3004、3505、400 kg/hm2,并配施一少量化肥处理,研究其增产效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千代田"牌有机肥在番茄育苗过程中可以代替化肥,以施用6~7 kg/m3"千代田"牌有机肥育苗效果良好;以施用4 350~5 400 kg/hm2的"千代田"牌有机肥做基肥,用300 kg/hm2速效复合肥做追肥,番茄植株长势旺盛,产量提高,较对照增产12.86%~15.44%。[结论]施"千代田"牌有机肥料既能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还能克服传统农家肥料效慢、费时费工的问题,是较理想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9.
氮高效组合协优9019的氮肥运筹规律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设施化学氮素时期和施氮量8种处理,采用L8(4×24)正交设计,以不施化学氮素为对照,进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协优9019的适宜施氮量在172.5~243.45 kg/hm2,以施纯氮172.5 kg/hm2的处理增产较高,增收效益最明显,氮肥利用效果最好。在施172.5kg/hm2纯氮的合理运筹下,其氮素农学利用率为25 kg/kg氮素,每生产100 kg稻谷只需施纯氮1.76 kg,比对照增加产值7762.5元/hm2,每千克纯氮增收45.00元,单位面积增收7012元/hm2,增效相当可观。[结论]协优9019氮肥合理施肥模式应是:基蘖肥各施纯氮69.0kg/hm2,保花和齐穗期各施纯氮34.5 kg/hm2。再次验证协优9019是氮高效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