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中心,是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发动机,对周边的区域起着辐射和带动作用;城市的规模等级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城市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配置。以江西省县级市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收集江西省各城市的人口规模数据,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等计算方法,分析得出江西省城市规模结构为典型的首位分布特征,缺少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等城市偏少,小城市偏多,城市规模总体偏小,城市规模分布南北差异大等。在空间分布领域,从赣北城市群、赣中城市群、赣南城市群三大区域入手,分析得出江西城市空间分布具有城市群的聚集性、南北差异性、交通干线指向性等特点。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甘肃省公安厅近日出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新标准。据甘肃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时,农业转移人口凭本人申请、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居民身份证等合法有效的证明,在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在大城市、中等城市落户时,农业转移人口可凭本人申请、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居民身份证等合法有效  相似文献   

3.
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如巨石落水,激浪千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执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结构可能因此得以根本性的破解,在我国社会管理的历史上具备划时代的意义. 《意见》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称,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专家说,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各类城市具体的城镇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的规律告诉我们,在大城市及小城镇的发展成熟阶段,必须把中等城市的发展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体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模式,并且把中等城市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上。文章通过"呼包鄂"区域城市(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空间结构模式分析,探讨中等城市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平衡,打造均衡发展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6.
将技能培训类型划分为返乡务农型、城市生存型和城市发展型,从城市融入角度考察其对农民工技能培训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定居意愿和心理认同与农民工技能培训意愿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不同规模城市比较,发现存在同样的影响效应。进一步深入考察城市融入对技能培训类型选择的影响,发现城市定居意愿和心理认同与农民工技能培训类型选择呈显著正相关,即愿意在城市定居或认为自己是城里人的农民工在培训类型选择上倾向于高级化,只有在中等城市,城市融入对农民工培训类型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推进农民工技能培训中需要关注农民工城市融入,并着重从个体城市融入差异实现差别化和阶梯化的技能培训,进而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政策不平衡的必然结果为土地利用效率差异。钻研其差异性和收敛性,对于领会城市发展差距,拟定土地调控和区域成长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应用广西14个市2007~2016年数据,对其进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收敛性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就广西而言,城市的规模越大,土地利用效率的差距越小;反之,城市的规模越小,土地利用效率的差距越大;但中等城市表现出独特性,其土地利用效率始终最高。(2)广西不同规模的城市组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中等规模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增速提高最迅速,然而小城市和大城市则跟着城市规模的增长,增加速度变慢。(3)不同规模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绝对β收敛性和条件β收敛性,不仅收敛到稳态水平,而且收敛到共同稳态水平,其中中等城市收敛速度最快,大城市组收敛到最慢的稳态速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问题成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议题,而户籍制度改革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进展较慢、外来人口获取城镇公共服务较难、福利与户籍挂钩。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农民担心进城可能面临原有福利的损失、部分城市居民担心自己的福利水平会因为外来人口落户而下降、地方政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扩大城市公共服务覆盖面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鉴于此,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财产权益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特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象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18-11920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6个特大城市建成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我国特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呈现总体水平偏低、地区差异明显及各大城市影响因素侧重点不同等3大特征.因此,需合理调整各大城市产业结构,以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城市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优化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01-203
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层面与人口城镇化的概念一致,广义层面则包括城市性的获得。农民市民化的类型可分为主动市民化和被动市民化,就地市民化与异地市民化,以及大城市市民化、中等城市市民化和小城镇市民化等不同类型。农民市民化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农村现代化等具有积极功能。综合来看,农民市民化呈现意愿不高、半城市化、城市适应一般的特点。个人禀赋、结构体制是影响农民市民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金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32-11535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采用2006~2011年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建成区面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投入指标,建成区绿地面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第二、三产业产值作为产出指标,对甘肃省12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来看,“两翼”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而“中心”城市土地效率较低,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形态;从城市发展特征上看,陇东和河西以能源化工以及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于传统工业城市;从城市规模上看,中小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高于大城市。  相似文献   

12.
西部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西部城市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而强有力的城市竞争力对加速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促进全国经济均衡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西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注意: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避免“唯经济发展”观念;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减轻人口对城市区域环境的压力;大力培育发展环境产业,走生态建市的道路;推行投资项目评估制度,确保西部城市投资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强生态环境监察执法力度,根除环境污染源。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同城市碳排放达峰以及建设用地演变特点,差异化实施城市达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例,在核算碳排放与分析建设用地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通过Kaya恒等式,对各地级市的碳排放峰值以及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并运用聚类分析对各类城市提出达峰管控对策。结果表明:1)合肥市、亳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芜湖市、宿州市、滁州市、六安市、池州市以及黄山市均有可能在2030年前达峰;马鞍山市、宣城市、铜陵市和安庆市在2030年前达峰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淮北市在2014年就已经出现碳排放峰值。2)安徽省各地级市碳排放与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回归拟合均有强相关性,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3)安徽省各地级市根据聚类特征可分为达峰攻坚型、达峰潜力型、达峰示范型以及达峰优势型4类。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近30年NCEP/NCAR 逐日气象再分析资料及中国褐飞虱逐候灯诱数据,分析季风指数与褐飞虱迁入量的时空关系,以探明季风进退和转换对我国褐飞虱迁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常年3月中、下旬是我国偏北季风转换为西南季风的时期,西南季风开始后的4月上旬是褐飞虱第1次大规模北迁的时期,第1次大规模北迁的主降区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随后迁向其北的其他稻区。(2)6月中旬-8月中旬是偏南季风指数达最大值的时期,也是各稻区褐飞虱北迁峰次最多、迁入量最集中的时期。(3)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偏南季风向偏北季风的转换时期,也是褐飞虱北迁的终见期、南迁的始见期,第1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这一时期内,主降区为江淮稻区和江岭稻区。(4)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偏北季风的快速增强期、偏南季风的快速衰退期,也是褐飞虱南迁的高峰期。(5)10月下旬开始偏南季风撤出我国大陆,而偏北季风控制我国大陆,由北到南各稻区依次开始出现褐飞虱迁入的终见期。(6)褐飞虱异常发生年份中西南季风北上的早迟决定了褐飞虱在我国迁入始见期的早晚,而偏北季风南下的早迟则决定了我国褐飞虱迁入终见期的早晚。(7)迁入始见期滞后于西南季风的变化,迁入终见期滞后于偏北季风的变化,它们滞后的时间都为1-3候(即5-15d)。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二分类Logistic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运用光大银行某分行样本数据,评估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个人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结果显示:客户性别、学历、年龄、收入、职业、属地等因素对个人小额贷款信用风险影响显著。其中,年龄、收入、学历等与客户信用等级呈正向关系,女性信用风险显著低于男性,持有信用卡、存贷比越低的客户其信用等级越高;一、二线城市客户的履约率普遍高于县地级市客户的履约率。鉴此,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个人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和分散。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方差分析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山东省不同发展区域的573户农户连续6年的贷款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农户贷款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靠农农户受年龄、田地面积和贷款额度是否够用的影响因素显著高于非靠农农户(P0.01);但在教育年限、劳动力、农户性质、社会资源、家庭总资产、总负债、家庭纯收入、授信额度、年贷款额和平均贷款额上显著低于非靠农农户(P0.01);2)不同类型农户授信金额的影响因素不同。家庭人口、农户性质、社会资源、家庭总资产、家庭纯收入和年贷款金额对非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田地面积、性别、贷款额度是否够用、平均贷款金额和年龄对非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教育年限、农户性质、社会资源、额度是否够用、年纯收入和年贷款金额对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田地面积和性别对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1)。不同类型农户贷款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制定不同的农户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及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性,以全国126个地级市(仅限大陆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籍此为基础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1)四大区域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城镇化率始终保持领先,但增长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增长最快,各地区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增速放缓;2)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度为0.48~0.90,其中0.79%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为中,40.48%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贡献度较高,58.73%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3)类型上,均有超过各自总量50%的非金属、金属、煤炭和油气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高,而森工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的城市数量不到其总量的1/3;空间上,东和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贡献度大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类型和区位,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论集聚经济规律对我国城乡互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城乡互动的概念及其含义与现实意义,分析了集聚经济规律对城乡互动的作用机制,从户籍、就业和农村土地制度、乡镇企业集聚、卫星城镇功能诸方面,提出了实现城乡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重庆市不同规模灌区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结果的比较研究,对出现的中型灌区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大于小型灌区的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并为重庆市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进一步提高,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综合考虑重庆的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根据选定灌区的实测数据,采用首尾测算法计算2017年重庆市不同规模灌溉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采用单因素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灌溉系数的主要因素. 1)通过测算, 2017年重庆市中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99,小型灌区为0.487,推算全市为0.495; 2)在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中,当地的节水工程和管理状况所占的比例大于自然因素; 3)中型灌区在节水工程的投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均优于小型灌区; 4)自然因素中,降水量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