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AHP法的桂林市8个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以生态功能、服务功能、美学功能3方面作为评价准则的桂林市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构建的体系对桂林市8个城市公园的100处景观样方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准则层权重值由高到底的排序为生态功能(0.539 6)、服务功能(0.297 0)、美学功能(0.163 4)。2)指标层中植物物种多样性(0.228 4)、植物群落多样性(0.126 3)、游憩空间的安全性(0.092 7)以及植物与生境的和谐性(0.075 1)位列权重值的前4位。3)两江四湖公园、七星公园、訾洲公园、西山公园、象鼻山公园、伏波山公园、南溪山公园、虞山公园8个公园建设水平主要处于Ⅰ级(景观质量非常好)、Ⅱ级(景观质量很好)。这表明桂林市公园植物景观总体较好。AHP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营造舒适生态的公园植物景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提供适合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适宜性,并为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基本数量特征、景观格局和管控及服务因素等3个Ⅱ级指标和12个Ⅲ级指标,并对合肥市公园绿地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公园绿地空间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为0.76,处于第Ⅱ级上游水平,说明...  相似文献   

3.
为客观评估城市公园空间安全性,以深圳市30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建立游客安全感评价体系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公园空间安全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安全感总体评价值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Ⅴ级4个、Ⅳ级8个、Ⅲ级18个、Ⅱ级1个;不同类型城市公园安全感存在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公园的整体景观质量,因此对其进行景观评价十分必要。在实地调查西安市公园绿地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美景度评判法对西安市公园中的58个植物群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这2种评价方法评判植物景观群落,其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于评价结果,选取3个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分析,提出了西安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城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市活水公园、浣花溪公园、凤凰湖湿地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5个植物景观单元,综合运用AHP法、SBE法、BIB-LCJ法、SD法对其现状进行了评价,对4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了SBE法和SD法之间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4种方法对滨水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而人们对滨水植物景观美感度的心理感受强度与水的生态性、植物景观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空间序列、水岸景观以及抗干扰能力密切相关。对比综合评价模型和AHP法因子评价结果可知,专业设计者和公众都认为水的生态性、植物景观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抗干扰能力对于城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的品质有显著影响,对于空间序列和水岸景观两项要素,两者间审美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依据对城市公园的调研情况,构建1个包含16个指标因子的城市公园景观趣味性评价模型,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首先,通过权重结果的分析得出,公园景观文化、活动空间及配套设施是影响城市公园景观趣味性的主要因素。其次,利用调查问卷对人们的公园景观趣味性需求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最后,提出以城市公园景观的生态可持续为前提,以趣味适宜为基础,结合人们的行为需求融入创新科技及文化,进而形成具有参与性的城市公园景观趣味性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依据《泉州市星级公园评定办法》的6项标准构建了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晋江市7个城市公园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用于公园景观的综合评价,可大大地提高公园管理决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李鹏波  吕晶  吴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38-18040
回顾了中国园林从殷商时期至现代的发展历史,指出公园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制订配套的公园适宜性评价体系。分析说明城市公园的适宜性评价不能局限于公园的基本功能评价,更要对公园的生态价值、文化传承和特色构建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列举国内外对城市公园的指标、类型、使用状况、景观可达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认为对于公园适宜性的评价应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并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公众参与性的评价指标,从而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以ArcGIS为技术支持,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基于AVC理论,从景观美感度、环境舒适度、环境安全性、功能要求性和空间可达性5个主要评价因子19个指标层,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对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1)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总体评级为Ⅱ-Ⅳ级,服务质量水平不均。2)评价指标权重分析显示,环境舒适度(0.101 3)<景观美感度(0.150 3)<环境安全性(0.226 6)<空间可达性(0.245 7)<功能要求性(0.276 5)。3)各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得分显示,张公山公园(4.205 7)>龙子湖公园(4.038 2)>虎山公园(3.579 1)>大塘公园(3.359 5)>东海游园(2.144 6)>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1.835 4)。4)蚌埠市6处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环境舒适度、环境安全性较高,功能要求性与景观美感度偏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城市公园的景观建设,以聊城市湖西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20个代表性景观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3个准则层和9个指标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湖西公园准则层权重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学、美学、心理学;指标层中树种的多样性、色彩与季相变化、植物的乡土性权重值位列前3,其中树种的多样性权重值占47.8%;整个评价体系与实际现场勘察基本一致,同时也为其他公园的建设与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方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以公众参与为事实基础,从公园总体环境品质、植物景观、水体景观、道路景观、建筑景观、文娱景观以及公共设施7个方面对广州市天河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天河公园园林景观属于良好,公众认可度较好,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公园总体环境品质,最低的为文娱景观和水体景观;探讨公园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文化内涵、娱乐设施、水体以及照明设施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代县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应用GIS技术,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以期指导森林公园规划与开发。通过对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景观原生度、敏感度、适宜度、健康度作为评价指标因子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因子叠加法、层次分析法,结合GIS 技术,科学分析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并对赵杲观森林公园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指标权重分别为适宜度0.3971、视觉敏感度0.2726、原生度0.1232、健康度0.2071。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数据最高值为3.0655,最低值为1.2071,整体景观生态状况良好。综合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考虑公园实际状况划分对应保护区域,对各区域内人为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对公园后续开发利用提出对策。以评价分区为依据,提出公园规划优化策略,以期实现规划设计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科学生态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燕飞  陈忠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75-5376
根据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评价系统多层次和多目标的特点,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4个方面建立了评价体系;并采取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方案作出评价,使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40年来,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斑块密度增加了5倍,斑块类型增加了近一倍.50年代初占优势的灌草丛斑块逐渐被以油松、侧柏和刺槐等为主的林分斑块所取代。林分斑块构成了整个景观的主体。大规模的造林活动是造成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黎森  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43-18045
指出风景资源是森林公园吸引游客的根本,客观正确的风景资源评价是确定森林公园开发方向的基础。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首先对柳州市君武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进行定性评价,总结出其森林景观特色鲜明、品位较高,林间景象缤纷多彩,山水地貌景观组合良好以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特点,进而采用《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国家标准,对柳州市君武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君武森林公园的开发价值,突出了其森林美学、科普教育、康疗保健、旅游文化以及旅游经济价值,以期为君武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建立一套系统的湿地公园景观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苏州市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评价结果,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指标0.822,湿地公园景观质量指标0.713,湿地公园社会文化价值指标0.818,湿地公园美学指标0.760,景观综合指数得分0.802,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表明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调令关森林公园林景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调令关森林公园的林景资源等级评定综合得分为33.0分,属二级风景资源,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太湖源森林公园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氏通过对太湖源森林公园3个主要景区植物群落的调查,对景区的风景林景观质量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景观美学、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组成的3个2级指标与10个3级指标构成的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太湖源森林公园风景林景观质量整体优良,古树大树资源及特色风景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景观和科研价值,并对风景林景观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景观优化和资源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